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護犢子的始皇帝

第514章 護犢子的始皇帝

第514章護犢子的始皇帝

三姓者……

孟西白也……

孟西白是秦穆公成就霸業的三個名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

此三姓以及秦朝宗室的老公族是秦朝建國的底蘊所在,也是大秦的核心成員。

在秦國初期,秦國以宗室為主,孟西白三氏就是骨幹以及核心,依附於宗室之上。

孟西白並非是因為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將而榮耀,相反,三將之所以是三將是因為他們出身三姓大氏族。

彼此之間是相互成就相輔相成……

三姓出三將以後,三姓徹底取得了大秦的核心地位,三姓族人幾乎遍佈關中,因為彼此之間多有衝突矛盾,因此爭鬥成風。

戰場上是同僚,但是戰場之外又是死敵。

「天下良吏不足,開放學室是好事,咱們幫不了陛下的忙,不能給陛下添亂……」

因此,有了商鞅變法……

「大秦西出,三姓家家鎬素,朕不會忘,宗室也不會忘。」

大家化為小姓,爾後開學室,被打散的三姓徹底為大秦所用。

趙泗開放學室,同樣也是三姓的損失最大……

現在的三姓族老固然已經沒有什麼權利,但是以他們的年齡身份和地位,卻還是足以勸慰安撫族人的……

因此,商鞅制定的學室制度,出身三姓的老秦人也最多。

商君變法以後,械鬥私仇終止,三姓內部的凝聚力被商鞅用各種方式給強行摧毀。

商君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止械鬥,拆大家為小姓……

當然,畢竟是同姓,該有的族譜祭祀依舊有所保留。

三姓族老齊至湯泉……

僅此而已……

三位族老紛紛應承著小心翼翼的回復。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或許這正是秦國宗室的制衡之術。

但很多東西已經不言而喻……

商鞅變法,是拿三姓開刀……

對於大秦而言,二世而亡過於遺憾了一些。

始皇帝並沒有拉着他們語重心長的說什麼,只是簡簡單單的讓他們陪自己吃個飯,炫耀了一下自己的重孫子小稚奴。

但是像以前,族老一聲令下,家家戶戶出丁起兵械鬥甚至直接作戰的情況卻不會出現了。

族老,自然也存在……

翌日……

秦朝的國運太短了……短到既得利益者的群體甚至來不及腐化,於是他們的最終章,也停留在了最榮耀的時刻,這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幸運。

趙泗年紀太小了,又不是自關中長大,算不得地地道道的老秦人……

始皇帝人在湯泉,嘴裏嫌棄著自家孫子,但到底,還是念著要給自家孫兒出幾分力氣。

三姓人口太多了,因為三將的出現又擁有了關鍵的凝聚力,而宗室只有嬴氏一家。

始皇帝讓蒙毅召三姓族老來,說白了就是給自家孫子站台。

但對於三姓,對於老秦人,對於關內法吏而言,這是幸運的。

三姓是關內人數最多的族群,也是正兒八經的老秦人。

彼此的爭鬥和仇恨固然讓三姓的力量無法團結以保證了秦國宗室的地位,但是也因此導致大秦的國力在三姓私仇和爭鬥之中不斷被浪費。

這孩子和三姓族老年齡差距太大了,憑藉身份固然可以安撫他們,可終究是要舍些面子下來。

「殿下敦敏睿智……」

而事實上三姓,乃至於關內老秦人,到秦朝滅亡的最後一刻,也確確實實沒有辜負大秦。

目前的三姓族老除了比較有威望以來,唯一能夠擁有的合法的聚集三姓族人的權利恐怕也就只有祭祀了。

「三位族老……覺得泗兒如何?」

三姓倘若彼此之間姻親不斷,團結一致,那坐不住的就是秦國宗室了。

搶水,爭鬥……每年械鬥死的人甚至比打仗都多。

三姓族老聞聲為之面色漲紅…,這些話從始皇帝嘴裏說出來,聽於耳中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殊榮。

「你們……都是老秦人,朕也是……老秦人的根在關內,泗兒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始皇帝笑了一下。

因為始皇帝告訴他們,他們是大秦的根,是大秦最值得信任的人。

當然,三姓被商鞅按著摩擦了一遍,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其他族群崛起瓜分學室名額,但三姓枝繁葉茂,哪怕經歷了種種摧殘,以群體來看依舊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只不過現在的三姓團結不起來罷了。

酒足飯飽,已至離去時刻,始皇帝的親自禮送讓三位老人受寵若驚。

歷朝歷代,開國元勛,既得利益的群體,總會不可避免的腐化,屠龍的少年終將成龍,而他們,最終停留在了屠龍的那一刻。

始皇帝,是大秦的天。

對他們如此禮遇,已經讓他們恨不能再為大秦出生入死,乃至於不惜家家鎬素。

身份和地位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能成為族老的,都是已經致仕頤養天年的,他們身上沒有官職,但是年齡大輩分高。

這等人物,已經無欲無求,物質上的東西已經不能打動他們,扶蘇,乃至於趙泗,他們甚至得以晚輩禮節來對待。

但是始皇帝不需要……

從始皇帝完成歷代先王夙願一統天下的那一刻開始,天底下就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夠和他比肩。

再一統天下的那一刻,再老秦人心中,始皇帝的地位已經脫離了帝王的範疇。

始皇帝願意叫他們過來吃飯,甚至是溫言細語的勸說,那對他們而言這件事情的對錯已經無需考慮。

忠誠……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

與其說是忠誠,倒不如說是認可……

時機恰當的時候,不僅僅可以空手套白狼,甚至一句話,就足以為之赴死,族滅亦為之在所不惜。

這也是始皇帝大一統以後政令能夠順暢實行威壓天下的主要原因。

扶蘇……趙泗,距離這一步,遠遠不夠。

但是現在,始皇帝不介意將自己的榮耀親手當做禮物送給自己的好聖孫。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朕登基的時候,你們還年輕,一晃眼,朕已過知天命,你們,也都老了。」始皇帝幽幽念叨著。

「家裏的子嗣都怎麼樣?族人都還昌盛么?」始皇帝問道。

「托陛下的福,後生不少嘞……」三個族老你一言我一語的回答著。

都是將近八十歲的人了,亂七八糟的事情大多都不感興趣,反倒是說一些關於後人,關於族群的事情能夠讓他們興緻大發。

他們樂此不疲的向始皇帝介紹孟西白三氏的現狀。

自己家添了多少丁口……族人們生的孩子多不多……

「陛下仁善,稅少了,又託了太孫殿下的福,種上了高產的糧食,官府還會發送耕牛耕具,現在一畝地產糧食足有幾百斤,帶上紅薯土豆,家家戶戶糧食多的吃都吃不完,生的娃娃再多,也都養得活嘞。」族老笑眯眯的開口說道。

趙泗最大的名望獲取,不在於其他。

每每念及降稅,糧食,甚至是食鹽,不管是關內還是關外,都不可避免的提到趙泗這個名字。

這也是趙泗在沒有得到擁磊之前就在天下廣有名聲的主要原因。

他……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只不過他年齡太小,出場的時間太短,底蘊和根基不夠深厚,傳唱的時間太短,缺少了時間積累以後的厚重,因此這些名望還達不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但再怎麼說,也算是普遍享有好感度光環,人們提起來這個名字,好感度都是自動+10判定的。

用處還是有的……譬如這次開放學室,哪怕是芫恭,都不敢把矛頭對準趙泗。

乃至於整個關內的法吏,以及孟西白三氏整個族群,都下意識的避開了趙泗,選擇把恨意宣洩在李斯身上。

幾年的發酵固然還不夠厚重,但趙泗已經有了不粘鍋那味了。

而後,如果按部就班,隨着時間發展,這些虛名逐漸變得厚重,哪怕趙泗接下來什麼都不做,他在十幾年後乃至於二十年後登基,也會天然享有最高的名望和人心。

乃至於幾百年後,或許隨着傳唱,火雲洞都得有趙泗一席之地,如果中間經歷了什麼變革和劇痛的發酵,或許普天之下的祭祀,趙泗都得坐在主位,甚至神話故事,都繞不開趙泗。

始皇帝的功績會隨着王朝更迭而消散,強也只強一個版本。

就如現在,始皇帝就是版本t0,或者可以說這個版本就是始皇帝的版本。

但趙泗,不管在任何一個版本,都將是t1級別的存在。

甚至於……哪怕朝代變了,其他王朝的祭祀,都得順帶着給趙泗祭拜了。

當然,前提是,從現在開始,什麼都不做,任由趙泗不粘鍋的體質繼續發揮作用。

而始皇帝需要的並非如此,他的時代終將落幕,而下個時代的主角,他希望是趙泗。

趙泗,就是自己的延續。

所以始皇帝從來不介意將自己的東西給予趙泗,權勢,聲望,乃至於,屬於自己的忠誠。

就像他明明白白的告訴蒙毅,給予蒙毅選擇的權利。

他現在要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告訴孟西白三氏,趙泗,就是自己的延續。

乃至於接下來,他還會不厭其煩的告訴天下人,趙泗,是自己的延續。

「生的多好啊……」始皇帝聽着三老說着剩餘情況眉開眼笑。

「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三姓是秦國的根基所在,倘若將大秦必做一棵樹,宗室是根,三姓就是樹榦,樹榦越強壯,就越不容易為風雨所傾。」始皇帝笑眯眯的說着。

「多生些好啊……」

始皇帝拍了拍手笑道:「朕的孩子也很多,孫子朕自己都記不清楚有多少個了,人老了,總是會忘一些事情,說實話,我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記不清楚。」

「陛下這說的哪裏話呢?實不相瞞,我看着族裏的後生,也只是覺得臉熟,多半是想不起他們的名字的。都要喚一聲大父,都是自己的孫子,又有什麼可區分的呢?」有族老開解始皇帝。

「這話不對……」始皇帝笑着搖了搖頭。

「朕的子孫不少,恐怕已經過百,這麼多孩子,說不至於區分是假的,誰又能真的做到不分彼此一視同仁?」始皇帝搖頭笑了笑。

族老只是附和著開解始皇帝,又不是辯論,反被始皇帝抓住不放,只能無奈告罪。

分明是場面話,可是始皇帝卻明顯當真了。

那要真鑽牛角尖,始皇帝肯定說的是對的,哪個老人家能夠做到一碗水真正端平?

他們弄不清楚始皇帝何必在這種場面話較真,但這種事情始皇帝較真了他們也沒辦法談,始皇帝是君,誰敢妄談君王家事,對天家事指指點點?

因此不管始皇帝打算說什麼,他們都選擇了略過不談。

但始皇帝並不在意他們的避讓,只是自顧自的繼續開口。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便是朕,也做不到至公允。

諸子孫中,唯泗兒不是長於宮中,但也唯泗兒最類朕。」始皇帝話裏有話,看向三位族老。

「泗兒在宮外面長大,因此禮節總是不太周到,有時候做事也分不清楚輕重,但這孩子像朕,認準的事情,就會做到底,年輕人嘛,心裏頭總是有銳氣的,想做些大事。

朕以為這是好事……年輕人不能沒了銳氣,否則空有少年之齡,卻做垂朽之態……」

三老越聽越不對勁,心裏面開始打鼓。

「泗兒若有甚麼冒失,三老可以至湯泉,泗兒聽不進去的,朕會讓他聽進去,有道理的,朕都會聽。」始皇帝目光幽幽。

三老卻是明白了,這是拿着李斯被潑糞的事情點他們呢。

這事並非出自於三姓指使,跟三老半毛錢關係沒有。

他們要有這種串聯能力,始皇帝都不是跟他們閑談了。

問題是,跟他們有沒有關係不是始皇帝需要考慮的事情。

三姓,在關內法吏佔據了龐大數量,就這一點,對於始皇帝而言就夠了。

話里話外,始皇帝已經近乎於明示。

小孩子不懂事……有甚麼意見,可以跟他這個當爺爺的提。

可問題來了,誰敢?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秦海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大秦海歸
上一章下一章

第514章 護犢子的始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