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穆勝的底牌

68、穆勝的底牌

「我早說過不該招惹他們父子,現在好了......」

「你幾時說過?」

「怎麼會沒說過,陪同國君狩獵的時候我就說了,他們父子兩面相異於常人啊。」

「你怕是在夢裏說的!」

「哼,君子不與小人爭高低,懶得和你費口舌!」

「你們都少說兩句,穆公還在堂上呢,萬一聽見了.........」

「哼,怕什麼,都陽侯是他殺的,戰是他打的還怕人說!」

「就是,殺都陽侯的是他,發動戰爭的也是他,老子二兒子和外甥都死在涼亭驛,憑什麼不讓我說,他就是聽見又如何?等合親侯打到馬陵來誰都活不了,還怕這個那個?」

有人帶着哭腔插嘴:「唉,完了,這回全完了,早知道就不該去招惹那王家父子,都說虎父無犬子他們還不信,現在好了,死了那麼多人,河陰還丟了,合親侯領軍從河陰來河陽只用沿着大道走,不過幾天的路程.......

悔不當初,悔不當初啊!」

「少說兩句,在這乾嚎有什麼用,穆公正在想辦法.......」

「局面到了這步抱怨也沒用,唯有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才才有出來,老說些陳年往事做什麼。」

「哼,想辦法,他那是想辦法?他家那女婿就是個酒囊飯袋,除了巴結人還會什麼?有什麼才幹,結果放着有才能之人不用,任人唯親用那廢物女婿,把河陰拱手送人?

合親侯打過來的時候他們比誰都跑得快!」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低聲討論,高堂上方,穆勝正用一根鐵棍抽打女婿的腦袋,已經打得哀嚎不已,滿頭是血依舊沒有停手的意思。

他那個女婿也根本不敢躲,只能硬挨着打。

眾人看着議論紛紛指指點點卻無人制止,因為穆公的女婿剛剛去了河陰城。

而且他是不戰而逃,帶着上千人在合親侯大軍到達之前棄城跑路,將城市拱手送人。

當他帶着一千多人從南面大道逃回馬陵時,沿途所有人都看到了逃竄的士兵狼狽而風塵僕僕的模樣,再次引起大片的恐慌。

這樣的作為令穆公震怒不已。

眾人看着堂上人哀嚎,很多人只是安靜看着,等待下文,穆勝打他的女婿不能解決問題,重要的是河陽的軍隊隨時都會到馬陵來。

隨着幾次戰爭的失敗,越來越多貴族開始對穆勝不滿,輿論也逐漸難以壓制,越來越多人的開始質疑是穆家造成了接連的失利,不少人開始或明或暗譴責穆勝。

穆勝也無法堵住眾多貴族那麼多張嘴,他也做不到,各種討論他其實早有耳聞,暴怒之後又不敢發作,因為說的人太多了不可能個個都處置。

聽着下面人或高聲或小聲的指責和不滿,穆勝又想到幾天前一個晚上,他和兩個護衛回家時候在城北小巷於月光之下看到了刀光劍影,嚇得他連忙繞了遠路。

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很多人想要他的命!不少人都盼着他去死........

現在已經不能等下去了!

穆勝高聲呵停了大廳中嘈雜的討論,不理會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滿頭是血的女婿,把手中帶有血肉的鐵棍丟在一邊,高聲道:「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害怕什麼,想把所有屎盆子都扣在我頭上,可你們別忘了,當初對都陽侯動手之前,在出兵河陽之前你們有幾個反對?

還不是各個興緻高漲準備分一杯羹,想着能從這塊肥肉上咬下一嘴!那時候我可沒逼你們任何人!

一群看見腐肉的蒼蠅,現在轉頭來叮咬老子了!別忘了,誰帶你們父輩走到今天,誰讓馬陵城有了今日昌盛局面!」

他怒斥完后,不少人低下了頭,也有些依舊不服氣向他投來挑釁的目光,有人在人群中吼道:「陳年往事就不要老拿出來說了。」

穆勝銳利的目光掃過,沒有人站出來,剛剛說話的人也淹沒在人群之中。

「老子有的是辦法!」穆勝高聲道:「那合親侯就算再厲害他的腳也踏不進馬陵半步。」

「人家已經進來了,在西面殺了我們多少邊軍!」

穆勝怒目看向說話的年輕人:「老子說話輪不到你插嘴!」

年輕人依舊有些不服氣,不過還是乖乖閉上了嘴。

「從明年起,把邊境的軍隊都撤回來,老子自有辦法讓王家小兒退兵!」穆勝眼神中閃爍殺氣,惡狠狠的說,眾人左顧右盼議論紛紛都十分不解,把軍隊撤了?什麼情況.......

「穆公想讓鬼去抵擋河陽人?」有人譏諷。

穆勝這次沒有生氣,哈哈大笑道:「老子就是要讓鬼給我打仗!」

.......

月色皎潔,月光下的河陰鎮公府大廳之中王健已經大體給在座的劉羽、左丘扶風、孫棣芳說完了他的規劃和將推行的政策。

聽完之後三人都陷入不同程度的驚訝和沉思之中。

劉羽看着他,忍不住說:「我還以為你只會打仗.......沒想到你對治國理政也頗有建樹,這三條我覺得可行。

基層的亭鄉制度我可以幫你,直接照辦我大漢的規制,至於另外兩條確實也是引入人口的好辦法。」

「你這招聲東擊西確實玩得厲害。」劉羽認真的感慨,左丘扶風和孫棣芳也都認同的點頭。

且不說擊敗馬陵大軍,當人們以為合親侯要進攻馬陵時他進攻河陰,當人們以為他進攻河陰是為取道從側面進攻馬陵時合親侯卻停下軍事征服,而最重要的是,他拿下河陰根本不是單純的為了打擊馬陵報仇雪恨,而是將河陽人口轉移到河陰,削弱河陽貴族的實力,然後在一片阻力不大的新土地上推行新政,逐漸實現偷梁換柱。

三人都忍不住驚嘆於侯爵的長遠考慮和天馬行空的想像,關鍵是這樣的想像是切實可行的,紛紛贊同了王健的想法。

隨後王健對三人進行了一些分工,劉羽主要負責將漢朝的地方組織模式記錄下來告訴他們,至於具體行動層面也不敢勞煩一位大漢公主。

左丘扶風負責移民的安頓,包括給有功將士封賞田地以及接納外地願意來居住看開墾耕地的人。

熟人熟面,在河陽頗有威望的孫棣芳則負責將定居將士、外地移居的百姓以及本地百姓重新改組,重新劃歸為漢帝國那樣十里一亭,數亭一鄉的地方規劃,使得河陰成為完全不同於東方諸國的新地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和親侯的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和親侯的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68、穆勝的底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