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在秦國造反的難度

第122章 在秦國造反的難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嬴政在不遺餘力的貫徹著這一思想。

這也導致了,凡是人際所在,必有秦國官員。

秦國三十六郡,現如今有四十九郡。

無一處不有嬴政派遣的官員在管理。

無一處不有嬴政的軍隊在鎮守着。

如果想造反。

一旦被貼上反秦人士的標籤。

無時無刻不被秦軍所攻打。

秦國對天下的掌控力度是空前的。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徼循禁賊盜。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鄉、亭亦如之。」

嬴政開天闢地的廢分封,立郡縣。

對所有公候,哪怕是王翦,李斯這等公候,也實行虛封。

有封地但無治理封地的職權。

可以說。

這是華夏曆朝之中唯一職權控制到鄉里的皇朝。

在此之後,這套制度被沿用了幾千年。

乃至後世依舊被沿用。

郡縣受朝廷直接任命管轄。

而縣之下。

便是郡縣權力的延伸和補充。

在秦國。

沒有地方自治權力。

秦國最基本的地方單位里長,全部由縣直接任命,受命管理鄉里。

鄉亭通常互換,地位相等。

鄉中設有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賦稅,游徼掌治安。

亭中主要負責管理治安,接待往來官吏,朝廷輸送,採購,傳遞文書等事物。

里中設有里典。

以嚴密的什伍戶籍組織構成。

嚴整到一戶一人之間。

至於說威望競選這種事情,在秦國是不存在的。

人們總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而無疑以親情互助的方式聚攏居住便成了鄉里最主要構成。

地方宗族,宗族長老族長便成了鄉里的權柄者。

但一路所過。

葉天看到即便是一個只有幾十戶的村落。

其里長也是由縣中直接任命官員進行管轄。

可以說這已經將地方宗族長老族長的權力,壓制到了最低點。

秦國有連坐,告奸。

商鞅出逃進入一戶人家,死在了自己的設立的告奸之下。

秦國律法規定,鄰里之間有相互監督的權利。

若鄰里中有一人犯罪,鄰里連坐。

可見在秦國中央集權之深,對地方控制之重。

而這套制度。

在嬴政統一天下之後,也從秦地蔓延到了六國舊地。

東郡。

安豐縣。

東郭鄉。

葉天行走十日。

按秦時來算。

一路從九江郡,進入淮陽,路過陳縣,轉道入泗水郡,進入碭郡,隨後進入東郡。

一路上,領略了楚越大地的風土人情。

也領略了魏地的民風彪悍。

如果站在歷史的角度上,他只有一個感受。

百姓之苦,苦徭役太久。

官員之苦,苦秦律太久。

這是他唯一的感受。

不管是風調雨順的地方,還是山野乾旱之中。

似乎此時的大秦只有一個主基調。

徭役。

南北調度之中的十抽一徭役,五抽一徭役。

鄉亭里長必須按照路程,不得有一天耽擱的將服役人員送至咸陽。

可在這個到處都有意外的世界。

按時到達近乎是一種奢求。

也因此。

官員一旦延時,就會被定罪。

而通常的十抽一徭役,便是從毛丁以上,老人以下,除過已經服過徭役的人員,行十個裏面抽一個,送至咸陽北上修長城。

他路過的鄉亭,都是如此。

天下之大,大不過鄉里。

整個秦國,其實真正關乎民生之地,不在郡守,不在縣臣。

在由一個又一個的鄉亭里構成的權力單位。

也是有這些人,負責秦國的徭役事務。

一郡之地按人口數量徵調多少徭役,分派給一縣之地。

縣令便會將分派的徭役數量,再次分派給鄉亭。

鄉亭則會按照各里的情況,再進行分派。

東郭鄉有十里,橫跨三十里地。

此次主要分派到的任務有三。

第一個任務,抽調二十四人送至安豐縣,並隨安豐縣北上徭役隊伍將這二十四人送至咸陽。

第二個任務,在東郭鄉四十五裏外,有安豐道,既從咸陽出發向東,過三川,洛陽,河內,東郡,往濟北,臨淄,城陽,最終到琅琊的秦馳道。

東郭鄉要負責修建安豐縣以東十里地的秦馳道。

第三個任務,夏糧要收,東郭鄉需要向安豐縣繳納粟米十二旦,稻草三十車。

安豐縣縣令已經派遣治粟內史會計入駐了東郭鄉,負責監督和統計東郭鄉夏收事宜。

簡明扼要就是記錄東郭鄉夏收多少旦糧。

這三項任務。

東郭鄉的嗇夫,亭長必須要完成。

游繳必須要保證東郭鄉的穩定。

這樣的任務葉天走了一路也看了一路,正巧路過東郭鄉,便見到了浩浩蕩蕩的為了完成三大任務而苦惱發愁的鄉亭官員。

東郭鄉嗇夫是一個三十歲的中年人,名為陳華。

三大任務的大頭,都在這個陳華的身上。

陳華聚集各村裏典,在村中的開了一個極為隆重的會議。

自然。

這會議葉天是不可能參與的。

不過東郭鄉也擋不住他站在牆頭偷看。

說真的,他也是出於好奇,正巧遇到。

「咱們鄉亭需要二十四人服徭役,隨安豐縣徭役隊伍北上咸陽。」

陳華剛開口,不管是三老,還是游繳紛紛沉默。

而下方站着的二十多位各村裏典及族長,也跟着沉默了下來。

「廢話我也不多說了,二十四名徭役要是湊不齊,咱們整個東郭鄉都要受到波及,到時候東郭鄉一千四百戶全被充入勞役,可就不是服徭役這麼簡單了。」

陳華沒有任何商量的語氣說着。

葉天看着院中近三十人的集體沉默,一路所見,也是清楚。

徭役是秦國國策,也是每一個秦國國人必須要履行的責任。

實行的是分派方式。

底線是十抽一,五抽一,也就是一旦秦國朝堂需要發動幾十萬人的大工程。

需要在四十九郡各抽調幾萬人的去干這個大工程。

因為其他工程已經有罪囚、勞役無法再調動的時候。

就會嚴格執行鄉里十抽一,最低五抽一的政策。

諸如,要打仗了,需要運送幾十萬旦的糧草。

就會實行五抽一的徭役。

徭役是總稱,在朝廷的旨意之中,這被稱之為兵役。

包括徵兵和運糧等。

再諸如需要運送糧草到縣中,到郡中,甚至到各大糧倉及咸陽。

數量浩大的情況下,也會進行十抽一的徭役。

這又被稱之為賦役。

安豐縣縣令只派遣了治粟內史會計兩名入駐了東郭鄉,但是這兩人走的時候,卻要帶走十二旦粟米,三十車稻草。

這兩人肯定不會自己拉扯前往安豐縣。

所以。

就必須由東郭鄉出人,出車將這些賦稅運送至安豐縣。

而這就是賦役。

而修秦馳道,也被稱之為力役,苦力活。

通常情況下,徭役要輕鬆很多。

不會前往危險地帶。

但是勞役就不同了。

勞役是強制、壓制、脅迫的必須服役。

主要服勞役的人,通常是一些犯錯不大的人。

就如東郭鄉,如果無法按時按量繳納賦稅,就會被全鄉充當勞役。

不要小看一個字的區別。

這之間的區別非常之大。

秦國到處都在修建工程,長城,阿房宮,皇陵,秦馳道,堤壩,修渠,修河,開墾等等。

在這裏可沒有什麼以工代賑的說話。

全是無償勞動。

所以。

面對如此多的工程,安豐縣也有,東郡也有,秦國到處都是。

也因此。

一旦要開工的需要人力的時候。

東郡分派服役人數給各縣。

各縣第一選擇便是罪囚。

可對於秦國來說,罪囚往往是受秦國朝堂統一調動的。

一旦犯罪到了發配的程度,往往都是被郡守調走,去一些極度危險的地方。

蜀中要道上在懸崖上開路。

修建長城中最危險的地方幹活。

要是打仗罪囚就是往最前沿運送糧草的。

所以郡縣分派到的服役人數,第一選擇是勞役。

也就是東郭鄉被充入勞役,安豐縣要湊夠服役人員,第一選擇差不多能直接二抽一的抽空東郭鄉一半的男丁。

剩下的只可能是老弱病殘。

所以此時陳華開這場三大任務會議,所有人都沉默。

二十四人分派各里,沒有人會質疑什麼。

只是東郭鄉十里,按照習慣各里分派兩人,還有四人具必須從各里單獨畫出來四里增加一人。

北上咸陽的徭役一旦離開,至少是三年的時間。

自然誰也不願意了。

「還是按照慣例,上一次和上上次攤了余頭的村裏此次不再攤余,四個人由郭家村,四里村,華立存,四個山你們四里攤余。」

陳華說完,被點名的四里里典點頭,沒有意義。

陳華也是一個聰明人,縣中分派根本不管各村情況,二十四,三十五,五十二這樣分派,十里自然會有餘頭。

所以陳華採用了一種相對來說公平的方式。

徭役經常有,自然按照順序輪著攤余,這樣也能最大程度的減輕矛盾。

沒有異議,壓力就給到了里典。

對於陳華來說。

里典究竟要在村子裏面找誰服徭役,他不會去摻和。

「你們必須要保證,這些人在二十歲以上,四十歲以下,在三年內沒有參加過兵役的人,至於是誰,你們自己看着辦吧。」

陳華叮囑。

這一點作為一名合格的嗇夫,是必須要端的正的。

秦國的軍功制,造成了凡是參加過秦國征戰的,凡是被徵調去押送糧草的,是會被優待的,一定程度上,這部分是最後一批服徭役的人。

葉天不敢小看古人的智慧。

就因為這一條簡單的政令。

直接造成的局面就是秦國朝廷一旦開始徵兵,各鄉里都會踴躍報名。

一旦需要大面積的調動民夫去押送糧草,服兵役,各鄉里的百姓都是打破腦袋要去。

這些人在秦國被稱之為黔首,沒有犯錯的普通百姓。

尤其是押送糧草這樣的活,並不是說一定是被迫的。

因為以黔首身份去押送糧草,其實就是從秦國設立在各地的倉廩之中搬運糧食,然後拉着車架前往秦國征戰大軍的後方糧草營地,也就是接近戰場最近的主城。

這一段路,基本上沒有危險的。

而且秦國在計算糧草的時候,會將損耗加入其中。

雖然做不到讓押送糧草的兵役百姓們頓頓吃飽,但也不會餓著這些人。

而一旦服兵役。

返回鄉里的三年內,基本上就是非常安穩的。

即便是服役,最遠距離就是修建附近的秦馳道,在平地上平整道路,熱土等。

這就是一條簡單政令所帶來的智慧。

當然。

讓他站在後世的眼光上,徭役本就是一條極度不合理的政令。

哪怕是換個名字,以工代賑,那也比徭役要好聽太多太多。

卻是院中陳華說完,幾個裏典族長點頭道:「沒有問題,只是苦了村裏的年輕勞力了。」

陳華卻搖頭道:「這已經是最好的局面了,我們更應該對秦國,對始皇陛下感恩,我們東郭鄉與楚國牽連不深,當初判定的時候沒有將我們划入楚人,讓我們以秦人為居。」

「有些話也就在這院中說說,你們也就聽聽。」

「安豐縣境內,很少出現咸陽,北邊衣食無憂的流言,本官這裏也接到的旨意是,東郭鄉境內,不準一人遷移北上。」

「想必你們或多或少都聽到過,甚至你們一個個還對本官有怨言,說一些胡話,什麼什麼咸陽分田分牛,開墾多少良田都是自己的,是本官壓着你們。」

「那些流言,你們全當是聽聽,可千萬不要動心思。」

「縣令大人三令五申,甚至組織了專門的人手負責護送北上的人,這件事影響壓到最低。」

「有些事我不便多說,但是我必須在這裏再次對你們重申,管好你們各自的鄉里人,不要起北上遷移的念頭。」

「真以為遷移是好事,你們不知道,但我知道,安豐縣有不少秦國商人,地地道道的秦人,那些人太傲慢了,就算是咱們安豐縣縣令大人,人家都是低着頭看。」

「因為咱們安豐縣縣令以前是楚國城主,始皇陛下滅掉楚國之後,縣令投降,前往咸陽被秦國層層篩選考核之後,便被安排到了安豐縣當縣令。」

「但說白了,咱們縣令就是以前的楚人,在那些秦國以秦人身份的秦國商人眼中,就是低人一等。」

「縣令雖然是縣令,可對於任何一個秦人也要禮待三分。」

「可你們知道什麼,秦人身份的秦國商人,在真正老秦人的眼中,那也是最低等人,被看不起。」

「可就是這些人見到縣令,都如此態度。」

「更不要說,咱們這些以前的楚人,現在的新秦人進入關中,面對那些真正的老秦人了。」

陳華還想說點什麼。

倒是三老中的一位略年輕的四十來歲中年人咳嗽了一聲,道:「咳咳,嗇夫大人,說正事,說正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諸天從秦時明月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諸天從秦時明月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2章 在秦國造反的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