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方略(續)

第四十六章:方略(續)

這南明朝堂之上,恐怕唯一一個真正略懂一些兵法的文臣,就是東閣大學士朱天麟了,他看了看大帳內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同僚們,又看了看啞口無言,無人出聲反駁的武將們,急得滿頭大汗,趕緊出言拉回這逐漸走偏的朝議方向:

「諸位莫要如此心急,軍國大事,也萬萬不可如此輕易便妄下了判斷,此事絕對沒有那麼簡單,耿繼茂不是這麼輕易認輸的人。」

此言一出,原本一直在吵吵嚷嚷的一眾文臣紛紛停了下來,然後看向了這位東閣大學士。且說,他們都很清楚朱天麟近來備受恩寵,所以也沒人敢胡亂說話,都在靜靜聽着,甚至還有一些不要臉的出生迎合。

畢竟,誰知道這背後是不是朱由榔的指示呢?如果是的話,他們這個時候唱反調,接下來可沒有什麼好下場。

「各位初臨戰場,只看到了表面上軍事行動,但恐怕沒人了解過背後的政治人心!依本官看,耿賊之前既然能放棄穩妥的攻城之法,而採取強行渡江作戰,就說明此人野心極大,而且此等劍走偏鋒之人,在沒有達成目的之前,是絕不會輕言放棄的!

此前之戰,耿繼茂雖然力盡,又被燒了糧草,但是他兵力充足,實力強勁,且後路通暢,尚有反撲之力,所以即便是真的撤退也完全可以直接全軍進行的,而不應該是如今的分批撤兵,就好像是要追求穩妥一樣。

可問題也恰恰就在這裏了,他為什麼需要追求穩妥,這根本就不是他的風格,也不是他如今的軍力,需要考慮的事情,反而是像做給我們看的一樣。」

朱天麟頓了頓,朝着高座之上的皇帝陛下行了一禮,繼續說道:「所以,老臣斗膽猜測,這絕對不是因為三位將軍和耿繼茂串通,耿繼茂此番撤兵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耿繼茂吃了敗仗之後,受到了尚可喜的刁難,尚耿兩賊素來不和,尚可喜必定揪著此戰大作文章,在滿清內部打壓耿繼茂,耿繼茂理虧,自然不得不妥協。

其二則是滿清對耿繼茂的施壓,清廷一直都追求穩妥,許是不滿於耿繼茂的冒進作戰,因而催促他趕緊撤兵,和尚可喜一起先拿下廣州,然後再徐徐圖之。

因此,臣認為耿繼茂此番撤兵應是被迫的,但耿賊陰險狡詐慣了,難保不會趁機設下什麼圈套,來一個回馬槍。而且,耿繼茂也絕對不是能聽話的人,不然他也不會全軍而來了。咱們不能只看表面,絕不可以中了賊人的計策!「

朱天麟一番論述說得頭頭是道,有條有理,把這群牆頭草做成的草包聽得迷迷糊糊,又紛紛覺得:朱閣老所言極有理,咱們萬不可讓賊人得逞!

高座上的朱由榔聽罷,也微微頷首,贊同道:

「朱閣老與朕想到一處了,耿繼茂此番突然撤兵,背後必有清廷方面施加的政治原因,這其實就一直是朕所說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清廷如今竊取了我大明的大片江山,追求的是穩妥,耿繼茂如此行事,其實是不妥的。

若是能考慮到這一層,局勢也就明朗了。事情從來都沒有某些紙上談兵之人看到的這麼簡單,朕其實也一直疑心其中有耿賊的陰謀詭計。」

事實證明,朱由榔給自己選的這個首席大學士還是很有眼光的,不像那群目光短淺的廢物,還能知道戰爭與政治是息息相關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有些東西是無論如何都要小心謹慎的。

而這樣的人才,朱由榔當然要站出來支持一下對方,而有了朱由榔的表態,李來亨就像是得到了什麼啟發,也好像是再也忍耐不住了一樣,直言不諱地說道:

「陛下,末將從看到軍報時起,就隱隱覺得不對勁。現如今距離北江大戰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個月,耿繼茂若是單單因為尚可喜的打壓或是清廷的命令撤兵的話,不應該會拖到這麼久,最有可能就是陛下和閣老所言,耿繼茂故意做給咱們看的,還特地等到了糧草畿重不足的時候。

否則,依原本耿賊的行事風格,他該是在糧草畿重還能支撐的時候放手一搏,再與我軍大戰一場,而不是如今的倉皇撤兵!」

馬寶聽罷,隨即出言道:「陛下,咱們的哨騎正在跟蹤監視耿賊撤退兵馬的動向,他們第一批撤退的大軍中,前鋒已經於午時出發了,然後方才是出動主力中軍,護送著糧草畿重離營。

若是前軍在東面立好營寨,中軍安全到達后,后軍才會拔營出發。咱們的哨騎只要探查到清軍撤兵立營寨於何處,便能看出他們此番撤兵是真是假了!」

這個時候,馬寶其實還有些模糊,只說了一個無論什麼情況,都必須要做的事情。他也是個人精了,就算沒聽明白,也知道怎麼樣做到滴水不漏。

而李元胤又怎麼能錯過這種表現的機會呢,馬寶話音一落,他就趕緊接話道:「沒錯,請陛下和諸位大人放心,末將早已派出幾十哨騎緊緊盯着清軍動向,咱們只需等到軍報送達,便可清楚下一步該如何行動了!」

朱由榔聽罷,還是微微頷首,他心下也思量斟酌了許久,但現在情報不足,無論做出什麼決策都是妄自揣測罷了,風險太大,一不小心就會玩脫了,大明現在可沒有能力承擔失敗的後果。

但馬寶一聽,表面上雖然還是若無其事的樣子,但心中早已經驚駭,他沒想到李元胤速度那麼快,提前就把事情給安排了。

不過,就在朱由榔皺眉思索,難以下定奪之時,李元胤派出的跟蹤監視清軍撤離部隊的哨騎從前線傳回了一封緊急軍報,直接呈到了御前,朱由榔看完之後微微挑眉,又讓諸位文官武將挨個看過一遍。

朝堂之上一時安靜得針落可聞,方才還躍躍欲試的文官大臣們此時一個個跟霜打的茄子似的,都低着頭不敢再說一句屁話,反而是武將們一個個難掩心情舒暢,像是揚眉吐氣的一番。

原來,這封軍報上探查到的竟是耿繼茂果然是佯裝撤退,清軍前軍一路撤到東面五十里處,暫時佔據了路上一個小鎮當作營寨,接着押送畿重的部隊也達到了,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然而有一支五人的哨騎小隊卻發現清軍有一支四五百人的騎兵朝西北方向疾馳而去,似乎是要繞路回來。

馬寶看了軍報后,整個人又昂首挺胸了起來,他朗聲朝朱由榔抱拳道:「果然不出陛下所料,此番撤兵就是耿繼茂的陰謀。耿賊定是打算用撤兵迷惑咱們,看這個路線,恐怕他是想偷偷派兵從四會繞過北江,直接突襲咱們的大營!」

「陛下,這雖然是耿繼茂設的局,但咱們只要將計就計將其利用得當,咱們的機會也就來了!」腦筋轉得快的李元胤儼然是已經想到了對策,用實力狠狠蔑視了那群「能臣」一把。

「什麼機會?李卿且細說!」朱由榔忙追問道。

李元胤聞言,還頗為得意地瞥了一眼李來亨和馬寶,然後昂首挺胸回答道:

「回稟陛下,我軍可以在援軍到來之前趁此機會先和清軍打一仗,但今天還不是時候,需要等到耿繼茂的兵馬撤到一半的之後,再派兵主動出擊,這樣才是最好打。可也等不到援軍抵達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若是耿繼茂撤了一半兵馬,咱們就有機會了。

耿繼茂既然想要迷惑咱們,那就必然就得派部分兵馬真的往北暫撤,而他又想趁機突襲咱們大營,那他派往四會方向的,必然會是部下精銳,到時清軍東岸大營剩下的兵馬戰力不強且不說,也必然不敢輕易再戰。

他們不敢輕易再戰,那就到咱們出戰了,只要擊敗了耿繼茂麾下的這股清軍,到時我大軍匯合援軍正好,就可以繼續東進,和廣州守軍,杜永和將軍與張月將軍一齊裏應外合,逼退尚可喜的圍城大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振南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振南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方略(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