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傳忠義

第3章 初傳忠義

「兩位姐姐,有所不知,前些年逆賊董卓從洛陽遷走百姓前往長安后,洛陽城便十室九空,也無人願管,洛陽城內便私鬥不斷,那時昭兒便帶着這些和阿兄一起在屯騎營的下屬子嗣們在城內私鬥,乃至最後就算是他一人碰見數十潰兵了,也敢一人衝殺,不多時便將潰兵斬殺殆盡,他當時也只不過九歲,現在護持着車架的這些皆是自那時起便拜服於他的玩伴。」

衛姝的這一番話讓兩人心神大震,糜夫人幾乎脫口而出道,

「果真?」

「若真是如此,前漢舞陽侯也不過如此!」

「兩位姐姐,果真如此,他午時歸家也未與我說,若不是那徐仲一時說漏了嘴,又讓昭兒帶我去了殺死那數十潰兵之地,我也不會信,而且我阿兄遷家入許后雖是將其狠狠操練了一番,使其不敢隨意出門,但據我阿兄當時所言,昭兒之壯,已似壯矣。」

「若真是如此的話,天生將種啊!」

「阿兄還言,若是天下安定,當再出一舞陽侯!」

說到這裏糜夫人和甘夫人眼神微微一動,便愈發語氣火熱了起來,這孩子的舅舅都是北軍校尉了,再加上這孩子如此悍勇,這一路上還不得好好籠絡一二。

糜夫人口中的舞陽侯乃是大漢開國元勛之一的樊噲。

樊噲隨高祖舉義旗反暴秦時,在與司馬夷在碭縣東面作戰時,表現英勇,斬十五首級,打退了敵人。抵抗章邯軍隊時,樊噲率先登城,斬二十三人首級,被賜爵為列大夫。此後經常跟隨高祖出征,常立戰功。攻城陽,下戶牖,破李由(李斯之子)軍,共斬首十六級。在圍攻東郡守尉的戰鬥中,打退敵人,斬首十四級,俘獲十一人。之後又破秦河間守軍,趙賁、楊熊等的軍隊。每次作戰都是先登陷陣。

攻武關至霸上,樊噲率軍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俘獲一百四十六人,降二千九百人,在高祖平魯公之戰中,或單獨,或隨高祖與西縣縣丞、雍王章邯、章邯的弟弟章平,以及趙賁等人的軍隊作戰,英勇異常,常率先登城陷陣,斬殺、俘虜敵軍。

總計戰功:跟隨高祖作戰,斬首一百七十六個級,俘虜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單獨領兵作戰,打敗七支軍隊,攻下五個城邑,平定六個郡,五十二縣。虜獲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將官十一人。

若是真的讓其安然至壯年,又當是自家良人手下一悍將,甘、糜兩人雖是婦人,卻也知沙場之中多一悍將的好處。

……

不多時,霍昭便護持着車架到了左崗,只見關羽一人騎着馬立在路旁,急忙上前問道:「伯父為何獨立於此?」

關羽見車架趕了上來,不由得點點頭道:「我讓廖化領軍士先行前往尉氏等候,我在此特地等候你護持車架來此。」

霍昭頗為疑惑問道:「伯父為何要先去尉氏?」

「兄長如今在袁紹軍中,袁紹先打白馬,定是要過河,大河一過,那兄長便只會在大河南岸,你我不必渡河,只需北上大河即可碰上袁紹大軍,皆時便可知兄長在那。」

霍昭也點頭稱是,袁紹領大軍南下先圍白馬,又后從白馬津、延津過河,那就是說袁紹大軍此時必然就在大河南岸駐紮,本打算出許都,先向東一直走到定陶再北上甄城,從甄城過河去河北。

看來這次不用多走彎路,只需過尉氏、開封、平丘、匡、東郡過河即可。

關羽見霍昭也明白了該如何北上之後,

便上前見過自家兩位嫂夫人,向其告知此番行程不向東,要向北直驅大河,甘夫人直言道,一切聽將軍便好,將軍要如何前行,徑直前行便是,無需告知,便放下帘子不再言語。

聽得此語,關羽便起身上馬,而後令一眾少年繼續護持車架前行,自己與霍昭為先導。

而車架內,衛姝聽聞路線從先向東再往北改成了徑直往北,便明白了關羽變化路線之意,依次解釋給甘、糜兩夫人,不多時這支人數不過三是多人的車架隊伍,便朝着尉氏疾馳而去。

————————————————

平丘,春秋之衛邑,據《春秋》所載,昭公十三年秋,公會劉子、晉侯、齊侯等諸侯「於平丘會盟。

往昔諸侯會盟的平丘,如今早已人煙稀少,數十年的歷遭兵難,早已人煙稀少,自曹操主政兗州以來,才有所恢復,乃至這些時日,卻是又遭了兵難,城頭的曹字旗早已變換成了袁字旗,而在城外以地勢空曠之地,此時也矗立着許多營帳,營帳外有多重鹿角守護。

而在那大營之中,正飄揚著許多「漢左將軍劉」的旗幟。

此處大營正是帶着本部兵馬剛從白馬津渡河而來的劉備。

時值正午,天空卻是一副陰沉沉的樣子,大營的帥帳里氣氛卻是十分的火熱,只因每日出營的斥候今日卻是帶來一個好消息,這個消息讓自徐州兵敗兄弟失散的劉備大喜道:「這個消息夠好啊!」

「可二哥卻受了曹賊的候印。」一旁的張飛斥候出去后低聲言道。

雖然張飛說話間已然壓低了聲音,可帥帳就那麼大,現在聚集在帥帳中的都是從徐州一路跟隨過來的幾人,張飛所說的話,在帥帳之內的眾人也都明白是什麼意思,畢竟關羽的亭候差點把劉備折在袁紹哪裏,若非劉備急智以送信關羽,讓關羽轉投袁紹,或許劉備當時就被推出袁紹大帳殺之了。

帥帳里的氣氛也因此低沉了下來,劉備看了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兄弟、部下,嘆氣道:「不管如何,先見到雲長再說,子定你與公佑二人,領一隊軍士,南下領雲長前來見我,我親問之!」

衛平、孫乾聞言亦是對此也自無不可,便拱手稱喏出了帥帳,帶着一隊軍士出營南下浚儀。

反觀剛過浚儀的關羽、霍昭、廖化並霍昭之數十好友,軍士前後呼應護持車架,霍昭並廖化隨於關羽之後,關羽驅馬緩行,口中言語道:「昭兒,如此可知曹操為何不得不放我等走乎?」

霍昭思索片刻言道:「伯父的意思是曹司空放我等安然離開,是為了取信天下?」

「伯父我自少時便觀春秋,其中有一言恰和曹操之舉。」

「伯父所說的可是春秋中的隱公時的話?」

關羽輕撫髯須,點頭稱是,隨後便將其吟誦道:「乃是《春秋左氏傳》中的隱公元年所載『鄭武公、庄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菹藻之菜,筐莒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洞酌》,昭忠信也。』」

霍昭聽完便言道:「伯父的意思是指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菹藻之菜,筐莒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洞酌》,昭忠信也。」

關羽再度點頭稱是,隨後便為其解釋道:「和人約誓的話不是發自內心,有了人質也沒有用。明白地按照互相諒解的精神行事,再用禮儀加以約束,雖然沒有人質,誰能離間他們?如果有明白的誠意,即使是山溝溪水和池塘里的野草,浮蘋、白蒿、菹草、水藻一類的野菜,方形圓形的竹筐,有足無足的鼎器,池中的積水和路上的雨水,都可以進獻於鬼神,進獻於貴人,何況君子締結兩國之間的誠信,按照禮儀行事,又哪裏要用人質?《國風》有《采蘋》,《采蘩》,《大雅》有《行葦》、《泂酌》,就是為了表彰忠實和誠信的。」

「所以曹操釋我等眾人一是與我曾有舊約在前,如得兄長消息,就算兄長在天之涯、海之角,我亦當星夜前往,此不負兄長之信託,也不負我與兄長、翼德之義。」

霍昭聽關羽詳細解釋也是明白了這點繼而又問道:「那萬一曹司空不守承諾我等該當如何?」

關羽聞言笑道:「小子小看曹操了,若他不守承諾,天子該如何信他,手下文武又如何敢為其死命效之,麾下軍士又豈能為其所用?所以他曹操再不願守信,他也必須於我守信,他不守信的話,他在這亂世之中便成了孤家寡人了。」

霍昭仔細思索一二,便也明了關羽口中所言,問道:「叔父為我等詳解此中關竅,可是要我等明受忠義?」

關羽本來因傳大義於眾人而略顯柔和的臉色立馬就陷入了一片嚴肅之中說道:「我為昭兒並你這諸多好友說解此事,正是要你等明何為忠,何為義!」

「何為忠!中心曰忠。中下從心,謂言出於心,皆有忠實也,何解?上中下心為忠,口中之言皆出於心,一言一行皆當出自本心,便自有忠實!何為義!義者,本為威儀、禮儀也,先賢曾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前番我於兄長、翼德入許,曾一同前去觀過太史公書,其中有文乃是載東周時一刺客,名豫讓,其所言所行即是義!」

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

晉出公二十二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豫讓為了給智伯瑤報仇,多次刺殺趙襄子,甚至用漆塗滿全身使自己面目全非,吞炭使自己的聲音改變,最後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為其所捕。

豫讓臨死時,求得趙襄子的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爾後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典故。

眾人皆是拱手稱喏,皆表示當守忠義,一眾人馬繼續前行,待車架剛過陰溝,便見前方有隊人馬匆匆而來,為首者口中高呼道:「雲長稍停!」

關羽正欲讓眾人結陣自保,自己一人獨對前方人馬,並聽見一人高呼讓自己停下。

「雲長稍停!」來人伴着呼喊聲一路靠了過來,拱手向關羽行禮道:「關將軍!」

關羽稍加思索便認出來人,急忙驚喜下馬道:「公佑!」

兩人便在一聲聲將軍公佑中抱在一起,可霍昭從陣中望去,卻像是關羽將被稱作公佑的人一把抱起轉了幾圈這才放下,關羽急忙問道:「公佑,自徐州一役,潰散后,你去了何處?」

孫乾聽聞此言這才艱難道出一句:「漂泊入難吶!」

孫乾一句漂泊入難,便讓關羽激動了起來,繼而言道:「關將軍,主公遣我與衛將軍南下浚儀巡你,路上我與衛將軍兵分兩路,我南下陰溝,將軍卻是直去小黃。」

說到這,孫乾便囑咐手下軍士道:「你等且去小黃尋衛將軍會營,我自與關將軍回營。」

隨孫乾所來的軍士便南下小黃,兩人隨即在前牽馬交談,而讓霍昭與廖化安排眾人暫且休息。

「自逃出徐州,漂泊汝南,請得劉辟收留,遣我前往河北結交袁紹,請主公共謀破曹之計,不想袁紹部將謀士互相妒忌,各自爭權,袁紹多疑,主意不定,我與主公商議,先求脫身之計」今皇叔在平丘駐營待糧草補給一到,便可前往汝南,恐雲長晚來幾日,便為袁紹所害,幸而前番探馬彙報,故主公令我與衛將軍南下接你回營,你我便速回平丘與主公匯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季漢鴻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季漢鴻烈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初傳忠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