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賴布衣

第五章、賴布衣

「什麼是……是『斷生局』,工程隊里的人都是著了這東西的道嗎?」小李那是一個外行,他見土裏邊埋的不過只是個碗大的鐵樁子罷了,雖說他經過之前的事他認為王天佑那就是一個神仙來的,可要他相信這鐵樁能有這般厲害還是有點難度的。(讀者吧dz88.com)

「我這回那是倒了八輩子的霉了,怎麼走到哪都和他娘和僰人祖宗十八代扯上關係?!」王天佑沒好氣的罵道:「這『斷生局』顧命思意,就***是說只要有活人闖入了這個局子那就有進無出,有死無生!本來這種陣法我還道是傳說來的,沒想到還真有!」早在王天佑還跟隨張恩薄學藝的時候就曾經聽說過一種陣法,名為「斷生局」。這種陣法創始人據說是賴布衣所創,可以說是《青烏序》中風水陣的前身,而僰人中有人會使「風水陣」,所以王天佑自然把這罪過套到了僰人的腦袋上。

據張恩薄說,這種陣法在歷史那是只使用過一次。那一次是在南宋紹興十年間,金國單方面撕毀紹興和議,兀朮等分四道來攻。由於沒有防備,宋軍節節敗退,城池相繼失陷。

兀朮之所以被傳為常勝將軍那是因為其軍里有一隊名為「鐵浮屠」、「拐子馬」的騎兵部隊,那支部隊里每一個人和戰馬那都是全身上下都披上了厚厚的鎧甲(有點像歐洲中世紀法蘭西的重裝騎兵),然後以三人為單位加以鐵索相聯,上陣衝鋒殺敵可謂是所向披靡,無人可擋!在順昌戰役中,一個叫楊汝翼的文人在順昌城裏,目擊了戰役的全過程,寫下了《順昌戰勝破賊錄》,記錄了這次戰役的詳細過程。其中「鐵浮屠」和「拐子馬」的出現是這樣的:「(六月)初九日平明,四太子遂合龍虎大王及三路都統,韓將軍、翟將軍人馬,還至城下。甲兵鐵騎十有餘萬,陣列分佈,屹若山壁。旗幟錯雜,大小有差......」

而後來這一支傳說中的部隊那是給岳飛的岳家軍郾城戰役中用以長刀、大斧所敗。這一直是中國戰爭史上廣為流傳的佳話,幾乎沒人對此表示過懷疑,可到了清朝,這一說法第一次遭到了懷疑,而懷疑他的人正是清朝皇帝乾隆,他在閱讀史書時曾說:「強為傅會,不足當有識者一哂。」到了後世,亦有史學家對這次戰役產生了懷疑,先不無論「鐵浮屠」部隊的真偽,就以騎兵的機動性來說,你一個步兵拿着長刀,大斧去砍人家的馬腿那是能砍得着嗎?無非是論為戰馬下的肉餅罷了,要是用這種簡陋的方法也能破了「鐵浮屠」的話那當年歐洲的重裝騎兵豈不都是兒戲?!可是在《順昌戰勝破賊錄》有一段是這麼寫到的:「先以槍揭去其兜鍪,即用刀斧斫臂,至有以手撮(左邊一個提手,右邊一個卒)扯者。極力斗敵。自辰至戌,賊兵大敗。遽以拒馬木障之。少休......去拒馬木,深入斫賊,又大破之......」這無非就紀實了當時的戰鬥,宋軍的卻是使用長刀與大斧破掉了金人的「鐵浮屠」的,由此,這一戰役那是在史學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算是歷史上的一個謎案吧……

當張恩薄提到這段歷史的時候說到:「這怪事自當怪提,你當那些宋軍真是不怕死的主,要是沒有高人在後邊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他們能輕易把人家的砍了人家的馬腳嗎?!」

「師父的你的意思是說當年這場戰鬥賴布衣也參活了進來,而且還擺下了個『斷生局』,幫助岳家軍和宋軍打敗了金人的『拐子馬』?!」聽張恩薄這麼一說,王天佑先是愣著了,岳飛這大英雄的故事他可是津津樂道,如今被自個師父這麼一說味道就變了。立馬不服氣地說道:「師父你又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你有是怎麼知道的?難不成咱龍虎山有什麼秘術能讓你看見那個時候發生的事?」

張恩薄聽了這話那是立馬在王天佑的腦袋上賞了個拳頭,罵道:「你小子翅膀硬了,跟我沒學幾年就知道拿自家招牌來開刷。要是咱張家自個的族譜史載上不這麼說我能說出這等胡話嗎?!」

原來在兀朮揮軍直取南宋的時候那個賴布衣就坐不住,有心出山去幫助宋軍抗擊金人,可是有感到憑自個的本事難以力挽狂瀾,於是就想召集行道內的同行一同抗金,這自然就找上了那時候道教的老大天師教了。那時候的天師教的現任天師是三十三代的張景淵,其與歷代天師一樣,那都是遵循祖上留下來的遺訓,不參與這世間改朝換代的事兒(早在三代天師張魯投降曹操的時候就曾立下規定:「凡我張氏一族,不得參與世俗朝爭,否則不得好死!」)所以宛然拒絕了賴布衣。

賴布衣眼見自個不得說服張景淵,於是氣道:「好你個張天師,你修你的道兒,竟不管大宋的百姓的生死,你這朝廷的官坐的還安穩嗎?!(凡歷代天師都曾得到當代皇帝的賜封,不過那都是有名無實的官名)和你說白了,這事你不管我一個人也管得!」放下話后賴布衣那是扭身頭也不回就走了,而那之後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岳家軍和宋軍在郾城打破今人「鐵浮屠」的消息,張景淵知道這事情那是與賴布衣脫不了關係。

這之後三天,沒想到賴布衣又上了龍虎山來找到了張景淵,此時他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樣,對張景淵笑道:「怎樣,不需要動用你張天師的大駕,我一人之力就可以顛倒命法,他日大宋江山得以光復,捨我其誰!」

聽了賴布衣這話,張景淵只是搖了搖頭,嘆氣道:「道友妄圖以道法改天逆命已經犯了大忌,只是天命豈又是常人能夠更改的?大宋氣數已盡,離滅亡不遠矣。」

「笑話!」賴布衣聽了張景淵這話還道他這是嫉妒自個的本事,於是氣道:「這金人軍隊十萬之眾如今全都像畜牲一樣被圍在朱仙鎮之內,一見到宋軍和岳家軍就聞風喪膽,宋朝會滅?!」

「你我都是同道中人,對於推演一術都有些心得,要是賴道友你不認同再下說的話,你自可再行推演。」不知道真是給張景淵算準了還是蒙對了,這後來岳飛還真是讓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到了後來,宋朝雖說沒被金國給滅了,可是卻敗在了元朝成吉思汗的手下,到也算是應了張景淵所說的話。

張景淵眼見賴布衣是個人才,不希望他再為了逆改天命的事兒再繼續沉淪下去,於是逐與其立下賭約說是只要自個能破了賴布衣在郾城外佈下的陣法,賴布衣就不能再繼續做這種逆改天命的事兒,要是破不了的話自個就會號召天下同道中人一同捍衛大宋江山,聽了張景淵的話,賴布衣只是哈哈大笑:「我布下陣法名為『斷生』,想金人十幾萬之眾(意思是人多陽氣重)尚且飲恨收場,況且這陣法三年成陣,十幾年來尚未研出破解之法,可謂是破無可破,而你想憑一己之力破了我的『斷生局』?簡直是痴心妄想!」

後來,張景淵果然應約只身前往郾城,後來的事情也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就賴布衣歸隱山林的情況看來,這個賭約應該是張景淵贏了才對,可每當族人問起他當時的情況的時候張景淵只是苦笑道:「『斷生』一陣當之名為斷生無愧,所謂生機已斷,當是破無可破!」

想到這些,王天佑心生奇怪,暗道這祖師爺怎麼的都喜歡故弄些玄虛,你明擺着把這局子應該如何應付寫下來不就完事了嗎?不然也不至於今個自個碰上這等陣法那是束手無策啊!

就當年張恩薄對自個的敘述,只說這「斷生局」的佈置是以非常手段封住西南方「鬼門後門」,使陰陽二氣無法暢通,逐就在地域內產生的異變。在道教的風水理論中,東北方被名為「鬼門」,而西南方則是「鬼門後門」,這一進一出,生人才能自當安然無事,可如今西南方被封,就形成了種有進無出的格局,就好比生人進了鬼門關后又出來,自然一命嗚呼了!不過想到年賴布衣對金人「鐵浮屠」佈陣的時候並沒有直接要了人命(不然的話宋軍和岳家軍又怎麼能倖免),而是間接使金人的部隊戰鬥力大減,最後被宋軍剿滅,由此可知那時候這賴布衣也不是個好殺之人,當初研究這種邪門的局子不過是為了保家衛國,可是這陣法輾轉不下百年,多半是僰人那群混蛋弄成如今這般惡毒的樣子。

對於「斷生局」的記載張恩薄也是當年在龍虎山的時候在典籍上看來的,而他自個那是也試驗過(估計是弄了微縮型的「斷生局」),可根本就沒有書上記載那般如此厲害,所以張恩薄認為當初祖上張景淵在記載這門陣法的時候是故意沒把其寫全,害怕後人學會了這門邪門的陣法后貽害世人,所以這「斷生局」應該不只是封了「鬼門後門」那麼簡單。可是話說回來,這「斷生局」是佈置在周石的家中的,可是周石一個普通人在這裏居住了四五十年,怎麼就不見他被這「斷生局」弄死呢?鑒於這些事情太過古怪,再加上王天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破「斷生局」,所以當務之急他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周石的屍體上,希望能找到什麼端倪兒,看看有沒有法子對付這陣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師鬼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天師鬼祿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賴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