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詔兵入京

第十四章 詔兵入京

塢堡,又稱塢壁,是一種民間防衛性建築,大約形成於王莽天鳳年間。當時北方大飢,社會動蕩不安。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築塢堡營壁。

待光武中興后,社會平穩,漢光武帝曾下令摧毀塢堡,但禁之不能絕。尤其西北,邊民常苦於異族患,紛紛又自動組織自衛武力。

中平元年,黃巾之亂后,天下紛擾,感受過亂民的動亂,在怕死的地主老財推動下,塢堡再興。稍有威望的家族,更是大量招募駐部曲和家兵形成勢力。可說當下烏堡比之朝廷的城池,更加成為故吏、賓客的避風港。

著地方皆在修建烏堡以自衛,著洛陽富豪雲集之地,自然不能免俗,數年間,大大小小的烏堡如同雨後春筍般,勃勃生長。

姜家烏堡,始建尤早,如今雖然在風雨侵蝕下,有些斑駁,比不上這兩年其他家族的繁華,然無論是官兵、還是盜賊,要是遠遠望去,其之恐懼卻更甚。

無他,比之其他烏堡樓上的刀槍劍戟,眼下姜家烏堡主樓上懸挂的一面戰旗,足以嚇退天下宵小。

此旗與大漢其他戰旗豎著懸挂不同,它長比寬高,若無風起,根本看不見旗上所書。可一旦展開,旗上栩栩如生、穿金絲走銀線的威武麒麟,卻有踏平人間之感。

當年這面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麒麟戰旗,隨著主人歸隱,已然塵封多年。如今當他的主人剃鬚、束髮,一改頹廢之樣后,它終於飛升,俯視著天下宵小。

也在戰旗升起的那一刻,烏堡中適齡男子,無不激動異常,當從庫房中接過本早該發放的戰甲、兵刃,他們終於得到了那個光榮的稱呼『子弟兵』。

他們盼了多久,才迎回數年不歸烏堡的麒麟將軍。這些年隨著姜麒倒台,姜家舉步維艱,夾著尾巴許久,深怕得罪朝中權貴。

如今他們終於揚眉吐氣了。何進是誰,太后之兄、天子之舅,一句話便可血流成河。可那又怎樣,只要敢對姜家動手,哪怕護衛重重,將軍一出,也不過土雞瓦狗爾!

也隨著姜麒當街質問何進,其流失許久的威望,當即復燃,回到家中,不過一句即刻招募子弟兵。只三天,千人之校,集結完畢。

不用質疑,一聲令下,就如同當年子弟兵,隨著姜麒裸身戰廣宗一般。他們將踏著先輩的足跡,刀山火海吾往矣!

只是可惜,組建著一校人馬的初衷不過防止何進的報復而已,當朝中無異動后,除了每日嚴格訓練,他們並沒有見血的機會。

而也隨著何府事件並沒有下文,數日後,姜麒也把重心移回了家中。

當日的刺殺,他雖然有所準備,然不想面對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不但妻子重傷,也連累了,快足月的兒子,那怕取出,卻以窒息,不幸夭折。

也是看到了襁褓掩蓋的屍體,姜麒失去了理性,在連連砍殺數名俘獲的刺客后,得到了何進的名字。隨即便是姜麒一人一劍,帶著百顆人頭『會見』何進之事了。

事畢,雖然沒有為兒子報仇,然做為一家之主,姜麒沒有再準備過那避世的生活,剃鬚、束髮恢復往日樣貌后,他便讓典韋掛出了昔日親自砍下的戰旗,也是警告、也是宣告自己的回歸。

最後沒有聽從母親,也算安慰妻子,姜麒為夭折之子搭建靈堂,取名珽,寫入家譜為二子,入葬祖地。

珽;玉笏之意,也是以此字,姜麒告訴家人,他將準備再次為官,就如同他沒有歸還朝廷衛尉之印一般。

不過如今朝堂混亂,何氏一家獨大,再加上當日讓何進丟盡了面子,哪怕是朝廷認證的宮廷禁軍統領,姜麒卻不敢輕易入朝,至今一次朝會都沒有參加過。

但儘管如此,哪怕沒有告假,朝中卻沒有人追究過。可說他不存在吧,上個月的俸祿卻是一分不少的送來了。如此似乎也是一種默契,你好我好大家好。

也因為如今局勢不好不壞,哪怕決定復出,然姜麒還在等待機會。如今也算享受最好的安寧吧。

「先生真的要走?」剛照顧妻子荀芯休息,關閉房門后,姜麒看著在迴廊以等待許久的史阿道。

「阿無能,雖勸很久,然先生去意已決,唯有請示主公,可否讓先生離去……」見姜麒面露失望,史阿有些慚愧的說道。

「與先生相聚多日,已是我姜家之幸,既然先生有自己的決定,麒又怎敢強留,先生說多久離開嗎?」雖然心中很是失望,但姜麒也不是以德報怨之人,隨即感嘆道。

「先生怕影響主公,本準備不辭而別,還好被阿察覺,方才強留,並請示主公……」聽到姜麒終於同意了,史阿如解重負的言語道,畢竟人是他介紹來的,如若姜麒真的不放,他也沒有辦法。

「如此快……」方才,姜麒還以為可能找機會再勸解一下,可沒想對方卻不給他機會,詫異間嘆息著道:「哎,先生你可讓麒如何說;好吧!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麒當送之。不過史阿,先生對我姜家有大恩,不能失禮,你去為麒準備點東西,贈與先生……」

「諾……阿即刻去辦。」對於姜麒的吩咐,史阿言聽計從,當即領命而去。

隨著史阿奉命而去,姜麒也不得不面對人才流失。

姜麒想留下之人,雖沒有文韜武略、經佐之才,然一手懸壺之術,天下難尋。

當日難產,姜麒請便洛陽名醫、產婆,皆束手無策,最後卻是個看上去如鄉野郎中一般的中年人,施展剖腹之術活命。如此一計,驚世駭俗,哪怕太醫令許承也是拱手佩服。

「先生真的想好了?」前往客房,看著眼前一切規制妥當的恩人,姜麒最後努力道。

「君侯之美意,老夫知道,然老夫本是山野之人,一生遊走四方,真的閑不住。」

「麒也知道先生懸壺濟世,恩澤四方,然先生雖醫術精湛,去只有一雙手,能活幾人。不如先生再考慮、考慮,麒早先的建議,開館授業,將滿腹之術,傳於四方,造福世人……」以猜到結果,姜麒也沒有強求,隨後婉轉道。

「君侯之建,老夫考慮過,雖妙策,可早先以安排好近年之行程,恐難以在一地長期停留。但與君侯相交多日,也是受益匪淺,待那日自覺可開館之時,定聽君侯之言,將所學之術,傳於後人……」

「好吧!既然先生有自己想法,麒也不再多言,如若他日先生路過府門,還請先生賞臉一入,麒還有很多醫學之術,向先生請教!」一切無用,姜麒也不再勉強,當即拱手道。

「近日得窺君侯所贈之醫書,老夫也是幸甚,如有機會,定叨擾君侯……老夫告辭了……」

要走的留不住,站在烏堡門樓,看著絕塵之騎,姜麒心中空落落的,似乎與絕世之寶,擦肩而過。

要知道姜麒一向重視傷兵救治,當見識過來人醫術之後,他就萬般挽留,可惜終還是失去了。

「主公,著元化先生真乃聖賢之人,主公贈百斤他都不看一眼,還好收下了主公準備的代步之馬,不然真是負了主公之心……」同陪姜麒送行之史阿,看著姜麒眼中的不舍,感嘆道。

「可惜了,如此大才不能為我軍將士服務……」嘆之無用,姜麒收回眼神,苦笑道。

「對了主公,臨別之時,元化先生給了阿一個錦囊,說待其離開后交與主公。」隨著姜麒接受現實,準備回身之際,史阿突然道。

「麻沸散!!!」沒想還有如此一事,很是奇怪的接過錦囊,可當取出裡面之物后,姜麒驚呼了。

…………………………………………

為將者習慣聽從命令,言聽計從一絲不苟。而為謀士者卻恰恰相反,他們更喜歡讓主上聽取自己的意見。

就如大將軍府主簿陳琳,當聽到何進命令后,他遲遲下不去筆:「將軍可考慮清楚,旨意一下,大軍入京,強者稱雄。這些個邊將領軍在外多年,人心難測,如若有人突然倒拿干戈,授柄於人。可不但不能達到目的,恐怕還會引起混亂的!」

然,陳琳雖言陳厲害,何進卻認準了袁紹的建議,當即不容分說道:「老夫意以決,定無更改,然孔璋之意,老夫明白。如今詔外軍入京也是有備無患而已,只要大軍不入京城,當無妨。擬令吧,召西涼前將軍董卓駐關中上林苑,府掾王匡領新軍回京,東郡太守橋瑁駐城皋,武猛都尉丁原駐孟津,騎都尉鮑信……」

「諾……」作為主簿許久,陳琳也清楚何進的脾氣,雖然心中還很是擔心,然卻不得不落筆下詔。

很快雪花般的朝令,隨著快馬奔向大漢各郡。不久一支支裝備精良的大漢精銳之師,摒棄四處的烽煙,前赴後繼而來。

其中最積極的,摸過於如今的西涼第一軍閥,董卓、董仲穎。號稱二十萬精銳隨時為大將軍服務。

可著董卓是積極響應了,但朝中文武卻沒有多少歡迎他的。不說惶惶不安中的閹宦,就是大將軍府幕僚,都沒有多少高興的,其中最早的莫過於一向愛與何進提意見的,曹操、曹孟德。

當日一聽何進傳出的命令,曹操便不顧及其面,當著幕僚道:「大將軍如今大權在握,掃除宦黨易如反掌,何必多疑,此事只要交給一獄吏,便可勝任,何必詔外兵入京!!」

只是眼下時機相當不合適,原本心情還不錯的何進,當即便冷臉了:「一獄吏足矣??」

「足矣!此事只需剪除元兇,何必盡數除之?如想殺盡,勢必泄漏,到時中宦人人自危,奮起反擊,反而不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言語被何進不喜,曹操反而興緻勃勃道。

可對於一臉好意的曹操,何進這下沒有再留情面,大聲譏諷道:「哦……老夫想起來了,孟德乃宦官之後,故而懷有私情,哈哈哈……」

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宦官之後,乃是曹操最不願意被提及之事,被何進如此當眾羞辱,當即就怒了,當即拂袖而去。臨出門之際,更是一句『亂天下者,必何進也!』道盡心中之無奈。

而比之曹操言語的勸告,朝中議郎盧植,原幕僚、如今的侍御史鄭泰,便激進的多。

當聽聞何進興奮言,董卓上錶帶二十萬大軍前來相助,鄭泰便坐不住了,明眼人都看得出,董卓不過一前將軍就敢擁兵二十萬,是何野心。

如此之人,不防著,怎可重用。鄭泰是完全猜不出何進是怎麼想的,當即道:「大將軍董卓乃財狼也,引他入京,恐要吃人呀!」

不過如此好心提醒,卻只換來何進一句:「爾如此多疑,不足以謀大事……」

著鄭泰被何進一句悶回,不死心的盧植隨後接話道:「大將軍,植數知董卓為人,其面善而心狠,如若帶兵入京,必成禍患,不如阻止吧!」

可惜如今志得意滿的何進,哪裡還聽得進勸告,一但決定的事情,或許天下間能讓其猶豫的,只有其妹何太后而已。

「爾等乃書生意氣,不必多言,老夫主意已定……」

沒想如今何進已然膨脹到根本規勸不得,焦急中,心灰意冷的二人,搖頭惋惜。隨解下腰間印綬,棄官而去。

而看著遠去了二人,眼下萬人之上的何進,早沒有了當年的禮賢下士,不過冷冷的看著。似乎堅信眼下這些個不懂他的人,都會後悔今日的舉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色漢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血色漢末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四章 詔兵入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