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踏雪尋梅

第135章 踏雪尋梅

第135章踏雪尋梅

中平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劉辯打着傘,踏雪出宮,身後側跟着荀攸。

他同樣打着傘,落後劉辯半步,道:「陛下,鹽政從鹽場、轉運、買賣以及各級官吏,吏曹基本上準備妥當,尚書台那邊還有些爭議,預計年後能夠上呈陛下。」

上不上呈,劉辯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踩着沒腳踝的雪,聽着嘎吱嘎吱聲,劉辯心情愉悅,微笑道:「嗯,對於益州那邊,你們是怎麼看的?」

劉焉現在明顯是要做土皇帝,對朝廷的命令是不理不睬,時不時有人彈劾他,以『天子御用』裝點自身。

荀攸抬頭看向劉辯,揣摩着他的心思,躬了躬身,道:「陛下,戶曹已經發信給益州,但信使至今未歸,恐路上不測。」

劉辯面無表情的嘿了一聲,道:「朕這位皇叔,也在給朕出難題。」

荀攸沒說話。

劉焉到底是先帝任命,劉氏宗親。

劉辯早就想好了對策,道:「以尚書台的名義,傳令漢中太守孫堅、荊州刺史王睿,封鎖益州的一切進出通道,一隻鳥都不準進出!」

荀攸神色微驚,道:「陛下,萬一……」

「沒有萬一,」

劉辯淡淡道:「他暫時還沒那個膽子,再給劉璋找點事情做。」

荀攸注視着劉辯從容自如的側臉,思索片刻,道:「臣領旨。」

劉辯出了宮,向著鴻都門學方向走去,道:「對於全國冗官的裁減,卿家是怎麼看的?」

荀攸目光微肅,沒有立即回答。

大漢十三州的冗官,是洛陽城的數十倍,這些人多半是有當地世家豪族舉薦,甚至是安排,朝廷一道命令裁減,他們怎麼可能答應?

地方不比洛陽,天高皇帝遠,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劉辯瞥了他一眼,道:「朕聽說,有人顧慮,這樣會將大漢的官吏、兵丁,變成了各地州牧、刺史、太守、縣令等的私官,私兵?」

荀攸躬著身,神色沉凝,遲疑着道:「臣也聽到過,臣,建議緩一緩。」

目前來說,大漢十三州的大小官吏,吃的還是皇糧。朝廷一旦裁減,這些人會在朝廷的官吏名單消失,出現在各地主官的私人名單上,由私人供養。

那時,大漢的州郡縣,就變成私人的了!

劉辯踩着雪,神色如常,道:「這樣的想法本身沒有錯。但你們要記得,裁減冗官只是一部分,重要的還是變革。州牧、刺史、太守、縣令等不領兵,是朕的既定想法,將來也會是國策。」

荀攸知道劉辯這個想法,可能朝臣中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他跟在劉辯身後,道:「陛下,關於各州郡設立都尉,掌管兵務一事,陛下計劃何時開始?」

劉辯面色沉吟,道:「暫且不動,先裁減冗官。」

現在各地州牧、刺史、太守等手握重兵,穩定一方,要是削奪他們的兵權,立馬情勢大變,變成為禍一方,大漢朝非得分崩離析不可。

荀攸還是猶豫,但情知他是阻止不了劉辯,左思右想,道:「陛下,可否先從并州開始?」

司隸太過特別,改制基本沒有什麼阻礙。而并州剛剛經過大亂,是最合適,最輕鬆,最沒有難度改制的地方。

劉辯瞥了他一眼,道:「從最亂的地方開始。」

「最亂的地方?」

荀攸一頓,道:「陛下的意思,是青州?」

現在整個大漢,除卻被三羌佔據的涼州,唯有青州最亂,有一半以上的地方已經徹底失控,其餘州縣,亂匪與朝廷官軍反覆爭奪,戰火燃燒,無休無止。

劉辯撐著傘,在雪地里走的很慢,道:「收復一縣,就以朝廷新制來處理。」

荀攸神情不動的跟着。

心裏想到了在并州即將推行的『清丈田畝』,要是在青州推行,恐怕當地世家會群起針對,反而會令局勢更亂。

「變革,總不能等待時機。」好像是聽到了荀攸的心聲,劉辯淡淡道。

荀攸深吸一口氣,只覺壓力如山,他放下傘,抬手道:「臣領旨!」

劉辯點點頭,道:「這些,僅限於咱們君臣知道,得一步步來,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臣明白。」荀攸沉色道。隨手拿起傘,跟在劉辯邊上。

他看着劉辯的背影,目光動了動,暗道:『想必,陛下壓力更大吧。』

「她怎麼在這裏?」劉辯忽然說道。

荀攸轉過頭,就看到蔡文姬撐著傘,一身素衣,正在進入鴻都門學。

荀攸道:「想必是去見蔡太常,臣聽說,蔡太常近來很忙,一邊忙着太常、太學、鴻都門學的事,還參與了東觀的修典。」

劉辯眉頭微皺,這蔡邕,鴻都門學、太學的事情還沒弄明白,又跑去修什麼典!

「卿家先回去吧,朕隨意走走。」劉辯抬腳向著鴻都門學走去。

「臣恭送陛下。」荀攸抬着手,忽然覺得多嘴了。

荀攸停住腳,身後不遠處的潘隱,典韋以及便衣禁衛快步跟上,在雪地里踩的是一陣嘎吱嘎吱亂響。

劉辯穿着常服,如同尋常貴公子,打着傘,來到了鴻都門學大門口。

「好氣派的大門!」劉辯幾乎是脫口而出。

上次來還是夏天,還在拆卸,現在的大門似石如玉,兩根柱子雕樑畫棟,牌匾燙金,熠熠生輝。

潘隱站在劉辯身後,躬身不語。

「鴻都門學禁地,閑雜人等,不得靠近!」門內湧出了幾個差役,站在門口,沖着劉辯虎視眈眈的喊道。

劉辯非但不生氣,反而笑着道:「有點樣子了。」說着,對潘隱擺了下手。

潘隱上前,不知道說了什麼,領頭的差役連忙道:「諸位請進,太常有交代,諸位快請。」

劉辯打着傘,邁入鴻都門學。

雖然處處都是銀裝素裹,但依然可見,這鴻都門學建造、裝修的不像是一個學校,更好似一個豪宅。

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又彷彿一個頗為繁華的街區。

沒有了之前劉辯見過的那種亂象,隱約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

劉辯信步走着,忽然側頭與典韋,笑着道:「那個人,還找你麻煩嗎?」

典韋比劉辯高出太多,聞言低頭瓮聲道:「找過,臣打斷他的腿,扔了出去。」

劉辯不由笑了聲,道:「幹得好!」

典韋咧嘴一笑。

走了幾步,劉辯抬頭看了看天,道:「渤海王在忙什麼?」

潘隱上前一步,臉色微緊,道:「回陛下,渤海王,一般是在小院,尚書台以及太皇太后的小院之間走動,只有這三個地方。」

劉辯看着不遠處鴻都門學的『藏書閣』,神色沉吟,道:「年後,讓他來這裏入學,高調一點。」

鴻都門學?渤海王?

潘隱一怔,忽然警醒,道:「是。」

劉辯嗯了一聲,徑直走向藏書樓。

這藏書樓,比其他院舍更顯宏大,台階看着都像是漢白玉,大門古樸,不知道是從哪裏弄來的。

「這蔡邕,真的是高規格修建了。」劉辯自語,總感覺蔡邕不是簡單的建造一個學校,更像是在有意的要將這裏打造成一個『聖地』。

劉辯還沒走上前,蔡邕、蔡文姬父女急匆匆迎出來,抬手要見禮。

劉辯一收傘,道:「免了。這裏怎麼沒有學生,休假嗎?」

蔡邕還是抬手見禮,而後道:「臣知曉陛下來,讓他們都去了別處。」

劉辯瞥了他一眼,這位是一點都不懂得揣摩上意嗎?

蔡文姬站在一旁,亭亭玉立,矇著面紗,雙眸如水,一身的清秀氣質。

缺點就是,額頭上隱約有點傷痕。

劉辯連忙收回目光,心裏尷尬的咳嗽一聲,笑着道:「領朕隨處看看。」

「是,陛下請。」蔡邕有些激動的說道,如同要獻寶的孩子。

劉辯面色如常,抬腳上前。

蔡文姬看着劉辯,眉頭皺了皺,有些不情願,還是跟在她爹邊上。

劉辯一進門,遠遠的看到了兩排巨大的書架,分做了六塊,書架上方有着清晰的六個匾額:六藝、諸子、兵書、數術、方技、詩賦。

書架內,擺滿了書,堆的滿滿當當,粗略計算,怕是數以萬計。

蔡邕跟在邊上,見劉辯訝異,心裏更喜,亦步亦趨的隨着劉辯,介紹道:「陛下,臣的藏書,都在這裏了,總共三萬四千冊,以甲乙丙丁等編錄,鴻都門學的學生,都可以借閱,抄錄。藏書樓內,備有筆墨,紙張,可容納五百人……」

劉辯聽着,不斷點頭,道:「卿家做的不錯。不過,以朕來看,天下書籍,無非四部,經史子集。這經,首推詩經,而後是周禮,再如左傳,論語等。史嘛,太史公記當為第一。子,就是諸子百家,我朝雖罷黜百家,但聖人之學,豈能輕斷?我等後人,還需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集,當以楚辭為首……」

劉辯的過往專業在發揮作用,滔滔不絕。

一旁的蔡邕,聽得是前所未有的認真,目露沉思色,心裏激動的不行,暗道:『經史子集?沒錯沒錯,陛下囊括的恰如其分!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愧是陛下,氣魄如此宏偉!』

而蔡文姬雙眼發亮,對於劉辯的話,有些驚訝。

『不是傳言,陛下自小不學無術,好逸惡勞嗎?』蔡文姬靜靜的打量著劉辯。

「這經之下,還可以分為詩書禮樂等等……」

「史,上自堯舜,下達現今,史官之筆,無所不包……」

「子,朕最喜法家,次之兵家,聖人之學,廣博浩瀚……」

蔡邕,蔡文姬父女聽得更認真了,這些話,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作為博學、好學之人,對他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劉辯說了好一陣子,意猶未盡的砸了砸嘴,道:「朕信口胡說,蔡卿家不用當真。」

蔡邕立即抬手,一臉肅然,道:「陛下金口玉言,臣受教!」

蔡文姬跟着輕輕行禮。

劉辯擺了擺手,忽然看到前面不遠處,有一個大硯台,有臉盆那麼大,好奇的走過去,道:「這是做什麼的?」

蔡邕猶豫了下,道:「陛下,鴻都門學按照旨意,皆是庶民入學,是以,筆墨珍貴,只能以此辦法。」

劉辯眉頭動了動,暗自搖頭,蔡邕捨得花大錢裝修,卻捨不得不值錢的硯台。

「陛下,」

蔡文姬看着劉辯,忽然出聲道:「藏書樓還缺一副勸學,蔡琰懇請陛下親題。」

蔡邕一聽,心裏大喜過望,看着蔡琰的眼神,滿意至極。

劉辯瞥了她一眼,下意識的看向那道已經快痊癒的疤痕,實難拒絕,又知道他的字拿不出手,微笑着道:「朕說,伱寫。」

蔡文姬清麗雙眸眨了眨,沒有拒絕,鋪好縑帛,拿起筆,躬身靜候着。

劉辯看着她彎身的姿勢,翹臀異常顯眼,不由得抬了抬眼皮,看着屋樑,故作思忖模樣,慢慢說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蔡文姬一字不漏的寫完,而後睜大雙眼的看着。

蔡邕琢磨著這簡簡單單十四個字,心頭微震,深以為然。

他作為當今文壇巨擘,深知讀書、治學的艱難、枯燥,想要有所成,須閉門苦讀,寒暑不分,十年、甚至數十年。

蔡文姬看了一陣,雙眸愈亮,向著劉辯輕輕行禮,道:「陛下才學鴻博,蔡琰欽佩。」

劉辯感覺今天的尷尬有點多,輕咳一聲,道:「對了,蔡卿家,朕的九弟,也到了讀書年紀,朕打算將他送來鴻都門學,你就當他是普通學生,無需特別對待。」

渤海王?

蔡邕一驚,要將渤海王劉協送到他這裏?

蔡邕雖然不怎麼摻和朝政,可是清楚的很,這渤海王的身份,萬分忌諱!

「陛下,還請署名。」蔡文姬這時道。

劉辯走過去,拿起筆,想了想,寫上:中平六年,十二月三十日,劉辯。

蔡文姬在邊上見着劉辯提筆,眨了眨眼,輕聲道:「陛下,月字還差一筆。」

劉辯看了眼,連忙加了筆『一』,笑着看向蔡文姬,道:「蔡小娘,可為朕的一字師。」

蔡邕聞言嚇了一跳,抬手道:「陛下,小女怎麼敢當!」

劉辯放下筆,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說完,他往前面繼續走。

蔡文姬沒有動,看着她親手所寫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而後是劉辯的落筆,慢慢的抬起頭,望着劉辯的背影。

劉辯又參觀了一大圈,見除了奢華外,沒了之前的不堪,便沒有為難蔡邕,打着傘,往外走,笑着道:「明日,是今年最後一天了,朕在宮裏設宴,招待群臣,允許眾卿攜帶家屬,卿家準備帶誰啊?」

蔡邕瞥了眼邊上的蔡琰,不想這個新寡的女兒拋頭露面,道:「臣攜……」

「陛下,父親帶蔡琰赴宴。」蔡文姬打斷了蔡邕的話,一本正經的道。

劉辯沒有回頭,省的看見她額頭的傷,道:「也好,那就這麼說定了。蔡卿家,一定要嚴格遵照朕……是尚書台擬定的課綱教學,將來考核入仕,也是依照課綱,卿家不要擅自亂來。」

蔡邕目光一緊,抬手道:「臣領旨!」

「好了,就到這裏吧。」劉辯背對着他擺了擺手,大步出了鴻都門學。

蔡邕父女送到門口,眼見着劉辯的漸行漸遠,消失在不遠處的轉角。

蔡邕突然長鬆一口氣,整個人好像泄氣一樣,差點站立不穩,急忙雙手抓住門框。

蔡文姬見着,雙眼疑惑,道:「父親,為什麼這麼懼怕陛下?」

蔡邕看着她,一臉苦笑,道:「你不懂。」

十二常侍、何進、袁家,哪一個不是曾如日中天,權勢滔天,可最後怎麼樣了?

蔡文姬確實不懂,輕聲道:「父親,陛下的才學極好。」

蔡邕緩過神,輕輕點頭,道:「為父也大為意外。」

他可以清晰的判斷出,劉辯剛才的一番話以及那副勸學,並不是短時間內有人教、刻意顯露的——太過自然!

「你怎麼突然想進宮赴宴了?」蔡邕向蔡文姬問道。

蔡文姬剛要說話,不遠處有兩個人正在冒雪過來。

一個人神情嚴肅,一絲不苟;另一個二十五六歲,五官端正,朝氣蓬勃。

蔡邕順着目光看去,頓時一怔。

他認識,鍾繇以及陳群。

鍾繇來到近前,抬手道:「蔡太常這是?」

蔡邕陡然醒悟,抬起手道:「小女來看我,鍾廷尉找我有事?」

鍾繇不疑有他,道:「陛下旨意,命廷尉府修訂漢律,涉及諸多禮制,特來請教蔡太常。」

蔡邕知道這個事情,看着陳群,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道:「我聽說,丞相之子,是要入廷尉府?」

楊彪之子楊修,幾日前到京,被舉為孝廉,準備入仕。

鍾繇聞言一怔,道:「我並不知情。」

他確實不知道,近來太忙,沒有顧及其他,不知道楊修回京,還要入他的廷尉府。

陳群站在一旁,不言不語,略微有些好奇的在審視蔡文姬,臉上有種躍躍欲試的比較之意。

蔡文姬沒有看他,靜靜的立在邊上,目露思索,心裏想的是,回去之後,嘗試以『經史子集』歸類書籍。

祝:所有高考學子金榜題名,前程似錦!

五千字大章,求月票,求月票~~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家功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漢家功業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5章 踏雪尋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