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彭總部署反擊

第七章 彭總部署反擊

在美軍發動「聖誕節攻勢」前夕,志願軍部隊已全部進至預定的集結位置,完成反擊作戰的準備。這時,志願軍一線作戰總兵力,為9個軍共30個師38萬餘人。其中西線6個軍18個師,23萬餘人;東線3個軍12個師,15萬餘人。

在誘敵深入的過程中,彭德懷根據**的指示,對第二次戰役西線反擊作戰的方案,進行了周密研究,並根據敵情的變化,與**商討,數次調整作戰部署。最後確定的部署是:在清川江以北整個西線的寬大正面上,自西至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於博川向英軍第27旅反擊;第66軍於泰川向韓軍第1師反擊;第39軍於寧邊向美軍第25師反擊;第40軍於球場方向向美軍第2師反擊;第38軍於德川向韓軍第7師反擊;第42軍於寧遠向韓軍第6、第8師反擊。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第42軍負責攻擊的正面,是韓國第6、第7、第8三個師負責的防區。這個防區位於美軍西線的右翼(志願軍西線的左翼)。彭德懷的戰役設想是:以兩個軍的兵力,在戰線的左翼用猛烈的突擊,迅速打開戰役缺口。這個戰役缺口,一方面可以徹底切斷聯合**東西兩個戰場的聯繫;另一方面,從這個缺口可以橫切到美軍的大後方,從而實施整個西部戰線的戰役大包圍。這次戰役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左翼是否能迅速突破,和橫向的穿插是否能按時到位。

此時,西線的美軍前進速度很快,而其右翼的韓軍前進速度較慢,於是整個戰線形成一個突出部,從而使美軍的戰線被無形中拉長,兵力處於分散分佈狀態。尤其是右翼的韓國部隊,已遠遠地孤懸於大同江兩岸。由於左翼進攻的成敗,關係到整個戰役的成敗,彭德懷決定親臨戰爭第一線指揮。他的決定立即遭到志願軍黨委會的否決。會議最後決定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組織志願軍前進指揮所,統一指揮左翼的第38軍和第42軍。

韓先楚臨行前,彭德懷對他說:「在第一次戰役中,38軍動作遲緩,沒有按時完成阻敵任務,讓敵人逃跑了,使整個戰役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戰果十分的不理想。我聽說38軍過去在國內戰如猛虎,很能打仗,這次我要再考驗他們一次,看看他們的戰鬥作風到底怎麼樣。所以,仍讓38軍擔任西線迂迴阻擊任務。這次阻擊關係到整個戰役的成敗。你們沿途遇敵不要戀戰,必須不顧一切,直插交通要道三所里,這是我軍截斷敵軍南逃北援的一道『閘門』,一定要按規定的時間插到底。你要親自到前線指揮該軍行動,如插不到指定位置,別回來見我!」彭德懷來回踱了幾步,又繼續說:「沿途可能會遇到小股敵人的糾纏,能避則避,不能避時就衝過去。在佔領三所里和龍源里后,要不惜一切代價,像鋼釘一樣,狠狠地釘在那裏。沒有我的命令,不準後退!」

11月22rì13時,彭德懷致電韓先楚,指示:「你們應以求得全殲德川地區偽七、八兩師為目的。你們攻擊時間於25rì晚開始。」同時要求韓先楚根據戰場具體情況,最後確定作戰部署,「總之以先切斷包圍,求得全殲偽七、八兩師為原則」。韓先楚根據志願軍總部的作戰部署,最後確定了殲滅韓軍第2軍團的部署,決定以第38軍殲滅德川地區之韓軍第7師,以第42軍殲滅寧遠地區之韓軍第8師。

西線志願軍各軍迅速向指定地域開進,至l1月25rì全部進入指定地域,完成戰役展開,做好了反擊準備。此時,東線志願軍第9兵團第20軍、第27軍,在長津湖地區也完成了反擊作戰準備,第26軍主力正開往長津東南地區。在美軍發起「聖誕節攻勢」的第二天,即1950年11月25rì黃昏,志願軍開始了「第二次戰役」的反擊作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戰聯合國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血戰聯合國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彭總部署反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