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第41章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禮記王制: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三年之喪,自天子達。庶人縣封,葬不為雨止,不封不樹,喪不貳事。自天子達於庶人,喪從死者,祭從生者,支子不祭。

建安六年九月,鄴城。

大將軍鄴候袁紹靈柩出鄴城北門往渤海郡郡治之西北處滹沱河北,面朝滹沱河,坐北朝南,墓地封土高大,自成一丘,墓前起闕,兩旁自有袁紹麾下已逝世臣屬和高句麗以及烏桓等部之石像。

隨後袁紹三子,袁譚、袁熙、袁尚三人一同回返鄴城,行完七虞之祭,袁熙便以幽州邊事,返回幽州,而袁譚和袁尚也知道,袁熙不願捲入此番爭鬥,所以只是各自叮囑袁熙莫要忘記卒哭之祭,而後鄴城之中,袁譚、袁尚兩人相爭,雙方麾下士卒也剋制不住,鄴縣城內,常有好勇鬥狠之事,城中鄉老屢屢制止,袁譚和袁尚兩人卻是不加以阻攔,反而大肆鼓勵。

袁譚久居青州,鄴城上下皆是袁尚之臣,但如今朝廷以袁尚為大將軍,自己為車騎將軍,車騎將軍之職,位居大將軍、驃騎將軍之下,而在衛將軍及前、后、左、右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

所以自己也無法明面上對抗袁尚,只得另尋他法,就比如進駐黎陽,黎陽在鄴城之南,太祖高皇帝之時,始設黎陽縣,黎陽之東便是號稱帝丘的濮陽,濮陽據中國要樞,不獨衛之重地,抑亦晉鄭吳楚之孔道也」,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鐵丘之戰等都發生在這裏。

往西便是昔日殷商之都朝歌,自朝歌而南下,可縱馬河內郡,兵臨大河一線,往北便是鄴城,只要佔據黎陽,便可以控冀州半郡,並藉此與袁尚相爭。

於是在袁熙返回幽州之後,袁譚請命道:「我為青州刺史,如今青州半壁已在曹操之手,我當領軍南下駐守黎陽,以防曹操北上冀州。」

袁尚本欲答應袁譚,但逢紀、審配等人勸道:「黎陽,東可進濮陽,濮陽,乃中國之要樞,可抑三州之地,西可進軍朝歌,佔據河內,當少遣士卒,且由我等重臣隨之,以防車騎將軍在黎陽生亂。」於是袁尚遣兵一萬,由逢紀帶領隨袁譚南下進駐黎陽。

袁譚到黎陽之後,收攏各地從河南回返之潰卒,又令人回書鄴城道:「曹操在南,兵精糧足,我在黎陽,並不過萬,糧草不繼,武備不足,難以抗之,鄴城當再遣精兵數萬南下黎陽,由我領之。」

袁譚的上疏很快就得到了反饋,袁尚遣使者來黎陽送信,信上只有兩字「不準!」

袁譚大怒,與麾下將領在夜間商議,先殺逢紀解袁譚心頭之恨,再徵募冀南青壯,自編一軍,一黎陽為基,抗衡袁尚。

袁譚先以議如何安派大河一線防務為由,將逢紀請來,逢紀剛一入府便被袁譚所令之侍從所殺,后讓人攜逢紀之首級,隨後便立即將逢紀屍首送往鄴城,袁尚早已得此消息,又見逢紀屍首被送回鄴城,於是兄弟二人嫌隙漸大。

曹操同時帶領大軍北上從東郡渡河,準備先攻黎陽,打開北上鄴縣的大門,袁譚見曹軍勢大,向袁尚告急,袁尚接到求援書信,害怕袁譚得到援軍之後,納入自己手下,不再歸還,便讓審配留守鄴城,自己親自帶兵南下援救袁譚。

建安六年年底至建安七年二月,曹操率軍與袁氏兩兄弟先戰於黎陽,袁譚、袁尚敗退湯陰,再戰於洹水南岸,袁氏兄弟大敗而歸鄴城,

袁譚兄弟逃回鄴城,曹操領軍追至鄴下,割鄴城城外之麥而還。

時諸將皆欲乘勝攻下鄴城,郭嘉卻勸曹操暫時回軍。他認為袁氏兄弟二人本有矛盾,如果急於一時,這兩兄弟必然會先聯兵抵抗大軍,還不如先回返許都,等待袁譚與袁尚之間矛盾爆發,再大舉進攻,一戰平定中原,曹操採納郭嘉的謀划,便安排大軍駐守漳河以南冀州各縣,自己領中軍返回許都坐鎮。

…………………………

劉備在建安六年從襄陽返回宛城之後,先後為關羽娶了陰氏之女為妻,在年底的時候又為衛平迎娶了湖陽虞氏之女,而簡雍、孫乾、糜竺等人娶了湖陽馮氏,湖陽樊氏以及新野鄧氏之女,自此劉備麾下諸文武,除了霍昭以及趙雲之外,一群單身老狗都有了新妻,除了糜芳!除了麋芳!

建安七年,五月十二日夜,眾人都聚集在一起,今夜劉備麾文武齊聚在宛城府衙後院,等待着下一代的誕生。

劉備和簡雍、孫乾、徐庶以及袁渙等人在堂內相談,而武臣們也是圍在一旁旁聽,不時插上幾句,其中唯有關羽心不在焉,只因後院生產之人正是自己的新娶一年的妻子陰氏,十月時便經醫者診斷出了孕事,然後捷報頻傳,其他新婚的妻子也漸漸被診斷出孕事。

待到了建安七年的五月,劉備等派人準備婦人生產之事物,五月十二日剛一入夜,陰氏便發動了,劉備等人得了消息,也聚集在一起,等待關羽的子嗣降生。

待至明月高懸,時間慢慢到了十三日丑時,「使君,關夫人那邊已經在生產了。」

眾人瞬間話也不聊了,急忙回到后府,關羽一馬當先,眾人一路到了產房外,還未問話,便聽見裏面歡喜的喊道:「出來了。」

「哇!」

正好出來一個陰氏來的女僕,關羽上前問道:「夫人生的是男是女。」

這女僕卻是笑着恭喜道:「恭喜姑爺,夫人為姑爺生了位公子。」

關羽心中一喜,看着燈火通明的產房,說道:「平,禮記大學有言,國治而後天下太平,如今天下混亂,只希望孩子長大,天下能夠太平,衛兄有大才,便以衛兄之名,為小兒取名『平』。」

…………………………

建安七年七月,趙韙領軍在去年先一步進入武陽縣,劉璋的一切謀划都無用了,現在只能帶着回來的東州兵,在龍泉山西麓迎戰趙韙所率之叛軍,東州卒恐此戰一旦失敗,而後被誅,奮勇力戰,先在成都城外小勝一陣,後趙韙糧草不繼,傷員大增,退回牛鞞,劉璋領軍追之,於資中大戰,趙韙退回江州,后被部將龐樂、李異誅殺,張魯見趙韙敗亡,隨退回漢中,劉璋領軍回成都,益州內亂平定。

建安八年,交州張津被部將區景殺害而去世,劉表得知此事後,派賴恭前往接替了張津的之位;同時派吳巨出任蒼梧太守,接替已病死的原太守史璜。為避免劉表的勢力過於強大,曹操從許都派出使者前往交州賜予士燮有璽印、封號的書信說:「交州地處與中原隔絕之處,南面依江面海,朝廷的恩命無法宣達,臣下的話受到塞阻,得知逆賊劉表又派賴恭窺視南土,現在以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如舊。」

建安八年夏,孫權領軍進攻江夏,劉表大軍還在桂陽郡支援賴恭與改投孫權的吳巨作戰,而孫權率大軍沿江北上,也只是擊破黃祖所率領的荊州水軍,但並未攻破江夏郡郡治西陵,江東鄱陽等地山越大起,孫權即刻還軍平定山越。孫權命征虜中郎將呂范、蕩寇中郎將程普、建昌都尉太史慈分頭進討山越,又派別部司馬黃蓋、韓當等人扼守山越經常出沒的郡縣。在建安八年東便平定了山越。

山越雖平,建安、漢興、南平等3縣百姓起義,各聚眾數萬人。孫權命令南部都尉賀齊率兵進討。賀齊使屬縣各出兵五千人,由各縣縣令率領,由自己統一調遣。賀齊連破農民軍。斬其首領洪明,其他首領洪進、苑御、華當等皆投降。農民軍六千多人被斬首,損失慘重。三縣起義被平定。孫權平定山越,討平建安等地起義軍。

建安九年正月,曹操為進攻鄴城,命令軍士修通白溝,以通糧道。白溝為一小河,在今河南浚縣西,發源處靠近淇水,東北流下接清河。曹操使人作堰截淇水入白溝加大水量,並疏通白溝,使其能通航運糧。白溝修成后,接通淇水和清河,成為黃河以北地區的水運幹道。

同時,袁譚終於和袁尚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兄弟二人在鄴城城門交戰,袁譚戰敗之後,便帶着自己麾下的士兵去渤海郡,渤海郡原屬河間國,河間哀王薨,無後,國除,分為河間、渤海、廣川三郡。渤海郡治南皮,王莽篡時有浮陽、陽信、東光、阜城、千童、重合、南皮、章武、中邑、高成、高樂、成平、東平舒、重平、安次、文安、束州、建成。侯國:定、參戶、柳、臨樂、脩市、景成、章鄉、蒲領。

世祖光武皇帝之時,縮減為八縣:南皮、高城、重合、浮陽、東光、武縣、陽信、修縣。

袁譚在到達南皮之後,青州別駕王脩率領官吏百姓從青州來援救袁譚,袁譚想回去再攻打袁尚,問王脩:「您有什麼主意?」王脩說:「兄弟好比左右手,假如一個人準備同人格鬥而弄斷自己的右手,說『我一定勝你』,像這樣行嗎?丟掉兄弟情分而不相親,天下還有誰同他親近?近來有人從中挑撥離間造成爭鬥,用來謀取一時的利益,希望您堵住耳朵不要聽。要是殺掉幾個阿諛奉承的手下,兄弟重新親近和睦,來抵擋四方的敵人,可以橫行天下。」袁譚拒絕與袁尚和解。

袁譚部下劉詢此時則在漯陰叛變,諸郡響應,唯獨東萊太守管統拋棄妻兒到南皮支持袁譚,及后袁尚大舉進攻,袁譚兵敗退回平原。袁尚圍城甚急,袁譚於是派遣辛毗向曹操求援,但辛毗見曹操時反而建議曹操應以此機會吞併河北。

於是曹操親率大軍直指鄴城,起土山、挖地道、向鄴城發動猛攻。時袁尚謀士審配鎮守鄴城,見曹軍來攻,指揮將士固守待援。四月,曹操見鄴城一時難以攻下,留曹洪繼續攻城,自己率兵攻下毛城,切斷從并州向鄴城運送糧食的通道。五月,曹操又命士兵在鄴城城外挖掘濠塹,周圍四十里,深、寬各二丈,引漳水灌城。鄴城城中乏糧,餓死者過半,形勢極為危急,審配指揮將士竭力防守。七月,袁尚聽說鄴城危險,親率兵萬餘人回救,至離鄴城十七里之處,臨涇水為營,點火以示城中。審配見袁尚救兵來到,點火相應,出兵城外,欲以袁尚裏應外合,衝出重圍。曹操派兵迎頭截擊,將審配趕回城中。又揮軍擊敗袁尚。袁尚恐懼,遣使求降,曹操不許。袁尚退兵,曹操隨後追擊。袁尚部將馬延、張凱等臨陣投降曹操,軍隊潰散,袁尚見大勢已去,逃奔中山郡。曹操大獲全勝,盡得袁尚輜重、印綬、節鉞等物。於是使人拿袁尚印綬以示城內,城內守軍崩潰。

建安九年八月,審配之侄審榮為曹操打開了鄴城的大門,隨後自殺於城門下,審配在城東南角樓上,望見曹軍攻入,忿恨辛評、郭圖壞敗冀州,於是命人馳詣鄴城的監獄,殺了辛評一家,隨後被捉拿出城,

辛評之弟辛毗見其兄家已死,於是拿着馬鞭衝上來鞭打審配,罵道:「賊殺才,你今日死定了!」

曹操縱馬上前,令人將辛毗攔下,說道:「審配,你可知獻門者是誰啊?」

見審配不語,曹操繼續說道:「乃是令侄審榮。」

審配聽到這裏,將身軀挺直,冷哼一聲道:「小侄誓於城共存亡,城陷之時,他已先我一步為國捐軀了。」

「我前日至城下,城上弩箭為何如此之多?」

「哈哈哈哈,審配只恨其少!」

「我知你忠於袁氏,不得不如此,今肯投降否。」

「不降!我生為袁氏臣,死為袁氏鬼。」審配說完,又看向已經投靠曹操的袁氏諸臣繼續說道:「不似爾等,饞諂阿諛之賊,可速斬我!」

曹操盯着審配,看了一會兒,「好吧,那我便成全你,還有何言?」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死後葬於城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季漢鴻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季漢鴻烈
上一章下一章

第41章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