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忽想起藤甲兵來

第一十一章 忽想起藤甲兵來

見眾鬼不顧一切地逃竄,禇雄兒氣得跌腳,可他的鋼叉深陷虎顱,一時竟然拔不出來,一隻猛虎見狀,張開大口,對着禇雄兒便沖了過來。

李正坤早已拔出自己的鋼叉,又插死一虎,見禇雄兒陷於險境,化風奔了過來,攔在禇雄兒跟那張著大口奔過來的老虎中間。老虎還未反應過來,李正坤手中的鋼叉便已深深插入它的頭顱之中,要了它的虎命。呵呵。

禇雄兒得此空隙,用腳踏住虎頭,奮力取出自己的鋼叉。兄弟倆鬼便背靠背而站,手握虎血淋淋的鋼叉,與虎群地峙。

虎群早已放棄對橋頭擠成一團的膿包衙役的攻擊,似乎知道這兩個手握鋼叉的鬼才是它們的勁敵一般,從四面包圍過來,將李正坤和禇雄兒圍在垓心。

藤橋頭的危險聚然消除,逃命的衙役也不用再拚命爭搶,列隊順着搖搖晃晃的藤橋奔到對岸。

衙役們站在崖邊,看着李正坤和禇雄兒跟虎群搏鬥,沒有鬼敢過橋相助,只能隔岸觀火。有從驚恐中反應過來的衙役,吶喊幾聲,算是給老爺和禇隊長助威。

這倒真應了那句俗話:打虎親兄弟。呵呵。

又有兩隻虎衝過來,李正坤和禇雄兒舉叉奮力插去,都準確地插入虎頭,使得兩虎斃命。虎群被震住,不敢再冒然前沖,只圍着李正坤和禇雄兒,張口長嘯著繞圈兒。

這邊衙役看見,緊張得連大氣兒都不敢喘,也不敢眨眼,生怕一眨眼,他們的老爺和隊長便會被群虎嘶咬成碎塊兒,吞進肚去。

李正坤覺得這樣對峙下去,於己方極為不利,自己還好,可禇雄兒終究功夫弱一些,怕自己一個關照不到位,禇雄兒便被老虎拖了去,便對禇雄兒道:

「我喊一二三,你便扔掉鋼叉。」

李正坤喊出一二三,禇雄兒立即扔掉鋼叉,李正坤也早已扔下自己手中獵器,一把抓住禇雄兒,化著黑風竄上天空,飛過崖谷,回到安全地界兒。

老虎不敢上搖晃的狹窄藤橋,全站在崖邊對着這邊憤怒而不甘心地長嘯,久不肯離去。

這趟獵虎行動,只打死五隻猛虎,還全是李正坤和禇雄兒兄弟出的力,一百衙役集體無功。清點衙役數量,只剩下四十六名,另五十餘名不是喪生虎口,就是被自己的同袍擠下懸崖,或者因為眾鬼在橋上沒命奔跑而導致藤橋劇烈搖晃,被甩下橋去。

剩下的衙役也幾乎全帶了傷,狼狽而委瑣。一幫無用的孬兵!

李正坤將這幫王八蛋一通狂罵。

眾鬼也都目睹了李正坤跟禇雄兒的神勇,也被他們的膽略所攝服,哪敢出半點抗聲兒,不管李正坤是問候他們的老娘還是老祖,都全體耷拉着腦袋,面孔朝地,全當是罵別鬼。呵呵。

李正坤又化著黑風下到崖底,將摔成肉泥的衙役撈上來,用白粉給他們一一復身;僥倖逃過藤橋的衙役,受傷的也全都得到白粉,療了傷。

再次清點數目,共有七十五名,還算好,此戰只折損二十五名衙役。那二十五名衙役,只有等將對面的老虎全部殺死,然後才能從虎腹中剖出被嘶碎衙役的軀塊,拼湊起來,撒上白粉讓他們復身。

在這種情況下,殺盡對面老虎,便成為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呵呵。

但僅僅依靠殘存下來的七十餘名衙役,是無法完成這個艱巨任務的,李正坤遂派出兩名衙役,去會合地點等待江充,命江充火速帶隊趕來增援;又命禇雄兒帶着幾個衙役趕回平都山典閱司衙門,

請包振堂和李天侯兩位師爺前來,襄助「軍機」,滅掉虎團。

因雙方約定會合時間已到,江充已按時回到會合地點,卻不見李正坤老爺,正焦急擔憂,李正坤派出的傳令衙役趕到。

聽了兩位傳令鬼的講述,江充驚得目瞪口呆,原來老爺被虎群絆住了,當下不敢怠慢,立即點起隊伍,跟着傳令衙役一起,急匆匆向李正坤處趕來。出發之前,留下幾名衙役看守這趟打獵獲取的堆積如山的獵物。

江充來到崖谷,跟李正坤會合了,李正坤命跟着自己經歷過滅虎戰役的衙役向江充帶過來的衙役,詳細講解「戰鬥」經過,傳授與虎作戰的相關經驗。

第二天晚上,兩位師爺包振堂和李天侯也被禇雄兒帶來。

李正坤立即召集兩位師爺和江充、禇雄兒,商議如何幹掉對面還餘下的十一二隻猛虎,救回被吃掉的二十來個弟兄。

包振堂和李天侯不愧為足智多謀的師爺,了解情況、勘察地形之後,很快想到辦法,說只消如此如此,包管群虎乖乖被擒。

李正坤和江充、禇雄兒一聽,都讚歎兩位師爺的辦法想得妙、想得好!

李正坤立即做出安排佈置,命江充和禇雄兒各幾十名衙役,到林子裏連夜砍伐樹木,製作籠子;另命幾十名衙役打着火把,去存放獵物的地點搬運獵物。

翌日,十五隻大囚籠全部製作完畢,大形獵物也搬運了很多前來。

李正坤命江充帶着一隊衙役,將囚籠搬到對崖,籠口朝着虎群將會奔來的地方;命禇雄兒帶着一隊衙役,藏到囚籠上面的大樹之上。

李正坤親自帶着一隊衙役,扛着搬取來的獵物,也來到對崖,往每隻大囚籠里放上獵物,然後在崖邊生火,將幾隻剝了皮的獐子,架在火上烤。

不多久,烤肉香味兒竄出,在林子裏迅速瀰漫。

包振堂和李天侯因是文官,李正坤沒讓他們過橋,只命他們在崖這邊觀戰瞭陣,香味兒飄過崖谷,包、李二鬼都覺得異香撲鼻,直打噴嚏。

禇雄兒帶領埋伏在樹上的衙役,都是精挑細選出的精幹、強壯、膽大的弟兄。跟着江充安放囚籠和跟着李正坤搬抬獵物的衙役,幹完活之後,都依次退過藤橋,回到基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象上次一樣,出現意外狀況時,眾鬼爭相擁擠,卻誰也過不了橋。

李正坤只留下十個衙役,在對岸烤獐子,用香味作餌,誘使虎群前來。

果然,沒過多長時間,可能是撲鼻的獐肉香味傳到虎群盤踞的山崗,十餘只老虎順着香味兒來到崖邊。

第一步誘敵成功,李正坤命衙役抬起正在烤的獐子,扔下懸崖,然後退入藤橋,奔過橋去。李正坤握著一柄鋼叉,殿後撒退。

也許虎群還記着李正坤前兩天的神勇,不敢過分緊逼,也許老虎們已發現裝在囚籠中的獵物,雖然不如扔下懸崖的烤肉香,但按老虎的習性,這些就擺在眼前的獵物,同樣具有非常深刻的吸引力。

有兩隻老虎率先衝進籠中,迫不及待地張口大咬擺在籠子裏的獵物,嘎嘣有聲,似乎非常可口,其餘尚在徘徊的老虎見它們順利吃到食物,並未遭遇危險,可能懸著的戒心終於放下,便也全都衝進籠中,大嚼特嚼起來,吃得不亦樂乎。呵呵。

突然,響起一片噼哩啪啦之聲,凡鑽進老虎的籠子,都從籠口掉下一扇粗壯的柵門,將籠口紮實關上,所有老虎全成瓮中之鱉。

原來,籠子看似平淡無奇,籠門大開,裏面擺着誘人的獵物,但其實設計製作非常巧妙,是包振堂根據一本古書上記載的捕虎籠製作而成。其餘不巧,就是普通的木籠,巧妙全在籠口設計上。老虎進入籠中,吃到獵物,什麼也不會發生,老虎毫無警覺,還以為只是一頓普通的美餐,但吃完之後,獵物壓着的機關便會立即觸發,因為獵物被老虎吃掉,壓住機關的重量消失,機關便觸發了。機關一觸發,籠子上方的柵門便轟然落下。

落入囚籠的老虎又驚又怒,在籠子裏拚命撲跳翻滾,張口狂咬木柵欄,同時長嘯不斷,可籠子又被木釘和藤繩牢牢固定在地上,無論老虎在籠子怎樣折騰,全都無濟於事,粗大的柵欄又一時不能咬斷,老虎們可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如之奈何!

此時,忽聽一聲唿哨,褚雄兒帶着幾十名手持鋼叉的衙役從樹上飛身而下,猶如神兵天降,衝到木籠前,隔着木柵欄,將鋼叉狠狠刺了進去,不一刻,可憐十餘只老虎,全都喪命鋼叉之下。

清點數目,共獵得十二隻猛虎,加上前次被李正坤和禇雄兒插斃在林子裏的五隻,共計十七隻死虎。

李正坤這方,一個衙役都沒有損失,連受傷的鬼都沒有,此役大獲全勝,終於一雪前恥。呵呵。

李正坤命江充帶衙役過去,剝下虎皮,作為獵獲物。同時剖開虎腹,掏出被吃下去的弟兄殘骸,清理擺在地上,撒白粉讓弟兄們復身。至於已被消化排泄掉的部分,則尋找虎糞,收集排列地上,也撒上白粉,使被消化掉的部分回歸原形,才物歸原主。

江充領命,帶着衙役走上藤橋。

李正坤對包振堂和李天侯道:「我讀三國演義,看到諸葛亮火燒藤甲兵一節,數萬甲兵喪生火海,諸葛亮垂淚嘆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以前我總認為是諸葛亮矯情,但經過這次打虎,我對諸葛亮的感傷有些理解了。十餘只斑額猛虎,就因為貪嘴,眨眼之間全部喪生木籠之中,真是可悲可嘆啊!」

包振堂笑道:「虎群跟公子對壘,吃掉衙役數十名,與我們之間早成敵我雙方矣。既是敵對雙方,以戰求存,勝者勝矣,敗者亡身,手段、命運使然,何來哀傷!」

李天侯亦道:「虎雖是畜生,但成群而居,致使整座林子生氣全無,其罪可伐,公子無須感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典閱司判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典閱司判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十一章 忽想起藤甲兵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