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八年軍爺守兵營 救婦人仗義…

第一章 十八年軍爺守兵營 救婦人仗義…

城南衛在平陽城東南十幾里,由一個正千戶統領。

這一年,是王進福這個四十來歲老軍爺在城南衛兵營的第十八年。

他秉性忠厚,腰粗體壯,方臉方嘴,說起話來聲如洪鐘。因對職守爛熟於心,被百戶長提拔為小旗已有十多年,與十來個軍士同住一個窩棚。

王進福的職守是帶著他的弟兄巡視城南衛禁牆外周邊和水道,兵營西邊五里是宏偉的堯廟,旺盛的泉水終年汩汩流出,從這裡引出一條支流入兵營供應日常。

每天,王進福挎著刀,腰裡別著小旗兒,帶著幾個軍士沿城南衛的禁牆走一回。

遇見跑來牆根下玩耍或從營門往裡窺探的毛頭小孩兒,就高聲呵斥「呔,哪裡來的野毬子,立馬給爺滾蛋」。

看著一群毛孩子哄然逃走,王進福與幾個弟兄嘿嘿樂著,覺得很有趣兒。然後再沿著水道悠哉游哉地走個來回。

兵營東、西、南種些小麥、蔬菜,北面開闢為校場。三百馬軍,一千幾百步軍,忙時種糧,閑時操練。

馬、步軍操練時馬蹄噠噠,喊聲陣陣,常會引來周圍閑雜百姓、小孩兒的圍觀。

吃軍糧、操練、巡視,這便是王進福的全部,他就像兵營門外的大柳樹,粗壯、結實,又被平原上的陽光整日照耀著有些無聊。

王進福聽爹講,祖上隱約是自雁門關外南遷至平陽府。洪武大移民時,官老爺監督祖上兄弟幾人摔鍋為據,鍋成四半卻兄弟五人,由此留下了王進福太爺爺一脈在平陽守護祖墳。

兵荒馬亂的時代,到了百姓頭上就是時運不濟,家道衰敗。王進福爹本是軍戶,解甲后沒得著田地,每月領幾錢解甲銀填肚子,王進福小時爹娘差點帶著他要了飯,連祖墳也弄沒了。

邊關吃緊的年代,東面的韃靼時不時就攻到居庸關下,大同邊關面對的瓦剌也沒閑著,大仗幾年一回,小仗年年不斷;王進福體格健壯,又無田地可種,順理成章地吃上了軍糧。

剛入行伍時,王進福跟著大隊人馬在太岳之南的霍州和之北忻州折騰,夜裡睡覺都想著瓦剌人穿白皮襖、揮彎刀的模樣,想象著如何與這些野蠻人搏殺,慌得心怦怦直跳,卻是差著好幾百里沒再往北走。

爹沒時王進福的隊伍還沒回平陽,娘央人囫圇埋了。王進福回平陽探家,大悲慟一回,生出解甲贍養老母的念頭,卻是沒有辦到,他是在冊的正當精壯年紀的軍戶,上面不準。

於是便琢磨著離兵營近些的村莊里租個小房子讓娘住了,這個想法醞釀了一年也沒做到。

卻有一日,捕快找到兵營告知,「你們這裡王進福的老娘歿了,鄰人偶然發現的,不知已咽氣了多少時日;衙門已堪驗過,自己回去發喪吧。」

王進福出了兵營便嚎啕大哭;看見娘住的小院兒一步一跪地磕頭進門,卻總歸是天地間就剩自己赤條條一人了。

掩埋了娘,房子本來就是別人的,幾隻碗盆帶回兵營和弟兄們共用,這個軍戶更當得實實在在。

還沒自哀傷中緩過神來,大同那邊又和瓦剌打上了。

這回王進福隨隊伍調到了雁門關外的朔州。他小時聽爹講祖上便在這裡,果然與這裡的人和物有些莫名的親切感。

這回仍沒見到瓦剌人長啥模樣,卻是一駐便小三年,待隨隊伍返回平陽,爹娘的墳地已經讓人給平了種上了莊稼,人家有官家的地冊。

王進福連爹娘的屍骨也起不出來,只好請木匠做了牌位放包袱里藏著,過年時擺出來祭拜一回。

再往後的十幾年,天下太平,即使邊關吃緊,這裡卻一切照舊。

兵營屯兵,一紮十幾年不動窩,上面的統領、千戶都換了幾個,而王進福卻在此住得麵皮變老、鬍鬚成綹兒。

三里之外坦蕩的沃野是大戶人家的,也得了堯廟泉水的澆灌,可謂年年豐饒。有長、短工常年耕種,這些家奴雖衣著破爛,卻很是護主,遇有逃荒要飯的從田埂經過必要大聲叫罵著「哪裡來的野狗,離爺家田遠遠的,踩了爺的田埂打斷你狗日的腿。」

倒是王進福遇上這些逃荒的會和氣地問從哪裡來,若是夏天就告訴他們堯廟的北牆外涼爽,若是冬天就指給他們教場北村莊邊上,那裡的田埂下可以避風寒,也無人驅趕。

兵營的地自己種不過來,就租給周邊的大戶。百戶們私下嚼舌頭,幾任千戶在城裡都置辦了豪宅大院,家眷們都住在城裡,僕人、丫鬟一應俱全。

王進福給自己手下的兄弟說:「人家千戶的祖上都立過大軍功、朝廷冊封過的,田地、房子都是朝廷按律給的。等我們解甲,朝廷自也會賞我等些衣食」,其實,想想自己的爹,王進福也不知自己說的是真是假。

一日前半晌,太陽升至三竿,仲春時節乍暖還寒。一輛馬車順著土路停到城南衛西門外,放下一個二十幾歲的女人就走了。

這個女人衣著還算整潔,黑襖白裙、嫩綠的繡鞋、略施粉黛,臂彎挎著包裹,透著几絲風韻,不似勞苦人家的女人,她說要到兵營里找丈夫。

王進福這一日正替守門的弟兄值守,上前一問原來是要尋他的百戶長。

忙作揖道:「夫人稍候,我這便報知百戶去。」

咚咚咚跑進去報請,誰知百戶不僅不見,還令王進福馬上把這個女人趕走。

張百戶大高個兒、窄腦門兒、高顴骨、環眼、尖下巴。祖上立過軍功,到他這一輩已是人丁稀疏,田產零落,但還是被蔭封為百戶。

一邊是百戶的命令,一邊是自稱百戶媳婦兒的孤弱女人,王進福跑了幾個來回,百戶長環眼瞪得凶凶地道:「這個賤人胡說,我早把她休了。」

百戶態度決絕,女人卻是不動分毫,見百戶不出來,便宣稱:「今日死也要死在這裡。」

眼見日頭西落,遠處堯廟高大的榆樹和柳樹在暗紅的天幕上印出疏或密黑細的枝條。

這女人一整天水米未進,從晌午的嚎哭變成了沉默的影子,跪在西門外一聲不發。

王進福把守著門口,無令外人不得入的營規他不敢違,卻又見不得這個女人死命要個結果的模樣,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只得求了其他百戶過來勸解。

張百戶被幾個同為百戶的兄弟你一言我一語地勸,終於將女人所做的邪惡事講了出來。

原來張百戶從平陽城裡尋了個平常人家女兒為妻,不想幼兒尚在襁褓中妻就病亡了。

他本是軍戶,無法守家照看幼兒,於是又娶一落魄秀才之女,想的是幫他照顧亡妻遺下的幼兒。

不想過了兩年,幼兒也亡去了。他認定是後妻故意使手段令他的幼兒夭折,悲痛怨怒之下,即使勉強回家,也決不與妻同房,這樣越發地沒辦法懷上了。

二人漸行漸遠,言語衝突無法相互忍讓。

張百戶一怒,聲言要休了妻子,而妻子從小受了秀才爹熏陶,聲言一女不嫁二夫,若被休定然自盡於夫家,斷無回娘家的道理。

張百戶一時沒了主意,便跺腳吼道:「好,自此這家便歸你了。」

回到兵營,從此就當沒了家一樣,一晃已經一年有餘。現在妻子尋上門來找他要個明白,營門裡外便僵在這兒了。

王進福還要勸那張百戶,他那裡已經舉了鞭子,對王進福高聲道:「我的家事輪不到你來管,再多嘴打你鞭子。」

傍晚時分,百戶、小旗們都將自己的軍士轟回了窩棚,就剩王進福帶著幾個軍士盯著。

眼見女人撐不住了,王進福送過去兩個饅頭和一碗熱水,可這女人就如什麼也不曾看見、聽見一樣,木頭一樣地跪著。

入夜,王進福跟手下兄弟說;「再這樣下去,這女人怕是要熬不住倒了,要是坐下大病生死可就兩說了。不管她是不是百戶的女人,我們弟兄不能見死不救,官長要是責罰下來我們相互作個人證。」

王進福和他弟兄把百戶長的女人攙進兵營的時候,人已經僵了,神志也不清了,其實就是抬進去的。

管不了許多,把這女人放到一群老少爺們的窩棚里,靠牆半躺著,讓伙夫做了盆熱湯麵,幾個人的棉襖給圍上。

女人漸漸醒過來,又接著哭。王進福他們違了軍令,不僅放陌生人進營,還把女人放到營房的火炕上,怎麼說也脫不了罪。

囑咐手下兄弟,人不解衣、不上炕,看護好女人,自己再去求見百戶。

誰知張百戶居然把自己關在房內不再見人。

王進福門外直立高聲勸說:「你夫妻名份尚在,怎得眼見她在營門外跪死心也不動一下。就是沒有夫妻名份,也不應該如此無情。再者,手下一小旗兄弟私自容納一個婦人夜宿軍營,已是犯了重罪,百戶長怎能不管不問?你若還不轉意我豁出這顆人頭去求見千戶去了。」

說完王進福見百戶還沒動靜,就真的去闖千戶的堂了。

千戶的大堂在兵營正中,正和一干人宴飲得正歡,王進福吵吵鬧鬧要往裡闖,最後被兩個衛兵押著跪到千戶面前。

千戶坐在一群副千戶、百戶中間已經醉眼朦朧,聽完王進福陳情后指著王進福說:「你今日闖帳的二十軍棍免了,令你等今晚整夜為那婦人值夜,不許進房歇息,待明日升帳,令那百戶和那婦人來見,你也來見。」

當晚王進福和他十來個兄弟,除營門值守,還派兩人給百戶的女人把門,其餘到其他小旗的窩棚里湊合一夜。

第二天,千戶升帳,副千戶、百戶分列兩邊,那女人和王進福跪在堂上,王進福又把經過和眾人陳述一回。

那女人歇息了一晚也有了些力氣,直把和張百戶的姻緣恩怨一股腦兒說了個乾淨。

女人說:「小女人家門雖然貧寒,可爹也是弘治二年秀才,自小被家父訓導榮辱恩義,嫁于軍中張百戶,原就是抱定無論寒暖,盡一生服侍丈夫。他亡妻遺有襁褓幼子,我知他念妻愛子之情,也盡所有力氣替他撫育。可天不隨人願,小兒患病,治了三個月,家裡積余耗盡也沒有留住性命。他一年間只在軍中盤桓,回家總算不過幾日,我一年多花在小兒身上的心思、力氣枉費,已是身心俱疲,他回家卻問我要小兒的性命,我拿什麼還他?氣不過回了他幾句,他便要休我回家。大人,我不要貞潔牌坊,只要一個丈夫,斷無被休回家的道理。今日所來,不為和丈夫白頭到老,只是要向他說個明白,也問他個明白。我究竟是不是如他所指的惡人、是不是無情的後母,若他執意要休,我也絕不給大人和他添亂,出了營門,自到那安靜之處了斷。」

女人說完,解開包裹,拿出幾樣東西邊擺弄邊說:「大人」,又扭頭向百戶:「夫君,你看好了。這件絨帽和肚兜兒是你前妻我的亡姐姐為小兒所做,母子雖亡,但母子的暖意尚在,一年來小心收藏,不敢私下處置,這回一併交與你自處,與妾不再相干;這件小斗篷是妾為小兒縫衲,可惜沒用幾日人便走了,這次也交於你,願留願扔你隨意處置。這件胖襖和厚底布襪是小女子為夫君所做,一年來日夜哀怨挂念,兵營苦寒,待天寒時穿在身上。」

說完,女人又向王進福磕頭道謝說:「這位大哥,不知前世有何因緣,小女子無德無能,昨一日得大哥和軍爺們恩德關護,今生報不得了,來生小女子再報。」

說完,女人磕頭起身,就要往帳外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陽光下的平陽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陽光下的平陽府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十八年軍爺守兵營 救婦人仗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