第325章 卡梅隆的「套路」

第325章 卡梅隆的「套路」

詹姆斯·卡梅隆說是要給周彥全部劇本,但是他看起來並沒有提前做好準備。

當周彥伸手要劇本的時候,詹姆斯·卡梅隆在他那凌亂的辦公桌上翻了好一會兒,才湊出一份劇本來。

「這一份,應該比較完整。」

周彥接過劇本,都不用細看,就知道劇本不完整,因為劇本有頁碼,而他拿到的這個劇本頁碼是從5開始的,後面也沒有找到1,2,3,4,說明這個劇本至少也少四頁。

不過他簡單看了看,缺少的部份內容應該不多,因為第五頁,主角才開始上船,前面那幾頁很有可能是各種介紹。

詹姆斯·卡梅隆也知道少幾頁,笑着說道,「有幾頁找不到,一會兒我讓塞巴蒂斯安給你補上。」

隨後他又找了一些分鏡給周彥看,這次就更少了,稀稀拉拉只有二十多頁。

雖然不知道分鏡具體多少頁,但是按照詹姆斯·卡梅隆的風格,《泰坦尼克號》的分鏡稿數量肯定非常大,這二十多頁都不夠零頭的。

不過周彥也不在乎,有劇本就行了。

「你要到取景地看看么,或許現場會給你一些靈感。」詹姆斯·卡梅隆問道。

「船已經搭建好了么?」

「當然。」

「我聽說,船是一比一建造的?」

「是的,不過只造了一半。」

「只造了一半?」周彥面露疑惑。

他不明白,如果只造一半,該怎麼去拍,純用cg去做么?但是看最終的效果,應該不是純用cg做的,現在的特效技術還沒有達到這種地步。

「另一半用鏡像就行了。」詹姆斯·卡梅隆解開周彥的疑惑。

周彥恍然,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雖然單純用cg做出來效果不好,但是可以用鏡像的方法,再用cg技術把鏡像給拼接到一起去。

至於船體上的字跟圖案,也完全可以塗上鏡像的,拍出來之後一反轉就行了。

《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拿到那麼高的票房,電影的拍攝技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光是道具這一方面,就花費了詹姆斯·卡梅隆整個團隊幾年的時間,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聽說為了拍這部電影,二十世紀福克斯在墨西哥弄下了一塊幾百畝的地,用於搭設拍攝場所。

他們還找到了當年造泰坦尼克號的船廠,拿到了圖紙,動用了一萬多人,花費好幾個月時間,一比一打造了船體。

這部電影,光是前期籌備,就已經燒掉大幾千萬美金的預算了。

周彥翻了翻劇本,又翻了翻分鏡稿,把兩樣東西都收了起來,然後掏出了筆跟本子,問道,「卡梅隆先生,關於電影的配樂,你自己有什麼的想法么?」

「你會根據我的想法寫配樂么?」卡梅隆問道。

周彥卻搖搖頭,「通常情況下,我不會刻意追求導演的滿意度。但是提前了解導演的想法,對我的工作開展很有利。」

其實周彥根本不在乎詹姆斯·卡梅隆在配樂方面的想法,就算卡梅隆說了什麼自己的意見,周彥也只會酌情考慮。

所謂的酌情考慮就是,如果卡梅隆的想法跟周彥一樣,那麼周彥就會採納,但如果卡梅隆的想法跟周彥不同,那周彥就不會採納……

之所以問這些,還是想通過這個話題,多了解一些詹姆斯·卡梅隆關於電影拍攝方面的想法。

這次周彥接下《泰坦尼克號》的活,除了為名為利,也為了能夠學習一下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拍攝技術。

一部電影好與壞,評判標準有很多,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審美,可能在很多人眼中,《肖申克救贖》比《泰坦尼克號》還要好。

但是不管怎麼樣,要論電影中運用的技術,還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厲害。

他的電影中,技術是多方面的,道具、特效、拍攝手法,都要領先於同時代的電影。

同樣是拍「大船」的電影,有的人或許更喜歡《海上鋼琴師》,但是不得不說,《海上鋼琴師》拍攝技術完全比不過早於它拍攝的《泰坦尼克號》。

卡梅隆點點頭,「我確實有些想法要跟你說,你應該知道,我之所以請你來擔任《泰坦尼克號》的配樂指導,是因為我看了《理智與情感》,這部電影的配樂讓我印象很深。看過《理智與情感》之後,我還看了你其他的作品,比如《飛翔的鋼琴少年》,我發現,你能夠掌握很多種風格,而且完成的都非常好。」

聽到卡梅隆誇自己,周彥更加意外了,因為從他進門到現在,除了一開始卡梅隆表現得有點沒禮貌,後面的表現都非常正常,並不像其他人口中說的那樣難搞。

殊不知,卡梅隆也是想要給周彥留下好印象。

跟卡梅隆合作過的配樂師們,跟他的關係都不太好,因為他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從來不會去考慮配樂師的工作難題。

很多配樂師,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得到卡梅隆的重視,自己的作品也沒有得到更好的體現。

這次卡梅隆在選擇配樂師的時候,其實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詹姆斯·霍納,另一個就是周彥。

詹姆斯·霍納配樂的《勇敢的心》,是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電影的配樂非常成功,也受到多方關注。

而最終卡梅隆選擇了周彥,並不是因為《理智與情感》最終獲得了最佳配樂獎,而是因為卡梅隆跟詹姆斯·霍納之前的合作並不愉快。

當年卡梅隆拍《異形》的時候,兩人第一次合作。

卡梅隆的完美主義以及繁忙的製片安排造成霍納為電影配樂作曲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電影成片。

通常情況下,配樂師還是要根據最終的成片來完成自己的工作,特別是一些配樂師前期參與度不夠的情況下,如果後期得不到足夠的電影成片,工作就很難開展起來。

沒有成片,霍納就只能對着那些凌亂的素材進行創作,所以在距離電影上映只剩下一個半月的時候,他還沒有把配樂完全給寫出來。

另外,因為霍納很多創作是根據拍攝素材創作的,這樣就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為之創作配樂的片段,最終未必會剪到成片裏面。

比如霍納連夜為異形皇后打鬥場景寫好的配樂,就因為卡梅隆刪除這段之後,沒有放進電影裏面。

卡梅隆的這種行為,絕大部分配樂師都是沒辦法忍受的,誰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工作成果,最終被浪費。

不僅僅是霍納不喜歡卡梅隆,卡梅隆也不喜歡霍納,他認為霍納太把配樂放在主導位置了,而且工作效率低下,無法配合他很好地完成工作。

在卡梅隆看來,一部電影才兩個小時左右,也不是每個片段都要用配樂,配樂師寫起來應該很快。

而且前期拍攝的時候,留給配樂師的準備時間已經很多。

因為有這樣的嫌隙,卡梅隆最終在霍納跟周彥之間選擇了周彥。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卡梅隆選擇周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聽了一些跟周彥工作方式有關的傳聞。

卡梅隆聽說,在為《理智與情感》創作配樂的時候,電影都還沒有拍攝,周彥就已經為電影寫了好幾段音樂。

這能充分說明周彥的工作效率高,對電影的理解程度高,這一點要比霍納強。

卡梅隆也將周彥能夠如此高效完成配樂工作的原因,歸功為周彥自己就是個優秀的導演。

因為周彥是個優秀的導演,所以他對電影的拍攝比一般配樂師要了解,對電影的理解程度比一般的配樂師要高。

所以,剛才一見到周彥,詹姆斯就問周彥看分鏡稿的時候有沒有什麼靈感。

面對卡梅隆的誇讚,周彥笑着說道,「配樂師的工作,是服務電影的,我的音樂風格是什麼樣,取決於電影最終的效果。」

卡梅隆點點頭,「有一點我要跟你提前說,我未必能夠保證很快地將成片交給你,因此你在創作音樂的時候,可能沒辦法看到成片。或者說,如果你的速度很快,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把配樂寫出來,也沒問題。」

周彥笑了笑,順勢說道,「所以,我必須提前了解你們到底要拍攝,怎麼拍,只有這樣,後面的工作才能很快。」

卡梅隆聳了聳肩,「這一點你放心,只要你想知道的,我都會告訴你。」

既然卡梅隆這麼說,周彥也就不客氣了,他指了指卡梅隆剛畫好的那張分鏡稿,「這一段你們準備怎麼拍攝,鏡頭怎麼走?應該不是是實拍吧,畢竟船隻造了一半。」

「嗯,肯定不能是實拍,這一段主要用cg來做。至於運鏡……」

等到卡梅隆說完之後,周彥又問,「那斷船呢,會怎麼拍?」

「斷船是整部戲最難的地方,我們在現場挖了一個巨大的水池……」

就這樣,周彥問,卡梅隆回答,兩人的交談彷彿變成了訪談節目。

其實在回答周彥問題的時候,卡梅隆也覺得有些不對勁,他非常疑惑,難道配樂需要知道這麼多細節上的問題么?

之前他也合作過很多配樂指導,有些甚至前期都不參與,像周彥這樣,什麼都要了解的配樂師,他還是第一次遇見。

不過他並沒有說什麼,周彥問的問題,他基本上都會回答。

漸漸地,卡梅隆也意識到,周彥作為一個導演,應該也想了解一些他們電影拍攝方面的技術。

但是卡梅隆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甚至覺得這樣也挺好,說明周彥對這部電影很上心,對電影拍攝多一些了解,後期配樂的時候效率就能更高,不需要他操心。

他可不想到最後的時候,其他後期工作都干好了,卻還要等配樂出來。

而周彥呢,越問就越驚訝,因為他發現,卡梅隆的很多想法,真的是他從前沒有接觸過的。

張一謀,陳愷歌,甚至是在美國學習多年的安李,都沒有卡梅隆的「套路」多。

卡梅隆對現代的電影技術非常了解,所以他才能夠想到那些特別的,實現畫面的方法。

比如男女主站在船頭「飛翔」的那段戲,雖然還沒拍,但是卡梅隆已經定好了拍攝方式,不是簡單的使用特效,而是一半實景,一半特效。

夕陽是實拍,而船頭以及男女主角的面部特寫後補,然後通過特效修飾。

最讓周彥驚訝的是,「我是世界之王」的那一段長鏡頭,竟然也是用「套路」拍出來的。

之前周彥就在想,這一段的長鏡頭是怎麼拍的,因為現在的技術基本上無法完成這樣的長鏡頭。

卡梅隆告訴他,可以用軌道運鏡,旋轉佈景進行相對運動,再加上綠幕摳像完成這個鏡頭。

周彥大呼牛逼,技術方面的東西,真被卡梅隆給玩花了。

當然了,想要完成這個鏡頭,不僅僅是有套路就可以的,還要錢。

雖然卡梅隆並沒有說這一段具體要花多少錢,但是他也抱怨了一句比較貴,不能拍太長。

他都能說貴,幾十上百萬美金應該也是要的。

想到這裏,周彥也不禁感慨,蓋·里奇還在為幾十萬英鎊的預算東奔西跑,卡梅隆卻在用同樣的錢拍十幾秒的片段。

兩個人聊了一個多小時,卡梅隆忽然又問道,「過幾天我要去拍攝現場,你要不要一起去?」

這是卡梅隆第二次問這個問題,上一次周彥並沒有回答。

這一次周彥搖頭道,「恐怕不行,我現在沒辦法過去,不過等到電影開拍,我應該能到現場。」

「很遺憾,其實你的很多問題,到現場看看就知道了。而且很多技術方面的東西,其他人能夠給你更加詳細、準確的答案。」

卡梅隆懂技術,但也不是面面通,很多東西,都是有專業人士做,比如道具製作,他只能提出想法,具體實施還得看道具組的人。

周彥點點頭,「到時候我一定在現場多看看。」

聊到現在,他越發覺得卡梅隆不是個難相處的人。

當然了,現在一切都不能下定論,因為他們還沒有正式進入到工作模式當中。

就像周星弛,私下聊天的時候,周彥也覺得他挺好相處。

但是在片場,周星弛很多時候真是不可理喻,非常軸,一點都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大話西遊》拍攝的時候,雖然香江跟內地工作人員之間的矛盾不是周星弛引發的,但是他作為現場的主要控制人,出問題他逃不開干係。

至少在周彥的片場,是不可能出現同類問題的。

所以說,別看卡梅隆現在給人的感覺挺好,真到片場,就未必是這個樣子了,說不定到片場之後,他就「原形畢露」了。(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990:從鮑家街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1990:從鮑家街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5章 卡梅隆的「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