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忠於大唐,忠於陛下

第1307章 忠於大唐,忠於陛下

第1307章忠於大唐,忠於陛下

八月深秋,紅山之下。

王宮白色的宮牆被刻意刷成了黑灰色。

原本的吐蕃王宮內城大相官邸,也變成了大唐邏些道行軍總管府。

李絢一身黑底金絲長袍,腰掛八面漢劍,面色輕鬆的從總管府走出。

看着眼前一面刻滿了細細《永徽律》的石牆,李絢滿意的點點頭,然後看向站在一側的韋弘機說道:「此物將來要遍佈在邏些道的各個州縣門口。」

「喏!」韋弘機肅然拱手,剛要開口說什麼,就在此時,馬蹄聲響起。

李絢和韋弘機同時回頭看去,就見王德真和楊執柔從不遠處騎馬而至。

翻身下馬,王德真和楊執柔肅然對李絢拱手道:「下官參見大帥。」

李絢笑笑,拱手回禮:「叔父,楊兄。」

「大帥還在看永徽碑。」楊執柔的目光落在韋弘機身後的永徽碑上。

李絢點點頭,神色鄭重的說道:「永徽律將成為大唐治理吐蕃的標誌,任何人任何官府不依永徽律行事,都可訴至邏些道總管府,一切將依律治罪。」

「怪不得大理寺的那些人,都說王爺是標準的法家信徒。」楊執柔有些驚嘆的看着李絢,拱手道:「聽說當年從婺州起,到杭州,揚州,昌州,如今到了蕃州,王爺依舊用一面永徽碑治理百姓,可見此言不虛。」

永徽碑的事情,還是李絢當年在婺州時的創舉,後來他每任職一地,就在一地刻永徽碑。

百姓遇到不明之事,只需要看一眼永徽碑,就能夠看的清清楚楚。

這種手段也被很多的大理寺官員所沿用,他們調外治理地方,也常將永徽碑作為重要的治理手段。

很多地方官員時常和當地豪族勾結欺壓百姓,有了這面永徽碑,很多事情他們就沒法做的太囂張。

「識了文字,通了律法,錄了戶籍,便是一名正式的大唐子民,忠於律法,便是忠於大唐,忠於陛下,如此,邏些道才能夠永遠的長治久安。」李絢說着朝長安道方向認真拱手。

王德真頓時肅然起來,拱手道:「王爺着實有心。」

「好了,這些事情不提,進去說正事吧。」李絢轉身,請王德真和楊執柔,進入總管府。

……

大堂之上,王德真和楊執柔坐在左側,蕭嗣業和韋弘機坐在右側。

一層厚厚的黃冊放在了李絢的面前,上面密密麻麻的記滿了邏些道這一次吐蕃之戰的所有繳獲。

邏些,日喀則,林芝,這三座大城,還有其他那曲、山南、沖薩十幾個稍小一些城池各項繳獲。

其中包括土地,金銀,銅錢,珠寶,玉石,馬匹等等一系列的東西,有不少都要送回到長安去。

李絢他們在拿下邏些,捕獲沒盧氏和赤都松贊母子之後,不立刻返回長安,就是在整理這些東西。

大唐在征伐吐蕃之事上有大量的消耗,如今戰事了結,這些消耗,還有更多的繳獲,都要送回到長安去彌補空缺。

翻到其中的某一頁,李絢眉頭突然一皺。

「叔父,邏些不管有多少的珠寶,玉石,甚至大小金佛,珍奇寶物,都可以送回長安,但這些現成的金銀和銅錢不成。」

李絢將黃冊輕輕向前一推,看向王德真說道:「大戰雖然了結,但對士卒的獎賞卻遠還沒有到位,這些金銀全部都得留下。」

「王爺,朝中如今所缺甚多,明年陛下還要封禪嵩山,多調一些金銀回去,朝中也能輕鬆一些。」王德真現在已經站在戶部侍郎的立場上來說話。

「叔父。」李絢神色誠摯的說道:「絢知道朝中有缺,但實際上你我都知道,大唐並不缺金銀,甚至即便有更多的金銀,從邏些運回長安,也不過是落入到那些世家和豪族手裏,朝中得益寥寥,但如果多運一些珍奇寶物回去,陛下和天後再稍微把玩一下,立刻就能賣出大價錢,如此戶部才能鬆口氣。」

王德真眉頭皺了起來,但依舊不肯鬆口。

運送金銀回去,戶部立刻就能投入做事當中,但運送寶物回去,這中間還需要有售賣一途。

「另外,士卒獎賞總歸是需要金銀的,就算這一次從邏些運回到長安,將來也是要從長安運再出來多,其他不說,這裏面光是運輸消耗就要多上一筆,這又何必。」

李絢稍微停頓,苦笑說道:「更別說,日後還有象雄,天竺和南詔需要征討。」

「還要征討?」一側楊執柔頓時緊緊的皺起了眉頭。

李絢有些無奈的笑笑,說道:「楊兄,我朝之所以征伐吐蕃,一來是因為吐蕃對大唐造成威脅,二來便是能夠通過吐蕃從東南出兵,加強對西域的控制,第三便是天竺,天竺亦有大量財富,至於南詔,那倒不過是捎帶的。」

「原來如此。」楊執柔神色輕鬆下來,目光看向王德真,王德真微不可查的點點頭。

吐蕃的確有大量的財富,但這些財富相比於西域卻還是要差上許多。

大非川之後,吐蕃對隴西甘涼之地的威脅是其中之一,但真正讓大唐感到疼痛的,還是他們攻佔了安西西鎮和對西域的觸及,這才逼的大唐上下在大非川之後,上下一心,心心念念的復仇。

「如此一切便依照大帥之意吧。」王德真不再爭執,李絢的一句消耗,着實讓他沒法反駁。

如果是其他地方,戶部一旦介入到戰後分配之事,必然不會輕易鬆手,但這裏是吐蕃,李絢如果不認可,那些東西就連裝車的機會都沒有,消耗不過是最後的體面罷了。

「倒是這邏些的戶籍之事,叔父和郡公勞累了。」李絢抬起頭,看向蕭嗣業和王德真。

「有王爺這句話,下官這些日子便不算是白費功夫。」蕭嗣業看了王德真一眼,然後笑着對李絢拱手。

攻陷邏些后,蕭嗣業和王德真手下戶部的人做的最多的,就是清查王都邏些附近的田地,同時將這些田地分配給血誓效忠大唐皇帝,效忠大唐,並且成功登錄大唐戶籍的百姓。

這些人,從今往後便是大唐子民,再不是吐蕃人。

這個世上也再也沒有了吐蕃這個國家。

「邏些做的不錯,日後整個邏些道也全部照此執行。」李絢看向蕭嗣業,說道:「本王還是那句話,整個邏些道,所有的田地,優先分配給當地的奴隸和平民,原本佔有田地的貴族,除非有功於大唐,否則一律靠後。」

「是!」蕭嗣業肅然躬身,他心裏清楚,光是李絢這一句話,整個邏些不知道要有多少的腥風血雨。

當初邏些被攻陷之後,那些城邦被大唐攻陷的貴族,將不再享有任何的特權。

甚至在被抓之後,還要審判曾經的罪行,由奴隸和平民揭發他們的罪狀,最後有大批大批的人被直接斬首。

人被斬首,妻子兒女被官府發配處置。

就這一手,當地奴隸和平民立刻便和曾經的貴族徹底決裂,也和曾經的吐蕃徹底決裂。

蕭嗣業有種感覺,只要讓李絢再治理吐蕃三五年,那麼這裏的絕大多數百姓,都不會記得吐蕃這個國家。

「還有,日後邏些道本地的軍士和皂吏招募,也盡量以奴隸出身的百姓為先,其他貴族家庭出身的,把他們送到長安去長安科舉去。」李絢微微擺手,再度定下一條鐵律。

「照唐律,官員不得回戶籍之所任職,這些人一旦離開了吐蕃,恐怕日後便再也回不來了。」王德真忍不住輕嘆一聲。

他看的很清楚,李絢在盡量削減這些曾經忠誠於吐蕃的世家貴族在吐蕃的影響力。

剩下的都是忠誠於大唐的百姓,具體治理水準如何不說,光是這一手治心之術,便已經足夠一方之選了。

「吐蕃之事,還是要看朝中會將這裏分成多少個州。」李絢看向蕭嗣業和韋弘機,說道:「年初陛辭的時候,陛下曾經說過,若是能拿下吐蕃,那麼郡公和少府必然都少不了一個刺史之位。」

「如此多謝大帥。」蕭嗣業和韋弘機同時站了起來,認真拱手。

李絢擺擺手,說道:「陛下有言,從哪裏跌倒,便從哪裏站起來,二位做上一任刺史,說不定便能夠調回長安。」

稍微停頓,李絢笑道:「一任之後,或許本王也該調回長安了。」

「王爺功深名賢,朝中必有重位以待。」王德真站了起來,拱手認真看向李絢。

將來從吐蕃離任之後,調任哪裏,才是對李絢的考驗。

「那些都是日後的事了。」李絢擺擺手,說道:「如今重要的,還是吐蕃治理,整個地域剛剛歸入大唐,說到底終歸還是以軍法治世,故而將來邏些道大小諸州,都將以軍中將軍中郎將兼任刺史為主,同時從長安調任其他以及縣令充任。」

王德真沉默了下來,他知道,李絢這話是對他說的。

王德真此番返回長安之後,就會調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消息便是堂中眾人也知曉不多。

但這裏面不包括李絢,他對於朝中的調動比任何人都清楚。

王德真一旦同中書門下三品,自然也有資格議論此事。

李絢笑笑,隨後說道:「朝中便是想要調他人來任,非是本王菲薄,還是需要調些身體強健的過來,而且壯年有力的人過來。」

王德真微微一愣,隨即無奈苦笑:「的確如此。」

高原瘴的問題,沒有那麼容易克服。

李絢深吸一口氣,說道:「三日之後就要啟程返回長安了,邏些之事便交由郡王負責,至於少府……」

「老夫也還是留在邏些吧,免得回到長安傷感。」韋弘機搖搖頭。

李絢點點頭,韋弘機當初連續兩次被貶,他自己都不是直接責任人,但遇到了那些事,只能自認倒霉。

「大帥!」楊執柔突然開口,問道:「那對母子如何?」

系統自動更新了半小時,我以為電腦卡了,好在沒有怎麼亂動,不然非得像上次燒了硬碟不可。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在初唐:我與武曌爭皇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人在初唐:我與武曌爭皇位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07章 忠於大唐,忠於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