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天災催命人禍更甚 天佑軍出無往不利

第8章 天災催命人禍更甚 天佑軍出無往不利

各地不滿朝廷之人比比皆是,揭竿而起者也不在少數。

泉州境內有燕王封地,燕王殘暴好色肆虐泉州,太守馮傑為逢迎燕王,對治下之民更是苛責,強搶民女是家常便飯,苛捐雜稅更是層出不窮,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如今天災一至,有世家公子盧偉殘殺難民,強搶民女數人,因得百姓私下怒罵。但因行兇之人大富大貴,故百姓只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

泉州通縣郭達,原只是一農戶,為人敦厚老實,平日裏對鄰里也甚是和善,從不與人紅臉撕吵,謹小慎微勞作,守着家中兩畝薄田艱苦生活。

今年,泉州全境遭災,郭家也無從倖免,因蟲災沒錢繳稅,郭達被官家羞辱打罵,妻女上前求情,反被官家誤殺,郭達聞見狀近乎癲狂,奪刀劈殺稅官。

而後,郭達集結鄉黨數百人,殺通縣縣令及各級官員、衙役數十人,在通縣舉兵造反。反旗一豎,響應者無數,僅一月就拉起萬餘人馬。

冀州隴縣李催,原是縣衙鋪頭,為人豪爽仗義,結交了不少江湖上的「英雄好漢」。因縣令的小舅子強暴了自家侄女,怒而提刀殺人。他人到也光棍,殺人後自縛雙手,到縣衙投案自首。縣令惱其殺親,將其妻子綁來,當其面奸而殺之,並要三日後,將其當眾斬首。

行刑當日,李催的江湖朋友怒劫法場,將李催救出。

脫困的李催對縣令恨之入骨,趁著夜色,潛入縣衙,將縣令於家中千刀萬剮。

天亮后,李催提着縣令人頭,勸降隴縣衙役,聚集江湖朋友,於隴縣揭竿起義,稱:仁皇不仁,天怒人怨。代天征伐,取而代之。

有郭達、李催兩人領頭,新漢境內出現了多處民變。同時,八國遺族也跳出來開始興風作浪。各地官員和鎮守王爺,為了自家利益和身家性命,不得不打起精神開始鎮壓。一時間,在新漢大地上,殺聲四起烽火連天,新漢帝國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在風雨飄搖之中,隨時有傾覆的危險。

魏同友隱忍多年,新漢不亂,他不想當出頭鳥。如今,各地義軍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又如韭菜般割了一茬再起一茬。天公作美,時機已到,魏同友召集手下心腹,商議妥當后,於皓月曆243年六月,在二龍山豎起「替天行道」大旗,並稱自己在夢中得仙人點化,得天庇佑,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其軍為天佑軍,自封「天佑將軍」。其統治下的十幾個縣城,在其起義時,一夜之間改弦易幟,掛起天佑軍的旗幟,百姓見狀,對「天佑」二字深信不疑,紛紛前來投奔。一時間,天佑軍極速壯大,聲威日隆。

天佑軍勢大,所過之處,各縣守軍紛紛不戰而降。因軍紀不錯,百姓也是夾道相迎。

大軍順風順水的推進,偶有抵抗,也被強勢碾壓,擴張速度極快。

在此期間,魏同友也招攬了不少能人異士。如:魏同友手下賢士東方曜,和統軍大將葛林,以及周偉、孫超等人,就連齊國後裔齊衡都攜其弟齊魯和齊斌前來投奔。

東方曜,錦州上縣人,自幼聰慧,七歲可背誦經史子集二十四篇,大道論話九章等,其父贊其智慧,送到星瀾書院修習。十歲時,進星瀾書院藏書閣,八年不出閣門一步。

八年後,東方曜出關。

據說,東方曜出關當日,晴空萬里卻雷聲滾滾,數萬飛禽在書院前啼鳴。

書院八百學子與東方曜論道,東方曜對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兵書戰策、諸子百家等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舌戰秀子如虎嘯山林,八百學子皆嘆服,此事被世人廣為流傳,被贊為「智虎」。

魏同友數次邀請東方曜,方才請其出山,本想許以錢財美女籠絡其心,卻被東方曜所拒,稱「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主擇臣,臣亦擇主,將軍且自行其事,吾自當觀之」。

葛林為開國大將葛軍的後人,葛家在武帝時期,可謂是風生水起,葛家家主葛均更是曾多次率軍西出翰摩古道。

葛均治軍嚴謹獎罰分明,因此得罪了不少想在其軍中混軍功的門閥士族子弟,門閥士族相互勾連,誣陷葛均擁兵自立,武帝聽信讒言誅了葛家九族,其後人只有部分分支成功避禍。

葛林自幼熟讀兵書,葛家槍法也練得出神入化,但因祖上原因,不敢出仕,一直在鄉間默默無聞。

魏同友起義后,路過滋縣時,有手下兵卒滋擾地方,葛林單人單槍連殺數十人,魏同友見其武藝超群,十分欣喜,聽其家世更加惜才,不惜重禮邀其出山。

周偉屠戶出身,身負蠻力可舉千斤。

魏同友大軍來時,請其殺豬慰勞全軍。誰想有隻待宰母豬被驚,於營中四處奔跑,周偉追上后,一拳將母豬打飛數米。這一幕正好被魏同友看到,邀其共襄義舉,周偉欣然應允,魏同友大喜之下拜其為將軍。

孫超是滋縣武官,也是葛林的好友,葛林加入天佑后,向魏同友推薦此人,稱孫超有上將軍之才。

滋縣兵少將寡,難抵魏同友的人海戰術。城破之後,孫超閉門謝客很是自責,覺得自己身為武將,不能保一方平安,實在愧對這一身官衣。

魏同友數次登門都吃了閉門羹,後來,還是葛林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解開其心結,加入天佑軍。

齊國後裔齊衡及其兩兄弟本隱姓埋名苟活於世,怕被新漢知曉其身份進行清算。待聽聞魏同友起兵造反,三人甚是欣喜往而投之,因熟讀兵書戰策,被東方曜引薦給魏同友。

魏同友沒因三人身份而忌憚,在加上有東方曜的引薦,給予三人將軍位,讓三人統領一軍。

魏同友得幾位大才,自然是真心歡喜,也助長了其爭霸天下的野心。

魏同友對東方曜十分重視,時常促膝長談,每有重要決策時,都要詢問東方曜的意見,尤其是對今後的發展方向,更是重中之重。

東方曜對魏同友的禮賢下士甚為欣賞,也送給魏同友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佔領錦州全境后,以錦州為根基,向西挺進佔領益州。益州原屬秦地,是新漢少數幾個沒有受災的州郡,資源完好糧草豐足,而且地勢險峻雄關矗立,是絕佳的安身立命之地。

既有了經濟實力,又不為糧草發愁,還有戰略縱深。

到時,囤積糧草招兵買馬,坐看天下風雲,等待時局之變。待兵強馬壯之際,攜百萬披甲之士,揮戈亮戟橫掃八方。

中策:佔領錦州全境后,大軍挺進中州,以老弱之兵牽制中樞領的大軍,精銳直插安慶皇城。

若攻勢順利,就一舉踏破安慶城。進,可挾天子以令諸侯。退,可誅天子群雄割據。當然,後果也很嚴重,不管是擒拿或還是誅殺天子,必然成為眾矢之的,都要面對新漢瘋狂的反撲。

若攻勢不順,則可遣人攜帶金銀賄賂郭喜壽,假意歸順朝廷,實則討要封疆文書。獲得正統認可的地盤,就能慢慢且名正言順的發展,等待天下大亂。

當然,中州是新漢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富饒程度遠非其他州郡可比,若能佔領中州、馬踏安慶,不管是哪方面,都會有着非同一般的影響,甚至會直接導致新漢的崩裂。

當然,中州為四戰之地,且有中樞領的兵馬再側,佔領中州的戰事兇險自不必說。

中樞領雖然與邊軍共屬九領,但常年的安逸生活,使得他們和邊軍的戰力不可同日而語。

近些年,三黨想染指九領兵權,邊軍八領山高皇帝遠,三黨想夠有些費勁,只有中樞領就在三黨的眼皮子底下,糧餉、軍備等都被三黨卡著。故而,中樞領被滲透的極為厲害,中樞領領主裴鴻基對此也是沒有辦法。

攻佔中州,風險與收益共存,讓人不好取捨。

下策:佔領錦州全境,殺世家大族而肥己,一面訓練兵卒積攢實力,一面全力防禦,抵禦朝廷可能反撲。

據東方曜估計,一旦攻下雲城,朝廷大軍怕是會隨之而來,但只要頂住兩波攻擊,就可在錦州站穩腳跟。

第一波攻擊,就是頂住附近州郡的援兵。錦州為四戰之地,南面挨着中州,北面接壤青州,東面臨近冀州,西面靠近益州。

如今,冀州鬧蟲災,本身就缺吃少喝,同時,還有李催等人牽制,如此情況下應該無力發兵。

青州雖有鎮蠻邊軍,但北部有草蠻威脅,輕易不敢南下。故而,防禦重點為益、中兩州。兩州兵馬全力出擊可有十數萬之眾,天佑軍需要兩線作戰風險不小。

第二波攻擊,就是頂住中樞領的兵馬。一旦兩州兵馬進攻受挫,很可能會引來中樞領的兵馬討伐,中樞領的兵馬,就算被三黨腐蝕,那也絕非一般郡兵可比。

到時,天佑軍面臨的壓力,絕對是難以想像。

魏同友對此三策思考再三,也沒有做出決定。

三策的前提條件,都是要佔領錦州全境,那就不如佔領錦州全境后,看看時局的變化和朝廷的反應后再做決定。

為了快速佔領錦州,天佑軍兵分五路全線推進。除了葛林率領的五萬精銳去了昌邑城,牽制八鎮之一的齊王劉暢,其他四路人馬匯合中軍,全部挺進雲城。

幾十萬大軍匯聚雲城,其規模之大可想而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皓月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皓月風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8章 天災催命人禍更甚 天佑軍出無往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