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朝會3

第21章 朝會3

朱由校淡淡的說道:「禮部孫老尚書。」

七十多歲的老尚書,孫如游顫顫巍巍的走出朝班施禮道:

「啟稟陛下,老臣在。」

「王大伴,速給老尚書搬把椅子,不可累著了老人家。

老尚書,就不要謝恩了,坐下回話。」

孫如游被扶著坐下后,拱手說道:「臣謝陛下賜座,請陛下吩咐。」

「老尚書,你看看,若按祖制,這位出班奏事之人可有不妥之處?」

「回陛下,按制,出班奏事,應該先報自己官稱和姓名。

此人沒有,為一過。

報明后,應跪於台前奏事。

此人沒有,此為再過。」

「那老愛卿,若按祖制,此人該當何罪?」

「回陛下,按祖制,此乃大不敬之罪,十惡之六,當斬。」

「來人,把此大不敬之人拉下去,斬。」

殿前武士聽到聖命,上來就拿下了那人烏沙,不顧他的哭喊,拖起來出了朝廊。

朱由校淡淡的望了一眼朝堂群臣,慢慢的說道:

「老愛卿,您博學多聞,剛那人說自古吏不可做官,對否?」

孫如游思索了一下說道:「回稟陛下,秦時,官與吏並無區別,皆指治民之人。

漢時,熟漢律者皆可做官,不論官吏民等。

至隋唐之後,才有了官、吏之分。」

「謝老尚書教誨,王大伴,擬旨:

免孫如游禮部尚書之職。

加文華殿大學士,拜太傅。

可不上早朝,見朕可不見禮,賜座。

再加一條吧,在宮中給老太傅備抬亮轎,以代行走。」

雖然朱由校的聖旨說的不倫不類,但還是讓滿朝文武羨慕不已。

這大明的三公之位,不要說是還喘氣的,就是死了后加此殊榮的都幾朝沒見了。

這新帝雖然對反對自己的人是真的狠,說斬就斬,連個讓人求情的時間也不留。

可對支持自己的人也是真的好,啥啥都敢給。

這貌似跟著皇帝走,前途也是挺好的嘛!

至於說當面頂撞,還是算了吧,你沒看那姓付的人頭都檢驗過了嗎?

「眾位臣工,大明當下正值多事之秋,國事維艱。

我皇室作為一國之主,自當以國事為先。

朕為一國之君,自當以身作則。

從今之後,朕之一日三餐,皆不允超過四菜一湯。

每次膳食,碗必干,盤必凈,絕無浪費粒米顆菜。

明日,朕之後宮,將放歸兩千宮女,一千宦官,以減宮中用度。」

王大伴,宣旨吧!

王承恩領了皇命,打開一個聖旨宣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先皇驟崩,歸於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聖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遺命,屬以倫序,入奉宗祧。

內外文武群臣及耆老軍民,合詞勸進,至於再三,辭拒弗獲,謹於今時祗告天地,即皇帝位。

茲欲興適致治,必當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舊章,亦以敬承夫先志。

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

其以今年八月後為泰昌元年。

明年初始為天啟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

所有合行事宜,條列於後。

一,凡非十惡大罪,皆可免死,流於台灣以待革新。

二,凡有伸冤者,皆須重申,罪待重定。

三,廢前朝之所有田畝加餉,以利農耕。

四,明年加文武恩科。凡大明子民,無作姦犯科者,無論蒙漢各族,皆可入考。

五,廢除所有出入城之人頭稅。

六,所有吏員,無劣濟、無民憤、有善舉,有功績者皆可考憑為官。

欽此!」

這道旨意一下,無疑又給朝堂丟下了一枚炸彈。

從萬曆四十六年至今三年時間,全國田畝已經三加遼餉。

每畝地已經加上了九厘稅銀,從而每年可多征五百萬兩稅銀。

至於城門稅,自從撤了稅監后,這如今已經成了地方官的福利。仟仟尛哾

雖然只能收些小商小販,平民百姓的銅板,可聚集起來那也是一筆財富啊!

這一下子都給砍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雖然諸多大臣心中焦急,可這次都學精了,誰也不想當這個出頭鳥了,只是在心中盤算著該如何應對。

朱由校卻沒有容他們多些,開口說道:

「王大伴,給李如華老尚書賜座,朕要向老愛卿詢問戶部事。」

待李汝華謝恩做好后,朱由校開口問道:

李老尚書,不知我朝除加餉外,我朝田稅每年收入多少?」

「啟稟皇上,我朝如今每年收入田稅折銀共計一千八百餘萬兩。」

「如此說來,我朝這三年加上遼餉五百萬兩,共計可入庫兩千三百餘萬兩白銀了?」

「回稟皇上,並非如此。這只是戶部所收田稅。

另工部,兵部,戶部,太僕寺具有收入,不在臣之統計。」

「那如此說來,我朝每年的收入要在三千萬兩以上。

有如此多的收入,國庫為何依然空虛?

老愛卿,去年全國支出不足兩千萬兩,這錢不僅沒有結餘,為何還不夠用?」

李汝華嘆了一口氣說道:「陛下,老臣知陛下心中已有猜測,只是讓臣揭開膿瘡而已。

老臣活不了幾年了,自己我所謂了。

還望陛下看在老臣的面子上,對後人稍加護持。」

「老愛卿但講無妨,只要你李氏後人不作姦犯科,朕保他衣食無憂。」

「老臣謝陛下恩典,老臣就說一下這稅銀。

以加遼餉為例,所征五百餘萬兩,交到戶部只餘一百三十萬兩。

其餘皆以糧銀折算、運輸耗費、折損耗費報沒。

每年田稅也是如此,實收之銀不足五六。

而撥往各處之用銀,又多是如此。

嚴重者,到了地方手中,僅餘十只三四。」

朱由校嘆了一口氣說道:「諸位臣工啊,聽到李老尚書說什麼了嗎?

我大明吏治,在諸位的管理之下,已經崩壞到如此地步了嗎?

如此這般下去就是朕每天不吃不喝;就是竭盡天下畝產之糧,也填不滿這官吏饕餮之口。

諸位臣工,就是朕不免這遼餉,不免這城門稅,這銀子就夠貪墨了嗎?

與其讓那些貪得無厭的人獲利,朕還不如給天下萬民謀些福利。

至少,他們還不會罵朕是個昏君吧?

諸位臣工,爾等皆為人傑。

這大明如此這般下去會有什麼結果,想必你們心裡已有思量。

何去何從,就在諸位一年之間。

朕年幼,只知問題的所在,卻不知從何處緩解。

如若諸位不想讓大明如此覆亡,還請幫朕之一二。

李老尚書,你年齡老邁,不宜操勞奔波。

朕免你這尚書一職,加東華殿大學士,拜少師,留在內閣給朕做贊划可好?」

李汝華一聽這可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比做那個費心的尚書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啟回歸之鐵血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天啟回歸之鐵血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章 朝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