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兩場巨變

第一章 兩場巨變

1937年11月17日周三,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

宜:房屋清潔、祭祀、除蟲、結網、打獵。

忌:結婚、訂婚、定盟、動土、安床、安葬、破土。

偽滿洲國冰城南崗區山街路燈昏暗綿延,帶哨西北風砭人肌骨呼嘯不停,多日前雪虐風饕一夜銀裝素裹,市政除雪隊忙碌清掃積雪,道路並不難行。

池硯舟緊了緊身上黑色立領對襟式警員制服外的防寒外套,在冰城火車站東面不遠進入埠頭區霽虹街,卻未在繁華時尚的埠頭區多做停留,與夜裏寒風為伴來到新陽區安心街。

后朝着新安埠安吉街住所走去。

此處距離池硯舟每日工作的南崗警察署稍遠,需從新陽區穿埠頭區至南崗區,夏日還好冬日路上尤為難行。

早前池硯舟也想在經緯警察署或新安埠警察署入職,離家近且執勤地處繁華地帶,卻奈何擠不進去。

入職南崗警察署則因其是當時十一個警察署中最大的一個,對警員需求量更大,今年4月則合併為經緯、南崗、香坊、正陽、松花、顧鄉屯六大警察署。

對警員需求量大也非好進,全憑池硯舟會說俄語,才能在冰城地方警察學校培訓畢業後分配至南崗警察署。

當下冰城乃多國人口雜居,日本人、朝鮮人、蘇聯人、其他國籍人士、無國籍人士等近十萬之數。

造成警政業務複雜化,單就戶口調查與戶籍管理方面的警務人員,就至少需要懂得中日俄三國語音,故而警員配置上以中日俄三國人為主,華籍警務人員佔多數,日籍、俄籍僅為極少數。

池硯舟會俄國語言具有天然優勢,再加上年輕身材挺拔長相英俊的好形象,最終入職南崗警察署。

披星戴月一路步行回到安吉街家中。

「姑爺回來了。」門房李老一瘸一拐的迎出來。

來到身前李老低聲問道:「小姐又沒給姑爺坐人力車的錢?」

聞言池硯舟苦笑。

李老打抱不平似得說道:「自行車壞了不修直接賣掉也就算了,這坐人力車的錢也不給,大冷天從南崗一路走回來,凍個三長兩短可怎麼辦?」

「我倒沒事,反倒是你天冷這腿就煎熬,屋內炭火沒熄滅吧?」池硯舟聲音帶着讓人親近的好感。

「老毛病。」

和李老閑聊兩句,池硯舟邁步朝內走去。

站在門房看着他的背影,李老心中也是滿絮愁悶。

姑爺與小姐此前關係很好,可偏姑爺去了警察署便一落千丈,冷言冷語不提,每月酬勞全收,李老便不明白小姐這是為哪般。

姑爺多好的一個人吶!

進入室內銅盆中煤球燃燒正旺溫度陡然拔高,池硯舟兩耳猛的發燙,將防寒外套脫掉掛在一旁衣架之上,頭上黑色大檐帽取下同掛於上,身前五粒金色金屬扣依次解開。

廳內沙發上一人靠坐,手中拿報紙觀看。

池硯舟上前坐在一旁出言問道:「伯父還沒休息?」

此人如同才察覺有人進屋一樣,將面前報紙放下。

徐南欽看着身旁池硯舟心中千迴百轉欲言又止,最後無聲嘆息道:「飯菜熱在廚房鍋里。」

「伯父與妙清吃了嗎?」

「吃過了。」

「那我先去吃飯。」

池硯舟起身去廚房吃飯,徐南欽本就因為多年摸爬滾打略顯老態的臉更是愁苦。

當年救池硯舟對是不對?

留池硯舟在身邊對是不對?

將女兒嫁給池硯舟又對是不對?

徐南欽心中難有定論,但家中目前氛圍便是如此,他想好好聊兩句也只能作罷。

在廚房將晚飯吃完,洗漱後進房間。

屋內亮着燈,可見人還未休息。

徐妙清身着貂絨褙子在桌前看書,厚衣難掩曼妙身姿,聽得門聲抬眼望來卻眉目中滿是清冷。

往日笑顏難再現。

合書關燈!

脫衣上床!

提前燒好的火炕溫度適宜。

池硯舟見狀從柜子內取出早上收拾好放入的被褥,鋪在羅漢床上脫衣躺下,溫度自然不如炕上來的舒適,不過卻也習慣。

類似地鋪已睡一年有餘。

從加入警署第一天便睡在這裏。

躺下並無睡意時間尚早,池硯舟藉著窗外帶着冷意的月光,望着吊頂上的水晶燈愣愣出神。

他1916年出生磐石縣,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是紡織廠女工。

人生第一場巨變是「九·一八」事變,不止是對年僅15歲池硯舟的驚變,更是每個東北人民的驚變,從那日起三省變天。

可他怎麼也想不到第二場巨變會來的如此之快。

1932年他爹死了,他娘也死了!

在密林深處無休止的奔跑,白天黑夜反覆野獸嘶吼不斷,只記得不回頭的狂奔,終於堅持不住暈倒在雪地里,或許明日便成了一具凍僵的屍體。

徐妙清窩在溫暖的炕上卻無心享受,側過頭偷望被清輝籠罩的池硯舟,雙眸秋水橫波總是帶着化不開的迷惑與憂愁。

五年前她父親的運貨隊伍帶着上好的皮貨由五常出發,經鵝城再到黑河與俄國人貿易,少年心性她想要跟着長長見識,便央求父親帶上自己一同前去。

一路上風土人情都讓徐妙清大開眼界,黑河非常多的俄國商人金髮碧眼,大列巴硬的和石頭一樣,銀制的茶壺巧奪天工。

生意順利歸途中她為方便跑入林中。

緊跟着便是一聲驚呼。

徐南欽與貨隊成員急忙沖入林中,徐妙清指着地上喊道:「有人。」

幾人上前查看,發現一個半大孩子。

摸了摸還有氣,可情況不容樂觀。

這世道命如草芥。

若只是暈倒救走搭把手的事情,可這都快凍僵進氣少出氣多,經驗豐富貨運隊員沒說透卻意思明顯。

偏徐妙清非要救他。

她不忍看到一個生命在自己面前流逝。

徐南欽便命人將孩子抬上馬車,用土辦法救治。

孩子命硬愣是一口氣從閻王殿爬了回來。

詢問其姓名,先是茫然後道:「我叫池硯舟。」

再問家世得知父母雙亡乃是孤兒。

逃難出來差點死在林中,一時間也無去處。

徐妙清看着眼前較為肥胖的池硯舟露出笑意,被少女笑的臉色通紅目光無處可藏。

「你之前家境應當不錯,還能識文斷字,留下幫我做事可願?」徐南欽心想既然命不該絕,便伸手拉一把。

他做皮貨生意手下多是大老粗。

池硯舟這孩子觀面相老實忠厚,被自家姑娘多看幾眼就臉紅耳赤,用着定也放心。

「小胖子,我爹說讓你留下,你倒是答應啊。」徐妙清空靈婉轉的聲音提醒道。

「我願意。」無路可走池硯舟當即同意。

徐妙清腦海之中尚是有些富態胖圓的臉,沒想到瘦下長開之後,反倒是英俊的好似小說話本與電影里的男主角一樣。

少女懷春往日情景浮現心頭,徐妙清終日佈滿寒霜的臉,難忍露出一抹自己尚未察覺的笑容,如同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可突然止住笑意望着池硯舟的身影,只覺恨鐵不成鋼。

「我叫池硯舟。」假名字脫口而出的那一日,他便成了池硯舟。

他以為自己會死。

會去找自己的父親、母親!

未曾想再睜眼卻是一雙清澈美麗的大眼睛,從疑惑到充滿喜悅喊道:「他醒了,他醒了……」

清泉擊石的聲音傳出去很遠,又彷彿一直都在耳畔。

她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徐妙清!

命大沒死就要完成母親臨別遺願,可要先保證活着,池硯舟同意留在徐南欽這裏。

他父親在煤礦工人的身份之外,還是磐石工農義勇軍成員。

母親在紡織工廠1928年便加入,中共滿洲省臨時委員會領導下的磐石縣委。

父母在時局動蕩之下毅然決然投身保家救國之道路。

32年父親在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磐石縣委同年被日軍大規模搜捕。

母親躲避追捕找到在春城上學的池硯舟,告訴他離開這裏不停的跑不要回頭,同時將夫妻二人身份告知,是便於讓他找到組織的人,將一份至關重要的情報傳達。

池硯舟當日只覺得耳中有雷鳴不斷。

思維如同瞬間被禁錮,母親急切話語目光疼愛,畫面好似慢放。

緊緊握住母親的手不願放開,哭喊著母親與他一同離開。

可手被母親拚命抽出,兩手捧着他的臉頰施以壓力讓其冷靜,無比決然堅定道:「快走,活下去,一定要將情報交給組織。」

被雙手推著離開,只知道機械性的奔跑,母親吸引追捕被抓犧牲。

池硯舟則從春城一路跑到冰城,足足六百多里地,十五天的逃亡生涯。

鬼門關內走一遭。

日軍定還在搜捕,池硯舟躲在徐南欽這裏,同時減肥讓自己有所變化。

長高、變瘦!

可謂翻天覆地。

他時常在鏡子前都認不出自己,也不必擔心昔日舊人認出身份。

幾年時間跟隨徐南欽做皮貨生意,與俄國人接觸多學會了一些俄語,能做簡單的日常交流。

但對於母親的遺願卻毫無進展。

將情報告訴組織的人。

可誰是組織的人呢?

池硯舟五年時間心中煎熬困苦難言!

早年遇到言辭激進滿口進步言論的文壇新秀,池硯舟心動想要接觸以便探尋組織蹤跡,卻苦於年少難等貴門。可誰知這不過是警察廳方面故意如此,想要藉機引出不穩定分子,僅因文壇新秀便有十八人被捕。

險之又險錯踏深淵,池硯舟后怕不已。

后遇到警察追捕反滿抗日人士,街上開槍血流滿地,一人被擊中小腿倒地不起,恰好就摔在他腳下。

這是真的反滿抗日誌士!

交火場面親眼得見。

池硯舟忍不住蹲下想要告知實情,詢問如何與組織聯繫。

可還未開口,便聽得此人沖着後面追捕的警察喊道:「別開槍,我什麼都說。」

叛徒!

被抓便叛變。

池硯舟後背瞬間濕透,方才若是情急之下開口,只怕現在也要被警察抓捕。

「你在這裏幹什麼?」警察上前對池硯舟怒喝。

「我害怕。」

「軟蛋。」警察嗤笑一聲。

眾警察遠遠便看到池硯舟站在這裏,聽到槍聲好像是嚇傻了一樣一動不動,後來更是腿軟蹲下。

從那天開始池硯舟才明白。

想要找到組織,將情報送上去,遠比他想像中還要困難。

可那時的他依然沒有意識到困難的真正程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諜海無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諜海無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兩場巨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