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我劍也不嘗不利!(兄弟們加群了)

第39章 我劍也不嘗不利!(兄弟們加群了)

建安六年,四月十九日,鄴縣府衙門外,袁紹長子袁譚帶着麾下親隨,被府衙侍衛攔下。

「父親昨日病逝,我與吾弟說好,今日來府衙為父親料理喪事,為何攔我!」袁譚被攔下之後,看了看已經大將軍府衙外掛起的白幡,便安下心來耐心問道。

袁譚問完,大將軍府被緊閉的府門打開,一隊隊武具精良之士卒有條不絮的從府衙奔出,隨後又聞鄴縣城內各處高聲呼喊:「大將軍昨日病逝,今日大將軍之子,鄴候袁尚遵大將軍遺命治喪,城中各處三老速來大將軍府外等候!」

袁譚一聽,頓時覺得天崩地裂,這大將軍,鄴候的位子本屬於自己,卻未曾想自己幼弟將其奪去,還讓父親將自己派往青州,如今父親既已經病逝,自己身為長子,自然該主持治喪,又如何輪得到三弟袁尚?

袁譚正欲詢問,從大將軍府中走出三人,打頭的正是自己的弟弟袁尚,身後跟着的正是逢紀和審配,三人身上皆著素服,袁譚一看這才想起自己來得急沒有穿素服。

袁譚心亂如麻,想要上前讓人拿來素服,「三弟,三弟,為兄來的匆忙,快給我取來素服。」袁尚和逢紀、審配三人卻連他理都不理,徑直繞過袁譚,三人站在大將軍府外的台階之上,看着被聚集來的城內鄉老。

逢紀、審配兩人對視一眼,審配着人去大將軍府內將放於堂內西側的銘旌放大版抬出,逢紀又向袁尚奉上自己昨夜和審配等人寫好的訃文:「孤子袁尚遵父遺命,攜兄長譚、二兄熙,…………」。

將逢紀和審配等人寫好的訃文念完,袁尚又道:「惟吾父之遺命,令我承鄴候,而掌河北諸州軍政,長兄袁譚為青州刺史,掌青州軍政,駐於黎陽,仲兄袁熙,為幽州刺史,掌幽州軍政,駐於薊縣,……」

袁譚一聽,正欲發作,卻被審配着士卒壓住,待袁尚說完,大將軍府外的哭聲頓時靜止,而後階下鄉老齊呼:「大將軍遺命,我等豈能不從,拜見鄴候!」

而後兩側士卒下拜同呼:「大將軍遺命,我等豈能不從,拜見鄴候!」

而袁譚的怒喝則是被完全的蓋了過去,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那自幼時起便容顏俊美的三弟,在鄴縣諸鄉老面前領了父親爵位,繼而統領河北。

袁譚又轉念一想,如今父親病逝,且按下心中怒氣,為父親下葬才是重中之重,且如今鄴縣全在袁尚和那逢紀、審配手中,若是自己依舊不肯,怕是性命難保,且為父親下葬,等出了鄴縣再聲討爾等。

……………………

許都司空府,曹操在得到袁紹病逝的報文時,還是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自己昔日好友,四世三公的袁紹袁本初,已經病逝於鄴縣大將軍府中了,又看到報文後面袁紹之遺言:「我劍也未嘗不利!」

感嘆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本初莫要怪我和你刀兵相向啊。」曹操說完又看了看那句「我劍也未嘗不利!」

便迴轉后府,將諸子招來道:「昔日董卓進京,行廢立之舉,朝堂兗兗諸公,皆懼董賊之兵而不敢言,唯有本初挺身斥董賊道:「當今朝廷初定,召爾等入京,以為扶佐天子,安定庶民,而你卻幾次三番妄議廢嫡長而立庶,豈不是蓄意謀反嗎?」

董卓因此而怒言「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本初繼續道:「天下事在天子,在諸位忠臣,你只不過是一篡逆之輩,又待怎樣!」

董卓氣的幾乎不能自己,

拔出身上寶劍指著本初道:「爾要試試我寶劍是否鋒利?」你等且來猜猜你本初伯父是如何答的。」

曹操諸子除過長子曹昂在建安二年時戰死宛城外,如今大小諸子皆在曹操面前了,曹操問完,眼睛將自己的數位兒子一一掃過,被曹操眼眸掃過的諸子嗣都不敢言,唯有在建安元年生的二十五子曹沖奶聲奶氣道:「袁家伯父所言,正在父親手中。」

曹操一見是自己最為寵愛的幼子,便將其喚到身前一把抱住,而後對着自己諸多的子嗣道:「正如沖兒所言,你等袁家伯父之言正是「我劍也未嘗不利。」

今日我喚你等來一是告知你等,汝父之好友,汝之袁伯父已然病逝,二是借其言告知爾等,劍有三,其一為庶人劍,蓬頭突鬢,結曼胡之纓,衣短后之服,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

其二為諸侯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桀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

其三為天子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衛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記住庶人之劍可收,可藏,卻不可缺,諸侯劍可藏、可收、可用,當和天下,天子之劍,不可收、不可藏也,去吧,你等自行領會吧。」

「喏。」隨後躬身行禮,各回各屋。

曹操又喚人將荀彧等人尋來,指著案几上所放報文道:「本初死的可真是時候啊,我正想大軍南下重奪南陽,本初此時一死,我該先取南陽,還是北上河北,奪取冀州,若是南下南陽,荊州劉表必然來救,說不得大軍又再復當年之事,且劉備不是張綉,可若是北上河北,又恐讓劉備得利,心有不甘,諸位,可能想一個穩妥的辦法,解我憂愁。」

郭嘉笑呵呵的站起身來,晃悠了兩步,昂頭將手中酒壺的酒喝完,並指如劍朗聲說道:「主公勿憂,我有三策,可解主公之憂!」

曹操一看郭嘉這先喝酒在說話也跟着興奮起來,笑呵呵問道:「奉孝快快道來!」

郭嘉打個酒嗝道:「三策為上、中、下三策,我且為主公先說下策。」

曹操笑意凝固,強撐著笑臉問道:「奉孝不應該先說上策嗎?」

「我今日喜從下往上看!」

「主公且聽我道來,下策便是放棄河北袁紹三子爭權之機,南下宛城,和劉備、劉表會獵於宛城,將其逼迫到大江南岸,而後東出江淮,全據江北,再進軍關中,以中原和關中為基業,從而平定天下。」

「中策何為?」

「中策便是,親兵西進,奪取關中,進而從關中進入并州,一窺冀州,再大軍南下南陽,奪取江淮,同樣還是以中原和關中為基業。」

「說說上策。」

「在南陽邊界擇以大將領軍駐紮,先派出使者,授袁尚為大將軍,袁譚為車騎將軍,袁熙為衛將軍,大將軍之職先為袁紹所領,所以袁氏三子,皆以大將軍為己職,如今大將軍授袁尚,袁譚必定不服,我等只需等候幾月,將兵馬、糧草、輜重準備妥當,待袁譚、袁尚內訌,主公便領大軍北上,一戰定河北,以中原、河北為基業,效仿光武皇帝舊事,平定天下。」

曹操仔細思索了一下上策的可行性,以及在南陽邊界駐守大軍,能否壓得住劉備北上的意圖。

擇大將領軍駐紮在南陽邊界,是為了威嚇劉備不要想着輕易北上,而且這支大軍可以起到阻攔劉備的作用,方便自己及時趕回許都,河北四州兵多糧足,若是不能一戰而定,必然會將自己拖在河北,屆時哪怕劉備為大軍所阻,自己都無法趕回許都了。

所以,郭嘉的上策,其實為了威嚇南方的劉備等人不要輕易北上,而後以官職引誘袁譚袁尚廝殺,自己再領大軍一戰而定河北,從而能在劉備等人反應過來之前,及時趕回許都。

曹操在將郭嘉所獻上、中、下三策一一推敲,在心中還是選了上策,雖然自己現在很想幹掉劉備,但是河北才是重點,「文若,下午便勞煩你下發詔令,拜袁尚為大將軍,承鄴候爵,拜袁譚為車騎將軍,為汝陽候,拜袁熙為衛將軍。而後準備大軍糧草、輜重,調集各州兵馬,令曹仁、李典、呂曠、呂翔率部三萬駐守葉縣,以防劉備。」

「喏!」

當天下午,許都連發三道詔令,其一拜袁尚為大將軍,承鄴候爵,其二拜袁譚為車騎將軍,為汝陽候,其三拜袁熙為衛將軍,天下皆驚。

…………

宛城府衙內,劉備帶着眾人出迎劉表使者伊籍:「今日足下親臨舍下,備軍務繁忙,不曾遠迎,失敬,失敬啊。」

來人正是劉表帳下的伊籍,在劉備入駐新野之後,時常來新野拜見劉備,因此眾人都十分熟悉伊籍,伊籍拱手行禮之後:「劉荊州遣我至此,請玄德公往襄陽一敘。」

說完又從袖中拿出劉表書信,交給劉備,劉備接過打開一看,「聞弟重奪南陽諸縣,今特在襄陽設宴,為弟慶功。」

劉備看完笑道:「好,今日我劉備能奪回南都,全靠景升兄長,若不是景升兄長,備如今怕是早已逃入深山了,景升兄長贈我兵馬、糧草、輜重,情誼恩重,景升兄長相邀,我豈能讓景升兄長久等,請伊先生先行落坐,備且去沐浴一番,換身乾淨的再去見景升兄長,若是著此污袍,只怕景升兄長怪我不識禮數。」

————————————

曹沖:196年-208年),字倉舒,東漢末年人物,東漢豫州刺史部譙(今亳州)人,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曹沖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出身潁川郭氏。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號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的三劍:出自莊子·雜篇·說劍。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袁紹出身漢末名門「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潰。建安七年五月庚戌日(202年6月28日),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由於袁紹在河北廣施德政,百姓聽聞其去世的消息,無不悲痛萬分。

南都: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因是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宛都」、「南都」、「帝鄉」之稱。

劉秀憑雲台二十八將和南陽的財力最終重整天下,奠基洛陽,建立了東漢,南陽達到其歷史頂峰—成了東漢王朝三都之一的南都,為僅次於首都洛陽的第二大都市。當時,南陽的名門望族甚多,並支配當地社會的發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季漢鴻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季漢鴻烈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章 我劍也不嘗不利!(兄弟們加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