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誰是梟雄(七)

第二十七章 誰是梟雄(七)

袁紹雖然鬧了,可卻改變不了任何結果,甚至可以說,今天召集百官,更多的不過是董卓要知會大家一聲,他將要幹什麼。

就好比,隨後他就言出了廢帝、立新君之日。

九月、甲戌,又一個寫入歷史之日,這一天,在位不到五個月的天子、劉辯,在太傅袁隗的攙扶下離開皇位,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胞弟劉協。可憐之劉辯,也因在位時間太短,沒有封號,史稱『少帝』。

隨後也是袁隗,扶劉協正式登基,是為大漢遷都洛陽之第十三個皇帝。

當袁隗扶少帝,現之『弘農王』下殿,向坐在北面的新皇帝稱臣。見兒子此狀,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心中悲痛,但面對董卓,卻又都敢怒不敢言。

新帝登基,更改年號昭寧為永漢。這也是今年即光熹、昭寧后的第三個年號。永漢一稱,似有天下還是劉家之意,然顯然至此,大漢已經名存實亡。

就如如今,在洛陽很是流行的一句童謠一般,『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

新君登基,一切順利,可這就完了嗎?非也,對於潛在的隱患,董卓看不到,他的心腹李儒卻清楚的很。

當即面對百官,已經從劉弘手中搶過司空之位的董卓,緊接著,讓尚書丁宮宣讀策文,並彈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責,將其罷免,遷入永安宮。

何太后失勢,風光一時的何氏一族,徹底敗落。

緊接著,原不可一世的何太后,迎來了最悲慘的命運。著或許就是報應吧,早先她為決禍患,鴆殺自己婆婆。如今她也徹徹底底感受到了,一報還一報。

新帝登基三日後,丙子日,何太后被逼飲下毒酒,毒發身亡。

何太后一死,董卓再無顧及,為展示權威,更是斬草除根,包括何進之母舞陽君在內,隨後也被毒殺,就連已故之何苗都未能倖免,屍體被挖出,拋屍荒野。

倒是何進之小妹、十常侍張讓侄媳何氏,以及何進兒子何咸,幸免於難,卻又不知所蹤。直到半年之後,有人在并州看到過他們的身影。

著當朝太后死了,無論是因何,喪禮是該舉辦的,可董卓卻不允,只是讓天子到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只讓穿白衣上朝三天而已。

還不止此,當隨後何太后陪葬先帝之文陵時,連先帝劉宏都沒有逃脫董卓之毒手,陵墓之中,所有陪葬之物,被洗劫一空。

挾天子以令諸侯局勢以成,一個掌營建、水利的司空,自然不能滿足董卓的野心。

隨後朝堂遙封遠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劉虞為大司馬,董卓自司空改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更鄉侯為縣侯、封地郿縣,號郿侯。

董卓大權得握,朝中爭鬥平息,順之自然是論功行賞,其之依靠呂布,得償所願進為中郎將,封都亭侯。說服呂布有功之李肅進為虎賁中郎將,心腹李儒自然也沒有少,得了個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宮廷侍衛。

手下分封完了,或許是良心發現,也或許是為了長遠,大展淫威之後,董卓開始收買人心。

月末,董卓聯合新任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以三公之名,一同攜帶鈇鑕上書,為建寧元年政變時,被宦官誣陷為叛賊的陳蕃、竇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黨錮」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

傀儡之劉協自然准奏,恢復陳蕃等人的爵位,並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死人的面子做了,著活著的自然不能少,首先董卓開始收編何進之舊部,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議郎何顒、曹操、鄭泰、河南尹王允赫然在列。

著提拔舊臣可穩定朝局,然名聲太臭卻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隨後由李儒建議,董卓也走上了當初大老粗何進的老套路,親近士人、名士。

當時名聲最響之名士如:荀爽、韓融、陳紀、蔡邕,皆被強行入朝為官。

特別是大儒蔡邕,雖然推辭有疾,不能出任,然最後還是被董卓一句不來夷三族擊敗。

一入京中,董卓也沒失信,先是任命為代理祭酒,隨後又被舉為高第。緊接著歷任侍御史、治書御史、尚書,三天之內,遍歷三台。接著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藉此蔡邕也一舉成為董卓入京后,新提拔之最信任的幕僚。更有傳言,好色之董卓看上其女。不過雖然有風言,卻不見行動。也因此,讓人浮想聯翩,難道是還怕著誰誰誰。

朝臣、名士一個個慢慢屈服在董卓淫威之下,為其服務,然雖無奈,可卻沒有多少願意助紂為虐。

特別是周毖與伍瓊、何顒等人,藉機勸董卓提拔良善,先後劉岱、孔伷、張咨、孔融、應劭、張邈等人被重用,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

最後並讓其不計前嫌,對棄官而走的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職位,以示和解。

只是卻不想,痛快答應的背後,不過區區半載,董卓就嘗到了苦果,也就是這些人,一到任上,便厲兵秣馬,風風火火殺返京中。

………………………………………………………………………………

歷朝歷代,一朝天子一朝臣,雖然少帝登基不及半載就被廢棄,然隨著董卓輔政,三公九卿當即換了個遍。

可很奇怪,比之當初少帝登基后官吏的提拔、罷免。如今無論上位的,還是降職的,卻沒有多少能看到喜憂。

其中便包括原河南尹、如今的太僕王允。

王允出身官宦世家,文韜武略無不精通,十九歲之時就開始任公職,不過壯年便任豫州刺史。

可雖少年得志,卻在黃巾之時,任然不敵皇帝信任的中常侍張讓,差點在鬥爭中身死。也因此一度被迫去官隱居。

一隱數年,直到中平六年,何進掌權之後,方才被啟用出仕,歷任大將軍府從事中郎,兼領河南尹。

只可惜命運著玩意兒,誰說得清,著才當河南尹沒幾月,就遇到了朝廷大災,先是伯樂何進死了,隨後又是董卓亂政。

哪怕如今從河南尹變成了太僕,位居九卿,算是被董卓提拔了。可著並不是王允想要的,王氏家族乃是山西的名門望族,世代擔任州郡的重要官職,從小被熏陶,王允自然是一心忠於大漢。

就如當初敢與張讓針尖對麥芒一般,眼下對於董卓的行為,他怎可能接受。

只是雖忠心一片,然面對西涼彎刀,根本就沒掌兵的王允能做何。眼下每每上朝歸來,皆是一片惆悵。

就如今日,一回府院,王允便將自己關於書房,很顯然今日又被氣壞了。

可就是此,還有不長眼的下人來打擾其清凈。還好,從小讀書識禮,修養很是好的王允,並沒有責備,而是應諾。

很快打擾之人,隨著王府僕人緩緩而來,不想當來人抬首之間,原本心煩意亂之王允,頓感如沐春風。

「女官貂蟬、任紅昌見過太僕大人……」

「請起??姑娘就是那日家丁在府門救回的那宮人??」還以為只是禮節上的一個道別,可來人翹美之身姿、絕塵之臉龐、攝魂之媚眼,哪怕以老,自號君子,然王允也痴了。

「那日十常侍禍亂朝政,大兵攻入宮廷,四下皆是火光、喊殺聲,紅昌是慌了神,被手下宮娥們帶著逃離宮中,不想卻又遇到亂民。幸得遇上王太僕出手相救,更打擾在府中養傷數月,今痊癒,紅昌自知叨擾日久,也該離去,故特來感謝太僕活命之恩,並辭行……」與宮中為事許久,哪怕年紀尚幼,然貂蟬卻談吐有序道。

「哎!國之不幸呀!著十常侍之亂,不但讓天子蒙羞,也讓宮人、百姓死傷無數,老夫作為大漢之臣,羞愧至極呀!貂蟬姑娘切莫言什麼謝了,救助姑娘就算,老夫的一個救贖吧……」一提及宮廷之亂,王允不免又想起如今的朝局,隨即好心情又煙消雲散。

「太僕大人切莫感傷,紅昌也聽聞過近日朝中之事,著叛逆如今雖然得勢,然有如大人般的忠義之臣在,無需多久,定會光復的。」不管是面子話,還是因為救命之恩,當看到王允感傷,貂蟬還是勸解道。

「或許吧……對了,姑娘說今日是來辭行的,不知是準備還宮了?還是另有打算?」對於貂蟬的勸解,王允不過付之一笑,不管是以其小吏之官,還是幼小之齡,著朝中之事,都不是能相互討論的,當即岔開話題道。

「回太僕,如今著宮中可能回不去了,畢竟在大人府中養傷許久,恐怕宮中都以為紅昌在宮亂中死了。再言,紅昌當初入宮,也不過尋人而已,如今知道對方下落,也就無需回宮了。不過,紅昌有個不情之請,還請太僕大人,莫要讓宮中知道紅昌還活著……」王允為官清正,貂蟬在宮中是聽說過的,若非有救命之恩,她今日是不可能坦白身份的,此刻說到正題,隨後請求道。

「嗯,按宮廷之規,宮人是不可輕易出宮的,姑娘當知道!不過如今奸佞當道,老夫讓你回去,那就如推入火坑,算了吧,就當老夫不知道吧……姑娘著離開京城,人海茫茫,也不會有人再追尋的。」如今朝政混亂,以有聞好色的董卓讓宮娥侍寢,眼下看著美貌罕世之貂蟬,他王允不敢相信,如若被董卓看到了是什麼下場,隨後便救人救到底,頜首答應道。

「太僕大人放心,紅昌定不會連累大人的。不過走之前,還想向大人探聽下,易陽侯如今可還安妥??」見王允痛快答應,貂蟬趕緊行禮感謝道,不過起身後又不好意思的順帶問道。

「什麼??難道姑娘要去投奔的是易陽侯、姜伯孝??」原本以為就此送別,可沒想著貂蟬還有如此問,當即有些驚訝。

「紅昌也不隱瞞,早年家父病逝,紅昌蒙難,有幸得到易陽侯救助,方能活命。如此大恩,紅昌捨身難報,心中發誓一生伺候易陽侯。然易陽侯,君子也,不求回報間還賜金、隱姓,讓紅昌歸鄉平靜度日。不過自小讀書識禮,紅昌自然不能有恩不報。隨後紅昌誤判,用所賜之金入宮,想要尋找恩公,一次機緣巧合才知道恩公真實身份。可卻又因為宮娥身份,一直未能出宮相見……」既然也是救命恩人,貂蟬也沒有隱瞞王允,回憶般的言出實情。

「未想你與姜伯孝還有如此機緣,更未想姑娘如此情深義重,為報恩,吃了如此多苦。不過恐怕姑娘又要失望了……」聆聽著貂蟬長長的講述,王允當即轉變了對其的認識,眼下也不再只識其貌。

「大人何意??難道易陽侯出事了??」原本還挺高興的,心中還在嘀咕姜麒能否記得自己,可眼下見到王允的搖頭嘆息,貂蟬慌了。

「姑娘可能不知,兩日前,董卓以天子之詔,詔姜伯孝入宮,想恢復其車騎將軍之職,可卻不想傳旨之時,姜家烏堡以人去樓空。最後探查方知,數日前,姜麒以帶著家將逃離洛陽,應該是回西河了。也因此,一氣之下,董卓命人燒了姜家烏堡,並查封了姜家在洛陽的所有產業,本來還想挖掘其族墳,還好被蔡伯喈勸服……」看到貂蟬慌張不像有假,王允如實相告道。

「什麼??難道紅昌又要與恩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色漢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血色漢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誰是梟雄(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