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ATL

第831章 ATL

第831章ATL

他發現,國外巨頭佔據了鋰電池的主流圓形/方形電池市場,初創企業很難生存。

而一款熱銷的諾基亞手機,配套的是索尼聚合物電池,輕薄、短小、易於攜帶。

最重要的是,這種技術路線可以靈活封裝,可以滿足不同尺寸電子產品的需求,特別適合輕量化與定製化設計。

當時的電子產品成千上萬,為每個產品單獨設計電池,無論是研發還是生產,都是極其不經濟的。

而這種技術路線,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同時解決了生產和需求兩個方向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巨頭們沒有選擇這條路線呢?

老曾最開始還沒想過,但是他們很快就知道了。

當時掌握類似路線的專利方是日本的索尼和美國的貝爾實驗室。

他遠赴美國,帶着100萬美元購買了貝爾實驗室的授權,滿心歡喜回到東莞,準備開始生產。

結果讓他大失所望的是,這個技術有缺陷,內部材料會分解釋放氣體而膨脹,可能存在電池爆炸風險。

老曾隨即聯繫貝爾實驗室的專家,但是老美專家的回答很快讓他領教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參差。

什麼,我們的專利有問題?

當然有問題了,沒問題的話我們早就自己幹了,還輪得到你們?

什麼,退錢?

我們授權給20多家企業,主打的就是能坑一個算一個。

碰上了算你倒霉。

賠錢?

上帝來了也不行!

告我?

隨便。

在俺們這打商業官司,沒有幾十萬美元,沒有一兩年時間不會有結果?

你去告吧。

即便答應了,俺就陪你一百萬美元,說不定還沒有律師費高。

這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把ATL上下噁心的夠強,也氣得夠嗆。

要知道ATL成立之初,自有資金就250萬美元。

一下子沒了40%,心疼的要死。

偏偏技術沒法用,錢又要不回來。

難道要打水漂么?

老曾不甘心,一咬牙,一跺腳。

我們自己來。

就這樣,他帶着ATL的技術人員沒日沒夜研究了半個月,終於發現索尼和貝爾實驗室專利的缺陷:

電解液配方有問題。

要不說老曾牛呢。

發現問題不奇怪,厲害的是人家能解決問題。

他自己研發出來了7個配方,聯繫電解液廠一一嘗試。

很快造出了可用的電池。

國內外二十多家大小電池廠商都沒能解決的問題,被他解決了。

很快,憑藉着靈活的封裝工藝,ATL在手機電池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在2001年,公司出貨量達到了100萬顆電芯。

2002年實現了盈利,逐步走向了正規。

於是,第二個問題出現了:擴大生產,資金怎麼辦?

科技公司想要拿到錢,最好的辦法就是風投。

ATL也是這麼做的。

2002-2003年,ATL先後進行了A、B兩輪融資。

彎彎漢鼎、老美凱雷、歐洲3i集團、漢華火星4號基金,都成了ATL的早期投資人。

2004年,蒸蒸日上的ATL收穫了蘋果公司的訂單,為後來紅極一時的iPod提供電池,一時風頭無兩。

不過,2004年的消費電子市場已經是紅海一片。

下游電子公司盈利性持續不佳,連帶着中游電池公司也在內卷。

至2005年,凱雷投資的董事考察了一圈,發現鵬城比克電池、比亞蒂和南孚在內一些競爭者在價格等方面優於ATL。

要讓ATL繼續卷么?

在鋰電池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像比亞蒂、ATL這種中等公司崛起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再砸錢很可能虧本。

如果上市的話,ATL估值只有1億美元,距離上市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除了漢華外,漢鼎、凱雷和3i集團都要求退出,回籠資金。

在徐良的授意下,火炬集團戰勝了曾淑峮的老東家日本TDK,1.2億美元全資收購ATL。

當然,如果沒有他的插手,日本全資收購ATL后很快就賺了大便宜。

在老曾的帶領下,ATL發展迅速,很快獲得了三星、華為、VIVO、大疆等一系列客戶。

2007年,華夏開始以補貼方式扶持新能源汽車行業。

2008年,借奧運會之機,上面用政策+財政的方式推廣新能源車。

老曾敏銳的意識到,新能源汽車將帶給鋰電池行業巨大商機,動力電池市場前景更為廣闊。

不過華夏對新能源的補貼,肯定是向著自家的崽。

2011年,上面出台《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限制外商獨資企業生產汽車動力電池。

這一國家政策直接促成寧德時代誕生。

老曾果斷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帶領ATL動力電池板塊獨立出來,在家鄉寧&德成立一家新公司,並以家鄉的名字命名為「寧德時代」。

於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商就這麼誕生了。

徐良之所以有了南孚這個鹼性電池霸主和鋰電池小巨頭后,依然收購ATL,為的就是曾淑峮這個人才。

只有他才能帶領火炬集團成為真正的全球汽配巨頭。

徐良拿起桌上準備好的茶壺,倒了兩杯水遞了過去。

老曾頗有些受寵若驚的接過。

茶過五味后。

「老曾,關於ATL的未來,你是怎麼考慮的?」

曾淑峮對這個問題早就考慮過很多次了。

「徐總,我覺得應該整合南孚和ATL,集合兩家之長,在鋰電池領域跟三星、索尼這些鋰電巨頭爭鋒。」

徐良點了點頭,「那你考慮過沒有,如果兩家整合的話,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恐怕你很難再像在ATL那樣隨心所欲的做研究,發展公司了。」

曾淑峮略作沉默后,「徐總,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提出我認為對的建議。

如果這個建議的後果並不理想,我會自己向總公司打辭職報告。」

「你很坦率。」徐良微笑道。

「在您面前我沒辦法撒謊,也沒有撒謊的必要。」

徐良頷首后,「如果讓伱做南孚的CEO,你會怎麼做?」

「那陳萊茂……?」

徐良揮手打斷了他的話。

「先不用管這個,我只想聽聽你的建議,或者說企業戰略。」

曾淑峮毫不猶豫,「產品上以研發為主,逐漸建立自己的專利期權池,開發更優秀的鋰電池產品。

市場戰略上,立足國內迅速發展的消費電子市場獲得利潤,爭奪蘋果、惠普、戴爾、通用等公司的訂單。

爭取在五到十年的時間裏,成為全球前五的鋰電池巨頭。」

「目標很不錯,但你準備怎麼應付三星、索尼、松下、三洋這些鋰電池巨頭的競爭?」

「徐總,三星、索尼、松下、三洋雖然是鋰電池巨頭,但它們主營業務是消費電子產品,在企業優先順序上,鋰電池是落後的。

我給您舉一個例子。

亞洲金融風暴后,全球電池產品需求暴跌,當時的電池價格跌了20-40%不等。

松下、索尼、三洋等,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他們更專註自己電子主業的業務。

同時基於利潤、經濟性等多方面的考量,把訂單投給了比亞蒂、ATL、南孚和欣旺達等國內公司。

雖然危機過去後有所恢復。

但這些消費電子公司,鋰電池業務的優先順序,天然就不如我們這些專業的鋰電池公司。

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什麼,但隨着市場不斷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松下、索尼這些公司會逐漸掉隊。

真正能跟我們競爭的是那些在鋰電池上投入巨大的公司,比如比亞蒂,以及三星。」

徐良點了點頭。

「分析的很好。

把公司交給你,我也能放心了。」

看着曾淑峮欲言又止的樣子,徐良笑着繼續道。

「你知道收購ATL的為什麼是火炬集團,而不是紅岩或者漢華嗎?」

曾淑峮搖了搖頭。

「火炬集團戰略性業務就是汽配行業。

但內燃機汽車的汽配行業,已經被國外巨頭吃完了。

火炬就算投下巨資做研發,也很難短時間內趕得上對方。

所以,我想賭一下電動汽車。」

曾淑峮恍然大悟。

「您打算讓ATL大力發展車用動力電池?」

徐良點頭后笑道:「不只是動力電池,還包括電機和電控。

以後,三電的研發和生產,將是火炬集團無可置疑的核心業務。

而電池又是三電業務的核心。

我需要一個非常優秀,既懂電池研發,也有管理才能的人,來負責這塊業務。

這個人,就是你!」

看着他肯定的眼神,一股熱流從曾淑峮心底升起。

被看重,被信任的感覺,總是那麼讓人心動。

不過激動歸激動,他依舊保持着冷靜。

「那陳萊茂,陳總……?」

「我已經決定了,ATL整合南孚的鋰電池業務后,整體併入火炬集團。

南孚保留鹼性電池業務,並繼續由陳萊茂擔任CEO,擇機在港股上市。」徐良道。

本來他是打算把南孚的鹼性電池業務也併入火炬。

但陳萊茂確實不好安排。

人家不僅是南孚的創始人,這幾年兢兢業業做研發,把公司經營的紅紅火火,在南孚電池內部頗有威望。

要是強制把他開了,推曾淑峮上去。

也會造成兩家公司內部員工的割裂。

到時免不了內鬥不休的場面。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1999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的1999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1章 A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