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皇帝甩鍋,都缺錢糧

第593章 皇帝甩鍋,都缺錢糧

「先讓幾位閣臣去承天殿等候,就說朕稍稍收拾下,就去見他們。另外,請他們讓午門外的太學生先散了,如此聚眾鬧事,成何體統?朕的顏面又何在?!」

吩咐一番,嘉華皇帝就擺駕回乾清宮,準備換身衣服再去見閣臣。

約莫一兩刻鐘后,換了身衣服的嘉華皇帝才出現在承天殿。

然而他卻滿臉的陰沉。

因為午門外的太學生們仍未散去,顯然,這幾位閣臣是擔心他不露面,也就不見兔子不撒鷹。

「臣等參見陛下。」

三位閣臣行禮,依禮嘉華皇帝該道「平身。」

可他卻忍不住陰陽怪氣地道:「幾位閣老可真是好本事啊,朕不過在後宮休息一日,就被訛傳為寵幸妖妃、沉迷酒色、不理國事,甚至還能號召太學生到午門前聚集鬧事。」

「既如此,朕不如退位讓賢,幾位當中誰願意坐這大楚皇位就來坐。如何?」

聽見這番話,吳勉三人驚得連忙跪下。

「臣等不敢!」

「陛下慎言!」

「臣絕無此意!」

嘉華皇帝見此勉強出了一口氣,這才冷哼一聲,坐在了龍椅上。

他道:「說吧,你們急著請朕出來,可是想到應對崋賊的方法了?」

徐巍、高盛相互看了眼,隨後還是徐巍開口。

「陛下,如今崋賊對我大楚江山的威脅顯然已經超過了陝西、河北、河南的數支流寇,乃至蒙元等外敵。」

「因此臣等以為,當個先放任三省流寇,再從邊省調集邊軍,最好是能聚集十萬兵馬,在汝寧府擊潰崋賊,進而收復江北、山東之失地。」

嘉華皇帝並不是個多麼有魄力的人,聽了徐巍的話,忍不住微微皺眉,遲疑道:「三省流寇暫時放任倒也沒什麼,反正其中也沒幾個成氣候的。」

「不過,若是從邊省抽調邊軍,會不會讓蒙元察覺,趁機入寇?」

徐巍道:「若戰事耗時日久,邊省兵力空虛時間過長,蒙元諸部確實可能察覺。」

「所以,我們才需要在汝寧府與崋賊決戰,爭取速戰速決!」

蒙元其實是大楚延續國初的稱呼,實際上,到了如今,蒙元早已分裂成諸多汗國,乃至零散的部落,難以形成合力,對大楚的威脅自然也就有限。

不過,若讓草原各部落察覺大楚邊防兵力空虛,趁機入寇搶掠一番是肯定的。

甚至可能在察覺大楚內部虛實后,產生更大的野心——比如像金國那樣佔據北方,建立新的游牧王朝。

所以,蒙元縱然分裂、對大楚威脅驟減,大楚卻不得不防。

嘉華皇帝沉吟了會兒,又道:「速戰速決固然是個不錯的主意,可要是這一戰敗了呢?」

徐巍苦笑,「陛下,若是此戰失敗,崋賊必然長驅直入,先下河南,再取湖北,破襄京。」

「那時,對於我大楚來講,崋賊仍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反倒是蒙元諸部暫時威脅不到我們了。」

「真要是那般,我等也只能陪著陛下到東南或西南去避難,如宋朝那般,圖一個南朝的結局。」

嘉華皇帝覺得這事太冒險了,很不滿意,問:「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

吳勉無言。

高盛則道:「陛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或者說,再拖下去,恐怕我大楚連召集重兵與崋賊決戰的機會都不會有了!」

聽此,嘉華皇帝終於意識到,他確實沒別的選擇了。

於是一嘆道:「那此事便交給內閣籌謀吧,該知會朕的說一聲便是。」

在心裡,嘉華皇帝已經開始為戰敗做準備了。

他是不想當大楚亡國皇帝的,於是想起了當年趙宋皇帝與金國皇帝的騷操作——在將要亡國之時,傳位於太子,自己當太上皇。

如此就不算亡國之君了。

他如今的太子已經二十好幾,雖然看起來平庸無比,但想來替他背個亡國之鍋應是沒問題的。

···

江北,揚州。

在崋軍攻取這座城池沒多久,劉升便帶著侍衛團過來了,好方便指揮前線軍隊。

大楚的揚州雖然不及明末時繁華,但同樣是一座當代的超級大城市,擁有五六十萬人口,各行各業都極為繁榮。

因為揚州兵力空虛,崋軍攻城時,楚軍抵抗的相當無力,所以崋軍沒費多大功夫就攻下了城池。

如此反倒是讓揚州沒因戰火破壞多少。

臨時行宮(揚州府衙)中,劉升正在跟才組建沒多久的第二軍機處的幾位軍機大臣議事。

軍機大臣中為首的卻是章曠。

章曠乃是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人,在原來的歷史上,他於湖廣嘔心瀝血地抗清,再加上身體不好,諸將不聽指揮,各自為戰,喪失良機,抑鬱吐血而亡,享年僅三十六歲。

這個時空,章曠先是為應天府尹,後來又外放為一省巡撫,成為真正的封疆大吏。

在之後,章曠又被調入軍務院任職數年。

大崋如他這般的重臣,醫院都會派大夫定期檢查身體,有病治病,無病也會幫著調理身體。

再加上這一時空章曠官場得意,自然也就沒年紀輕輕地抑鬱而亡。

如今章曠雖然五十歲,但對於一個大臣而言,仍算處在黃金年齡。

故得知劉升要遠征大楚后,他便自請加入,之後便成了第二軍機處的首席軍機大臣,同時兼任第二軍務院軍政部左侍郎。

軍機處次席乃是第二政務院吏部尚書李長祥。

這位雖然已經五十二歲高齡,但在大崋官場,卻勉強算是個後起之秀。

其人乃四川夔州府人,出身官紳之家,還是崇禎六年舉人,可惜後來屢試不中。

原歷史上,李長祥隨鄭成功、張煌言抗清,屢撲屢起。后擔任魯監國兵部侍郎時被清虜俘獲,又為金陵才女姚淑欽慕,拖人將之救了出來,兩人遂做神仙眷侶,遠遊江湖,不再理天下事。

在這一時空,李長祥進入大崋官場后,則是穩步陞官。

前期在大崋官場中毫不起眼,但後來卻逐步升任到大崋吏部侍郎的位置上。

被劉升選中后,再加上其本人願意,便拖家帶口,隨劉升來到了大楚這邊,再開大崋。

除此外還有財政部尚書林佳鼎,參謀部侍郎姚啟聖、軍備部侍郎陸元輔等。

同時,劉瑜、劉珩、劉璟三位皇子也列席旁聽。

不過,為了避免三位皇子互別苗頭,搞個三龍奪嫡什麼的,把這邊的大崋搞亂了,劉升已經正式下旨,立年紀最長的劉瑜(李香雲所生第一個兒子)為此處大崋之太子。

至於劉珩、劉璟,可以選擇從軍或從政,積累經驗、功勛,按劉崋皇室的規矩獲得爵位。

只要能封王,將來就可以就藩國外,建立屬於自己的王國。

說明此規矩后,劉升原以為劉珩、劉璟會選擇從軍,因為這邊的大崋正在開疆擴土,從軍是最容易立功的。

卻沒想到,劉珩、劉璟都對民政、後勤方面的事務感興趣,選擇當行政官員。

如今在這邊的大崋治下,兩人各自擔任一縣知縣之職。

反倒是太子劉瑜,對軍事比較感興趣,選擇進入親衛軍中擔任一營軍政員,準備從「基層」做起,磨練自身,增加軍政方面的經驗。

劉升示意侍衛將地圖掛上,便講起來。

「潁州一下,整個江北便基本都被我軍所掌控了,不過咱們想要消化這麼大一塊地盤,卻還需要些時間。」

「再加上將士們戰鬥了幾個月,也需要修整一番。因此,朕決定等秋收之後,再攻取河南汝寧府。」

崋軍如今在大楚攻佔一地后,一般都是按當年大崋建國時那般,尋找劣紳惡霸、貪官污吏,進行公審、抄家。

如此既可以平息平民百姓的怨氣,又可以增加大崋威信,還能收穫不少錢糧。

可謂一箭三雕。

第二件事便是依照大崋的官府模式,以從北美那邊帶來的官吏為骨幹,建立新的地方官府。

不說一開始就掌控鄉村吧,起碼要先確保掌控府縣兩級地方。

惟有如此,才能讓當地的錢糧為大崋所用,才能從當地招募兵馬。

這第三件事,自然就是組建地方警備軍了,也即是招募兵馬。

劉升帶來的五萬親衛軍雖然不少,但都是用來野戰、攻堅的精銳之師。

而一個王朝想要掌控天下,其實還需要以來眾多駐守地方的軍隊。對大崋來講,就是需要警備軍。

所以,劉升在山東三府招募、訓練了十萬警備軍。

在江北的淮安、揚州、泗州、潁州、徐州五府,他則準備再招募、整訓出十萬警備軍。

這麼多警備軍對於江北五府而言自然多了的。

可等到將來,劉升抽調部分配合親衛軍進入河南等地,江北警備軍的人數自然就少了下來。

幾位軍機大臣聽了劉升的話都微微點頭,並不覺得攻打汝寧府會多麼困難。

因為通過之前的多次戰鬥來看,大楚的地方軍隊都不堪一擊。

然而,劉升接著又道:「汝寧府到底是熊楚龍興之地,因此,朕推測大楚朝廷接下來肯定會有大動作。」

「不出意外的話,當是調遣邊軍,集結重兵,將我軍攔在汝寧府外,又或是跟我軍決戰!」

若是大楚君臣在此,聽了劉升這話,恐怕會很吃驚。

因為劉升所推測的,幾乎就是大楚君臣的決定。

當然不是劉升有什麼未卜先知這之能,也不是訊風衛探查到了相關消息——即便探查到了,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傳遞到劉升這邊來。

劉升有此推測,純粹是出自多年處理軍國大事的經驗。

事實上,他也看出來,能給大楚朝廷的選擇不多了。

再考慮到汝寧府的特殊性,大楚朝廷會選擇在汝寧府與崋軍決戰,也就不難推測。

聞言,參謀部侍郎姚啟聖道:「陛下,根據已知情報,大楚如今能戰的只有北方及西南邊軍,另外便是圍剿流寇的一支邊軍。」

「大楚朝廷想要與我軍決戰,不抽調五萬以上的邊軍,怕是不行。」

「既如此,臣以為不如趁著秋收之前,派訊風衛及使者,聯絡河南、河北、陝西三省的農民軍。」

「或支援武器裝備,或收為警備軍,令他們在秋收之後鬧大些,好牽制一部分楚軍精銳。如此,我軍攻取汝寧之戰應該會容易一些。」

在劉升心目中,這些農民軍能牽制的那萬兒八千的楚軍精銳其實並不重要。

大楚邊軍來五萬也好,十萬也罷,他都有信心以三旅親衛軍破之!

這既是對親衛軍有信心,也是作為開國皇帝、征戰多年所養成的自信。

但軍國大事,再自信也得料敵從寬。

於是劉升點頭道,「此事可行,回頭朕會讓訊風衛派人與參謀部接洽,商議此事。」

財政部尚書林佳鼎則帶著憂慮道:「陛下,如今我軍佔據了江北之地,便需為此地的百姓負責。」

「此前江北多旱澇災害,百姓多有逃荒,田地也多有拋荒的。」

「而我們建立地方官府,前期又多有投入,僅靠我們之前儲備的錢糧,怕是會有不小的缺口。」

「若非要在秋收后與楚軍大戰,恐怕錢糧不怎麼充足。還請陛下三思。」

打仗不僅打得是兵馬,也是錢糧。

不僅大楚朝廷為錢糧發愁,大崋這邊同樣缺少,只不過缺口不像大楚朝廷那麼大而已。

劉升聞言微微皺眉,道:「咱們打下江北后,從各地找出那麼多劣紳惡霸、貪官污吏進行公審抄家,所得錢糧竟還不夠用?」

林佳鼎道:「抄剿所得確實不少,但相較於我們在軍政兩方面的開銷,確實不夠。」

見劉升眉頭皺得更深,吏部尚書李長祥道「陛下當年伐明之所以能抄剿甚多錢糧,除了地方上的貪官污吏、劣紳惡霸,幾位大明藩王都貢獻了一大筆。」

「這大楚藩王大多逐代降等,而我們所佔據的膠東三府、江北三府之地都沒有大楚藩王,甚至連爵位高的宗室都沒幾個,如此抄剿自然少了一些。」

經李長祥這麼一點醒,劉升終於知道問題出在哪兒。

感情這大楚對大明制度的優化還是有作用的,起碼不會有一個又一個的藩王用其數百年積累的錢糧資敵了。

可這無疑增添了大崋在錢糧方面的缺口。

劉升想了想,眼中閃過一抹寒光,道:「既然錢糧不足,那便找個理由,趁著秋收之前,整頓下江北的鹽商吧。」

劉升可沒忘記他眼下在哪裡。

揚州!

即便在大楚,揚州也是淮鹽鹽商的老巢!(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房穿明末,開局後門通北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房穿明末,開局後門通北美
上一章下一章

第593章 皇帝甩鍋,都缺錢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