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結陣禦敵

第四百四十三章 結陣禦敵

汪惟正並沒有在率軍入駐大獲山,而是在小盆地之中紮下營壘。大獲城雖然面積廣闊,但缺乏住房。要在城中搭建數萬士兵和民夫營壘不僅材料缺乏,建成之後也缺乏水源。眼下夏日炎炎,人口密度過大,也極易引發瘟疫。如果全軍都據守大獲山,霹靂軍只要套用在青居城鎖喉戰術,要不了幾個月大獲城便會困餓和疾病而不戰自降。

在山下扎定營壘以逸待勞,這便是汪惟正的戰術。不得不說,這個戰術是對付眼下蒙軍的最優解。從氣侯來說,霹靂軍在高溫下長途跋涉,體力消耗很大。從隊列來說,曹軒所率的霹靂軍和基幹民兵有三萬人,在嘉陵江邊的官道上排成了蜿蜒的隊列,足足長達二十餘里。這還是輜重物資和重炮由水軍運輸的情況下,如果加上這兩樣東西,行軍隊列至少長四十里。

偵察兵傳回的前方情報,讓曹軒判斷出了汪惟正的意圖。當下他便令騎兵先行前往小盆地,除了試探蒙軍防禦薄弱環節,也是為前軍的步兵提供保護。只是霹靂軍的騎兵還沒有前進到盆地的中央,蒙軍騎兵便氣勢洶洶沖了過來。霹靂軍騎兵是輕騎兵,雖然配了火器,但不管是戰馬質量還是控馬技術都遠不如蒙古騎兵。試探性接觸幾次之後,霹靂軍騎兵便損失了幾十騎,而對方損失甚微,只得退往河邊。

蒙軍騎兵不敢沖入河邊三里地範圍,因為這裏處於戰船火炮打擊範圍。官道離開嘉陵江后,往東拐入小盆地,其地形如同一個喇叭口。喇叭口的地形使得離河三里地的範圍容納不下霹靂軍的三萬人,更不要說展開兵力,設置炮兵陣地。曹軒心中明白,只有推進到盆地中央紮營,才能充分發揮霹靂軍的優勢,否則就是以短擊長,被汪惟正牽着鼻子走。

蒙軍肯定不會讓霹靂軍前出紮營,甚至不會讓霹靂軍從容佈陣,而是會趁霹靂軍立足未穩之際進行突襲。一旦霹靂軍的火炮架設到位,戰局便會變得對蒙軍不利。不管是汪惟正,楊大淵、趙匣剌還是張大悅都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已打定主意,即便傷亡慘重也要阻止霹靂軍在小盆地站穩足跟。反正己方是主場作戰,佔據天時地利,也不缺人和,時間也耗得起。

從後勤輜重的角度來說,霹靂軍也耗得起。「打仗就是打後勤」,歐陽軒最明白這個道理。他此刻坐鎮釣魚城,其中重要工作之一便是處理此事。在他的協調下,糧草、彈藥、藥品甚至新鮮的水果通過船隻源源不斷送往了前線。只不過暑熱時節,在外風餐露宿實在辛苦,烈日、風雨、蚊蟲,都讓人苦不堪言。只有儘快紮營壘,才讓保證將士們的戰鬥力。除此之外,另一個原因也需要曹軒儘快紮下營壘並擊敗蒙軍,那就是歐陽軒想在秋收之前讓戰事告一段落。時間拖得越長,對經濟的影響越大。

曹軒左思右想,令第二師副師長董虎率三個輕步兵團前去紮營。這三個輕步團有兩個屬第二師,一個屬於第一師。曹軒之所以作出如此安排,因為第二師曾與楊大淵的鐵人軍交過手,也與汪惟正的重裝騎兵有過戰鬥。霹靂軍的偵察兵已經探得了蒙軍兵力構成情況。從指揮官的選擇來說,第一師的副師長樂全安更擅長水軍,董虎則是個陸戰能行,不僅心思縝密而且沉穩。

霹靂軍的一個輕步團士兵為一千五百人,在其構成中,炮兵、火槍兵和長矛兵各佔三分之一左右。在離開戰船火炮的保護之後,董虎便將這三個團的士兵,從前到后重組為四個方陣。最前面的長矛兵方陣分為三排,每排有二百名雙手持重矛的士兵。在其後面的方陣由五排長矛兵組成,每排有一百五十名士兵。這兩個方陣的長度之所以不同,是由喇叭口的地形決定的。此外最前面的六百名長矛兵裝備了鐵制甲胄,而後一個方陣九百名長矛兵則是鐵盔皮甲。

由於霹靂軍的長矛有足足有四米余長,正面攻擊力強大但轉向頗為不便,故這兩個長矛兵方陣的兩翼由騎兵護住。在長矛方陣之後的,則是火槍兵方陣。這個方陣由一千五百名火槍兵組成,他們手中的新型後膛火槍,加裝了槍刺后長達一米八,在近戰中可以充當短矛使用。他們也裝備了鐵制頭盔和半身皮甲,這是在潼川府路戰役之中吸取的經驗教訓之一。

最後一個方陣則是炮兵。他們牽着騾馬拉着火炮跟隨在後,足足有二百餘門火炮。輕步團沒有裝備重炮,而是裝備了中小口徑的輕型野戰炮。所謂的輕型炮只是相對動輒上千斤的重炮而言,小口徑的加上炮架和鐵制輪子也有四百斤,中口徑的則有七八百斤。這些炮兵在部署之前都無威脅可言,但一旦架設完畢則會是任何對手的夢魘。霹靂軍之所以戰力強大,倒有一大半歸功於炮兵。毫不誇張地說,霹靂軍的戰術都是圍繞炮兵而制定的。

東方剛魚肚發白,霹靂軍的方陣便往盆地移動了。董虎坐鎮第三方陣,隨着身旁的火槍兵邁著緩慢而沉穩的步伐往前方推進。他與身旁親衛全身鐵制盔甲,而非鐵盔皮甲。這種用水力鍛造機擠壓成型的板甲既笨重又昂貴,但防禦力卻是鎧甲的天花板。霹靂軍雖然不缺鋼鐵,也有不少水力鍛造機,還實現了流水線生產,但仍只在戰前生產了千具板甲。其中第一、二、四師分別配了三百具,第三師由於只是在大理方向對峙,戰事尚未爆發,故只裝備了一百具。

曹軒明白,此次推進到小盆地中央看似只有幾里地,卻是十分兇險,故他將此行所帶的全部板甲全部調拔給了董虎,堪堪湊足了六百副。由於使用了脫硫,合金技術和一次性成型工藝,這些板甲強度高抗打擊能力強,能防住敵人的刀矛和甚至弩箭,對骨朵、羊角錘等破甲武器防護效果也不錯,唯防不住投石機和火炮實心彈。當然,超強防禦力帶來的是高達八十餘斤的重量,這對士兵的體力要求極高。

所幸的是霹靂軍方陣只需要前進三四里,穩住陣腳之後,便可以挖壕築土牆並架設火炮。輜重船隻隨行帶了大量的鐵制籠架,只需要將裝滿泥土的麻袋填入其中,便可快速形成野戰工事。只要營壘初成,即便蒙軍人數再多,三個步兵營便可以輕鬆頂住其攻勢。霹靂軍擅長防禦作戰,已發展了土木施工技術和相關配套戰術,其戰術指導思想,也往往是將進攻戰轉為對已方有利的防禦戰。棱堡鎖喉便是其經典戰術之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宋之霹靂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宋之霹靂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三章 結陣禦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