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聽勁

第五十九章 聽勁

宮羽田和葉問,兩個人對面而立,宮羽田緩緩伸手,手裡拿著一塊餅。

葉問亦向前伸手,用手拿住了餅的另一側。

那餅一共就一個巴掌心那麼大,是個油麵開酥的餑餑,軟硬度類似於稻香村的山楂鍋盔,但是沒有餡。

兩人共同捏著餅,站立不動。

到這一步,現場有許多人就已經看不懂了,不知道二位在搞什麼行為藝術。

諸葛平倒是能懂,最近他跟葉問切磋加閑聊,很是了解了一番武術深層的奧妙。

武術的運用,離不開一個字,勁。

勁不同於力。後者,只是一個人肌肉強健與否。

前者,卻是武術修為的最直接體現。

一個師傅確定徒弟修鍊小有成就,主要的標準就是「找到了勁」。

具體來說,勁是「強壯的肌肉」「正確的發力技巧」「經年累月的肌肉記憶」,三者合一。

武術里的勁分很多種,劈勁、鑽勁、彈抖勁、發放勁……

這些勁又有一個共同的基礎,整勁。

整勁,說白了就是全身協調發力。很多人理解整勁,是要全身所有肌肉一起發勁,其實是一種誤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肱二頭肌發力收緊的時候,手臂彎曲,此時肱三頭肌自然就會舒張。怎麼能一起發勁?

所以要發出整勁,關鍵是全身肌肉協調,不要互相阻礙,自己跟自己打架。

以各門各派中幾乎都有的一招——弓步直拳來說。力量要從腳下起,下半身蹬地是一股力,扭腰轉胯是一股力,胸肌收縮也是一股力,但這三股力氣不是一起發,是由下往上依次發,要以毫釐之差緊密銜接。腳下的力,給腰力做了支撐;旋腰轉胯,又增加了拳頭的慣性。最終拳頭甩出,是三股力都起了作用,這就是「節節貫穿」。

如果自己身上的肌肉互相無法銜接配合好,那就沒有找到整勁,沒有整勁,那對於武術而言,就是根本沒入門。

那麼如何讓身體的肌肉在發力時能互相協作不打架呢?各門各派的武術,通過經年的積累,總結出了一套套「標準的」發力姿勢(有些姿勢甚至是反日常習慣的)。而要讓身體記住這種姿勢,並且根據每個武者自己的身體條件微調到最合適的版本,則需要反覆的練習、反覆感受、反覆調整、反覆習慣。

最終練出來的,是被身體記住,不假思索就能使出的「肌肉記憶」。這個「標準肌肉記憶」,在武術里一般叫做「架」。

所以不要輕視套路、練法,在一門武術中的作用,這是鑄造拳架子的必經之路。

剛學拳的年輕人經常會疑惑,為什麼我這一拳偏要這樣打,手舉多高,腳擺在什麼位置,都要規定?其實這並非古板,反而恰恰是武術的精髓。

有時候徒弟會自作聰明,說這拳按師父的教法,只能打胸口,我自己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打頭了。他們不知道的是——打頭,自有為打頭設計的一拳。

會發勁,仍不能算是掌握了「勁」。因為關於勁,還有兩個課題——化勁與聽勁。

聽勁和化勁,大部分情況下是要放在一起討論的,因為二者在實戰中往往會一起運用。

化勁,就是把對方打過來的勁吸收、緩衝掉。具體的技巧可能是膀手,可能是黏手,也可能是其他技巧,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方法。

但要精準地化勁,除了化勁的功夫本身要練到位,還必須知道對方的「發勁」到底發的是什麼勁。

判斷對方發來的是什麼勁,以及勁的大小、方向,這就是「聽勁」。

練習聽勁的第一步,不是用耳朵聽,而是用身體聽。挨打的時候,身體能感覺到對方勁力多大,從哪個方向來,是鑽勁還是炮勁。這就是聽勁的最初形態,要不怎麼說打人總得先學挨打呢,挨打,是親身體會對方「勁力」的最初方法。當然這種聽法,當你聽明白的時候,對方已經打到身上了,對於化勁沒什麼用,讓你疼的時候能疼個明白而已。

聽勁第二步,是用手聽,對方來拳,你用胳膊架住,這一瞬間,你能感受到對方打你的力量,同時你的胳膊要麼往後縮,要麼往旁邊帶,這就是在聽勁+化勁。很多人練一輩子也就停在這一步了。

如果天賦好,練得多了,就從用胳膊聽,變成了用皮膚聽,拳腳皮膚一相交,瞬間就明白了來勁的種類方向與大小。不等這個力量打實,間不容髮之間,就可以化勁甚至反擊。

人的觸覺是很奇妙的,聽勁的能力繼續精進下去,皮膚都不用相交,拳頭在凌空一寸的時候,拳風吹到汗毛,立刻就有了感應。這樣的聽勁功夫,如果配上足夠高的身法,就能「覺險而避」。這可是群戰利器——一打多的時候,總有眼睛照顧不到的地方,為什麼有的高手就像背後長眼睛一樣,答案就在這裡。

拿汗毛聽勁,基本上就把皮膚練到頭了。但這還不是「聽勁」本身的技巧盡頭。

畢竟皮膚只代表五感中的「觸覺」,在實戰中「聽覺」和「視覺」也可以對聽勁進行輔助。

真正的實戰高手,在皮膚「聽勁」的同時,也在不斷通過觀察對手的身形,聽對手的聲音來判斷對方的發勁。

之前葉問過三關的時候,第二關賬房老爺子,一個崩拳打過來,當時葉問可是閉著眼睛的。為什麼老爺子的崩拳打不到葉問身上呢?因為老爺身形一動,衣袂帶動的風聲就入了葉問的耳朵,葉問也就知道了對方的方位。老爺子出拳的時候,崩拳特有的破空聲,讓葉問提前知道了對方發勁的方式,待到拳頭挨近身體一寸的時候,葉問身上輕薄的綢緞長衫被拳風一壓,微微變形貼在葉問皮膚上。那一瞬間,葉問腦海中對這一拳的姿勢、勁道、方位的了解,比用眼睛看到的還要清楚。

此時此刻,雖然在外人看來,葉問和宮羽田兩個人只是共同捏著一塊餅不動。但其實,兩個人都已經凝聚了全副精神。

葉問把餅子往前推一分,就是在「發勁」,這一分勁的方向和大小,宮羽田瞬間就「聽到」了,立刻使出化勁的技巧,手腕往後微微一縮。要知道,這塊餅子是傳統的豬油開酥餑餑,又軟又酥,一咬會「簌簌」掉粉的那種。

這一下宮羽田如果手縮得淺了,餅子會被葉問的勁壓壞;縮得多了,「化勁」就變成了主動「使勁」,餅子可能被宮羽田自己扯斷。

餅子在空中微不可察地移動了幾毫米,卻依然完好無損。

若不是聚精會神的觀眾,可能壓根看不見這幾毫米的移動。看見了的人,大多也理解不了這裡的技術含量。

但是包括諸葛平在內的,在場寥寥七八個人,看懂了這一下。

諸葛平這一刻甚至有爆粗口的衝動,就像以前看足球比賽,看到一腳絕妙的精準長傳一樣。

可惜這種嚴肅場合,那還是得矜持一些。

下一刻,葉問鬆開了手,換了另一隻手。又把手的姿勢從手心向上手肘向下調整為手心向下手肘向上。別看只是翻了一下手,但這個姿勢,對於葉問來說比剛才的姿勢更容易「發勁」一些。

功夫是纖毫之爭。

手剛要重新捏到餅子上,餅子又微不可察的一動,這次是宮老爺子直接預讀了葉問的動作,葉問的手指往下合攏,卻差之毫厘,沒能攏在餅上。

葉問和宮羽田對視一眼,最終選擇先不去抓餅,用右手手腕搭在宮羽田手腕上,然後主動把自己的眼睛閉上了。

他要剝離視覺的干擾,全心全意地用觸覺去「聽」。

宮老爺子微微一笑,目光更凝實了。

他比葉問多了20多年的實戰經驗,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能經過大腦的處理,變成對「勁」的判斷。所以對他來說,眼睛不是干擾,是幫助。

諸葛平坐在那看,手心不知不覺地出汗了。

「過癮,真踏馬的過癮啊。」這話當然只能在心裡念叨念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諸天,幸虧有遊戲抽獎系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穿越諸天,幸虧有遊戲抽獎系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聽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