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建昆

第1章 李建昆

望海縣。

浙東南的一個小縣城。

深秋,一夜驚冷,寒風裹挾著舊時代的斑駁味道,吹厚了大街小巷。

斜紋褂,平棉襖,自織毛衣,一水的黑白藍,偶爾浮現一抹仿軍綠,那絕對是這年頭的頂級時尚。

相比城關人的體面,鄉下來的土老帽,就要寒磣多了,多半衣衫單薄,畏畏縮縮,格外容易辨認。

現在,紅燭路上的人,注意力都被一個另類吸引。

明明穿打補丁的薄褂子,褲腳縮到了小腿,襪子沒得,解放鞋很對稱地露出腳拇指。

何以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當他雙手插兜,以45度角望天的姿勢,從一個「仿軍綠」身旁走過時,對方死死盯着他——

丫哪來的驕傲啊喂!

李建昆嘴角勾起弧度,想從哥們身上找優越感?

啊呸!

問問哥們的一萬股茅台,杭州三套房,答不答應……哎,不能想啊。

你說這事鬧的,只是小酌二兩,泡個熱水澡而已。

雖說換回了十八歲青春吧,但一下失去奮鬥多年的所有,高低不好受。

忽特想抽根煙。

兜就不必再摸,快禿嚕了,僅剩一張黃色「解放車」。

面值一分。

日後的小孩多半沒見過,更不知道人民幣還有三元的「井岡山」,五千元的「蒙古包」,乃至壹萬元的「瞻德城」。

但也別小瞧一分錢的購買力。

要知道,這年頭在公社生產隊里勞動,一個壯勞動力,一天記滿十個工分,才摺合人民幣一毛五。

一分錢能買到啥?

一塊水果糖,一隻信封,一根自行車氣門皮,一斤青菜……海了去。

當然買包經濟煙還差點。

再說也沒煙票。

這年頭物資匱乏,一切都要計劃着來,施行統購統銷,啥都離不開票證。

吃飯要糧票,穿衣要布票,買肉要肉票,洗澡要洗澡票……掏糞搶糞還要尿糞票。

農民還沒有呢。

農村吃大鍋飯,糧票用不着,大隊每年摳搜搜地發點布票、線票和火柴票,需要其他票證,只能去淘換。

李建昆這貨,祖上就是三代貧農。

從主旋律的角度講,這身份可極為光彩,所謂越窮越光榮。

但,也就一口精神食糧。

「叮鈴鈴~」

「來,煤車,看着點,別蹭髒了衣裳!」

「賣報賣報,新鮮出爐的報紙哩,國際乒乓邀請賽,郭躍華勇奪男單冠軍!」

一路走走看看,驀然回到這年月,彷彿進入了一幀幀老膠片里,朦朦朧朧的,色彩寡淡,連聲音都透著股失真感。

從電視劇里看這個時代,跟親眼所見,完全是兩碼事。

街道上,吊腳樓和紅磚房相互摻雜,水泥還是一種很奢侈品的工業品,多數磚房是用石灰砂砌成。

破破爛爛的路埂子旁,木頭桿參差不齊,東倒西歪,頭頂電線如蛛網般盤結。

路上極少見到汽車,如果有,就是綠皮大卡,也不存在交通指揮崗,倒是縣城中心的轉盤處,有座架起來三米高的治安崗哨。

裏頭穿白色制服的,可不是海軍。

腳下不停,李建昆來到和某人約好的匯合點——

縣供銷總社。

倆貨今兒從學校出來,計劃找樣特重要的東西。

但主要得靠還未現身的那位。

李建昆也就打個醬油,猜到那玩意市面上早絕跡了。

至於什麼東西,供銷社門外的大喇叭,已經揭開謎底:

「……今年,高等學校的招生工作進行了重大改革,凡是符合招生條件的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的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應屆高中畢業生,均可自願報名……」

現在是1977年,11月初。

沒有任何新聞比這更重要。

闊別十年的高考重新恢復,既振奮,也倉促,距離考試只剩一個多月。

而李建昆這個應屆高中畢業生,卻連一本複習資料都還沒有。

-----------------

在蘇式的縣供銷總社屋檐下,蹲了大約半小時。

小夥伴總算現身。

一輛能有七成新的二八大杠,既沒騎出追風浪子的瀟灑,也沒有遇見漂亮姑娘故意按鈴的騷氣。

結果顯而易見。

「建昆,沒了!

「我這個叔說,家裏本來是有幾本老書的,可半個月前就被人借走了。」

李建昆身邊,多了個垂頭喪氣的傢伙。

他這副模樣,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自己也沒複習資料,而是沒能替李建昆搞到手。

本來他壓根沒打算考,純粹是被李建昆攛掇的。

不然以他爸幹了兩家社隊企業的人脈關係,當初風聲剛起時就行動,問題不大。

這不李建昆沒趕上趟么。

白白凈凈的小夥子姓王,有一個非主流名字,叫「山河」。

為啥這麼說呢?

這名字放在農村來說,太大了。

你但凡叫「江河」都還成,那隻能代表水,山河是啥概念?

那是江山、天下!

但很顯然,這小子鎮得住。說來他不信,李建昆一直覺得王山河有大智慧,大智若愚。

一個人不爭不搶,很多東西有也行,沒有也罷,可最後什麼都有了。

你能說這樣的人不聰明嗎?

倆貨從小在一個村裏長大,後面王爸搞起社隊企業,名義上為幹活方便,才舉家搬到鎮上。

王山河停好自行車,愁眉苦臉說:

「建昆,說真話,我還是不信哪,就咱倆這點水平,哪怕搞到複習資料,硬啃一個月就能有戲?這麼簡單?」

李建昆心說你說你,可別帶上我啊,哥們好歹多混了幾十年好伐。

話說回來,如果是前世這會,那肚子裏也確實沒幾兩墨。

他想學,人還不教呢。

就說他們學校吧,通常一天的安排,上午讀報紙,下午參加集體勞動,然後就天黑黑了,睡覺覺。

學個鎚子!

李建昆繼續慫恿,這小子前世真沒考,誰知道什麼結果。

「你以為呢,大家不都這點複習時間嗎,我跟你講,題目肯定不會太難,上面現在要培養人才,懂么?敢考就有戲。」

豈止是不難。

日後網絡時代,有人曬出1977年各地的高考試卷,一摞人不禁淚流滿面,感慨:

「原來清北也曾如此平易近人,但凡讓我回去……」

回你奶奶個腿!

也不考慮時代背景和教育特徵,看不起你爹那輩兒是不?

誒~不過,哥們還真回了。

你說氣人不?

鍵盤俠們大抵是吃撐了,賣力分析這些試卷,得出的綜合評定是:

理科,初一初二水準。

文科,除數學外,小學水準。

數學,這是個爹啊!

李建昆自然柿子挑軟的捏,準備考文科,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和對大環境的了如指掌,讓他對語、政、地史三門,都有信心。

但初中數學,他搞不定……

容我捂個臉。

數學是大科,整整100分哪。

丟不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我的80年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生:我的80年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李建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