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督秦剿闖——孫傳庭

第七十二章 督秦剿闖——孫傳庭

孫傳庭,字伯雅,號白谷,代州振武衛人,明朝末年大臣。歷任永城知縣、商丘知縣、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勛司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而棄官歸鄉,賦閑近十年之久。還京任職,歷任吏部驗封司郎中、順天府丞,調任陝西巡撫,與洪承疇一起鎮壓農民起義,擒獲「闖王」高迎祥,消滅十五股義軍,穩定了陝西的局面。因清兵入塞,赴京勤王,在盧象升戰死後代其總督各鎮援兵,不久以失聰為由請求辭職,遭到崇禎帝懷疑而下獄。在崇禎帝催促下出潼關進剿李自成,在郟縣之戰中敗退陝西,出關進剿李自成,在汝州之戰中潰敗,不久后陣亡於潼關,享年五十一歲。

孫傳庭,儀錶魁偉,身長八尺,能左右射,武藝絕倫。六歲入讀村塾,十三歲在童子試中奪魁,成為生員,此後在學校的各種考試中都是第一。鄉試中舉,翌年通過會試和廷試,考中三甲第41名,獲賜同進士出身,袁崇煥、梁廷棟、馬士英、姜曰廣、吳阿衡、薛國觀、丁啟睿、劉宇亮、楊文岳、余應桂、邵捷春等知名大臣與他同榜,並成代州孫氏第一位有進士功名者。

孫傳庭初授永城知縣,不久調任商丘知縣。當時,后金佔領遼東,身在內地的他深憂時局,曾寫下「山海徒聞尚可支,堪憐一線系安危」、「丸泥不是封關計,仗劍誰歌出塞詞」、「聖主若虛前席待,願將血淚灑丹墀」等詩句,表達了建功立業的志向。因在徐鴻儒起義時防備有功,獲得南京廣東道御史王允成褒獎,入朝述職,授吏部驗封司主事,不久升至稽勛司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政,告假回鄉。

棄官回家后,在家侍奉母親,教授學生,同時「大治第宅、辟園圃,穿溪疊石,種松、栽荷」,與賓客「酌酒選奕、賦詩談笑」,過着「朱樓畫舫,花晨月夕」的安逸生活。

崇禎年間,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后金入侵,國事日益糜爛,山西更是成為農民軍、后金軍與明軍三方的戰場。面對如此時局,孫傳庭也開始留心兵事,志在「澄清天下」,他的門生馮容以「天下事殆不可為」勸孫傳庭放棄對國事的關心,但孫傳庭不以為然表示「為之自吾始,濟不濟,命也」。

后金第二次入塞,代州也遭到蹂躪,孫傳庭在閏八月上《敵情必有虛怯之處疏》,提出了步兵扼守險要抵禦后金騎兵的方法;后金第三次入塞,孫傳庭派家丁王承嗣、孫劍等擊退後金兵,保衛家鄉,回到朝廷,任吏部驗封司郎中。由於他喜談邊事,便以「邊才」越級升為順天府府丞,成為督撫的候選人。

陝西巡撫甘學闊被罷官。當時,吏部尚書謝升與孫傳庭不和,為了將孫傳庭調走,便舉薦孫傳庭來接任陝西巡撫,擔當剿滅農民軍的重任,當即得到崇禎帝批准,但孫傳庭也有意出任此職。崇禎帝在便殿召見孫傳庭,孫傳庭請求提供充足軍餉,但崇禎帝表示「措兵難,措餉更難」,答應給他六萬兩餉銀,但以後由他自籌。孫傳庭入秦履職,期間募得三千勁旅,積極整頓陝西軍政,重振明軍的戰鬥力,履任不到一個月就派副將羅尚文斬殺了據守商洛一帶的農民軍首領整齊王張顯。

當時,明軍的主要對手是「闖王」高迎祥,由盧象升負責鎮壓,將高迎祥圍困在鄖陽山區。高迎祥欲經子午谷進攻西安,孫傳庭便和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率軍堵截於子午谷之黑水峪,以逸待勞。高迎祥率部從盩厔黑水峪進至仙游寺,與孫傳庭交戰,此後孫傳庭「四日三捷」,最終俘獲高迎祥。

孫傳庭聯名洪承疇傳捷京師,崇禎帝大喜過望,降旨褒獎。孫傳庭遵旨將高迎祥押解京師,凌遲處死,農民軍最強的一支就此瓦解。高迎祥被俘后,孫傳庭招撫了農民軍領袖『蠍子塊』拓養坤、『妙手』張文耀等,擊破『過天星』張天琳、『混十萬』馬進忠、『大天王』高見等,基本確保了關中地區的安全。孫傳庭由此嶄露頭角,聲名鵲起,幾乎超過了他的上司洪承疇。

此後,孫傳庭一面清屯練兵,一面圍剿農民軍,洪承疇負責圍剿西面的『闖將』李自成等,而孫傳庭則負責圍剿東面的『混天星』郭汝磐、『過天星』張天琳等。孫傳庭先後於合水、澄城、慶陽等地連敗六隊、過天星、混天星、大天王等,而後三部義軍在屢敗后,都陸續歸降。洪承疇也在與李自成的戰爭中連續獲勝,李自成本想東出與過天星等部會合,然而他們都投降孫傳庭,他頓時勢孤失援,洪承疇趁機在潼關南原將其主力殲滅殆盡,李自成僅率十八騎突圍。加上此時張獻忠、羅汝才也投降了明廷,農民軍一時歸於沉寂。此時清軍第五次入塞,洪承疇、孫傳庭奉命赴京勤王,不僅給了李自成以喘息之機,也改變了孫傳庭的命運。

多爾袞、岳托率清兵分路從牆子嶺、青山關入塞侵擾,京師戒嚴。崇禎帝先命丁父憂的盧象升奪情起複,總督各路兵馬抗清,又命洪承疇、孫傳庭赴京勤王。洪、孫率五萬秦軍離開陝西,經山西入京,行軍過程中上疏主張對於清軍不可輕戰、嚴加防守、伺機反擊。

當孫傳庭行過徐溝時,因清軍南下真定、保定,兵部便急令孫傳庭赴援,孫傳庭隨即勒兵改走井陘,至十九日晚抵達,立刻攻擊圍城清軍,迫其退去。次日,清兵又圍城南,孫傳庭即選精騎出擊,追殺十餘里而還,至二十一日,清軍退去,孫傳庭又在晚間命士卒舉火襲擾,令清軍大驚。二十四日,因盧象升己率兵在二十二日趕到真定,孫傳庭即繼續北上,兩日後到達保定,忽然又接到兵部咨文,讓他就在真定暫駐禦敵。

孫傳庭以為盧象升既己至,自己大可不必再往,遂移文兵部請旨。兵部發來明旨,命孫傳庭以兵部添設左侍郎銜會同盧象升、高起潛協剿,他便在初五日從保定南下,次日即抵定州,因見手下兵多怯懦以致清軍猖狂無忌,孫傳庭深感痛心,遂上一密奏,直言不可浪戰。幾天後,盧象升戰死巨鹿,崇禎帝命孫傳庭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接替盧象升,總督各鎮援兵,並賜以尚方寶劍。但因為前此盧象升、高起潛相繼兵敗,孫傳庭此時雖名為總督,實已無兵可督。

崇禎帝又任命孫傳庭為保定總督,負責保定、山東、河南軍務。當時,清軍佔領濟南,明軍卻按兵不動,坐視山東被鐵蹄蹂躪,充當督察的內閣首輔劉宇亮和孫傳庭互相指責,劉宇亮稱他促孫傳庭出兵而不出,孫傳庭則強調是劉宇亮不敢出兵,並阻止他進兵。另一方面,孫傳庭上疏指責關寧總監高起潛麾下的祖寬要對濟南失守負責,得罪了高起潛。儘管有劉宇亮、高起潛的掣肘,孫傳庭堅持不輕出、嚴守備、伺機攻的既定禦敵方略,在東安、武清、薊州、冷口關等處邀擊清軍,取得小勝,直到三月十一日清軍出塞。

孫傳庭受任保定總督后,多次請求面見崇禎帝,商討軍國大事,但不僅高起潛與他不和,兵部尚書楊嗣昌也怕孫傳庭「奪席」,遂屢屢阻撓,孫傳庭便在通州待命。孫傳庭得感冒竟致耳聾,到五月初九日上疏請辭保定總督,並舉薦楊文岳替代。崇禎帝認為他在推諉責任,要求他繼續負責練兵,並命兵部派人核實,回報屬實后,才將他革職,並派御史楊一儁再去核實。孫傳庭移駐易州,等待再次查勘,此時又有保定府學教諭尹三聘舉報孫傳庭,稱孫傳庭亂抓百姓。楊一儁再次核實孫傳庭病情屬實,並將尹三聘的告狀稱為「泄憤」而不受理。崇禎帝在楊嗣昌、高起潛等的影響下,已失去對孫傳庭的信任,得到楊一儁的回報后堅稱孫傳庭稱病「顯屬欺罔」,並認為楊一儁在包庇他,遂將孫傳庭和楊一儁兩人一併革職,派錦衣衛將孫傳庭逮捕入獄。

孫傳庭被捕入獄三年期間,李自成、張獻忠重新起兵,熊文燦、楊嗣昌鎮壓不力,致其坐大,明朝國勢江河日下,岌岌可危。面對每況愈下的局面,崇禎帝再次想起了孫傳庭,有意起用,加上兵部尚書陳新甲、內閣首輔周延儒推薦以及孫傳庭在獄中「請殺賊自效」,崇禎帝遂釋放孫傳庭,在文華殿召見他,詢問天下大事。孫傳庭表示得到五千精銳就可以剿滅義軍,崇禎帝起複他為兵部右侍郎,率京營官兵救援被李自成圍困的河南省城開封。不久,李自成放棄攻打開封,攻陷襄城,殺陝西三邊總督汪喬年,崇禎帝遂委任孫傳庭代其陝西三邊總督之職。

孫傳庭赴任時,還負有一個秘密使命,即處死被懷疑「通賊」的秦軍援剿總兵賀人龍。孫傳庭召鄭嘉棟、牛成虎、賀人龍諸將至西安,在宴會結束時突然命刀斧手拿下賀人龍,數落賀人龍在開縣黃陵城之戰時觀望不進、在項城之戰、襄城之戰時遇敵先潰,導致張獻忠坐大以及兩任陝西三邊總督,被李自成所殺,遂斬賀人龍。

由於京營官兵腐敗無能,而原有的秦軍官兵在項城之戰、襄城之戰、松錦大戰等戰役中損耗大半,因此孫傳庭撫掌嘆息:「我思用秦人!」再加上他發現李自成擁兵數十萬,其實力已非往日可比,便向崇禎帝提出練兵兩萬、給餉百萬,崇禎帝很不高興,雖然批准,但要求他在拿到軍餉一個月後就須率兵出潼關圍剿李自成。

此時,李自成第三次圍困開封,崇禎帝任命蘇京為監軍,催促孫傳庭出關救援開封。孫傳庭表示這些新兵未經訓練,不可輕易出戰,崇禎不聽,孫傳庭只好出師。孫傳庭率主力出潼關、逾太行、渡汜水,同時密遣別將出武關,自南陽鴉路趨寶豐,作為夾擊李自成的偏師。

此時,開封己為水淹,李自成南趨汝寧,聽說孫傳庭率兵來攻,便轉而向西迎擊,先在南陽擊潰孫傳庭之偏師,然後北上與孫傳庭作戰。在河南郟縣,官軍潛至義軍附近,孫傳庭令部將左勷率左軍,鄭嘉棟率右軍,高傑率中軍,設下埋伏,牛成虎率前軍挑戰義軍,誘敵深入。雙方接戰不久,牛成虎佯裝失敗,將義軍引入包圍圈,四面伏兵突起,義軍猝不及防,向東逃竄,官軍追殺三十里。當時連日降雨,糧草不濟,官軍不得不停止追擊,並爭搶戰利品。

此時,羅汝才來援救李自成,李自成也趁機殺個回馬槍,大破官軍,反敗為勝,左軍左勷、右軍蕭慎鼎率先潰逃,孫傳庭率殘兵奔回陝西。此次柿園之役,明軍損失數千人,但李自成也喪精銳八千人。事後,孫傳庭依軍法將蕭慎鼎斬首,而左勷則念在其父左光先的份上繞過一命,令其納馬2000匹贖罪。

孫傳庭自柿園之役敗歸陝西后,到處招兵買馬、發展生產、置辦武器,經過大半年的努力,秦軍官兵實力有顯著增長。孫傳庭還發明了一種戰車,上面裝載火炮,車廂里存放士兵的衣服和糧食,名叫「火車」。這種火車共打造了二萬輛,組成一個「火車營」,由總兵白廣恩統領。另一方面,李自成的勢力也在壯大,攻佔汝寧,殺保定總督楊文岳,取襄陽、荊州,取承天府、漢陽,不久改襄陽為襄京,自稱『新順王』,初步建立政權。

孫傳庭在陝西練兵期間,馭下嚴厲,動輒以軍法從事,加上他屢屢催促地主捐獻,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陝西士紳都希望孫傳庭能儘快出征,並謠傳孫傳庭按兵不動是養寇自重,會再次被捕入獄,崇禎帝也「下手敕催戰」。在這種情況下,孫傳庭上疏請戰,自詡「不出一月,賊可盡殲」,並稱有內應(邱之陶)相助。閣臣吳甡提出反對意見,兵部侍郎張鳳翔也進諫:「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

此外,左中允劉理順寫信提醒孫傳庭不要貿然出師,但最終崇禎帝還是批准孫傳庭的請戰,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由於吳甡不願督師,崇禎帝命孫傳庭督師,加兵部尚書銜,加督江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賜尚方寶劍,其後又旨令其出潼關消滅李自成。但孫傳庭在出發前給兵部尚書馮元飆寫信,闡明自己「雅不欲速戰,見上意及朝論趣之急,不得已誓師」。

孫傳庭在西安關帝廟誓師,初四日統率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部十萬眾出潼關,同時檄調各路人馬夾攻李自成,李自成得知陝西官軍出關的消息,親統大軍北上河南迎敵。由於河南境內赤地千里,缺少糧草,李自成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郟縣以南的地區,把後勤問題留給長途跋涉的官軍。官軍於八月十六日抵達洛陽,八月二十一日進逼汝州,義軍都尉『四天王』李養純投降。

李養純投降后報告稱義軍的老營在唐縣,精銳部隊在襄城,地方上任職的文武官員屯聚在寶豐。孫傳庭根據這個情報採取了有針對性的行動,先後攻破寶豐和唐縣,其麾下軍士在寶豐「多屠戮」,又將安置在唐縣的義軍家屬屠殺殆盡。官軍和義軍主力在郟縣進行激戰,官軍大勝,果毅將軍謝君友被俘殺,李自成本人也差點被擒,逃入襄城,官軍尾隨而至。

當時,連日大雨,城外露舍的官軍苦不堪言,由於道路泥濘,官軍糧車難以移動,後勤出現問題。李自成趁機派大將劉宗敏率一萬名騎兵從小路抄到官軍後方,切斷官軍的糧道。駐守郟縣的孫傳庭無奈之下,只好決定回師迎糧,他命令河南總兵陳永福留守軍營,自己統率秦軍分路回師打通糧道。陳永福部下的豫軍官兵看到秦軍官兵走了,自己卻被留下來,憤憤不平,也都跟在陝西官軍後面撤退,陳永福無法控制局面,官軍隊伍大亂。義軍趁機在汝州發起進攻,官軍全線崩潰,喪師四萬,損失兵器輜重無數,據說連督師大纛也被義軍繳獲。

汝州之戰後,孫傳庭與數千潰兵從孟津渡黃河,由黃河北面經垣曲入潼關,其後各路潰軍陸續入關,還剩四萬,高傑請求退保西安,但孫傳庭表示:「如果闖賊進入潼關,秦人還會為我效命嗎?」因此堅守潼關。崇禎帝命削奪孫傳庭督師及兵部尚書的官銜,並令他「戴罪收拾余兵,扼守關隘,相機援剿,圖功自贖」。

此前兩天,義軍扮成逃兵,用督師大纛騙開關門,內外夾擊,攻破潼關,孫傳庭戰死。五天後,西安失守,孫傳庭的繼室張氏率三妾兩女投井自殺。孫傳庭死後,屍骨無存,逃到山西的陝西巡按金毓峒向朝廷報告孫傳庭下落不明,所以崇禎帝沒有給予封贈。清軍入關后,明末殉節諸臣也是一個極少觸碰的敏感話題,乾隆帝明令表彰包括孫傳庭在內的明末殉節諸臣,孫傳庭享受「專謚」的待遇,以「夙嫻良畫,屢著捷功,倉卒殉軍,仁成身殞」,得到「忠靖」的謚號,列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事講將1三國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史事講將1三國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督秦剿闖——孫傳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