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依舊

第366章 依舊

白澤腦瓜子嗡嗡的,這麼多的故事,屬實讓人有點腦殼子轟的一下,消化消化也需要好長的時間。

「快了,快了……」靈玉望著窗外說著有些讓人難以理解的話。

「什麼快樂快樂?」白澤回頭看過去。

靈玉看了一眼白澤故作高深,並沒有回答,或者來說,現在還不到開口的時機。

「繼續吧!」見靈玉如此,白澤繼續未完的故事。

祝融因為教會人類使用火,人們對祝融都十分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可是眼,心想世界萬物離不開水,為什麼人類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我,越想越氣奮。於是集四湖五海之水沖向昆崙山,把昆崙山上的聖火澆滅,頓時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十分憤怒,騎上火龍,與共工大戰起來,水此終是往低處流,洪水從昆崙山下落下來,祝融趁機發起進攻,把共工燒得焦頭爛額。共公輸得不順氣,一氣之下撞向不周山,誰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給撞斷了,天也塌下來,給世界萬物帶來災難,於是就引來女媧補天的故事。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所以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

」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立刻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所以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後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晉朝有一個叫孫敬的人,每一天讀書到深夜,經常怕打瞌睡,就用繩子系住頭髮拴在房樑上,如果頭昏要打瞌睡,頭往下墜,繩子就會將他扯醒。他就用這種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

秦朝時,官府修長城,無數貧民被抓去服徭役。萬喜良就是其中之一。幾年過去了,鄰人們去修長城的都回來了。萬喜良卻沒回來。他的妻子孟姜女就沿著長城去找,邊找邊哭,但怎樣也找不到丈夫。之後,長城都被他哭倒了。

相傳在很多年前,黃河在那裡決了一次口。人們費了幾年功夫才把決口堵住。堵口修堤的老百姓不少是災民,早已無家可歸,等把黃河水堵住,有的乾脆不走啦,住在堵口修堤時蓋的臨時草庵里。他們在那裡開地耕種,成家養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叫貴家莊。又過了好些年,從滎陽流出來的涸水在那裡流入黃河。這樣一來,那裡南來北往的人多了,成了個熱鬧的地方。

民間傳說灶王名叫張萬倉,娶妻郭丁香。張萬倉經商外出愛上少女王海棠並帶回家,休了妻子。海棠好吃懶做,將家吃窮走了。后萬倉遭大火,雙眼熏瞎淪為乞丐。到一富人家討飯,吃碗面后感覺像前妻丁香所做,一問果然如此,萬倉羞愧,一頭鑽進灶膛。玉帝念其悔意,封萬倉為灶王。

秦始皇為了造長城,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不知餓死累死了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準備結為夫妻。成親那天,闖進來一隊官兵,用鐵鏈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聽說丈夫已經死了,孟姜女痛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屍首。

戰國時,有一個叫蘇秦的人,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回家后被家人看不起,就將太公《六韜》、《陰符》等兵法書藉,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夜深人靜,頭昏腦漲,眼睛發澀,總想睡覺的時候,就用錐子自我刺自我的大腿,使自我清醒后又讀書。9.經典民間故事西漢人匡衡,小時家裡很窮,十分喜歡讀書,但晚上家裡沒有油點燈。鄰居房裡點著燈,匡衡就把牆壁鑿一個洞,讓燈光從洞里透過來照著讀書。

七仙女紫兒,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仙女得知丹陽境內(今孝感)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

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僅有百日緣分。

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布機聲音。

從前,在一座大山深處,住著一對善良的老夫婦,他們生有一個小兒子。隨著小兒子一天天的長大,原本就不富足的家庭,越來越吃不飽肚子了。小兒子雖小,但他特別懂事,當他會跑著出去玩時,就主動央求媽媽去山上撿柴火。

就在一個冬日的暖暖的午後,他自己背著小竹簍上山了。可是,走了沒多久,他的肚子就開始咕嚕嚕的叫了,他餓了,因為這個中午家裡的飯太少了,他又不捨得多吃,他膽心他吃的太多了,父母就會挨餓。所以那個午後剛放下碗,他就急匆匆的出門了。他想,或許能在山上找些野果慰勞一下可憐的肚子。

他走啊走啊,越走越遠,越走越餓,他實在走不動了,就在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忽然有一陣大風刮來,他趕快戴上帽子,把頭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只聽「咚」「咚」咚咚」「咚」聲音,感覺他的頭頂有什麼東西輕輕的砸過頭頂,這時風停了,他摘下帽子,轉身起來,想找找看,到底剛才是什麼東西,咚咚的砸過頭頂的,他眼睛一亮,發現,石頭旁邊的雜草叢裡,有紅色的果子,他近乎要流出口水了,趕快撿起一個嘗了嘗,「哇,太甜了」。這是他從來沒吃過的小野果。他接著就又吃了幾個,感覺肚子飽飽的啦。

然後,閉上眼睛,望著天空的陽光,感覺自己置身於一個奇妙的地方,好美好美,那裡還有一個小精靈飛到他的耳邊,悄悄的對他說,「我在前面不遠處的一個樹洞里,給你準備了一個小小的驚喜,請記得把他帶回家。」

睜開眼,他想趕快把地上的小野果撿回家,讓爸媽一起嘗嘗,嘗嘗這小野果有多甜。他撿完小野果后,半信半疑地走到前面的小樹洞旁,真希望小精靈說的是真的。

他扒開樹洞前的雜草,慢慢地將頭伸進樹洞,哈哈,真的,真像小精靈說的,真有驚喜啊,一大堆豆子和乾果,一共有7種,他把它們全都裝進了他的帽子里,還脫下外套把它們遮蓋好,開開心心的把它們帶回了家。第二天早上,媽媽就用他撿回的食材煮了一大鍋粥,就是今天的八寶粥,全家人都吃的飽飽的了。

當然,剩下的食材就成了他們的種子,種在了田裡,收穫后就儲存起來,每年的今天,老夫婦一家都煮這個粥,一是要感謝小精靈們,二是,紀念他們幸福日子的開始。

於仲文曾在隋朝做過大官。在他小時候,有一年,村上有任家和杜家都丟失了一頭牛,兩家都傾巢出動分頭尋找,找了好久也沒有找到。後來別人總算為他們找到了一頭,兩家都搶著說那頭牛是自己的,雙方爭執不下,把官司打到州里,州官也難以判斷,案子就掛了起來。

這時,益州長史(官職名)韓怕俊靈機一動,對州官說:「少年於仲文聰穎過人,為何不召他來斷案?」州官不以為然他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此案大人都不行,何況少年?」韓伯俊說:「大人此言差矣。」說著,就向州官介紹了於仲文9歲時跟著父親去晉見隋文帝的軼事:皇帝向於仲文問道:「聽說你喜歡讀書,書里記載著哪些事啊?」仲文從容地回答道:「奉養父母,服務國君,千言萬語無非是『忠孝』兩字而已。」隋文帝驚異於仲文概括能力之強,連連讚歎道:「說得好!說得好!」韓伯俊說:「大人,您看能否讓於仲文這小子試一試處理此案?」州官欣然應允,即命左右持著大紅請帖前往於家。

於仲文到達州府,問明前後情況,微笑道:「這個案子很容易判定。」說著,便叫任、杜兩家各將自己的牛群全數趕到州府前的大操場上。他便喝令道:「放牛!」說完,那頭牛直往任家牛群奔去。

場上人群歡呼起來:「是任家的,是任家的!」於仲文冷眼見杜家不服,便叫道:「慢,把那頭牛單獨趕出來。」牛出來了,仲文命差役用鞭子狠命地抽打,任家的人奔上前,拚命地抵擋,還將鞭子奪了下來;杜家的人只是在旁邊喊道:「莫打了,莫打了。」那喊聲有氣無力,像在演戲。

於仲文看了,便厲聲盤問杜家人:「如果查出這頭牛不是你家的,而你們硬要冒領,除了十倍罰款,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啊!」杜家人知道瞞不過於仲文,只得承認自己有冒領之罪,諾諾連聲,告退而去。

於仲文神斷牛案的名聲,從此傳了出去。

後梁經學家張策少年時就才智超群,學識淵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陽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時,起出了一隻古鼎。那鏽蝕斑駁的銅鼎上銘刻著一行篆字:「魏黃初元軍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十分精細考究。左鄰右舍無不認為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興極了,好像已得了飛來的橫財。

可是,張策望著古鼎一會,苦笑了笑,說:「眾鄉親啊,不是我說掃興話,這隻『古鼎』是後人假造的,絕不是曹魏時代的珍品。」

眾人聽了都大驚失色。有個老學究卻不服氣,冷笑道:「唉!你這小子不過十二三歲,怎曉得幾百年前一個古物的真偽呢?」

張策的父親張同也有此感,怒聲責問道:「你可要謙遜一些!」張策也不氣惱,只是輕聲慢語地對老學究說:「老先生,晚輩斗膽說一下根據,請您指教。」老學究笑笑,話內含刺地說:「願聽高見。」張策侃侃而談:「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東漢年號就改為延康了。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漢獻帝劉協的禪讓,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國,改年號為黃初。

這就是黃初元年,請問哪來的二月呢?可見,古鼎上的篆文說什麼『黃初元年初二月』,豈不是太荒謬了嗎?」老學究和張同聽了,相對著望了一眼,不再言語了。眾人紛紛七嘴八舌地說:「張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國志》來查對一下呢?」

《三國志》取來了,張同翻開其中《魏書》一看,果然書中記載的同張策的說法完全一樣。

老學究面色騰地飛紅,連忙說:「小策真是個博古通今的小奇才啊!」4.中國民間故事宋朝時期,劉宰剛調任泰興縣令不久,就接到一農人投訴。

農人說:「鄰縣的親戚租了我家的牛,可恨的是,趁我家辦喪事的時候,他竊走了租牛契據。十幾年來,我幾次上門索要牛和租金,他都不認賬,還謊說把牛賣了。所以,請劉大人替小民做主。」劉宰問:「為什麼十幾年了都沒得到解決?」

農人回答:「我曾經多次向官府告狀,可沒有契據憑證,又因為牽涉鄰縣,所以官府一直擱置未辦。」劉宰站起身來,來回踱著步,自言自語地說:「都過去十幾年了,怎麼能一下子找回來呢?得想個計策。」

隨後,劉宰命人找來兩個乞丐,請他們吃飽喝足之後,告訴他們事情的緣由,並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然後關進牢房。第二天,開始審訊。劉宰將驚堂木一拍,大聲喝問:「你們二人可曾偷牛?」兩個乞丐立即招認:「是偷了一頭牛。」

劉宰繼續問:「你們將牛弄到了何處?」乞丐回答:「賣給了鄰縣。」

劉宰問:「可還記得是哪家哪戶?」

乞丐果斷回答:「記得,記得。」劉宰吩咐左右:「好!那就帶他們去指認。」

來到鄰縣,兩個乞丐徑直來到了那個租戶家,說:「就是賣給了這家。」開始,租戶不承認,但乞丐竭力堅持。租戶急了,回屋拿出契據,信誓旦旦地說:「牛是我租來的,有契據為證。」在場的人都笑了,租戶如夢方醒,自知露餡,中了人家的圈套。最終,不得不把牛和租金如數歸還租主。心計,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工於心計之人,永遠不是智慧之人的對手。

一天,孔子和眾弟子乘坐馬車到一個地方去講學,見前面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貢便大喝一聲,正要趕車軋過去,可是那個孩子把路一擋,高聲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這兒,過不去了,你們退回去繞道走吧!」

子貢趕緊停住車,沒好氣地大聲嚷道:「你這頑童休得胡鬧,這是孔夫子的車,快放過去!」

「不管誰也得講道理,我來問你們到底是城躲車呢還是車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說。

大家被問得張口結舌,子貢又氣又急正要發作,這時孔子從車上走下來忙攔住說:「小孩講得在理,你們不要亂來。」

說著,孔子走上前對小孩搭躬施禮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禮了。我們有要事在身,萬望高抬貴手,借個路讓我們過去吧!」小孩問道:「你們有什麼要事呀?」「周遊列國呀。」「那周遊列國又是作啥呀?」「講學傳道啊。」「講學傳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學,那你知道些什麼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誇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麼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問:「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嗎?」孔子說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見,怎麼能知道呢?」小孩眼珠一轉接著問:「嫌看不見,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見,你知道有多少顆嗎?」「天上的星星浩如煙海,那又如何數得過來呢?」孔夫子為難地說。小孩笑著說道:「呵,你又嫌多;那日頭就有一個,早晨像冰盤,晌午賽玉環,我來問你什麼時候近什麼時候遠?」孔子想了半天還是回答不上來,便誠懇地對那個小孩說:「本人還是才疏學淺,以上事情確實不知,願拜你為師,望多指教。」說著,磕頭便拜。後來孔子以此事教導眾弟子說:「不要強不知以為知,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師也。」6.中國民間故事宋朝時候,契丹發來二十萬遼兵犯境,邊關吃緊。那工夫六郎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現在徐水縣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它北臨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長城。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軍只有三千人。遼兵來得很快,然間兵臨城下,將城圍住,並且一連幾天數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軍和老百姓好象與平常一樣沒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問老百姓:「遼兵這麼攻城,你們不害怕嗎?」老百姓回答:「有楊將軍在此鎮守,遼兵是攻不破的!」

楊六郎一聽老百姓對自己是這樣的信任,更感到責任的重大。於是他把全城的青壯年召集起來,發給他們刀槍劍戟,動員他們配合軍隊一起上陣護城。軍隊和老百姓個個摩拳擦掌,誓死與遂城共存亡。

這時候正是十月,天氣突然變冷。六郎楊延昭見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軍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牆上澆一遍水,馬上就結成一層冰,澆了一夜水,結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牆白閃閃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長城,又堅又滑,不可攀登。遼兵衝到城下,前來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

伏在城上的宋軍趁機滾木雷石萬箭齊發,殺死殺傷遼兵不計其數。遼兵數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楊六郎趁機,將城門大開,親率大軍衝殺出,只殺得遼兵丟盔掉甲狼狽而逃。這一仗,生擒遼兵上千,馬匹近萬,還獲得了大批武器。

楊六郎因為這次戰,被宋真宗加官進級,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緣邊都巡檢使調升莫州(今河北任邱縣鄚州)刺史。契丹犯邊,一路燒殺搶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楊延昭先後率兵打退遼兵一百多次進攻,使邊關一度安寧,因而深受人民的愛戴。

楊六郎五十七歲那年,病故於鄚州。皇帝派專使陪同六郎的長子楊文廣(戲劇中寫楊延昭的兒子叫宗保,宗保的兒子叫文廣)前來護送靈樞回他的原籍太原。鄭州人民頃城出動,跪圍著靈車失聲慟哭,要求將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靈,警戒邊防。楊文廣和皇帝的專使感到眾情難卻,便讓馬童馳報佘太君裁定。

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槨,把六郎的衣冠和寶刀放在裡邊,於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當地人民。從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紀念地。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百姓逢節敬拜。

很久以前,在一個村子里有一個孤兒,是好心的鄰居們收養了他,才使他長大成人。小夥子長到二十來歲時,就在村邊搭了兩間茅屋,開始獨立生活了。

無論誰家遇到了困難,他都會熱心地幫助,大家都誇小夥子是個勤勞、善良的孩子。他每天早出晚歸地辛苦耕種,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兒,顧不上屋裡的活兒,經常吃涼飯、剩菜。有一天,小夥子幹完活兒回家,看見路邊有一隻很大的田螺,出於好奇,他就將這隻田螺帶回家,把它養在水缸里。第二天,小夥子照舊到地里去幹活兒,可是當他回到家,準備做飯時卻發現,熱騰騰的飯菜已經在桌上擺好了。小夥子以為這是好心的鄰居們幫他做的?沒想到,接連幾天,小夥子幹完活兒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於是,小夥子向鄰居們道謝,可是鄰居們都說不是他們做的。小夥子很納悶兒,決心要弄個水落石出。這天早晨,小夥子又扛起鋤頭下地幹活兒了,他沒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來躲在籬笆外面看屋裡的動靜。只見一位美麗的姑娘從水缸里出來,忙著生火、做飯,不一會兒,屋裡就飄出了飯菜的香味。小夥子飛快地推門進屋,直奔水缸,看見那隻大田螺只剩下一個空殼靜靜地躺在水缸里。小夥子走向正在做飯的姑娘,問道:「姑娘,你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要幫助我呢?」姑娘見小夥子突然闖進來,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夥子擋住了去路,只得說出實情。原來,姑娘是天上銀河裡的白水素女,因為玉皇大帝知道小夥子從小沒有父母,很同情他,還因為小夥子樂於幫助別人,就派她扮作田螺來幫助小夥子。

田螺姑娘說:「我本來想多幫助你幾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後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闖進來,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間呆下去了。」小夥子非常後悔,責怪自己的舉動太魯莽,再三請求田螺姑娘留下來。田螺姑娘指著水缸里的田螺殼說:「我把田螺殼留給你,你用它盛糧食,就會有很多糧食出來,你用這些糧食幫助鄉親們吧。」

忽然,天空中颳起了一陣大風,接著下起了大雨。風雨過後,田螺姑娘已經不見了蹤影。小夥子望著田螺殼,獃獃地看了很久,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後來,小夥子就用這個田螺殼來盛糧食,殼裡的糧食總是滿滿的,家裡的糧食越來越多。但小夥子仍然辛勤地勞動,還拿出很多糧食送給鄉親們。受到幫助的鄉親們都十分感激田螺姑娘,大家建廟立祠,來紀念這位樂於助人的田螺姑娘。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產,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隻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里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後又把它放回窩裡。這隻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后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隻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

他心裡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麼發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實地說給他聽。老大聽著,心裡打起了歪主意。

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隻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后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葯呢。

然後他把麻雀放回窩裡。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出個金娃娃。

西瓜結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裡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裡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晚清湖廣總督張之洞奉詔入京,晉謁慈禧太后,因未能得到回任的命令,一時不敢離京。誰料這一待便是一年。

張之洞生性曠達,在京城賦閑無所事事,悶得發慌,便經常帶著僕人去古玩街琉璃廠閑逛,從東口走到西口,凡古董店必進去看一看。時間久了,琉璃廠的店主沒有不認識他的。一天,張之洞來到一家古董店,見店內朱欄上放著一口八角形的缸,這缸的八面有字,篆、隸、草俱備,似是古人題跋。

張之洞雖有心辨認,但缸體上碧苔紫蘚,斑駁陸離,字跡模糊,難以句讀。缸口邊有一塊缺損,露出極細紅絲,看起來,此缸是用一整塊巨石鑿成。缸內有幾條五顏六色的金魚,在浮萍、水藻之間得意地遊動。

張之洞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石缸,便問店主這缸是什麼年代製成的。店主答:「不瞞老爺,我小時候聽祖父講,先祖曾與人賭博,對方輸了一萬兩銀子無力支付,便以此缸作抵押。據傳,此缸乃是明代宮中古物。闖王李白成人京后,將金銀珠寶盡數用車載走,而對此缸棄之不顧,於是此缸便流落民間。

至於何代所制,何人所制,小的學識淺陋,實無可考。」張之洞聽了店主的一番話,不由地心裡發癢,便問石缸的價錢。店主答:「先祖遺言,凡皇親國戚、八旗闊佬前來購買,須紋銀一萬兩以上,若遇上清正廉明而又嗜好古玩的士大夫,價可略減。

依小的看,老爺似無力購得此缸。」張之洞聽罷,哈哈大笑,說此缸他買定了。隨後,離開了古玩店。回到住處,張之洞因身邊一時沒有這麼多銀子,便向幾個老友借了5000兩白銀。

第二天早上,張之洞來到琉璃廠,想以5000兩銀子將缸買下,然而店主說什麼也不願賣。

張之洞道:「此缸幸好遇上我這識貨的主,所以才願出5000兩紋銀,京中富有人家雖多,但未必有人肯重金購買此物。」店主答:「老爺是識貨大家,固然不錯。然古玩一行,一向也就講究個貨賣識家。

今日遇上老爺這識貨大家,豈可降價出售?」張之洞笑了笑,讓店主先收下這5000兩銀子,說他數日之後,定當補給。店主這才勉強同意。不久,張之洞回任的諭旨頒發,他讓手下人用厚氈將石缸裹起來,抬到回程的車上。

回到湖北武昌總督府後,張之洞將石缸放在後院書房外,並仿照京城店家的做法,特意做了一個朱欄放置石缸,然後,邀請省城學識淵博的官員,前來考證石缸究竟是何年、何人所制。前來的官員中有按察使梁星海等幾名嗜古好學的博物大家。

眾人仔細看過石缸后,均不知石缸的製作年代,更說不上是何人所制,但一致認為石缸的確為一件稀世寶物,且讚歎不絕。張之洞聽了眾人的品評,不禁眉飛色舞,撫髯大笑。

一天夜裡,忽然雷雨驟至。暴風挾帶冰雹,勢如萬箭齊發,傾河倒海。早晨,雨過天晴,張之洞來到院中,只見石缸已變成了一堆爛泥,幾條金魚正在水中撲騰。張之洞恍然大悟,這才知道石缸原是贗品,自己上了古董店老闆的當。

正當張之洞懊惱之際,門人忽傳梁星海來見。梁星海一見張之洞便問:「昨夜石缸無恙否?」張之洞笑著將結果告訴了梁星海。梁星海為張之洞惋惜,張之洞撫髯大笑:「所幸,當日只借得紋銀5000兩,若是果真借得萬兩紋銀,只怕也都付給店家了。這世上之人與物看起來貌似高古,實則未必如此喲。」

相傳,薛河上的西倉橋,是在明朝時候興建的。

這座三孔石拱大橋,據說是皇家工程,規模很大,徵調的能工巧將很多,徵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橋的時候工地上很熱鬧,象個小集市。

一天,從外地來了個白頭髮的石匠老頭,給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窩兒。他一連打了好幾天,歇著的時候,就到工地上轉悠轉悠,看人家雕刻水獸、石獅子和橋欄石柱。

高了興還跟石工門扯上幾句,就連那工地上的頭頭們,他也偎上去嘮叨幾句。大夥都說這個老頭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老石匠把石碓窩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說:「你有這麼多石料,我再給你打個石墩,坐著舂糧食多方便。」主家很樂意,就讓他接著打了。

打這個石墩時,老石匠別捉多細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問他:「一個石礅子,費這麼大的勁兒幹什麼?」老石匠聽了,光笑不說話,就知道低頭幹活。石礅打成的這天,正趕上大橋石拱圈要合龍門。

不知因為什麼,壘到最後,正好缺一小塊石頭碰不上茬兒。當時天陰得很厲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馬上合好龍門,一場大雨,幾個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現打制也來不及呀!石工們和掌管工程的官員,急得團團轉,活象熱鍋上的螞蟻。

就在大夥犯難為的時候,這個老石匠又遛了來。他看了看缺口,對工程人員說:「我那裡有一個石礅,你們看看放到這兒合適不。」石工們聽了,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來,往中間一放,竟一絲一毫不差,扣得嚴嚴實實。大橋建成了,官員們都很高興。當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謝時,可哪裡還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見碓窩子跟前,有一張大紅字條上寫:施工馬大哈,橋拱出誤差。魯班來相助,銀兩謝農家。

看了字條,人們才知道那個石匠老頭是魯班暗地裡幫助皇家工程。官員們按魯班吩咐,賞給打石碓窩兒的那家二十兩銀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有一座小酒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我有一座小酒館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6章 依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