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高要誓殺易小川的決心!

第25章:高要誓殺易小川的決心!

九江壽春。

袁術府邸。

廳堂之內,袁術葛優癱般躺在床榻之上,下方張闓單膝跪地,為他彙報截殺曹嵩的經過。

張闓從徐州逃離之後,就一路暗中來到袁術營地,雖然他明面上是陶謙的部將,為其背黑鍋截殺曹嵩一家。但實際上,張闓是袁術的細作。

「還望將軍恕罪,此事被袁紹部將高幹阻止,以至於曹嵩死裏逃生!」

「無妨。」

袁術不甚在意,慵懶的說道:

「曹嵩雖然死裏逃生,最後還不是因為幼子曹德之死,白髮人送黑髮人接受不了吐血而亡嗎?結果是一樣的!

此事辛苦你了,曹嵩那劫掠而來的財富,本將軍不會過問,就賞賜給你及部下吧!」

「多謝將軍!」

張闓感激不盡,旋即驚疑不定的說道:「將軍,曹德莫名其妙死亡,並非傳言中屬下或陶謙所為,或有第三方勢力插手,還望將軍小心謹慎,不要被人借刀殺人了!」

「你倒是忠心,本將軍自然知曉。此事已了,你先下去休息,未來本將軍另有重用。」

「屬下告退!」

張闓識趣的退下去了。

袁術眼神閃爍,想要派人斬殺張闓,只有死人才能完全保守秘密。但旋即還是搖頭放棄了!

若是此時殺了張闓,未來誰敢為他效力?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只會讓智謀之士裹足不前,得不償失!

況且袁術也需要一些臟手,在暗中為他解決不能擺上枱面的臟活。黃巾賊出身的張闓,也算是最佳人選之一。

等到張闓離去之後,腳步聲響起,側面的屏風之後,走出了一個中年人身影,捋著短須,望着張闓離去的背影,眼神閃爍,不知在想什麼。

若是易小川在此,一定會認出,此人就是與他勾心鬥角、明爭暗鬥數百年,一直想要殺死易小川的高要。

不過有些不同的是,高要如今不是面白無須,而是長出了鬍子,雖然只是短須,但確實是鬍子。

穿越到秦朝的時候,高要曾被陷害閹割過,后更是成為遺臭萬年的奸臣趙高。

按照科學原理來說,太監身體缺少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雄性激素分泌不足,很難長出具備男人特徵的鬍子。

但高要能穿越,能活了幾百年,本身就已經不能用科學來解釋了。

此時他體內的長生不死葯中有天星碎片的重要成份,這個天星碎片只要利用得當,連長生都能做到,生死人肉白骨都不在話下。

再加上高要幾百年來搜集的生髮技術和植髮技術,配合上體內天星碎片的影響,終於讓他擺脫了一直耿耿於懷的太監特徵之一——面白無須。

不過畢竟是移植的鬍鬚,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宛如假體似得,高要因此一直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用力過重直接扯下來。

「高先生果然神機妙算!」

與面對張闓時的慵懶不同,見到高要后,葛優躺的袁術立刻起身端坐,表露出對高要的敬重:

「若不是高先生未雨綢繆,暗中再派伏手伏擊,以張闓這粗枝大葉的做派,怕是要讓曹嵩一家安然無恙的走脫了。如此一來,還怎麼挑起曹操和陶謙的死斗?」

高要聞言后,又是小心翼翼一捋長須,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為了這把鬍子,他努力了整整數百年,於他而言就是無價之寶。

「既然我們可以猜到陶謙會出手,那麼自然其他人也會猜到。

如果不想被其他人攪合了,那麼只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了。」

高要的聲音也沒有太監那種公鴨嗓,活了幾百年了,他混跡過宮廷大內,世家豪族,也在街頭巷尾、市井之中打轉過,學習過三教九流中的一些變音技巧。

此時壓着嗓音,配合上這把鬍子,活脫脫一位中年文士的形象。

再加上他曾經權傾朝野、禍國殃民的經歷,以及活了幾百年的歲月沉澱,不管是眼神中流露出來的那種氣質,還是身上散發的獨特氣息,都有種滄桑和成熟的魅力。

這種老妖怪,根本讓人看不出他竟然是一位閹人。

「高先生莫要自謙了,唉,當初若是聽先生勸諫,哪裏還有匡亭之戰的敗退,術悔不當初啊!」

袁術心下有些無奈,當初高要毛遂自薦,自稱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高柴的後人,袁術暗中調查確有關聯后,接納高要,但並不信任。

因為朝廷任命的兗州牧金尚被曹操驅逐,轉而過來投奔自己,袁術以為自己看到了進攻兗州的機會,誰知道一頭撞上了曹操這堵銅牆鐵壁!

直到那時候,袁術這才知道,曾經被他輕視的閹人之後曹孟德,早已經今非昔比了。

也是這場敗退,讓當初勸諫自己不要對曹操出手的高要,逐漸進入袁術的中心,後面多次的建樹,發揮奇效,以及高要揣摩人心,權謀諂媚的能力,越發深得袁術倚重,逐漸成為袁術信任的臣子之一。

「這件事情怎麼能是明公的錯呢?千錯萬錯應該是那些將士無能、那些謀士無用!

「朝廷任命金尚為兗州牧,曹操那閹人之後不過是自領兗州牧,擅自驅趕朝廷命官,此乃無君無父,割據自立的亂臣賊子!

「明公發兵兗州,師出有名,帶着大義的名份,其他諸侯不知協助也就罷了,竟還暗中拖後腿。

「特別是明公胞弟袁紹,果真不當人子,為了爭權奪利,竟罔顧家國大義,暗中扶持曹操雄踞兗州。與荊州劉表聯手對抗明公。

「明公此戰也不是敗給曹操,而是敗給了袁紹和劉表和曹操的聯盟,此戰雖敗猶榮,況且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次順利挑動曹操和陶謙死斗,明公未免沒有報仇雪恨的機會......」

高要可是活了幾百年,並且曾經是官居中車府令的奸臣趙高,他的權謀諂媚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雖然他對三國的歷史知道的不如劉羽和易小川詳細,但他懂的察言觀色,他可以窺探人心,他更可以放下身段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沒有那些士子的清高自傲。

袁術此子,勇而無斷,嫉妒心重,自高自大卻又心胸狹隘,好大喜功。

此時他看似自責語氣,但高要若是真的聽信了此話接下去,那麼一定會讓袁術心中生出不爽,久而久之也就疏遠了,怎麼成為親信?

當袁術發出這種牢騷的時候,一定要給出「錯的不是你,而是這個世界」的回答,滿足袁術虛榮心的同時,也不能讓他丟了面子下不來台。

果然經過高要接連的安(諂)慰(媚)后,袁術心情好了許多,越想越是覺得匡亭之戰,不是輸給曹操,而是輸給袁紹那個婢養子聯盟!

「先生足智多謀,如今已經挑動曹操與陶謙死斗,那麼接下來應當如何進行插手?我想要聽一聽先生的建議。」

袁術雖然目光短淺,好大喜功。但在稱帝前,還不是『冢中枯骨』那麼誇張,從他與袁紹策劃剷除宦官,以及十九路諸侯討董等事,都能看出他有勇有謀。

提拔孫堅,也是千里馬和伯樂的故事。雄踞南陽,手下匯聚著一批能臣謀士,領導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袁術也看出他自身的問題,果斷來到淮南。

這就避免兗州曹操和荊州劉表的夾攻,有了一口喘息的機會。但也因為來到淮南,與徐州陶謙的地盤接壤,袁術自然想要染指這位盟友的地盤了。

這也是袁術暗中對陶謙出手的原因,他費盡心力鼓動陶謙和曹操死斗,自然就是為了渾水摸魚,坐收漁翁之利,此乃一石二鳥之計。

高要沉吟片刻后,方才說道:

「明公,曹操此賊手下兵多將廣,戰鬥力極強。陶謙連戰連敗,若是沒有意外,擋不住多久,徐州就要落入曹賊之手。

自從明公來到淮南后,與徐州陶謙地盤接壤,部下多有紛爭摩擦,但明公與陶謙還屬於明面上的聯盟。陶謙必將求援明公,以及另一位盟友公孫瓚。」

袁術皺眉,不爽道:「陶謙狗賊,什麼求援,這是道德綁架。我與他聯盟,若是不救,必將被天下人所不齒,失信於人!」

高要點頭,旋即說道:「所以吾有兩個方案,明公可以參考一二。」

袁術望向高要,他這才說道:「第一是不救援,坐看陶謙和曹操爭鬥,漁翁得利,甚至暗中出手渾水摸魚。

「但弊端是:此舉若是被人察覺,恐會讓明公名望受損,畢竟明公與陶謙乃是聯盟,屆時智謀之士、將帥能臣裹足不前。

「況且徐州與九江郡等淮南地區接壤,徐州若失,曹操勢力暴漲、地盤暴增,唇亡齒寒、兔死狐悲,恐會對明公治下的淮南地區形成直接正面威脅!

「第二是救援,出兵救援陶謙,可以讓天下人看到明公的仁義,再加上明公四世三公嫡系的出身背景,投效的人才必定絡繹不絕。

「除了名望外,還可以以拱衛徐州邊防為理由,任命部下掌控廣陵郡和下邳國一些重要縣城和戰略要地。相信陶謙連敗求援明公,也只能強忍着同意了。

「但弊端是,兗州曹操手下兵多將廣,青州兵如狼似虎,加入混戰,能否渾水摸魚猶未可知,但傷亡或將慘重。還恐有趁火打劫的非議。」

袁術皺眉沉思,他自然是不想救援陶謙的,看着陶謙和曹操死斗,消耗雙方的糧草兵馬,坐收漁翁之利最好。

但問題是,若是不救的話,以陶謙的勢力,撐不住多久,徐州就要落入曹操之手。

回想起曹操如今如狼似虎的戰鬥力,袁術心下實際上有些發怵。匡亭之戰被曹操追殺六百餘里,實在是讓袁術出現心理陰影了。

袁術問道:「那依先生所言,術是救呢?還是不救呢?」

「救或不救亦可,吾建議明公可召集手下能臣幹將商議,眾志成城,群策群力,集思廣益。」

高要自然不可能給出肯定意見,而是模稜兩可的回答。

當初匡亭之戰勸阻袁術不要進攻,不是高要有什麼高屋建瓴的看法,而是因為他知道曹操,在高要淺薄的三國知識中——曹魏、東吳和蜀漢,他還是知道的。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那首《曹操》的歌曲高要都會頌唱。曹操既然未來可以三分天下,袁術怎麼可能是對手?

況且當時袁術處於南陽,正好被曹操和劉表南北鉗制,並且在進攻兗州前,方才經歷『對荊州劉表作戰』失敗,孫堅都因此中箭重傷,若非高要,孫堅差一點一命嗚呼!

因此袁術軍心士氣跌落到谷底。

這種情況下,別說是高要,軍中謀臣都不建議出兵兗州,只不過高要說話比較好聽,不像其他人那麼直接,受到袁術的嫉恨。

並且靠着淺薄的知曉歷史的優勢,曾經身居高位,玩弄權謀的能力,高要出工出力,逐漸受到袁術器重,這才有如今的信任。

這也是為什麼,高要潛伏數十年後,會選擇在漢末三國出手,因為對於烹飪學院畢業的廚師高要而言,他終於找到一個他也知道的歷史朝代。

《三國》真的是婦孺皆知,就算是高要這位廚師,當初也看過三國影視劇,有一個大概了解,以至於靠着這些還未完全遺忘的淺薄知識,權謀諂媚能力,逐漸成為袁術謀臣中心。

這種對歷史朝代的熟悉,也讓高要彌補了自己與易小川的差距和不足,終於有信心可以在這個朝代,與他扳一扳手腕,想方設法斬殺易小川那個自私自利的偽君子!

回想起自己兩位妹妹都被易小川玩弄,特別是小月,在易小川推波助瀾下成為虞姬,死在垓下之戰,高要就怒火攻心,無法保持平穩。

若非他妹妹善良賢惠,將長生不死葯給了易小川,這個禍害早就死在歷史的塵埃中,哪還有餘力跑出來興風作浪,還自詡自己是在尊重歷史!

尊重歷史你特么和劉邦項羽結拜?你特么跑去與秦王妃玉漱偷情?你特么成為蒙毅南征北戰?

敢情你易小川做出的改變都是對的,其他人稍有變化你就要跳出來讓人尊重歷史,不然就會化身『歷史修正帶』插手改變?

偽君子!

高要活了幾百年,已經沒有什麼能讓他心境波動,唯獨自己的兩位妹妹,唯獨易小川這個偽君子!

越想越氣!

「先生您怎麼了?」袁術有些疑惑的望着情緒波動極大的高要。

這一聲提醒,讓高要驚醒過來,壓下對那個偽君子的仇恨,轉而說道:「明公,吾方才在腦海思慮利弊,倒是有所偶得。」

袁術好奇問道:「先生但說無妨!」

高要思慮了一下措詞后道:「其實明公可以先觀望,讓陶謙求援公孫瓚。

「青州如今有一些地盤屬於公孫瓚,他也不會坐看曹操吞併徐州的。最好明公可以讓陶謙求援青州平原相劉備、關羽和張飛三兄弟,有他們在,徐州必定無憂。

「這等虎狼之將,都能聯手對抗呂布的存在,有他們打頭陣、充當先鋒,明公若是馳援,兵馬在後方也能更加安全,傷亡也不會太過慘重!」

袁術聞言后雙眼一亮:

「先生真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差一點忘記,公孫瓚手下還有劉關張這等猛將,我先暗中攛掇陶謙謀臣,那些人中有我袁家門生,鼓動陶謙求援劉關張。」

「如此甚好。

明公,其實吾覺得求援陶謙與否並非是關鍵,明公在淮南地區,這裏與徐州類似,無險可守,四戰之地,絕非立足之地。

明公應該藉此機會南下江東,若是奪下江東地區,有江東富庶為保障不說,還有長江天險拱衛,未來進可攻退可守,大事可期!」

高要再次建言道。他的目標其實是前往江東猥瑣發育,坐看中原北方軍閥混戰。

並且高要的真正屬意對象也不是袁術,而是未來三國鼎立中的——東吳孫家。

這也是為什麼,高要會耗費心力救回重傷瀕死的孫堅,這不就是從龍之功嗎?

「我也正有此意。」

袁術頷首,「不知先生覺得,派遣文台前往如何?他乃是我手下頭號大將,並且出自吳郡,必可以勝任此事。」

「此事明公自行決議,或召集群臣商議,吾就不過多參與。」高要婉拒說道。

越是想要前往江東,越是不能表現出來,否則會被有心人利用。

至於讓袁術派遣孫堅前往江東,其實袁術手下除了孫堅,也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人選。並且高要有辦法,讓袁術完全信任或者說同意孫堅前往江東。

袁術反倒說道:「我對先生如此信任,先生何須避嫌?但說無妨!」

高要嘆息道:「明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心胸大度,吾佩服之至。但吾深得明公信任,已經讓人非議。若是事事參與,豈不是讓有心人離間明公與吾君臣情誼?」

「我豈是那種目光短淺之人?」袁術不屑一顧,「先生無須在意那些流言蜚語。」

「多謝明公厚愛。」高要感激不盡,但依舊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讓袁術召集群臣議事。

袁術感慨萬千,「高先生真乃高風亮節,正人君子也。」

袁術召集群臣議事,袁術手下的謀臣陣容還是不錯的。雖然不如劉羽豪華,但也是精裝修級別。比如袁渙、楊弘、閻象、袁胤等。

眾謀臣集思廣益,最後的想法與高要不謀而合,不過細節方面更加完善。但核心主題沒有改變。

這也讓袁術感慨高要的足智多謀,同時贊同了這個提議。先攛掇陶謙求援公孫瓚,特別是劉關張。觀望后在出兵馳援,吃下廣陵郡和下邳國。

君臣散場之後,高要離開袁術府邸,回到家中后,此時有一人拜訪,是孫堅部將程普:「先生可有時間?」

「程將軍直言即可,若有需要,但說無妨!」高要微微頷首的同時關心問道,「孫將軍傷勢好轉了嗎?」

程普感激道:「多謝先生救命之恩,文台傷勢已經好轉,因此讓我過來邀約先生一敘。」

高要想了想,頷首答應了,他也想要見一見孫堅,商議今後的謀划安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剛要稱霸,易小川讓我收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剛要稱霸,易小川讓我收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章:高要誓殺易小川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