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十七)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十七)

第一百九十四章一切都與錢有關(十七)

【提到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當然要提咱們七十年來的經濟發展。】

【從窮得家徒四壁、一清二白到成為GDP世界第二,我們用了61年。】

有段時間很流行那種從統計圖表看XX幾十年變化的視頻。

路小柒就很愛看這個。

她在做這段的時候索性就放了一個最近二十年全世界GDP前十國家的快速圖表視頻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原本不在榜上,然後隨着時間的變化終於從「查無此人」到登上了前十。

然後GDP數字以極快的速度在向前發展,最終逐漸攀升到第二的位置。

用理性客觀的數據呈現出來的卻是熱血畫卷。

天幕下的百姓們也看得莫名的激動。

「趕上來了,趕上來了!」

「第二了!」

【70年代的時候,我們和蘇聯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裂痕,美國總統尼克遜想要拉攏咱們,於是通過乒乓球賽的契機開展了訪華之旅,打破了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孤立政策。】

機器在轟鳴,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後來的政治評論員們在節目里解釋道:

按照行程,他去了當時已然是世界級大企業的豐田汽車的車間里參觀,看到了裏面先進的生產線以及井然有序正在忙碌著的工人們。

【這裏面還有個小故事。】

朱元璋哼哼笑了一聲:「原來他們也有過海禁啊。」

一切都日新月異。

【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了。】

【改革開放之後,得益於之前打下的工業底子,以及巨大的人口紅利,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吸引了來自於外國的大量訂單,從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廣交會上,義烏城裏,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出現,商品也從一開始的單調變得逐漸琳琅滿目。

【當然,其中也有陣痛。】

【於是就有了剛剛那個一直不停在往上沖的GDP排名圖表。】

他問一旁陪同的豐田經理:「你們一個工人一年可以生產多少輛

汽車?」

【回顧過去,做得最有遠見也最有智慧的一件事,那就是初代頂着巨大的經濟壓力,居然在當時那麼窮的情況下,還能給咱們規劃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

明朝。

【中國,開始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也有戶部的一些官僚老吏以及民間主管財務的一些掌柜管事,面帶苦色:

老人一愣,風趣的道:「比我們多93輛。」他喟嘆一聲:「我知道什麼是現代化了。」

經理回答:“平均下來是94輛。『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夏原吉在旁邊清了清嗓子,很想提醒他這位喜怒無常的皇帝陛下一句,人家那是被別人禁,不是自己主動禁。當然,以他的情商肯定不至於真的說出口,只是自己在心裏吐槽了幾句。

「那也只是一時。」有學子不認同,「還是要行事坦蕩,光明磊落才能走得更穩。」

鏡頭一轉,當他回到國內,年底的時候就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這圖表看上去的確是清晰瞭然,只是太難些!」

朱棣立刻轉換話題,他有些疑惑:

「那得夠無恥。」有人感嘆道,「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廣交會的樓變得越來越新,越來越大,義烏城中的商鋪和商城同樣如此,與之相伴的,還有越來越完善的基礎設施。

簽訂的訂單合同也越來越厚。

朱元璋莫名的覺得有些解氣。

路小柒都罵了多少次明朝的海禁令了?原來他們那個時代也有過的嘛!

【在前期當然有很多的曲折和走了很多的冤枉路,但好在都即使的改了過來。每到了危急時刻,中華民族總有能力挽狂瀾的人出現,這是一種幸運。】

身材矮小但睿智的老人去日本進行訪問。

現在上頭都在要求一些數據要用圖表的方式的來呈現,讓他們苦不堪言。

他們還要從頭開始學阿拉伯數字,學如何根據算學來製作圖表,花了好大的功夫。反倒是一些剛接觸這個的年輕人,接受程度很高而且學得也很快,他們羨慕得很。

「哎,要是能直接到第一就好了。」

【而且要知道,當時西方國家對咱們實行的可是「經濟制裁、貨物禁運」的政策。】

天幕上,仙畫還在繼續——

【這幾乎是所有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城裏面多了很多小工廠,很多農民咬咬牙,將土地交給家人或者親戚,轉身進入到了工廠。

【超級牛!】

「當時的政策其實是兩部分,對內是經濟改革,對外是開放……」

【最為悲壯的當屬國企的轉型。】……

「為何一定要開放才能賺到更多的錢?華夏土地廣博,人口數也極多,難道對內就賺不到什麼錢嗎?」

他對全球的輿圖已經非常熟悉了,說到疆域,很少有國家可以和華夏媲美。

夏原吉在心中嘆一聲,燕王平時忙于軍務,對商之一事還是陌生了些。

他認真解釋道:「物以稀為貴。南地產柑橘,運到北地來就要貴上好幾倍,更別提荔枝這等稀罕水果。即使在大明朝之內,每個地方的貨物需求也是不一樣的。」

「想必,咱們這邊司空見慣的物品,在海外卻是極難見到,又很需要,那自然定價權就在咱們手裏。而海外也會出產一些大明從未見過的物品,那在大明也能賣出高價。」

「倭國產白銀,他們自然覺得銀賤,願意花那麼貴的價格去買一根鐵針。」

「海商往來兩地,知道兩地缺什麼需要什麼以及盛產什麼,那自然可以針對性的準備貨品。」

「且能做海商的有資格做海商的也只有那麼些人,自然就賺得盆滿缽滿。

夏原吉說的,其實就是現代所說的「信息差」。

他看着朱棣若有所思的神情,決定這次多說點,苦口婆心的道:「總之,這市場肯定是規模越大才越賺錢。」

所以,要賺更多的錢就要將市場的範圍擴大啊!

唐朝。

魏徵頗為贊同的點頭:「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反思改進,就已經要比大部分的人要強了。」

掌權者最忌諱的就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

能看到別人的優點,然後承認自己的缺點,聽上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其實對於位居高位的人來說,甚至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承認這些似乎這就代表了自己的失敗。

這也是歷史上很多君主失敗的根源。

這位後世的執政者很得魏徵的心。

龍椅上,李世民嘟囔道:「他們還可以去其他的國家訪問,朕想在長安走一走都不成。」

他看到尼克遜訪華和那位老人訪日,覺得新奇的同時也覺得很是羨慕。

自己還算好,年輕的時候已經看遍了大唐江山,但接下來,他的兒子,他的孫子,註定生長在深宮之中,無法任性的游遍天下,這何嘗不是一種遺憾呢。

他轉頭對李治說:「還是要多看看民間疾苦,不能不知世事,任由自己的眼睛被人蒙蔽。」

當然,這話得悄悄的說,不能被臣子們聽見,否則又得要念叨他。

李世民還不忘叮囑一句:「當然,不準勞民傷財。」

輕車簡從,不要鋪張。

李治連忙偷偷的應下,然後和自己的父皇交換了一個你知我知的微笑。

當然了,其他的臣子們其實也沒空關注他倆,都在思索自己關注的東西。

比如工部尚書閻立本就在想,「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個詞語到底該如何理解?如何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

哎,仙畫看着雖然有趣,但實則是越來越難,越來越多事了!

他都好長時間沒有畫畫了!……

【這裏繼續回到「鹽鐵專政」。】

【「鹽鐵專政」在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國家佔據重要資源的分配。】

【咱們從建國開始其實走的就是這個路子,在涉及到民生和重要資源的行業,都有國企。而在最初的幾十年裏,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國營,沒有民營,這就是計劃主義集體經濟。】

陽光照射在供銷社的招牌上。

售貨員將貨櫃中的東西拿出來交給顧客,從食鹽到布料到家居用品到化肥,甚至是機械,五花八門。

唯一類似的是這些商品上大多都印着「XX國營廠」「XX國營第二廠」之類的印記。

【大型的國企,當時更多的是稱為某某廠,就宛如一個小的社會,可以說一個工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在工廠裏面解決。】

【對工人們來說,這就是家。】

一對青年工人

結婚了。

他們的小孩出生在廠區的醫院,當他長大后[]『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讀的是廠區里附屬的幼兒園以及子弟學校。

他可以選擇考大學,跳出這片廠,也可以選擇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成為廠裏面的工人,一直到自己退休。

在廠區,有工人宿舍、住房、商店,有餐廳,甚至於有電影院和自己的報紙、電視台。

他可以不用離開廠區就生活下去——事實上,離開廠區還需要乘坐公交車走很長一段路,甚至於,公交路線也屬於廠區。

工廠自己的火車拉着貨物前往碼頭,鐵路的盡頭、碼頭的另一邊,才是「外面」。

【聽上去很美好,和烏托邦一樣。】

【但實際上,一個,因為冷戰的關係,咱們當時並沒有和除蘇聯外的外部世界建立起廣泛的貿易關係,少了世界市場上的需求,也就少了很多很多的錢。】

【一個是,因為管理落後以及大鍋飯僵化的制度導致國企的效率極為低下。原本還能糊弄著過,但是改革開放后,在外面的衝擊之下立刻就變得不行了。】

在私營工廠里,經理正在對着工人們宣講:

「咱們這兒的規矩就是多做多得,誰要是能提前完成工作,那獎金肯定比別人多,要是能夠解決問題,還會有額外的獎勵。」

下面的工人們眼睛裏閃著光。

而在國營工廠裏面,大家誰都不願意多做一點,甚至對車間里出現的問題視而不見。

「反正做多做少都拿一樣的錢,何必把自己搞得那麼累?」

【改制勢在必行。】

【九十年代的國企倒閉以及重組潮,讓無數的工人下崗,家庭陷入到困頓中。】

無數哭泣、抗議的場景閃過。

但最終沒有用,個人的力量從來都拗不過時代的潮流。

【生活在南方的,相對還好,市場經濟已經開始逐漸興旺,又有靠海的經濟特區,只要能放得下面子,隨便擺個攤什麼的都能養活一家人。但北方,因為氣候和地理原因,下崗工人們往往更加凄慘。】

南方的工廠雖然落寞了,但是各種市場崛起了。

早市、夜市還有各種小商品批發市場上在一夜之間多了無數的攤位,下崗工人們在掙扎過後都繼續再就業了。

而北方的重工業基地,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

不靠近港口,更難享受到外貿的福利,且氣候寒冷,社會經濟活動也相對較少。

原本的「共和國長子」逐漸衰落。

【但現在我們往回看,就會發現如果沒有那次國企的改制和重組,那絕對達不到現在的經濟高度。】

【只能說,時代的前進總是會造就很多個人的悲劇。宏觀和微觀很難達到完全的統一。】

【雖然痛心,但卻又無可奈何。】

【不過,在改革開放和改制之後,咱們的國企並不是從上游到下游都壟斷,而是在很多環節都讓民企參與進來,甚至在很多領域是要和民企

一起來競爭的。】

【這樣才可以保持市場的活力,同時維護老百姓的利益。】

【不然『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你敢把和民生相關的東西全都讓民營資本來經營?比如鐵路,如果是民營,那春運的時候保管漲價漲到天上。】

延伸到無人區里的公路,以及在大山上面矗立着的鐵塔。

遠處的高鐵呼嘯而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慢悠悠的從深山中經過的綠皮火車,沿途的村民們提着雞鴨甚至是趕着豬上了火車。

列車長笑呵呵的接受採訪:

「這趟車還保留着其實就是為了方便他們出行,兩塊錢一張的車票,幾十年了沒有變過。」

村民們雖然穿着樸實,衣服有點舊但是都很整潔,他們也露出憨厚的笑容,對記者說起了自己這趟旅途的目的:

「去縣裏面賣菜。」

「去賣豬。」

「去走親戚。」

【國企,是需要有社會責任感的!】

那段解決生老病死的大國企場面一播出來之後,立刻獲得了許多人的羨慕。

尤其是將作監的一眾工匠們。

「有醫院有學堂,吃喝拉撒全都包了,甚至還有房子,這也太好了!」

對這樣的福利羨慕不已。

這可比他們這種屬於工部直管的還要好。

不過,大家也看出了這裏面的毛病:

「做多做少,做好做壞拿一樣的錢,那可不行。」

「咱們做匠人的,靠的就是手藝活兒。誰的手藝好多拿錢,手藝差那就一邊站着去。」

「這大師傅總不能和學徒工拿一樣的工錢吧?」

「這不行,這不行。」

思索片刻,大家便又覺得:

「雖然那邊全包比較安逸,但要真論掙錢的話還是得那什麼……民營!」

他們誤以為這就是國企和民企不同的風格與特色,沒想到這其實是由於不同的管理思想以及體制所造成的。

最後,有人感慨了一聲:

「不過,後世的國企,哦不,朝廷是真幹事兒啊!」

大家默然了一瞬,然後齊齊點頭。

能為了民眾出行保留那一條慢悠悠的火車,即使沒有幾戶人家住的山溝溝里也通了水電——仙畫看了這麼多期,其實已經可以從方方面面建立起對後世朝廷的印象了。

羨慕而嚮往。

漢朝。

桑弘羊有些怔忡。

這國營企業的確在本質上就是他的「鹽鐵專政」,但實際和那唐朝劉晏的模式更像。

那就是讓民眾也更多的參與了進來,獲得利潤。

當然,這一點他在之前就曾經了悟過,現在讓桑弘羊有些愣神的是——後世的朝廷從「鹽鐵專政」上獲的利,他們其實是回饋給了民眾的。

那慢悠悠的火車,那些路……

這就是所謂的「國企的

社會責任感」嗎?

桑弘羊不禁想,如果自己在鹽鐵專政裏面獲得的那些利,能夠拿出那麼一小部分來作為回饋給到全天下百姓作為民生福利,那後面的賢良文學們會不會因此而改變他們的觀點?

他的支持者會不會因此而多一點?

不過,那些錢其實是到了陛下的口袋裏,然後絕大部分充作軍費了……

這時候,他聽到劉徹對東方朔道:「荀子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後世的朝廷倒是做到了這一點。」

他的話語中帶着那麼一些感慨的意味。

劉徹的確是很感慨。

這如何當帝王還真是一門學問。他之前的經驗全來自於自己的父親與爺爺、還有史書。現在卻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風格和模式。

他並非仁善君王,作風強硬,甚至有些寡恩。他自己內心也覺得仁善的君主往往過於軟弱無能,但此時卻看到了仁善可以帶來的好處。

對外強硬,對內仁善……

為了自己「千古一帝」的名號,也為了讓大漢的基業能夠再穩固一點再綿長一點,劉徹覺得似乎也不是不能學習一下。

明朝。

張居正關注的是國企改制。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他倒是很欣賞這樣的鐵血手腕。

「就像是英格蘭改革幣制一樣,總有一部分人要受苦。但要是不改,把所有的人都要受苦。」

張學顏低聲道:「可施展鐵血手腕的人往往也是背負罵名最多的人。」

張居正淡然一笑,輕聲說:「何懼之有?」

【也是在國營經濟和民營經濟合力之下,有了相對理想和有優越性的經濟模式,咱們勤勞的國人才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裏取得那麼高的成就。】

【只是,當中國還只是美國和西方的代工廠的時候,自然是萬事大吉。但是當中國開始GDP躍居世界第二,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之後,他們就開始坐不住了。】

【現在的形勢,不想開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話,大國之間要打也是打打代理人戰爭,肯定不可能像對付小國家那樣來對付咱,於是最好用的就是貿易戰和金融戰。】

【尤其是最近幾年的貿易戰,簡直打得如火如荼。】

【美國有一個301條款,是對《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規定的俗稱。】

【這條規定內容很複雜,簡單來說就是美國的一個霸王條款。我們可以理解為,當美國認為別國損害了它的貿易利益的時候,它就可以自己進行調查,並最終決定是撤銷貿易還是對別國制裁。】

路小柒按照慣例將法條的內容放了上來,重點內容加紅標粗。

它還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做不出來的。

【只要它自己認為權益受到了損害,那麼它就可以發起調查。】

【它覺得你做了,你就做了。】

【這個調查其實一開始是針對歐洲和日本的。是的,對自己的盟友,它也不放過,並且把這兩方收拾得服服帖帖。】

【等到咱們的經濟開始騰飛,和它有了一些貿易摩攃的時候,這根棒子就揮過來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