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十重選擇」

關於「十重選擇」

最近發現很多讀者對文中的一些細節很疑惑,而我也看了遍原文,發現有些地方確實沒有寫的很明確,這些問題在這裏集中解決一下。

「夜宸回到了她的住處,要開門的時候卻發現地上有個包裹,看了看上面的單子,才知道這是她母親送給她的。」

這句話在文中有過解釋,夜宸明明是個孤兒,卻收到了母親寄給她的包裹,這暗示了從現在開始,夜宸的記憶已經受到了干擾,為後文埋了個伏筆。

至於那十次選擇,文中說到過,所有的選擇只要依照本心即可,但在物慾的影響下,再加上恐怖的壓迫,有幾個能遵從自己的本性呢這個新手任務主要考驗的是夜宸的心理素質。

還有一點兒,文中有所暗示,但沒有明確提出,所有人的新手任務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傷雨那類試煉者,讓她去做這十重選擇的話,估計十次她都得選錯。空間也是看夜宸本身的心理素質就不錯,才在這方面進行考驗的。

最主要問題集中在,文中說被殘忍殺死的那九個女孩就是夜宸本人,這到底怎麼理解。現在我說明一下:夜宸十次選擇都選對了,但也都被殺了。

第三十三章有這麼一段話:「夜宸繼續回憶,在小女孩向那個女生推銷火柴的時候,她的記憶出現了嚴重的偏差,以前她沒有注意到,但現在,她終於意識到了。就在她斜倚著門等小女孩推銷完畢的時候,突然一陣恍惚,她站在了門口,眼前就是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只聽到小女孩陰笑着說道:「你真的不要了嗎」然後,夜宸就感覺到腹部一陣劇痛,當她忍不住彎下腰后,小女孩抱着她的頭,硬生生的將她的腦袋擰了下來。」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那次錯誤的選擇並不是夜宸做出的,而是空間虛構的一個女孩做出的,但接受那次錯誤選擇的死亡懲罰的人,卻是夜宸。「突然一陣恍惚」就是一個分界點,在這之前,空間虛構的那個女孩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在這之後,夜宸代替了那個女孩,接受賣火柴的小女孩才死亡懲罰。所以說夜宸的第一次選擇只選了一次,而且選對了,但緊接着,她又代替另一個女孩接受了死亡懲罰。

關於第二次選擇,「第二次選擇的時候,在鏡子裏的小女孩消失前,她再一次把她那猙獰的鬼爪從鏡子裏伸了出來,這一次,速度太快了,她沒有能夠躲開,被小女孩的鬼爪掐斷了咽喉,當然,事後她的這段記憶也被封印了。」這一次的死亡是夜宸不可避免的,是空間強制必死的。

那九次死亡就這麼兩類,一類夜宸替人受過,另一類,空間強制她必須死亡。

這也解釋了下面一個問題:既然說選對選錯都是死,那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在在於,選對的話也會死,但那是空間強制的,至於空間為什麼這麼做,還是第三十三章。

「那個女生解釋道:「你每被殺一次,雖然沒有死,但你的靈魂卻被撕裂了,所以你被殺了九次,你的靈魂被撕裂出來九塊,我就是其中一塊,相當於你的一個分魂。」

選對后空間給予的強制死亡其實為了藉此將夜宸的靈魂撕裂一塊出來,作為分魂儲存在她的那個手鏈里。而分魂的作用文中也有說明:「分魂不滅,靈魂不死。」

所以,空間強制的死亡其實是一種獎勵,是選對后的獎勵。至於選錯的話,也會死,而且是真正的死了,以後也沒她什麼事了。

那麼說選對了一次,又選錯了一次,選對那次的分魂是否能抵消選錯那次的死亡懲罰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那些分裂出來的分魂是被封印的,在通過進階任務解鎖前,什麼用都沒有,所以選錯了該死還得死。

當然,雖然說「分魂不滅,靈魂不死」,但分魂畢竟不是夜宸的主體意識,作為攻擊手段,她只有一次出手的機會,而且她並不能很好的調動夜宸體內的死亡原力,戰鬥力、生存能力都會大打折扣的。

這方面在古鎮七日游的結尾有所體現,第一片靈魂碎片在擊殺華珍后就沉睡了,必須依靠第二片靈魂碎片來操縱她的身體。

這就是關於十重選擇中的一些問題的解釋,另外再說句題外話。我看到網上一些關於這本書的評論畢竟看的人不多,評論也就那麼幾條,很容易就全部搜出來了,對主角夜宸的性格的看法,有一類評價就兩個字:。但我認為,夜宸的所作所為都是很正確的。

這裏要注意,在成為第七空間的試煉者后,夜宸其實已經脫離了現實社會的社會結構,她雖然有時候在現實社會中生活,但已經不再擔當任何社會職務了。就像我們去一個地方度假旅遊,我們會住在那兒,但我們不是那兒的人了。第七空間的試煉者極多,其實已經構成了一種社會但稱不上一種文明形態,這個我後文會說到,夜宸是無限空間的這個社會的一員了。

不同形態,不同類型的社會有着不一樣的生存規則。

小時候看黑貓警長,裏面有一集說到螳螂在交配后,母螳螂會吃掉公螳螂其實並不是所有母螳螂都會這麼做,這取決於她們之前是否飢餓,會覺得很。但長大了,作為一個思想成熟的成年人,應該對這種行為,這種社會規則應給予尊重,就像一本散文中提到的,學會敬畏生命。人類何必如此自大,將自己的社會規則強加到其他所有社會之上。

在文中我也提到過,夜宸的行為稱得上是卑鄙而狡詐,但她沒做錯,還記得古鎮七日游最後一章的最後一句話嗎「無仁何以談德此一嘆也,又何必談德此二嘆也。」在無限空間這個社會中,何以談德。

大家都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我在寫作的時候也考慮到現實社會的道德規範,但我不會像黑貓警長那樣,通過給予充分的食物讓母螳螂不再吃掉公螳螂,我又不是在寫兒童文學。在我的筆下,「母螳螂」就是會「吃掉」「公螳螂」的,因為這才是現實,這才是實際,當然,我會對「吃」這類情節進行模糊和略寫,會用隱晦的方式進行表達,要不然就真有點兒不好了。

我認為,每本小說都是作者構造的一個社會,那麼也應該尊重自己創造的這個社會,讓它的運行有規律,對一些規則可以隱晦,可以略寫或者不寫,但不能往錯了寫。

舉個例子,紅樓中寫的是一個腐朽的大家族,有些事情是絕對存在的,所以紅樓中有一些很隱晦的情色表達,但因為太隱晦,很多讀者壓根沒看出來。這些都是實際存在的,也符合那類腐朽大家族的生活狀態,讀書廣博或者對此有所學習的人會覺得這樣才真實。相反,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也寫到一些大家族,但作者本身就是一生不得志,那些場景都是他想像的,所以有時候會寫的很「光明正大」,但卻讓人感覺不真實,畢竟有光就有暗嘛,一間屋子不可能全是光亮沒有一地那兒陰暗角落。當然,聊齋志異的一些描寫不怎麼樣,但情節設計構思的還是很厲害的,要不然文學史上也沒它的位置。

寫到這兒,我預感這篇說明會被噴的很厲害,但就這樣吧,最後,還是謝謝大家的支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死亡女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死亡女神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十重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