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瓜分豆剖」

第300章 「瓜分豆剖」

第300章「瓜分豆剖」

汶萊素丹王國首相阿布·巴卡在幾名隨從的攙扶下,失魂落魄地登上了即將起航的「騰達號」商船,然後又被帶到了貴賓包廂之中。

「首相大人……」使團副使、王室禁衛軍副統領哈吉·蘇海米神情沮喪地看着阿布·巴卡,欲言又止。

「什麼都晚了。」阿布·巴卡一臉苦澀,嘴裏喃喃地說道:「我們汶萊王國此番恐要遭滅國之危了……」

「唉……」哈吉·蘇海米聞言,也是重重一嘆,無力地靠坐在一把椅上,默然無語。

汶萊使團在建業城待了近一個月,始終未獲允許前往長安覲見齊國大皇帝和內閣總理大臣,他們就已經感到一種深深的絕望和無助。

即使,巴卡首相大人帶着素丹陛下親筆信,承諾放棄素丹稱號,允許齊國駐軍境內,欲舉國歸附齊國,成為齊國的保護國,但依舊沒有得到齊國政府的任何回應。

難道,齊國真的要應那個順國之請,要將傳承了數百年的汶萊王國徹底覆滅,然後瓜分汶萊的領土,掠奪汶萊積存的財富,奴役汶萊的子民?

七個月前,大順王國借口汶萊大量收留順國逃奴為由,又一次挑起了兩國之間的軍事衝突,出動軍隊悍然跨過兩國界河——格盟納河,侵入汶萊境內。

本以為,此次衝突不過又是一次順國的例行的邊界蠶食行為,奪佔一些領土,擄掠一些財物和丁口,只要汶萊王國做出一定的讓步,便會撤回其境內,兩國之間的戰爭亦就此消弭。

是的,面對如狼似虎的順國軍隊,汶萊幾無任何還手之力,更不要提,順國身後還站着一個龐大的齊國,可以隨時獲得無盡的軍械物資支持,哪裏還有一絲勝算。

故而,在順國入侵后,汶萊王國便採取了消極抵抗的策略,軍隊大踏步地後退(實為潰敗),放棄了西邊大片領土,使者也是一波又一波地派往順天城(今馬來西亞古晉市),向順國乞和。同時,還不斷哀求齊國駐汶萊公使,請求介入調停,制止順國的入侵。

但詭異的是,齊國公使剛開始還應允會積極介入調停兩國之間的戰爭,恢復婆羅洲北部地區的和平穩定。卻不想,半個多月過去了,順國不僅沒有停止軍事進攻,還將手頭不多的幾艘戰艦駛入了汶萊王城附近海域,有隱隱發動登陸戰役的企圖。而齊國公使在未向汶萊王國政府通告的前提下,突然乘船離開了汶萊,不知何往。

就在汶萊上下惶惶之際,從順國傳來一條讓人驚駭的消息。

順國政府私下溝通蘇祿、呂宋、衛國等三國,達成了共同瓜分汶萊的一致意見,然後上述幾國便相約派出了使者前往漢洲,準備將達成的協議報與齊國,以獲應允並請齊國主導此次瓜分行動。

真神呀,這幾個齊國的藩屬國竟然生出此等野心,欲徹底覆滅傳承了三百多年的汶萊素丹王國!

雖然這個消息未經證實,但卻將汶萊君臣駭得魂飛魄散,宮廷之內亂作一團。

一個順國就已經讓汶萊難以招架了,若是再加上蘇碌、呂宋、衛國,那麼,汶萊將無任何抵抗的能力。

更不消說,南洋霸主齊國亦有可能參與其中,那汶萊王國就只能如同擺在案板上的魚肉一般,只能任其下刀分食,而沒有絲毫翻盤之機。

汶萊素丹海珊·卡瑪魯汀當即讓王國首相阿布·巴卡率領一支使團,攜帶大量貴重禮物,前往漢洲覲見齊國大皇帝,表達汶萊王國最為卑恭的態度,以求得齊國網開一面,勿要覆滅汶萊的國柞,斷絕汶萊三百多年的歷史傳承。

素丹海珊·卡瑪魯汀在致齊國皇帝的國書中言及,汶萊王國雖為真神教國家,但王室也是有漢人血統的,一直奉黃森屏為始祖(此證不可靠,據悉,明初洪武年間,汶萊素丹可能為了得到大明的支持而冒認黃家子孫),更是曾被華夏大陸王朝列為不征之國。

而且,我們汶萊雖不是你們齊國藩屬之國,但年節孝敬、日常供奉從未少過,向來執禮甚恭,從未任何形制逾越。對你們齊國提出的所有要求,也是照尊不違,任爾予取予求。

你看看,我們都這般伏低做小,態度也是如此恭順,你們齊國難道還要帶着幾個藩屬國一起來覆滅我們汶萊素丹王國,瓜分我們的領土?

我們小國寡民,經濟凋敝,物產不豐,而且人種迥異,文化亦為不同,你們齊國作為天朝上國,怎麼能行虎狼之舉,做吞併之事!

當年大明的洪武皇帝曾說,「海外夷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彼既不為患,而興兵輕伐,亦不祥也。」

齊國,好歹也是華夏大國,禮儀之邦,這般欺負一個海外弱小「夷國」,還要不要臉?

然而,讓汶萊使團始料不及的是,齊國人好像不吃他們那一套。

國書收了,但拒絕了禮物,並且整個使團也被阻在建業城,不得南下前往長安覲見齊國皇帝。

三日前,幾名齊國官員向他們汶萊使團轉交了齊國外交事務部的一份通牒,聲稱為了「恢復婆羅洲地區的和平和秩序」,保障「當地百姓的生命安全」,汶萊素丹王國必須放棄對該地區的「殘暴而無道的統治」,停止無意義的軍事「對抗」,將婆羅洲除汶萊城以外的整個北部地區交付齊國、順國、呂宋和衛國託管,直至當地民生經濟和安全秩序恢復到足以「妥善自處境地」,屆時將由該地人民「自行決定最終歸屬」。

啥意思?

你們汶萊王國可以洗白白,將除了汶萊王城之外的所有汶萊領土交出來,等待齊國及幾個附屬藩國的共同瓜分!

使團主使、王國首相阿布·巴卡震驚之餘,當即向齊國官員表示,要到長安覲見永隆帝,哀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不能就這樣決定我們汶萊王國最後的命運。

但是,無論巴卡首相如何求告,皆遭到齊國官員無情地拒絕,並讓他們三日後,離開建業,返回汶萊,準備做好相應的領土移交手續。

「齊國人就是想要將整個南洋都變成漢人的領土!」哈吉·蘇海米悲憤莫名,「從爪哇島,到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再至蘇拉威西島、呂宋島,全都被以齊國人為首的漢人國家所佔據。到了現在,終於輪到婆羅洲,輪到我們汶萊王國了。既如此,我們莫如跟他們漢人拼個同歸於盡,要不然就會跟那些島嶼上的國家和部族一樣,淪為漢人隨意役使的奴隸!」

「……王國軍隊可堪一戰?」巴卡問道。

「雖然實力相差甚遠,但作為真神的虔誠信徒,我們每個汶萊王國的戰士都有赴死殉道的決心。首相大人,亞齊人在整個王國淪喪之後,尚且與齊國人轉圜周旋數年,我們汶萊豈能與之相較不如?」

「素丹陛下未必有玉碎之念……」巴卡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搖頭說道。

其實,在他內心深處,根本沒有為汶萊殉國、為真神殉教的念頭。在聞知齊國欲聯合所屬幾個藩國共同瓜分汶萊后,他已然認命了。

之所以表現出這般憤慨和難過的模樣,那不過是他為了盡人臣之道而已。

他身系家族數十上百口命運,擁有財富數以十萬計,怎麼能輕言生死,為國、為教而殉道呢?

想必,素丹陛下也不會生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般極端的信念。

畢竟,齊國人還是給素丹陛下留下了一座汶萊王城,未曾趕盡殺絕。

倘若,試圖強自反抗,以絕外患,惹惱了齊國,說不定就會讓整個汶萊王室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不僅國滅,而且身死。

南洋地區那些被齊國逐一覆滅的王國和部族,其國王和部族頭領在乖乖交出政權和領土后,好像都沒遭到齊國人的太過留難,各自擁著自己累年積存的財富,快樂而逍遙地享受奢靡生活。

浩浩大勢之下,既然無法扭轉乾坤,那莫如順勢而為,接受真神之安排。

——

1732年10月3日,順天,太平宮。

「大齊皇帝為何還要給汶萊留下一座王城,讓他們苟延殘喘,續繼國柞?」李瞻將手中的電文輕輕地放在桌案上,喟然嘆道:「難道皇帝陛下不知,除惡務盡、斬草除根的道理?」

李瞻是大順王國第四任國王,年屆三十六歲,正是一個君王年富力強、積極進取的歲月。

事實也確實如此,李瞻七年前繼位,在稍稍穩定國內政局,鞏固了自身權力后,便於1727年9月,挑起了對汶萊王國的戰爭。

在齊國多方的支持下,再次大敗汶萊,殲滅汶萊軍隊一萬餘,迫得對方不得不割讓格盟納河以西領土予順國,並賠款白銀三十萬兩,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大順王國對汶萊的戰略優勢。

但是,順國上下深知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一門心思地想要徹底覆滅汶萊這個土邦王國,從而奪取婆羅洲北部精華之地。

不過,大順畢竟人口不豐,想要一口吞下整個汶萊,怕是會將自己噎死。

更何況,覆滅汶萊后,勢必要改變整個婆羅洲的地緣格局,必須要獲得大齊的應允,方能有所動作。

因而,李瞻便不斷派遣使者前往長安,遊說大齊皇帝和內閣政府,試圖說動齊國共同出兵,一舉滅亡汶萊,然後分其地,掠其民,將這塊面積巨大的島嶼徹底變成漢人的極樂之土。

不過,是時,泰平帝正在修身養病,將國事皆託付於太子署理。而太子在監國時期,出於老成持重的考量,並不願意改變目前婆羅洲的格局,希望整個南洋地區鎮之以靜,以待更為合適之契機,再行處置。

說白了,太子在監國秉政時,為了造成不必要的施政疏漏,避免出現劇烈的政治變動,想一切維持現狀。

你順國可以對汶萊敲敲打打,占些地盤,掠些人丁,搶些浮財,但最好不要將事情搞大,破壞目前南洋地區的殖民秩序。

李瞻雖然對此頗為微詞,覺得齊國太子施政太過保守,但身為藩屬國之主,卻不敢違逆齊國的決定和安排。

後來,隨着太子意外墜馬薨逝,泰平帝重新秉政,最後立皇太孫為帝國繼承人,整個帝國政局頓時陷入短暫的波動。

永隆元年,大齊皇帝舉行登基大典,李瞻親赴長安觀禮。

在長安停留期間,李瞻多次私下拜會永隆帝,希望皇帝陛下能支持自己的想法,徹底吞滅汶萊等幾個婆羅洲土邦王國,真正確立漢人在該島上的絕對統治地位。

永隆帝對此頗為意動,還拿出了幾幅婆羅洲的山川地理詳圖,進行了一番認真研究和深入討論。

帝國新君繼承大統,若是想要快速建立個人威望,沒有比開疆擴土更為有效的方法了!

李瞻的建議,立即獲得了永隆帝的支持。

於是,經過一年的準備,今年二月,大順王國在剛剛過了農曆新年後,便以汶萊大肆收留順國逃奴為借口,出動六千餘王國軍隊,殺入汶萊境內。

於此同時,蘇祿王國、呂宋王國、大衛王國亦從汶萊王國的東南和東北兩個方向,出動海陸兩軍,進逼汶萊。

是的,在齊國的主導下,順國與上述幾個齊國藩屬已經敲定了瓜分汶萊的協議,只待齊國內閣和皇帝陛下批准,便會立即群起而攻之,就此覆滅傳承了三百六十多年的汶萊王國。

今天上午,李瞻收到齊國政府對汶萊的最終處置決定的電文,不由大為意外。

齊國竟然留了汶萊王國一條「小命」,不僅讓他們得以保留王室,還將汶萊王城許給他們用以棲身保命。

「殿下,大齊此舉,不過是為保持婆羅洲地緣態勢的平衡而已。」順國內閣總理大臣劉仁松朝沉聲說道。

「偌大的一個婆羅洲,大齊據其有半,而我大順據其有三,余者乃為呂宋、衛國和蘇祿分之。」李瞻聞言,不由為之一怔,隨即苦笑道:「如此這般勢力大分,卻還要再留下一個汶萊王國,於事何益?」

「殿下,我大順王國所據之地,除了南方部分領土奪自班賈爾素丹王國外,大部領土皆為原三發素丹王國和汶萊素丹王國舊有之地。」劉仁松說道:「而三發素丹王國乃為汶萊舊有羈縻藩屬之國,也就是說,我大順精華之地皆取自汶萊。倘若,將來大齊若要對我大順行打壓之事、分裂之舉,便可利用汶萊大做文章。」

「呵……,有這個必要嗎?」李瞻聽罷,頓時心生不滿,「哪有宗主國對藩屬之國這般防範猜忌的?」

「殿下需知,這個世界上沒有千年的帝國,更沒有長盛不衰的王朝。」劉仁松也是唏噓不已,「大齊此舉,不過是為將來勢衰國敗而做出的未雨綢繆之行。」

「劉卿說得是,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事物,也沒有長盛不衰的強大帝國。」李瞻笑着說道:「時移世易,若我大順將來勢大崛起,就憑一個僅據汶萊王城的破落土邦,還能制衡得了整個婆羅洲局勢?」

「殿下所言極是。」劉仁松拱手附和道:「為今之計,我大順當在齊國軍力尚未抵達之前,儘力驅使大軍殺入汶萊腹地,掠取所需丁口和財計為先。」

「沒錯,咱們先殺入汶萊境內,將好處先佔了。……可惜了,汶萊王城竟然不能輕動,盡皆便宜了齊國人。」

「殿下,我們該知足了。要知道,在此次瓜分汶萊的行動中,相較於我們大順獲取了僅次於大齊的那份巨大利益,而蘇祿王國卻從中沒怎麼獲得太多收益,那才會為之嘆息不已。」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0章 「瓜分豆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