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中的稱呼

皇室中的稱呼

其實,古代皇室成員彼此間的稱呼並不一定很強調皇家身份,很多時候就跟平民用的沒多大區別,「父皇」、「母后」等一般只用在書面語中或在正式場合提及時,起碼在宋朝是這樣。.以下就此話題寫點我所知的內容,如有錯誤請讀者指正。

一、父親

宋代皇子皇女對父親的口語稱呼不是「父皇」,而與尋常百姓一樣,是「爹爹」。

例:

上(高宗趙構)至,奉卮,白太后(韋氏)以「燭頗愜聖意否」?太后謂上曰:「你爹爹每夜常設數百枝,諸人閣分亦然。」上因太後起更衣,微謂憲聖(吳后)曰:「如何比得爹爹富貴?」

——《四朝聞見錄·宣政宮燭》

二、母親

在平時口語中,宋代皇子皇女稱嫡母(皇后)為「孃孃」或「娘娘」。

例:

……上(仁宗)由是怨章獻(劉太后),而親章惠(楊太后),謂章獻為大孃,謂章惠為小孃。

——《涑水紀聞》

章獻既沒,或疑章懿之喪。仁宗遣李用和發其喪,視之容貌如生,使者馳入奏,仁皇於章獻御前焚香泣告曰:「自今大孃孃平生分明矣。」仁宗謂劉氏為大孃孃,楊氏為小孃孃。

——《龍川別志》

治平時,英宗疾既愈,猶不得近嬪御。慈聖(曹太后)一日使親近密以情諭之曰:『官家即位已久,今聖躬又痊平,豈得左右無一侍御者耶?』宣仁(高皇后)不樂曰:『奏知孃孃,新婦嫁十三團練耳,即不曾嫁他官家。』

——《鐵圍山叢談》

至謂母后亦同臣庶家,曰「娘娘」。

——《鐵圍山叢談》

皇子皇女稱身份為妃嬪的生母為「姐姐」。

例:

太母(朱太妃)語哲宗:「只十二哥是姐姐肚皮里出來,你立取十二哥即穩便。」(當時哲宗病危,朱太妃在他病榻前要求他傳位於自己所生的十二哥簡王似。結果引起向太后強烈不滿,不顧宰相章惇的反對堅持立了端王趙佶。)

——《曾公遺錄》

上(高宗)嘗語憲聖曰:「極知汝相同勞苦,反與後進者齒,朕甚有愧。俟姐姐歸(原註:謂太后),爾其選已。」憲聖再拜,對曰:「大姐姐遠處北方,臣妾缺於定省。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裏淚下。臣妾誠夢不到此。」

——《四朝聞見錄·憲聖不妒忌之行》

三、祖父

曾祖父為「公公」,祖父為「翁翁」或「大爹爹」。

例:

憲聖叱王立侍,因責王以「我見你公公,又見你大爹爹,見你爺,今又卻見你。」言訖,泣數行下。

——《四朝聞見錄·寧皇即位》

光宗,孝宗第三子。初庄文既薨,孝廟白德壽(高宗)立光宗。宣瑣之夕,德壽故召魏王燕宿于禁內。次日歸邸,則儲冊已行。魏邸復入見高廟曰:「翁翁留愷,欲使三哥越次做太子。」帝漫撫之曰:「兒謂官家好做?做時煩惱去。」(魏王愷是孝宗次子,庄文太子薨,愷次當立,但孝宗以三子恭王「英武類己」,竟立之。故魏王向高宗抱怨說爺爺留他是「欲使三哥越次做太子」。)

——《西湖志余》

四、祖母

曾祖母為「大媽媽」。

例:

嘉王連稱:「告大媽媽(原註:憲聖),臣做不得,做不得。」憲聖命侂胄:「取黃袍來,我自與他著。」王遂掣侂胄肘環殿柱。(嘉王是光宗之子,憲聖吳后的曾孫。)

——《四朝聞見錄·寧皇即位》

祖母為「娘娘」。

例:

神廟一日被金甲詣慈壽宮,見太皇太后曰:「娘娘,臣著此好否?」曹后迎笑曰:「汝被甲甚好,雖然,使汝衣此等物,則國家何堪矣。」神廟默然,遂卸金甲。

——《鐵圍山叢談》

另,既然神宗稱曹太皇太後為娘娘,高太后稱其為孃孃,想來皇子皇女稱嫡母為「孃孃」的幾率應該比「娘娘」大。

在兩宋民間,對祖母的稱呼除娘娘外,還有婆婆、太婆、媽媽等。「媽媽」也可以用來稱呼母親。

五、兄弟姐妹

宋皇子之間皆以「哥」稱呼,無論長幼,按排行區分,如「大哥」、「三哥」、「九哥」,神宗趙頊比岐王顥大,但他也是稱顥為「二哥」而不是「二弟」。

皇帝也同樣如此稱皇子,如趙佶稱趙構為九哥,趙構稱趙瑗為大哥。

公主之間稱「姐」或「姊」,也按排行分。

六、子女對父輩的自稱

皇帝和宗室在身為帝后的父母、祖父母面前自稱為「臣」,而不是「兒臣」。

公主平時沒很多限制,口語可以稱「我」,但正式上表章時要稱「妾」。在神宗朝之前,長公主本來有表章不稱妾的特權,但後來禮院議謂:「男子、婦人,凡於所尊稱臣若妾,義實相對。今宗室伯叔近臣悉皆稱臣,即公主理宜稱妾。況家人之禮,難施於朝廷。請自大長公主而下,凡上箋表,各據國封稱妾。」神宗從所請。

七、嬪妃自稱

嬪妃對帝后自稱為「臣妾」或「妾」。也有稱「奴家」或「奴奴」者,但那似乎是在其品階不高的情況下。皇后在皇帝面前也自稱為「臣妾」。

嬪妃平時自稱也可稱「本位」,但不是「本宮」,因為在宋代,嬪妃居處不能稱宮,只稱閣、閣分或位。

例:

奏曲罷,婉容(高宗大劉妃)進茶訖,遂奏太后云:「本位近教得二女童,名瓊華、綠華,並能琴阮、下棋、寫字、畫竹、背誦古文,欲得就納與官家則劇。」遂令各呈伎藝,並自進自製阮譜三十曲。

——《武林舊事》

八、太后自稱

皇太后、太皇太后自稱為「老身」。

例:

皇太後向氏哭謂宰臣曰:「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嗣,事須早定。」章惇厲聲曰:「當立母弟簡王似。」太后曰:「老身無子,諸王皆神宗庶子。」

太皇太后(高氏)諭曰:「今病勢有加,與公等必不相見,且善輔佐官家。」又曰:「老身歿后,必多有調戲官家者,宜勿聽之。」乃呼左右賜社飯,曰:「明年社飯,當思老身也。」

——《續資治通鑒》

九、皇帝自稱

朕。這個大家都知道,但可以稍加留意,其實皇帝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這樣自稱,用「朕」是在朝堂之上、與大臣議事,或在較正式的場合對宮眷談正事時。平時回到宮裏與家人輕鬆閑談,大多時候還是用最簡單的字自稱——我。

十、對皇帝的稱呼

除皇子皇女外,無論是太后、皇后、妃嬪、大臣、宦官、宮女還是平民,平時都稱皇帝為「官家」,也可稱「大家」,禁中人私下議及時也稱「官里」。但在朝堂上或上奏章時,要稱之為「陛下」。大臣與皇帝議事時一般也是稱陛下。

總之,相較於「官家」,「陛下」是種更正式、慎重的稱謂。皇后一般稱皇帝官家,但若在正式場合或談很嚴肅的事時也會稱其陛下。

故而,本文中,對於皇后的稱呼,淸風選擇用娘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山河忠義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山河忠義情
上一章下一章

皇室中的稱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