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波三折

第十一章 一波三折

進入溫室殿時,李延年手中捧著一個小木匣。

木匣呈打開的狀態,裏面裝有三卷繩結處糊了封泥的簡牘,方才進入溫室殿之前,已經有期門武士檢查過裏面的物件,確認安全無誤后才被允許帶入。

武帝也是一早就注意到了這個木匣,行過君臣之禮便徑直問道:「李延年,你給朕帶來了什麼?」

「回稟陛下,小臣所帶乃是一個人的自薦奏疏。」

李延年躬下身子小心翼翼的答話,心裏依舊七上八下,小心臟怦怦跳個不停,「此人雖出身低微,但卻詩才過人,又胸懷報效陛下之心,小臣心知陛下素來愛才惜才,因此斗膽為其呈上自薦奏疏,以供陛下選拔。」

徐永私下將奏疏交給他的時候,上面就已經糊好了封泥,還鈐上了刻有「竇太主園董偃」六字的私人印章。

因此李延年直到現在也還不知道奏疏中的具體內容。

不過這對他來說也未必是壞事,一旦出了什麼岔子,至少封泥可以向武帝證明他的確不知道奏疏中的內容,把大部分責任都推出去。

「哦?你說的這個人是誰?」

武帝心中已經有了猜測,卻又明知故問。

「竇太主園董偃。」

李延年答道。

「呈上來吧。」

武帝首肯。

一旁的內侍連忙走上前去接過木匣,呈到武帝面前的案几上,又當着武帝的面檢查過繩結處封泥之後,將其一一捏碎依著次序雙手奉上。

武帝緩緩打開閱覽:

「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凡民生利瘼一有所不聞,將一有所不得知而行,其任為不稱……」

看到此處,武帝的面色已迅速冷了下來。

這奏疏的開場像極了那些個不知死活的所謂諫臣直臣,接下來就要利用民生利瘼反對他的許多政舉了吧?

呵呵。

這些人終日只會誇誇而談妄議政事,可說到底不過只是紙上談兵罷了,極少有人能夠拿出任何實際的解決方案。

難道那些問題他心裏沒數么?

難道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他不會用么?

這些人哪裏知道,治國便如逆流而上,不進則退,所有的政舉都是跟着奈何在推,其中有許多都是他的無奈之舉,而這些人非但不能切合實際、提出任何行之有效的舉措,還終日在後面拉幫結派、搖旗掣肘、博取名望,簡直該死!

好在武帝不是嘉靖,沒有看過海瑞的《治安疏》。

否則他現在八成已經把這封奏疏擲在地上,怒吼一聲「反啦」,然後直接命人前去將徐永抓起來腰斬示眾了。

因為前面這幾句話,正是抄襲了《治安疏》的開篇。

然而武帝與嘉靖不同,從來不會慣着什麼人。

據徐永所知,就連大儒董仲舒當初借災異之事妄議朝政,都差點被武帝下令斬首,雖後來終因憐其才而赦免,但董仲舒可真是嚇壞了,自此再也不敢上書諫言,老老實實在太學當起了一心教書講經的五經博士。

所以徐永雖然抄了《治安疏》的開篇,卻絕對不敢給武帝寫一篇真正的《治安疏》出來。

「不妙啊……」

立在堂下的李延年此刻也注意到武帝的面色變化,心中不由更加忐忑,這自薦奏疏不會真有什麼問題吧?

好在武帝並未多說什麼,依舊耐著性子看了下去。

想不到接下來的內容竟峰迴路轉,非但沒有反對時局政事,反倒開始頌揚他這些年實施的舉措。

力戰匈奴,開拓西域,鹽鐵官營,外儒內法。

推行察舉,推恩諸侯,整治漕運,治理黃河。

幣制改革,均屬平準,設立太學,加強監察……

武帝推行過的大部分重要舉措都在奏疏中受到了徐永的大力頌揚,甚至還將他推行政策時的初衷說的頭頭是道,深諳其意。

武帝此前雖看過無數阿諛奉承的頌文奏疏,但像今天一樣拍馬屁拍到他心坎里,樁樁件件都能理解他真實用意的奏疏,卻是絕無僅有。

甚至有那麼一瞬間,孤寡已久的武帝竟感覺自己終於有了一個懂自己的知己。

「似乎也沒那麼不妙?」

注意到武帝面色又由陰轉晴,嘴角不自覺微微勾起,李延年又暗自鬆了口氣,心中開始好奇奏疏中的內容。

結果接下來。

徐永在奏疏中又是話鋒一轉,着重揀出「鹽鐵官營」政策中「食鹽官營」的失敗加以批評。

直言「鹽鐵官營」之後,百姓的日子變得愈加困窘,非但買到的食鹽越來越差,價格還越來越高,許多百姓已經到了吃不起鹽的地步。

最重要的是國庫收入也並未因此充盈,還不如不要實施。

「這又是……高興的太早了?」

發現武帝的面色又迅速由晴轉陰,而且比之前更甚,李延年那顆好不容易咽回肚子裏的心臟立刻又提到了嗓子眼,冷汗悄然浸濕了背心。

而奏疏中,徐永的批判仍未停止。

直言「食鹽官營」的失敗,武帝要負相當大的責任,最大的責任就是用人不當。

任用東郭咸陽等大鹽商掌管食鹽官營,只會形成官商一體的局面,導致那些商人利用職權營私舞弊,於國於民百害而無一利。

「混……賬……」

看到這裏,武帝捏著簡牘的手已經用上了力氣,眼中殺意逐漸浮現。

他自然清楚任用這些大鹽商掌管食鹽官營的弊端,可世人又如何知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他雖是大漢天子,但也並非無所不能。

煮鹽相關的事宜他不可能、更沒有精力去仔細研究,因此必須任用懂行的人才能夠保證官營政策順利實施下去,否則斷然難以成事。

這一刻,武帝承認自己方才大意了沒有閃,才會認為徐永與那些不切實際的所謂諫臣直臣不一樣。

現在看來,依舊是只會紙上談兵的一丘貉罷了!

不過武帝並未立即發作,雖然面對這封奏疏,他並未做到喜怒不形於色,但也絕不會因此失儀失態。

他耐著性子繼續往下看。

然則!

奏疏中出現了「然則」二字,預示著接下來又將出現轉折。

這一次,武帝終於一口氣看完了奏疏的全部內容,隨後「嘩啦」一聲合上簡牘,抬眼望向堂下兩腿正在微微打顫的李延年。

「陛下,小臣只是傳遞奏疏,對奏疏中的內容一無所知……」

這突然而又短促的響動瞬間抽走了李延年腿上的所有力氣,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忙不迭磕頭告罪。

完了完了!

我這次怕是要被這董偃害慘了,只能說是與誅夷三族相比,兩害相較取其輕罷了……

下一刻。

龍吟緩緩響起:「李延年,你今日獻疏舉薦有功,朕心甚慰,賞布帛百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差點成了大漢國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差點成了大漢國丈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一波三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