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變局

第一百三十七章:變局

「砰,砰,砰砰砰......」

城牆之上,上千支火槍同時擊發,火光閃爍刺眼,濃煙瀰漫成牆,伴隨着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如同狂風巨浪排山倒海而來的鉛彈從煙霧中射出,將城牆之下的清軍前排士兵一掃而空。

眨眼間,城牆之下又是一片屍山血海,鉛彈擊穿甲胄,在人體內打轉,劇烈的疼痛使得哀嚎慘叫聲不斷,創口中射出的血柱在半空中揮灑成了血雨,空氣中的血腥味席捲而來。

這種時候,便是身披兩層鱗甲,一馬當先的滿清懷順王耿仲明也已經被三顆一兩三錢的斑鳩腳銃鉛彈奪去了性命,他胯下之馬中了一彈之後,便不再受控制,耿仲明直接被甩落馬下。

遭受如此一擊,清軍原本氣勢如虹的追擊瞬間就被打斷了,而原本正疲於奔命,瘋狂潰敗的明軍,很快被出城接應的甲兵取代。

這就是薛老二的「誘敵深入」之計了,他兵力不佔優勢,那就得利用城牆和火槍的優勢。如此,方能以最小的代價,擊敗清軍。

多鐸咬牙切齒地看着徐州城外的戰況,隨即下達了撤退的命令。清軍軍陣中的旗手當即奮力搖動旗幟,軍中的哨騎也立即出動,奔向了城牆。

與此同時,屯齊也快步下城,披上盔甲,打算親自領兵出城接應。

這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尼堪,耿仲明等人原本看到明軍潰敗,以為勝利就在眼前,便不顧一切的追擊,想要殺傷更多的明軍,卻沒想到這是明軍的誘敵策略。

實際上,薛老二的這一招並不算得高明,但其中的分寸把握,對清軍輕視的利用,就異常重要了,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決定了計策的成敗。

「撤,快撤!」尼堪聽到了轟鳴的火槍爆炸聲之後,驚慌失措地大喊道。

與此同時,原本還在潰敗的明軍隨即轉身反擊,高傑,李本深,胡茂禎等人親自領兵衝出,清軍在如此損傷之下,很快便兵敗如山倒。

這個時候,各部將領爭勇之心就不免大起了,隨即率部猛衝猛打,奮力搏殺,他們身邊的旗手揮舞大旗,士氣更是不斷高漲,喊殺聲震天。

明清兩軍加起來近萬兵馬在城下鏖戰了半日,清軍損失慘重,包括固山貝子穆爾祜,懷順王耿仲明,以及數個滿洲軍官,藩兵將領在內的上千餘精兵戰死,清軍的士氣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不過,高傑所部明軍也沒佔到多大的便宜,這些多鐸派出野戰的兵馬都是清軍中一等一的精銳,戰鬥力勝過高傑麾下的兵馬。

換言之,高傑更多是倚仗着地理位置的優勢還有火槍的加持,但最終兩軍的傷亡也大抵維持在了一換一的水平。

當然,此戰畢竟是明軍勝了,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取得的勝利,大軍的士氣無疑受到了極大地鼓舞。

不過,自那日之後,除了加強炮兵陣地的部署和下令民夫在城南,城西的關鍵地區挖溝築牆圍困明軍以外,多鐸倒是沒有再發起任何新的攻勢。

畢竟,作為戰敗失利的一方,清軍的士氣免不得低沉萎靡,大軍中的畏明風氣甚至已經產生,主張圍而不攻,等待野戰的一派也得到了軍中更多將領的支持。

就這樣,由於徐州城內明軍的嚴防死守,多鐸在南面的攻勢又一時沒有取得進展,明清兩軍似乎提前進入了城池攻防的相持對峙階段。

與此同時,城外清軍的戰略調整似乎正式確定了,多鐸開始了戰略收縮,將兵馬集中在城南,城西的幾個剛剛修築好的大寨之中。

清軍的哨馬也開始更為嚴密的封鎖,但徐州城內明軍斥候同樣兇悍,這使得薛老二和高傑依舊還是能夠和外界取得聯繫。

當然,這是多鐸的「外緊內松」之策,為的就是引誘南面的明軍趕來支援。

多鐸既要指揮大軍攻下徐州城,殲滅南直隸的明軍主力,立下不世之功,為保住自己的權勢打下基礎,又要儘可能的保存麾下大軍的實力,這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

畢竟,有了不世之功而沒有最為強大的軍隊,多鐸在朝中的地位一樣不穩。最可靠的,永遠只有自己手裏的兵權。

因此,他才會如此迫切地想要周世顯北上支援徐州,如此才有可能可以在野戰中消滅淮河以南的明軍主力。為此,多鐸甚至不惜讓周世顯獲悉徐州城的情況。

要知道,作為圍城困敵的一方,應該是要在各戰線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候,再放出城內的哨騎信使,讓他們將這些壞消息帶回城中,進一步打擊城中守軍的士氣,正所謂「攻心為上」。

「城內的明軍遲遲未動,淮安,鳳陽的周世顯也是如此,必須要讓他們聽到一些好消息,他們才能放開手腳來戰。」

多鐸看着面前的洪承疇,尼堪,孔有德等人,轉身緩緩道:「趁此時機,派出民夫儘快收集製造攻城器械和搭建營寨所需的木料,必須要在一個月內完成攻城器械的製造。」

「可若是如此,城內明軍必然會士氣大振……如此一來,奴才擔心到時局勢難以控制……」洪承疇聽罷,卻是忽然開口勸道。

「洪督師所言,本王也考慮過了,但若是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便是明軍士氣低迷,可仍舊有上萬兵在城牆之上,若是強攻,死傷恐怕難以估計。」

多鐸微微嘆了口氣道:「南直隸的戰事,還得湖廣那邊加把勁,逼着明國的那個周世顯北上決戰。」

此言一出,洪承疇微微一怔,也不說話了。

「吳三桂,高弟,還有阿爾津如今正在湖廣牽制明軍,更要提防左良玉率明軍進攻襄陽,突入我軍腹地。」尼堪忽然出言道。

「英親王如今應該已經領兵進入了湖廣,只等左良玉率兵來攻,便可將其殲滅在襄陽城下,到那時,我軍士氣必然大振,那個明國駙馬,也必然陷入被動。」

「不過,便是不攻城,要圍點打援,也必須將城內的明軍精銳大部消滅,擊垮其餘部之戰鬥意志方可。否則,到時候極有可能成了徐州城內的明軍和周世顯兩面夾擊。」

洪承疇忽然扭過頭來,看着眼前的滿漢諸將,又繼續說道:「徐州城內的明軍主力,還是得想辦法解決掉,否則便難以全力攻擊周世顯的援兵。」

這倒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不過多鐸對此倒是另有想法:「督師,不必殲滅,把他們圍起來,明軍就不可能再出城和咱們野戰了,如此效果也是一樣的。」.

很快,這場橫跨數省,明清兩軍加起來足足有數十萬人馬參與的大戰便已經爆發了一個多月了。

但因為種種原因,除了徐州城爆發了還算像樣的交鋒之後,其他地方的明清兩軍,均是難以影響戰局的小股部隊試探性進攻。

吳三桂自從順軍圍城之後,便不斷派出小股部隊襲擊城外的明軍,但一直都是淺嘗輒止,並沒有要動真格的意思。

不過,吳三桂發動這樣高頻率的襲擊騷擾,派出了那麼多兵馬,耗費了那麼多軍需武器,可不止是為了應付清廷,更是為了拖住李過和高一功大軍,使其不敢移兵他處。這就是吳三桂的狡猾之處了。

如此一來,他既不必損耗太多兵馬,又能完成清廷交給他的守城牽制任務,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了,吳三桂這樣做自然不是為了效忠清廷,而是為了接着出兵的機會,整合荊州城內的陝甘綠營兵,形成以自己為核心的地方力量。

多爾袞所謂「制衡」,在吳三桂這裏終究沒能成功,反而被他利用來團結地方軍頭,擴大自己的勢力了。

而長沙的堵胤錫這邊,他原本還想要抽調精銳兵馬從岳陽出發,前往湖北荊州府助戰的,現在被吳三桂如此一攪和,也只能暫時作罷,繼續固守防線了。

畢竟,打仗不是堵胤錫的長處,他搞後勤,安排糧草軍需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南京如此信任他,整個湖廣的軍政大事都由他全權監督協調,還讓兩廣供給了大軍的相當一部分軍需物資,他自然得確保長江以南的安全。

所以,除非是南京的命令來了,調他去助戰,不然他都不會主動出擊。

大戰之前,周世顯便制定了周全的作戰計劃,考慮到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隨着戰局的發展,許多一開始的部署必然是要調整改變的。

如此一來,等到變局真正到來的時候,無論是於己方有利還是有弊,朝中軍中也不至於手足失措,甚至是發生一些和原本歷史上一樣,不可思議的低端錯誤。

當然,現在的局勢還是在周世顯等人的計劃之內的,吳三桂雖然騷操作不斷,但只要他不能發兵突破李過,高一功的包圍,荊州,甚至是湖廣的局勢便不會超出周世顯的計劃。

不過,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長江南岸武昌府的左良玉大軍,一直沒有發起像樣的進攻。

這就讓駐守襄陽的高第十分不解了,他想不明白左良玉到底要做什麼,心中甚至已經產生了重新部署襄陽府兵馬的打算。

而隨着阿濟格領兵分批潛入襄陽,李過,高一功,堵胤錫,左良玉都毫無察覺,湖廣的戰局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滅清之鐵血駙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滅清之鐵血駙馬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變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