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頓悟

第三十章、頓悟

第三十章、頓悟

席星辰再次將凌遲刀遞到戴安東面前,凌遲刀上的寒氣透過刀刃傳到了戴安東的臉上。

戴安東似被冰到,臉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席星辰將刀尖停在戴安東眼睛一公分不到的距離,輕聲道:「它也有它的規矩,非大奸大惡之人不用,非罪大惡極之人不用,非禍國殃民之人不用。縣令大人,你包庇殺人犯,幫着姚家販賣人口,霸佔田土,魚肉鄉里,禍害一方,你覺得你配不配得上它?」

還沒等戴安東回過神來,席星辰突然口吐真言,大喝道:「戴安東,你私放殺人兇手姚元彬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殺董良策全家滅口?」

席星辰真言如春雷般在戴安東的腦海里乍響,戴安東幾乎是脫口而出:「我是被姚國平逼的。」

我是被姚國平逼的。

不知何時起,這句話如魔咒般壓在戴安東的心頭,他每幫姚國平霸佔百姓一次田產,戴安東都會對自己這樣說。

幫姚國平販賣一次「豬仔」,戴安東也會對自己這樣說。

從姚國平手中接過白花花銀子,戴安東依然會對自己這樣說。

久而久之,這句話便成了戴安東的替自己開脫的習慣,成了他為虎作倀最好的說辭。

戴安東曾經也是一個優秀的讀書人,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便考中了秀才,但他的成就也僅止於此,接下來的二十年裏,他寒窗苦讀,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是二十歲下來,他連個舉人都沒考中。

舉人是踏入官場的最低門檻,中不了舉,也就意味着他這一輩子只能做個窮酸秀才。

在戴安東四十歲的時候,他對命運屈服了,在村子裏做起了私塾先生。

對於一個曾經立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讀書人來說,有點殘酷,卻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歸宿。

就在戴安東最失意的時候,姚國平找上了他,說願意幫戴安東出兩萬兩白銀捐一個知縣,條件是將來為姚國平照顧一下生意。

這麼好的提議戴安東沒有理由拒絕。

戴安東也知道,老天上不會憑空掉餡餅,他十分清楚姚國平提出的條件本質上也是一種,等價交換,各取所需,相當公平。

儘管戴安東有心理準備,但他還是低估了姚國平的人性,等他看清楚姚國平的真實面目的時候,他已經活成了他平時最痛恨的那個樣子,回不了頭了。

當席星辰攻破他最後一道心理防線的時候,戴安東反而釋然了。

「心理防線一旦被攻破,就如缺堤之水,一瀉千里。」戒律堂內,席星辰如是說道。

「接下來,戴安東交代了這些年幫助姚國平所做的一切罪惡。當我將刀插進他心臟的那一刻,我明顯感覺到他有種解脫的感覺,最後只說了兩個字。」

「哪兩個字?」周振海沉聲問道。

「為何?」席星辰答道。

不知是何原因,聽到席星辰說出這兩個字時,在座的每一個人腦海中似乎有無數的話要說,彷彿觸摸到了某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於是將目光看向最擅長辯論的周振海。

「昨日種什麼樣的因,今日結什麼果。」周振海說道。「這就是為何!」

「可我覺得戴安東當時問的不是因果!」席星辰卻搖了搖頭。

「那你覺得他問的是什麼?」周振海露出意外的表情。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我覺得戴安東臨死前的那一問,不是替他自己問,而是在替整個蒼生問。」席星辰說道。

「那他想問什麼?」周振海胸口劇烈起伏,手腳微微顫抖,誰都看得出來,周振海正在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激動。

作為天下聞名的辯士,周振海怎麼可能沒聽出席星辰的話語中有「道」的氣息。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這是老子在《清靜經》中對道的定義,指的是萬事萬物的本源。

周振海一生不圖名,不圖利,一心都在研究社會發展規律,目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看透社會變化的本源,得到他心目中的那個「道」。

因此只要任何一點與「道」的關的東西,都會讓周振海激動不已。

「戴安東是想問,生而為人,為何有尊卑貴賤?」

「為何有的人『朱門酒肉臭』,有的人卻『路有餓死骨』?」

「為何這個社會從來都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

「為何有的人寧願餓死,也任由惡霸欺凌?」

「為何皇帝一人擁有四海八方,百姓卻只能被奴役?」

「為何墨家與儒家同為顯學,明明代表着千千萬萬的百姓,為何儒家能獨尊千年?」

「為何王朝不斷更替,儒家卻屹立不倒,一枝獨秀?」

席星辰的最後兩問,簡直如雷貫耳,振聾發聵。

這是墨家參了千年也未能參透的問題,是天下墨者內心深處最傷的痛。

辯倒東墨,席星辰這次算是點到了周振海的死穴。

「殺了戴安東后,我的腦海里全都是這樣的問題,就彷彿無數的冤魂在吶喊、痛哭,訴說這個世界到底怎麼啦?這個事件存在了千年,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解決?」

「那段日子我渾渾噩噩,不知身在何方,如孤魂野鬼般四處遊盪,直到有一天,我頓悟了。」

「你找到答案了?」周振海小心翼翼地問道,似乎生怕將席星辰驚到。

「其實一切的根源,就一個字。」

「哪個字?」周振海忙問道。

「『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間之事,因『利』而起,因『利』而終。」席星辰慨然道。

周振海見席星辰說得玄乎,最後只得出一個「利」字,眼神中頓時露出一絲失望。

關於「利」,墨家先賢早就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主張,這也是每一個墨者的原動力。因此在周振海看來,席星辰的頓悟,連「舊瓶裝新酒」都談不上。

席星辰料到周振海定會出現這樣的表情,也不介意,微笑着問道:「周長老,您能告訴我,墨家跟儒家相比,對『利』的理解,最大不同是什麼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百家爭鳴:這個鉅子有點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百家爭鳴:這個鉅子有點猛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章、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