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習武小記,十八般兵器是最好的夥伴!

三十年的習武小記,十八般兵器是最好的夥伴!

八十年代的人小時候都是無聊的,至少對於一個村裡的孩子,能玩的東西不會太多,基本上都是具備猴子的屬性,不是下河抓個魚,就是上樹掏個鳥窩,或者到野外打個兔子什麼的,偶爾有個敲鑼打鼓的場面一定是趕上廟會或者逢年過節了,無論什麼時代背景下,大家都會玩的興高采烈的,追星的概念還不太成熟,滿腦子的都是三俠五義或者岳飛傳之類的故事,偶爾年輕的大叔也會來兩個葷段子,算是給未來一代做科普教育了,能玩的嗨的一定得有兩把刷子,起碼運動能力得出眾,當時並不流行什麼培訓班或者武術學校,只是十個或者幾十個人的把式場子,教拳的師傅們也是各干各的,其實不會有太多爭執,畢竟都是以農為業,以武作為副業的,甚至連副業都算不上,但是會很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嗜好,為什麼叫嗜好呢,那會師傅還是比較痴迷武林高手的。

對於一個80后在那個把式場子里肯定算不上年齡大的,師兄們多數都是70后,不過這優勢和劣勢不是年齡決定的,而是時代本身決定的,70後到了20歲的年齡都是要成家立業的,如果這個方面不能得到應有的經濟收入,那麼逐步都在慢慢的放棄,所以多數人都是三四年一批一批的棄武從商,或者是棄武從農,或者都隨著經濟的浪潮到外地打工去了,相反80后的孩子們情況要好一點兒,起碼還有飯吃而多數都是小學生,反正有個地方鍛煉身體是好的,而且那個年代都是喜歡打打鬧鬧,也不用有那麼多的法律責任問題,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強身健體,包圍自己。

全國的武術狀況是什麼樣子我現在也不甚了解,對於河北地區的武術圈子還是了解一些的,總之就是三個字:多而雜。就我們這個村當時的狀態,有東西南北四個把式場,三個屬於傳統的,一個靠近現代的,傳統的分別是紅拳、梅花拳、太極拳,現代的主要教授散打和跆拳道,只是那會對於這種現代的教拳的不感冒,第一、就是收費問題,有嚴格的學院范兒;第二、那會練傳統功夫的格鬥能力很強,散打和跆拳道沒有什麼實戰優勢,因為這些連傳統的都是打出名聲來了的。當然這些也促進了後面的發展,在90年代末紛紛開啟了辦武校的路,現在都是武校里的老師或者是校長了。

那會學拳的人喜歡串場子,而師傅們對於這個並不挑剔,這個不像是學校之間搶生源,而多數都是熟悉的,沒有拜師禮的徒弟改換門庭是很常見的事情,像我這個年齡的基本上都是在十幾歲之後才定性的,因為基本功訓練在任何傳統功夫方面都差不多,並不會因為你去練太極拳就不用跑步、壓腿了,相反要求的更高一些,在現代人的思維意識里似乎不存在的,而且當時教拳的人都是簡單粗暴的,很少有那麼多理論之類的廢話,完全是一副打你一頓然後自己體會一下的樣子,因此在整個練拳過程當中,沒少吃苦也沒少挨揍,練武的人即便你成不了人上人也是要吃苦的。

每一項技能都是熬出來的,直到你把所有的師兄都熬的不練拳了為止,而經過六七批人的磨練,你自己早已有了這個方面的習慣,即便你沒有專業從事武術方面教學,武術有一個特點叫:拳打卧牛之地。很方便現代社會作為鍛煉方式進行下去,而且不需要特殊場地或者群體,經過三十年的學與教的過程,早就有了一套完善的練習體系,只需要按照這個路往前走就行了,再加上一些器械方面來調整身法及趣味性的驅使,完全不會感覺到枯燥的,一個愛好能堅持很久已經不算愛好了,更像是陪伴了你多年的老友,讓你在人生的路上感覺不那麼無聊,那些陪伴了十幾年的刀槍劍棍也是溫暖且多情的,拿到手裡就會感覺格外的親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孤獨的中年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孤獨的中年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三十年的習武小記,十八般兵器是最好的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