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棄守萬象

第一百四十六章 棄守萬象

(奉編輯大人之命,本書的第78章,第83章,第86章,第88章,第111章,第112章,第113章,還有第118章將進行刪改,其中第78章將整章刪除,現在只是處理一些情節銜接的細節問題,到明天就能刪改完成,後續章節將只管更新,謝謝。)

1883年10月30日清晨,老撾班噴松城。這裏名為城,其實只不過是一大片鬆散的農民聚居區,晨光熹微,連綿的農田中間矗立着一座座竹樓木架高腳屋,完全是一派農耕的田園風光。

但此時,整片區域卻是殺聲震天,槍炮轟鳴,田裏的稻苗裹着泥水被打得在空中騰飛。中國的巡防軍主力,與暹羅軍在這裏打了整整一夜,潘鼎新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一直苦苦堅持到現在,但他已經堅持不下去了,所有的預備隊都用光了,最可怕的是,彈藥也快要告罄了。因為暹羅軍沖得很猛,為了壓制對方,巡防軍不得不全力開火,其中格魯森炮彈已經徹底打光了。

昭帕耶.素里旺,暹羅的元老重臣,朱拉隆功繼位后曾經一度擔任攝政,此時是「拉瑪師」的師長,兼任暹羅第一波進攻部隊的司令。他的臉龐黝黑,身形矮小,但雙目炯炯有神,兩道法令紋長削如刀,不怒自威,軍中人稱「沉默的獅子」。

他拿着望遠鏡觀察著戰場形勢,已經明顯感覺到中**隊的火力大幅度削弱。之前他一直將「拉瑪師」雪藏,作為關鍵時刻的預備隊,而只是使用其他的舊暹羅軍,連番發起衝擊,不斷消耗對方的彈藥和士氣.

到了這個時候,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回頭看了一下身後那些半蹲著,密密麻麻的官兵們,手一揮,軍隊中立刻發出了傳令信號。

不同於其他國家使用軍號傳令,暹羅的傳令工具是象腳鼓,極具民族特色。隨着轟隆隆的聲音響起,等待多時的拉瑪師,猶如猛虎下山,蛟龍出海,發出海嘯般的吶喊聲,向前方的中國陣地直撲了過去。

僅僅片刻工夫,潘鼎新就知道大勢已去,他無奈下令全軍往北撤退,但陣勢已經完全被打亂,面臨崩潰的局面。

潘鼎新眼看如此,想出來一個損招,命人將原先搜羅的黃金珍珠寶石,包括兩萬多兩白銀的軍餉,統統撒到道路的兩旁,一邊逃一邊撒,以吸引追兵的注意力。

這一招果然有效,暹羅官兵大都貧苦,見到路邊的金銀,紛紛前去撿拾。尤其是那些舊的暹羅軍,更是完全喪失了秩序,陷入了瘋狂的哄搶中。

面對這種混亂狀況,昭帕耶.素里旺反而擔心中**隊會殺個回馬槍,只得命令停止追趕,一邊命拉瑪師掩護,一邊就地收攏部隊。這個決定也讓潘鼎新逃脫大難,保留了數千殘兵。

30日下午,潘鼎新帶着這幾千人,從班欣台撤過了南俄河,直接放棄了萬象城,頭都沒回一下,他知道憑着自己手下這支彈盡糧絕的殘兵,要守萬象無異於囈語。

31日,趙懷業的部隊也已經敗退了下來,兩支殘部在萬象以北一百二十公里處的萬榮匯合了,數了一下,居然還有八千來人,但武器卻幾乎喪失殆盡了。

潘鼎新一邊整頓部隊,一邊向北京發出了請罪報告,這樣的慘敗,估計不死也得削職關幾年了。

11月1日,丁雲桐接到了南方的敗報,絲毫沒有任何沮喪之情,他其實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料。作為暹羅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朱拉隆功處心積慮這麼久,以傾國之力準備戰爭,還得到了日本的大力協助,如果憑藉一支巡防軍就能將其擊退,那也太不符合邏輯了。

這樣的結果,正好讓暹羅放心大膽的把所有主力都派上來,到時候只要「廬山計劃」實施成功,暹羅就會元氣大傷,剩下的就是任憑中國宰割了。

同時,他還接到了朝鮮的密報,根據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日軍在佔領漢城之後,進行了殘酷的大屠殺,具體死亡人數難以計數,但保守估計也有數萬人之多。因此很多大臣紛紛建議就此大做文章,在國際上製造輿論。

丁雲桐想了想,還是拒絕了這個提議。從長遠角度看,日軍屠殺虐待朝鮮百姓,這對中國是有利的,因為這會讓朝鮮更堅定地站在中國一邊。如果把日本人的暴行在國際上一宣揚,輿論大嘩又能怎樣,日本人要是收斂起來,整肅軍紀,那豈不弄巧成拙了?

同一天,暹羅軍在萬象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數萬官兵排成整齊的隊列,浩浩蕩蕩地進入城市。

攻下了萬象,讓暹羅有了足夠的理由,向日本索要援助了。之前,根據雙方的協定,日本要向暹羅支付800萬日元,相當於550萬兩白銀。但日本自己的財政也很困難,一下子拿出800萬日元有點肉疼,所以就先給了300萬日元,其餘的將在暹羅軍打到中國邊境時再付清。日本的態度讓暹羅政府非常的惱火,雙方之前的約定可不是這樣的,不過也沒別的辦法,此刻暹羅與日本面臨共同的大敵,有什麼怨恨也只能埋在心裏了。

初戰告捷,讓暹羅信心大增,原先對中國這個龐然大物的恐懼,一時盡去。在朱拉隆功的遙控指揮下,暹羅的第二波軍隊迅速向湄公河挺進,而第一波軍隊經過了兩天的休息之後,於11月3日,開始向上寮挺進。

暹羅的進攻讓日本更加高興,朝野上下歡呼雀躍,一片歡騰,有了南方的策應,日本更加有信心打敗中國了,大本營也命令集結在漢城的日軍立刻北上進攻。

到了11月5日。日本第一軍已經完成了登陸,集結到了漢城。雖然第一軍名義上的指揮官,是有栖川宮熾仁親王,但事實上的指揮者是第一師團的野津道貫以及第二師團的佐久間左馬太。

11月8日,第一軍開始沿着平壤的正面方向黃海南道,向北進發,而第六師團則沿着江原道從側面向平壤靠近,計劃將於11月中旬抵達平壤近郊。

而在平壤,近衛軍也正在第一軍司令劉錦棠的指揮下進行防禦部署。第一軍包括近衛軍第七師和第九師24000人,還包括蘇元春旅的殘部3500人,以及吳兆有部2000多人,總兵力將近三萬人。

劉錦棠,字毅齋,湘軍起家,此時剛滿四十歲。他曾經作為主力平定了西北區域的同治回亂,還是收復新疆的實際指揮官。其戰鬥作風不畏強敵、敢打敢拼、勇猛頑強,同時又具有沉着機智、靈活機動、出奇制勝的指揮才能,被左宗棠稱為「將才天下無雙」。

平壤是朝鮮北方的交通要道,是通往中國的必經之道。東面和南面是大同江,西面是大同江的支流普通江,中國建造的鐵路從北面的牡丹峰腳下繞過來,直達平壤城下的七星閣。

劉錦棠認為,平壤城高大堅固,兩側又有江水掩護,防禦的難度並不大,最重要的地方應該是牡丹峰上的牡丹台。因為只要守住牡丹台,就能守住後面的鐵路線,這樣近衛軍就能進退自如,補給充分。

因此他將防禦的核心放在了牡丹台,命令第七師師長金順,以及旅長陳嘉率領7000近衛軍,以及李祖淵的兩個朝鮮營1000人,據守此地,並在牡丹台上構築了大量的堡壘和炮台,並在山前埋設了大量的地雷。

命令旅長方友升率領5000人,駐紮在大同江東岸的船橋里,並在大同江上修築浮橋,暢通往來。

吳兆有率領2500人,以及尹泰駿的兩個朝鮮營1000人,防禦平壤西南的山川洞一帶,從后側掩護平壤。

而劉錦棠自己則率領完整的第九師,作為預備隊駐紮平壤。他的如意算盤是利用山川險要和堅城壁壘,逐漸消耗日軍的進攻銳氣,選擇適當時機再用第九師給敵人以致命一擊。

平壤會戰即將爆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棄守萬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