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明鹽政

第37章 大明鹽政

「老王頭,你苦著個長臉幹什麼?

想要獎勵就直說,朕還能不給你?」

「陛下,銀子對臣來說沒用,臣不要那東西。

只是這幾天下來,咱們庫里的銀子可是嘩嘩的往外流,臣看著心急。」

「咋了,那些錢花光了?」

「陛下,庫里那可是將近兩千萬兩的銀子。

要是這幾天的功夫就敢花光的話,臣,臣早就去跳井了。」

「那你急個什麼勁兒,銀子不就是用來花的嗎?

走,咱們回宮去,讓朕聽聽你說道說道這幾天發生的事兒。」

有了彈簧鋼,燧發槍算是成了,後續的事就簡單多了,不用他操心。

朱由校回到了宮裡,舒舒服服的洗了個澡,往椅子上一靠就說道:

「大伴,先讓人給朕來點吃的,朕餓了。」

等王承恩傳過膳后朱由校才又問道:

「說說吧,這幾天花了多少錢了?」

「回陛下,京營這幾天招了六萬新兵。

九門提督衙門招了兩萬,御馬監也補充了兩萬,錦衣衛補充了三千。

光這些新兵的安家銀子就需要一百多萬兩。

而且京營還有四萬人數沒有招齊,這還要四十萬兩的安家銀子。

這後續的人吃馬喂、衣服甲胄、兵器用度可還得數百萬兩銀子花。

而且,這以後每月都要有三十萬兩的餉銀開支。

這一年的花銷下來就要有四五百萬兩啊。

再加上以後陛下在軍器局裡的費用,遼東的費用,陛下,咱每年的花費至少在一千萬兩啊!」

朱由校聽了不由抽了聲涼氣。

媽呀,這賬還真不敢算,算起來可真要了命。

雖然山西那邊大概也能炒出個千把萬兩銀子。

可這抄家總歸是一鎚子買賣,等抄完了以後,可就沒進項了。

不行,還得找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抄家這樣的創收如同無根之水,是沒有保障滴。

可做什麼能掙些塊錢呢?那些水泥、鋼材就算了。

這東西還不能賣給國外,在國內就是左手倒右手,沒啥意思。

朱由校一邊想著,一邊就就拿起了一個內侍剛上來的饅頭下了口。

「啊呸」今天的饅頭怎麼就這麼酸,面是開過頭了?

他撂下了饅頭,連忙叨了一口芹菜。

「啊呸呸呸呸!」朱由校連忙喝了一口茶說道:

「這菜又苦又咸,能吃嗎?咱家的鹽不要錢是咋滴?

趕快去把這個廚子趕走,蒸個饅頭酸,做個菜也又苦又咸,他是幹什麼吃的?」

「臣遵旨。不過陛下,這饅頭酸不是正常嗎,它越酸才越宣軟啊?

還有,陛下您今天出的汗有點多了。

是臣特意讓廚子給多放了點鹽,好給陛下補補力氣。」

「那就算了吧,不過這面酸了就不能放些鹼面嗎?

還有這鹽,咸就咸吧,還是苦的。

這是在哪裡買的垃圾鹽,就不怕吃死人?」

「陛下,這鹼面是何物,為何要放了它。

這鹽是貢鹽沒錯啊,是臣昨天親自驗收的白鹽啊。」

「哦,現在還沒有鹼面啊,是朕疏忽了。

這白鹽又是怎麼一回事?」

「回陛下,這白鹽做起來有點費事。仟仟尛哾

長蘆鹽場把先青鹽用水化成濃鹽水,靜置澄清。

然後再用這清亮的鹽水煎煮,得到像雪花一樣白的鹽就是白鹽。

這一斤白鹽,需要三斤青鹽才能煮出來。

據說,十多個壯丁,一天一夜才能煮一引白鹽。

這種白鹽因為耗鹽耗力,也只是供宮裡使用,宮外是沒有的。」

「這麼費事,這鹽劃到多少錢一斤了?」

「陛下,貢鹽不貴,三百斤白鹽也就需要一兩銀子。」

朱由校聽了后倒吸了一口涼氣。

「大伴,現在一兩銀子能買米兩擔。

可這三百斤鹽就需要一兩銀子。

這鹽比米還貴這麼多,你是不是被坑了?」

王承恩聽了后,愣了一下說道:

「陛下,這貢鹽不貴呀!如果是官鹽,每斤青鹽就需要兩分銀子呢。」

朱由校聽了,就一下子站起來說道:

「你說啥,需要兩分銀子才能買一斤青鹽?

也就是要二兩銀子才能買一百斤青鹽?

這麼高的鹽價,老百姓吃的起嗎?」

「陛下,大概是這往來運輸花費用大,再加上鹽稅,這價格就高了吧?」

「鹽稅?我大明每年的鹽稅不足一百萬兩。

你給朕算一下,就按大明一億人口算,每人每年需要八斤鹽,這就是八億斤的量。

八億斤鹽,價值在一千六百萬兩銀子。

何況我大明不止一億人口,鹽走私到關外的也不少。

每年賣出的鹽應該在三千萬兩銀子左右。

可我大明每年的鹽稅才不到一百萬兩銀子?

這鹽價高的原因絕對不在鹽稅,我大明朝廷不背這個鍋。

惹急了朕,朕把這鹽稅也取消了,不要這百萬兩銀子了。」

也不怪朱由校要急眼,這鹽價就沒法子算了。

他算了一下,這二分銀子要相當於後世的七八十元錢了。

七八十元錢就只能買一斤大顆粒鹽?

而且,宮裡用的這三斤出一斤的「精製」鹽,三百斤一兩銀子的代價。

也就是說大概划個十三元一斤。

那一斤青鹽的代價只不過是三四元錢一斤。

而到了老百姓手裡就漲到了七八十元錢一斤。

漲了將近二十倍啊,鹽稅有這麼高嗎?

就是一斤鹽能收他半分銀子的稅,一年的鹽稅就要收個五六百萬兩靠上。

要是這樣,大明朝廷還會缺銀子嗎?

人家把驢給牽走了,留下個韁繩讓自己背鍋,這不是胡扯淡嗎?

聽了朱由校的一頓計算,王承恩也是給氣的肝疼。

這錢是進了誰的口袋,那還用想嗎?

鹽商和他們背後的官員吃的滾瓜流油,卻讓皇家背這個罵名,這還是人乾的事兒嗎?

不過,還是得勸陛下先忍一忍。

「陛下息怒,這鹽稅可是牽扯了天下所有的人。

陛下的準備才剛開始,還不到和他們翻臉的時候。

您陛下就再等一等吧,反正他們掙得銀子再多,到最後也全都是陛下的。」

「唉,你說的也有理,朕就再忍他們幾個月。

等朕的新兵煉成了,朕就把這大明鬧他個天翻地覆。

不過,朕也不能白等著,朕就計劃掙他們的錢了。」

「大伴,傳劉若愚過來,這事交給他一併辦了。

還有,你在鬧市上準備幾間大的門面,朕要掙銀子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啟回歸之鐵血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天啟回歸之鐵血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 大明鹽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