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無奈

第485章 無奈

隨着乾武一聲令下,駐紮京師的護衛隊數萬大軍立刻就忙碌起來,忙着出征前的各種準備事宜,也忙着與薊州大營的新兵移交防務,新軍官的任命調動頻頻,京師的官員很快就察覺到了護衛隊的異常舉動,不過幾天,乾武下令護衛隊六萬大軍遠征倭國和安南的消息就傳了開來。

京師官場登時一片嘩然,誰也沒料到乾武剛剛登基不久,就大動干戈,而且是同時遠征倭國和安南兩國,不說乾武是篡位的,即便是尋常的新君,也不可能如此反常!大小官員對此都是議論紛紛,一眾勛臣大員更是緊密的注視着,誰都清楚,乾武這是繞過內閣下的旨,這是乾武登基之後,皇權與閣權的第一次交鋒!

內閣值房,首輔翟鑾兩耳不聞窗外事,一門心思的推敲著『績效考成法』,他很清楚,乾武御極,必然是大刀闊斧的進行革新,革新能否見成效,官員是關鍵,而績效考成就是官員頭上的緊箍咒,乾武極端重視,已經數次提及。

一名中書在門口躬身稟報道:「首輔大人,幾位閣老來了。」

翟鑾手中的筆微微一頓,才道:「請他們進來。」說着便擱筆,他自然明白幾位輔臣一同前來是為何事,見的許贊、夏邦謨、毛伯溫、張璧、王杲魚貫而入,他起身笑道:「都到齊了,可是出了大事?都坐。」

幾人見禮落座,許贊便開口道:「皇上繞過內閣,下旨著護衛隊征討倭國和安南的事情,不知首輔大人是否有所耳聞?」

「還有這事?」翟鑾佯做驚訝的道:「兩線作戰,彈藥補給能夠跟的上?」

見他岔開話題,張璧不客氣的道:「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數萬大軍遠征千里之外,內閣居然連點風聲也不聞,難道內閣已經成為擺設?滿城官員如今都等著看內閣的笑話,還請首輔大人帶領咱們據理力爭!」

「據理力爭?」翟鑾掃了眾人一眼,緩緩落座道:「你們回京師時間不長。但京師的情況也應該大致知道一些,我且問你們,護衛隊是什麼?是朝廷的經制之師?」

聽的這話,幾人不由一呆,護衛隊雖然規模龐大,但一直沒有納入朝廷的編製,士兵的招募、軍官的任命,軍餉的發放,火器的裝備。後勤輜重,朝廷沒掏過一個大子,護衛隊實際上只能算是私兵——乾武的私兵!

見的幾人發獃,翟鑾接着道:「再問諸位一句,數萬大軍遠征,花費了多少國帑?」

國帑!幾人登時就默不吭聲,這些年朝廷本來就是入不敷出,此番嘉靖西巡。將京師內庫外庫以及大大小小的銀庫掃蕩一空,內承運庫、戶部太倉庫、工部節慎庫、太僕寺常盈庫、光祿寺銀庫。這些銀庫如今別說銀子,銅錢都沒有!乾武大軍出征,自然都是用的乾武的私房錢!不僅如此,這大半年來,朝廷的一應開銷都是乾武一力承擔。

幾人被翟鑾接連兩棒打的啞口無言,翟鑾也不為己甚。正欲打發幾人出去,不料許贊卻開口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皇上如今是大明天子,天子無私事。天子也無私兵,倭國和安南都是大明的藩屬國,驟然興兵,總須師出有名,豈能妄加征討?軍國大事,豈能不知會朝堂?」

「說的是。」毛伯溫亦附和著道:「護衛隊兵力幾近二十萬之眾,一半左右皆是由邊軍中選拔,雖無經制之名,卻有其實,朝廷兵制,豈容兒戲,必須懇祈立即為護衛隊正名。」

翟鑾掃了幾人一眼,才開口道:「諸位,你們如今都是閣臣,事事時時處處都的為皇上,為朝廷,為大明天下着想,凡事皆須從大處着手,朝廷在安南原本就設有布政使司,皇上發兵征討,乃是收復故土,倭國是藩屬國不假,但數年不朝,征討也是情理中事,豈能說師出無名?

至於說天子無私事,無私兵,將護衛隊收歸朝廷......。」說到這裏,他看了許贊、毛伯溫一眼,不急不緩的道:「就算皇上沒有意見,同意將二十萬護衛隊納入朝廷編製,我也不同意!二十萬護衛隊官兵,朝廷養的起嗎?」

聽的這話,幾人不由的大為泄氣,護衛隊軍餉之高,遠甚邊軍,二十萬大軍,一年僅是軍餉,總額就在五百萬兩白銀,若加上軍裝被服火器彈藥等等,怕是得近千萬,朝廷還真是養不起!

見幾人神情萎頓,翟鑾輕嘆了一聲,道:「皇上雖然強勢,卻未必會削弱閣權,你們無須爭一時意氣,況且即便要爭,也無從爭起,如今處處都的仰仗皇上,爭之何益?」

微微一頓,他才含笑道:「若說非爭不可的,倒是有兩件事,諸位要據理力爭,一是倭國的金銀礦場,年產總量摺合白銀二百萬兩,這必須納入朝廷的管轄,二是海貿的關稅,海外五省,海外分封,日後海貿之利,超乎想像......。」

「還算是有點眼力......。」隨着話聲,乾武一步跨了進來,房間幾人都沒想到乾武這時節會親自來內閣值房,連忙起身跪下,道:「微臣等恭迎皇上。」

「免禮。」乾武隨意的走到翟鑾的座位上坐下,見翟鑾看向門口的中書,他含笑道:「是朕不讓他聲張的,不要怪他。」

見乾武為他說話,翟鑾自然不敢責怪,連忙吩咐道:「快去沏壺茶來。」

「都坐吧。」乾武掃了幾人一眼,道:「征伐倭國、安南的消息已經傳開了,內閣濟濟一堂,不會是在商量如何跟朕打擂台吧?」

「微臣等不敢。」翟鑾連忙躬身陪着笑道:「如今事務繁忙,千頭萬緒,哪還有打擂台的時間。」

「看來還是有打擂台的心。」乾武說着逐一看向幾位閣臣,幾人皆是心虛的低頭,微微一哂,乾武才道:「出兵安南和倭國的事情沒跟你們通氣。這是因為護衛隊對兩國的征伐已經持續了不短的時間,斷無半途而廢的道理。

征倭國是為金銀,征安南,是為了東南亞的糧倉,朕跟你們說過沒有?東南亞是一座天然的大糧倉,比湖廣江西浙江南直隸不會小。安南就是大明徵伐東南亞的跳板,有江南和東南亞這兩大糧倉,才能為大明的人口快速增長提供保障,這事你們不要摻和!」

見的乾武居然會給他們解釋,幾人心裏的不滿登時煙消雲散,又聽聞東南亞是堪比江南的大糧倉,征安南是為征東南亞做準備,大明真要能有兩個江南,完全足夠支持二十萬大軍連年征戰。很顯然,乾武此舉是在為他口中的爭霸世界做準備,幾人哪裏還敢多嘴,連忙躬身道:「微臣等遵旨。」

見的幾人識趣,乾武微微點了點頭,才道:「倭國的金銀礦,肯定是要交給朝廷的,大軍海外征伐。朝廷和百姓都應該從中受益,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環,這一點,你們無須爭,海外擴張的土地和礦山都歸朝廷所有。

我建議朝廷對礦山採取承包制,包給私人,坐享其成。倭國盛產金銀,名聲在外,朝廷在金陵報刊載消息,轉包各個礦山,如此。不僅朝廷受益,商賈也受益,由此帶動朝野上下對海外擴張的大力支持。

至於海貿關稅,自然也要交歸朝廷,如今能稱得上是關稅的,主要是在淡馬錫、噶羅巴、漢武,廣州幾地,其他各港如今都是國內商貿,商稅這一塊,朕要革新,海商亦須嚴加管理,這些舉措今明兩年都將逐步出台。」

聽的這話,翟鑾幾人心裏都是狂喜,乾武如此通達,朝廷的收入馬上就會大幅提高,海外的土地且不說,礦山和海貿稅收這兩大塊,一年就能增加急百萬兩白銀,真要搶佔了美洲的超大銀礦,朝廷豈非富的流油?

一個個正自心中竊喜,卻聽的乾武接着道:「朕準備廢除海禁,全面放開沿海各港......。」

放開海禁?幾人都不由頗為詫異,大明如今海外就有五省,馬上又要分封海外,這海禁豈能不廢除?乾武這話是什麼意思?

翟鑾這段時間專意打探小琉球各方面的情況,對小琉球的各種情況極為熟悉,見的乾武話語頗為凝重,他登時就反應過來,遲疑着道:「皇上是準備放開奴隸貿易?」

南洋和小琉球的奴隸貿易如今已經蔚然成風,京師官員但凡對小琉球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奴隸貿易,一聽乾武準備放開奴隸貿易,王杲當即便道:「皇上,海外五省地廣人稀,適宜奴隸開發,大明本土卻是地狹人稠,若是大量奴隸湧入,未免與民爭食,實是得不償失,況且,微臣聽聞,海外奴隸膚色有黑有白有棕......。」

「皇上慎思。」許贊亦躬身道:「眾多外族湧入大明本土,非是幸事......。」

「皇上三思......。」

見的幾人反應激烈,乾武不由暗罵了聲「迂腐!」,他確實想放開大明本土的奴隸貿易,這是極為巨大的市場,放開奴隸貿易,不僅能夠迅速的增加大明的人口基數,而且有助於手工作坊擴大規模,更能為東興港帶來滾滾財源,如今的海貿,奴隸貿易才是最賺錢的!

這事影響太大,乾武也不想用強,緩上兩年再說也不遲,當即他便頜首道:「琉球、南洋如今已經放開奴隸貿易,你們既然都擔心,那就再觀察幾年。」

說着他話頭一轉,道:「另外還有兩件事情,一是建立海軍學院,海軍人才必須持續的培養,朕計劃在漢武港建立一所海軍學院,系統的培育海軍官兵。二則是海外分封的事情,已經跟眾藩王談妥,必須儘快昭告天下。」

海軍學院實則就是武學,在漢武建武學,反正朝廷也沒銀子,乾武不過是知會他們一聲罷了,翟鑾當即便躬身道:「微臣遵旨。」

「還有一件事,是關於戶部的。」乾武接着道:「朕最近了解了一下朝廷的國庫體系,缺乏一個統一的中央國庫,各個銀庫管理混亂。賬目不清,亦不利於協調,戶部的太倉銀庫是朝廷最重要的銀庫,暫時將太倉銀庫作為中央銀庫,朕的內承運庫也一併歸入太倉銀庫管理,眼下各庫都清潔溜溜。正好統一規劃管理,許贊、夏邦謨、王杲,你三人都諳熟戶部情況,這事由你們三人負責。」

聽的連內承運庫都歸入太倉銀庫,幾人都是大喜過望,內承運庫是皇帝的私人金庫,雖說現在沒銀子,但一年的金花銀足有百多萬兩,翟鑾微微一愣。立即躬身道:「皇上,朝廷確實需要一個中央銀庫,不過,這內承運庫還是不納入中央銀庫為好。」

乾武聽的一笑,道:「朕雖是天子,卻還是公私分明的好,仲鳴也別老是想盤剝朕的私房錢,朕即便富可敵國。這一年時間也花了海落河干,朝廷的日子現在比朕還好過。

朕跟藩王們說好了。以前積欠的祿米都一筆勾銷,西北休戰,東南休戰,天下太平,巨額的軍費開支省了,邊軍的軍餉也大幅削減。宗藩的俸祿逐年下降,收入卻是不斷的增長,你們就別老是盯着朕的口袋了。」

被乾武說頗心事,翟鑾不由一臉訕然的道:「微臣不敢,微臣是擔憂內承運庫納入太倉銀庫。宮中用度會因此大幅削減。」

金花銀一年才多少?一年才百多萬兩,乾武根本就是不屑一顧,當即笑了笑道:「朝廷有錢,但不要善財難捨,銀庫是要儲備一些銀子以備不時之需,但卻不要做守財奴,馬政多有擾民,如今韃靼歸附,馬匹大可從韃靼購買,馬政廢除了吧,也算一大善事。」

一聽要廢除馬政,王杲連忙道:「皇上,韃靼的馬匹也不是白送,需要銀子買的......。」

「這兩年,朝廷與韃靼互市,上好的蒙古馬多少銀子一匹?八兩,民間是什麼價?二十四兩!」乾武瞥了他一眼,道:「不要幾年,太僕寺就富的流油,何必在乎百姓那點折色銀子?朝廷可不能貪得無厭,韃靼歸附,總得讓小民百姓也跟着沾點光不是?」

這話說的有點重了,王杲連忙跪下道:「皇上恕罪,微臣非是不贊成減輕百姓負擔,實是如今太僕寺亦拿不出銀子,連與韃靼互市的本銀也湊不出。」

乾武不滿的搖了搖頭,道:「互市的本銀才多少?三十萬?京師難道沒有銀號?方出風聲去,匯通銀號的掌柜立馬就會找上門。」說着,他掃了幾人一眼,道:「大軍遠征,朕如今手頭也拮据,遇事多尋思一下。」

說着便站起身,翟鑾幾人連忙起身跪送,一個個心裏都在想,乾武這話是什麼意思,讓朝廷跟慈善會拆解銀子?

帶的乾武出了大門,幾人才站起身來,許贊直接說道:「如今才是四月,下今年夏稅已經免了,秋糧得等到什麼時候?半年的開銷難道都跟慈善會的銀號拆解?」

夏邦謨瞥了他一眼,道:「慈善會跟東興港是什麼關係?當初慈善會可是毫不遲疑的支持的皇上,拆解點銀子算什麼?」

「誰說讓你們去借銀子了?」翟鑾說着走會自己的座位緩緩坐下,自斟了一杯茶,斯條慢理的啜著茶,見這情形,王杲含笑道:「首輔大人就別賣關子了。」

翟鑾放下茶盅道:「倭國最大的銀礦叫石森銀礦,據說一年產量高達百萬兩。」

「倭國不是還沒打下來嗎?」許贊狐疑的看着他道。

「倭國是沒打下來,但石森銀礦已經打下來了。」翟鑾含笑道:「皇上去年就著護衛隊的王富貴攻打大內家,主要目標就是石森銀礦,在金陵報登報,將石森銀礦低價轉包出去,預收一年的白銀,至少可的九十萬兩。」

「妙!」夏邦謨含笑道。

許贊卻是苦笑着搖了搖頭,王杲不解的道:「可有不妥?」

「皇上不是沒銀子。」許贊彷彿含着一片黃連一般,滿臉的苦澀,「咱們也幸虧沒去匯通銀號,我敢擔保,去了也借不到銀子,皇上不僅是逼着朝廷贊同他出兵征伐倭國,而且還要朝廷大肆的頌揚。」

「倭國的金銀礦山都毫無保留的給朝廷,頌揚也是應該的。」毛伯溫直言不諱的說道:「這不是二百萬兩,這是每年二百萬兩!說實話,似這等海外擴張,我一百個贊同!不知皇上準備何時出兵美洲,實在是太讓人期待了。」

許贊卻是沉吟著道:「那個,小琉球、呂宋都有金礦......。」

翟鑾本來滿臉含笑,聽的這話,登時臉色一沉,道:「廷美不會是以為皇上很好說話吧?」

「琉球行省既已併入大明,礦山土地難道不歸還朝廷?」許贊沉聲道:「皇上既以天下為公,就不該私占金山!」

「金山的收入作為護衛隊的軍餉了,你待如何?那點子收入支付軍餉還不夠,朝廷是不是將不足的補上?」翟鑾沒好氣的道:「何必非要抓個虱子往頭上放?」(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茫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迷茫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85章 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