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125 番外.獨特的選后標準

125. 125 番外.獨特的選后標準

宣近文絞盡腦汁,跑了戶部好幾趟,在柯建元的協助下,總算是將先帝的葬禮流程給弄出來了。

為了省錢,他略去了不少環節,就連各種法事、弔唁活動,出殯,下葬奠禮等環節的規模也縮小了不少,陪葬的物品更是一減再減,最後算下來也要七萬多兩銀子。

宣近文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減了,而且這事之後,朝里以前死忠於先帝的大臣只怕都要在背後戳他的脊梁骨。

無奈的宣近文忐忑不安地將這份流程以及相關預算遞了上去。

劉子岳看完后倒沒為難他。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嘛,能從五十多萬兩銀子壓縮到七萬多兩,宣近文也是個人才,可用。

「宣愛卿辛苦了,就這麼辦吧。」

宣近文大大鬆了口氣。陛下若還不滿意,他真的只能辭官了。

劉子岳鬆了口,先帝的葬禮正式提上日程。這時候又有大臣提議,先帝與元后、惠寧皇后合葬。

惠寧皇后就是劉子岳的生母趙美人。

母憑子貴,劉子岳登基后,追封她為惠寧皇后。

大臣們為了討好皇帝,故而上奏讓其生母與皇帝合葬。

能與帝王合葬,在天下人看來都是莫大的殊榮。可劉子岳卻不這麼覺得,他的生母都死二十幾年了,屍骨都腐爛了,還將她挖出來去陪那個帶給她半生苦難的男人做什麼?

他們倆可沒什麼夫妻情義在。

若人死後地下真有知,劉子岳想,她恐怕也更願意在妃園陪一群寂寞漂亮的小姐妹打麻將聊天,而不是去喜怒無常的糟老頭子面前伺候。

所以還是放過她吧。

劉子岳駁回了大臣們的提議,只說她已入土為安,就別去打擾了,然後自己掏了一筆銀子,命人將她的墳墓稍微修葺了一番。

這段小插曲很快就過去了,接下來便是延平帝的葬禮。

帝王的葬禮即便已經精簡了,也很隆重,持續的時間也很長。

前期的停殯,小殮大殮就不提了,出殯下葬,欽天監看好了吉日,再舉行一系列的哀悼活動,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全部要都要參加,然後再從殯宮出發前往皇陵。

延平帝的陵寢從他登基就開始修,修了整整三十多年,規模一再擴大,動用了二十三萬勞役。

皇陵在京城西郊的周陵山,此處風景秀麗,風水極好。

起靈后,載着延平帝梓宮的龍輾儀仗在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的護送下緩緩出城,沿途官員百姓都需跪迎相送。因為隊伍龐大,行程非常緩慢,途中還設有蘆殿休息。

八十多里的距離,硬是是走了兩天才到。

到了皇陵后便是下葬,這時候還要祭告天地祖宗,供奉牌位等禮儀。

最後由劉子岳扶棺將先帝的棺槨皇陵的地宮之中,再關上地宮的大門。為了防止盜墓賊光臨,石門被封得嚴嚴實實的,徹底堵死。

一場葬禮下來,劉子岳長長舒了口氣,可算是結束了。

要論隆重、繁文縟節,還是得古人,尤其是這些貴族,真是太折騰了。

而且這還沒完,葬禮一完,他的登基典禮也得舉行。

一想到還要來一場如此繁瑣的流程,劉子岳就有些窒息,他就知道當皇帝不輕鬆,果然,這還只是開頭。

好在登基大典比葬禮的流程要簡單許多,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祭拜天地祖宗,二是穿戴袞冕禮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最後還要改年號,頒佈詔令,比如減免稅收、大赦天下等等收買人心。

看起來簡單,但每一項都有不少繁文縟節。

好在有了先前的葬禮做對比,劉子岳覺得還能忍受。

辦完這個,他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皇帝守孝一般以天代月,最少的七天即可,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天,也有少部分守孝數月甚至一年以上的。

劉子岳守了二十七天。

然後時間便進入了初夏,大臣們也紛紛開始上奏選秀立后,以早日誕下王朝的繼承人。

劉子岳也不抗拒,前些年他沒時間考慮成婚的事,而且也不想連累別人。畢竟他若是失敗了,自己小命不保,老婆孩子甚至是岳家也要受牽連,所以那時候他也沒想過結婚。

但現在局勢已經穩定了下來,他年紀也不小了,是該將娶妻生子提上日程了。

只是到底是要跟自己過一輩子的,那怎麼也要挑個自己喜歡,性情大方通透的姑娘,舉案齊眉,和和睦睦過一輩子。

所以他答應了選秀一事,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第一,參加選秀的女子必須得年滿十八周歲以上。其實他更想提到二十歲以上的,太小有代溝,而且他也有負罪感,總覺得自己在誘拐未成年,但這是古代,壽命短,女子多早婚,十八歲估計很多大臣都有意見了。

第二,他自己親自選,至於出身,五品以上官員的女兒都可自願報名參選,不強制參加,已經訂婚的女子也無需參加。

這兩個條件一出,果然讓大臣們頭痛了。

十八歲還沒成親,甚至是連夫家都沒定親的,那可是老姑娘。他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怎麼會讓女兒這麼大都還沒說親呢?

原本還雄心勃勃,打算將女兒送進宮,爭個一席之地,最好能早日誕下皇子的,這時候都啞了。因為他們家的閨女年齡不夠啊。

倒是有些因為守孝等原因又或是家裏比較開明的臣子家裏還有十八歲以上的姑娘,但整個京城,這麼多官員宗親,符合條件的姑娘也只有二三十個。

這未免也太少了,而且將一眾野心勃勃的大臣都排除在外。他們自是不願意,紛紛上奏,要求修改年齡,將選秀的年齡定在十五歲。

十五歲也不小了,很多朝代選秀的年齡都在十三四歲。

劉子岳怎麼可能答應,他都快而立之年了,讓他對花骨朵一樣的初中生下手,他又不是畜生,怎麼能幹這種事。是他娶老婆,又不是這些聒噪的大臣娶老婆,當然是他說了算。

他堅持不讓步,最後大臣們拗不過他,只得同意了。

算了,先選吧,大不了他們將女兒再留個三年,過幾年再參加下一次選秀就是,到時候年齡就合乎陛下的要求了。反正這次人少,估計也出不了什麼特別受寵的后妃。

而且這後宮妃嬪也不是先入宮就能以資歷壓人的,最後還是得看受不受寵,肚子爭不爭氣。

於是這事便這麼定了下來。

最後一統計,總共有三十二名女子符合劉子岳提出的要求,簡直少得可憐。

這三十二名女子進宮后,她們的個人信息也送到了劉子岳手中。但這些都是她們自己家裏面,還有照顧的宮人遞上來的,裏面肯定是有水分,但劉子岳也不急。

他讓李洪深暗中派人查了查這些女子的老底,那些性情殘暴刁蠻不講理的,通通記下,到時候直接跳過。

但女子大多養在閨中,時間又短,李洪深探查到的消息也不多。

劉子岳看完后,再對照下面的人送上來的信息,核對了一遍,最後決定親自見見這些人,因為眼緣也是很重要的東西。

五月初十,天氣晴朗,劉子岳讓人將這些女子召集到了儲秀宮,隔着屏風考察她們。

劉子岳讓人送上了筆墨紙硯,讓她們隨機發揮,寫一篇文章。

這可難倒了不少女子,她們雖出身官宦,比尋常女子識得幾個字,會算賬,可要論才學,大部分都平平。這……陛下是選秀,又不是科舉選臣子,怎麼考這個?

要考也該是考她們的美貌、脾性、樂藝、綉藝之類的啊。

但劉子岳就是不按牌理出牌。

底下不少姑娘都露出了難色,提筆不知道寫什麼好,更是後悔自己昔日沒好好念書練字。這一□□爬字,簡直怕污了陛下的眼睛。

劉子岳將她們的反應看在眼裏。他也不是故意為難她們的,他就是想找個有文化有見地,能談得來的媳婦。所以劉子岳朗聲道:「若是不擅長的,可放棄,嬤嬤領爾等去側殿休息。」

這也是給不想進宮的女子一個選擇,不會的,不想進宮的,趕緊放棄。

眾女子你看我,我看你,捏著帕子糾結不已。都到這一步了,若是放棄,實在是不甘心,而且自己不擅長,其他姑娘就擅長嗎?應該也差不多,那不如試試,萬一就入了陛下的眼呢,畢竟選秀選秀,最後選的還是美貌家世。

因此最後竟只有四名女子站了起來,跟着嬤嬤去了偏殿,其他人提筆刷刷刷地寫了起來,只是一會兒蹙眉,一會兒提筆想很久,一會兒又看看其他人,還有的甚至眼睛裏都冒出了晶瑩的淚珠,活像上課摸魚,考試時東張西望生怕掛科的學生。

有那麼一瞬,劉子岳竟產生了一種自己是監考老師的錯覺。

兩刻鐘后,有些女子揉了揉手腕,顯然有些累了,但見周圍的人都沒停下,她們咬咬牙,還是繼續往下寫。

半個時辰后,很多姑娘額頭上都開始冒汗了,估計已經是逼到了極限。

劉子岳坐在上方,將這些姑娘的反應都看在眼裏,哪些讀書多,哪些讀書少,他心裏隱約有數了。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寫什麼了,但又不肯放棄,簡直跟他上輩子讀書那會兒一模一樣。老師常說,遇到不會答的題也多寫點,萬一就戳中某一點了呢?或者閱卷老師大發善心,覺得這學生寫這麼多也不容易,挨個邊也給那麼一兩分,總比空着強。不少學渣同學都求生欲滿滿,盡量多寫點。

估計現在她們也是打的這個主意。

劉子岳實在有些看不下去了,給陶余使了一記眼色。

陶餘下去,樂呵呵地說:「諸位姑娘,寫完了的都去休息休息,偏殿準備了點心和茶水。」

終於,有一個青衣姑娘站了起來,沖陶余福了福身,然後跟着嬤嬤出了正殿。

陶余立即將她寫的紙拿了上去,準備呈給劉子岳過目。

其他幾個已經不知道寫什麼的姑娘見了連忙起身:「陛下,臣女也寫完了。」

說完還直勾勾地盯着屏風,希望能跟劉子岳留個比較深的印象。

陶余笑着點頭:「幾位姑娘辛苦了,先去偏殿休息吧。」

有了人帶頭,很快,陸續有姑娘站了起來,不一會兒,所有姑娘都去了偏殿。

劉子岳起身,對陶余說:「不用收了,就放在原位,朕過來瞧瞧。」

他背着手繞過屏風出來,低頭挨個看。第一個字歪歪扭扭的,陛下的陛字都寫錯了,劉子岳搖搖頭,直接下一個。這個字跡倒還工整,應該是練過,頗為秀氣,就是這內容吧,什麼「陛下風神俊朗,臣女一見傾心,望能伴君左右」這類大膽又直白的話,搞得劉子岳哭笑不得。這姑娘頂多遠遠的隔着人群見過他一面,就如此深情,他可承受不起。

掃完第一排,劉子岳一個都沒瞧上。第一排有十個姑娘,但七個字跡很潦草,只粗通筆墨,還有一個寫情書的,另外兩個就是車軲轆話,字跡也一般般。

他嘆了口氣,找個志同道合的媳婦真是太不容易了。

繼續第二排,看到末尾,劉子岳都要放棄時,一篇娟秀的小楷出現在面前,字跡公正,帶着筆鋒,是今日劉子岳見過的字寫得最好的。他來了幾分興緻,將紙拿起來一看,頓覺眼睛一亮。

臣女自幼喪母,養於祖母膝下,四歲啟蒙,隨兄……

先是自薦,說她多少歲開始讀書習字,都看了哪些書,最喜歡哪一本書。然後又提及她為何十九歲還未婚的緣故,最後來了幾句關於時局的看法,表示對陛下放宮女秀女出宮,減稅一事欽佩仰慕不已。

用這種辦法選后,劉子岳沒告訴過任何人,連陶余都不知道他的心思,所以這些姑娘們自然沒有任何作弊的可能。

那這姑娘確實比較關心朝政,因此才對朝堂上的事這麼清楚。

劉子岳看了一眼桌上貼著的名字秦雁南,腦海里自動浮現出了這姑娘的資料,三品右散騎常侍秦彪之女。秦彪名字雖彪悍,但卻是個實打實的柔弱文臣,在朝堂上話不多,有些獨來獨往,是個純臣。其原配早逝,後續弦又娶了一妻。秦雁南是其原配所生的長女,今年十九歲了,本來已經定了人家,只是在去年兩家準備辦婚事時,男方墜馬身亡。

因此,秦雁南的婚事就這麼擱置了下來。

這姑娘也是第一個站起來交卷的女子。隔着屏風,劉子岳只模糊看見其長相,秀麗端莊沉穩。

字如其人,如今看了她的文章,倒是跟第一印象相符。

劉子岳放下了紙,繼續往後看,但見過了這篇寫得好的之後,其他那些毫無重點的諂媚之詞,看得就沒什麼意思了。

耐著性子看完,劉子岳便離開了,只是吩咐陶余將這些姑娘都送出宮,每人再送一個盒子作為賞賜。

陶余瞥了一眼秦雁南的卷子,心裏隱隱有些猜測,但陛下不說,他也沒多問,笑着安排人將秀女們都送出了宮。

聞言,哪些有野心但家中又無合適年齡女子的官員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就說嘛,陛下挑年齡這麼大的,肯定很難挑到合適的。這不,全被送了回來吧!

陛下一個都沒挑中,那肯定還得繼續挑。大家摩拳擦掌,準備下次朝堂上再提出這事,估計再次選秀,陛下肯定會放寬年齡限制了。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他們還沒開口,陛下就在朝堂上宣佈了冊立秦彪長女為後。

這讓所有大臣都愣住了。

不是說陛下沒挑中嗎?怎麼竟這麼突然就定了皇后,而且還是純臣秦彪的女兒,而不是當初大力扶持陛下的陳懷義、郭富、公孫夏等的女兒。

他們本以為皇后之位應該是出自這些人家的。

公孫夏倒不覺得詫異,陛下心裏素來有成算,也不肯將就,否則何至於現在後宮裏還沒一個人。

況且,陛下就是為了平衡,也不該立他們的女兒為後。相反,秦家就挺合適,家風清□□上子弟也無紈絝惡霸,如此一來也不用擔心外戚干政或是作惡。

有大臣不服氣,詢問道:「陛下,微臣有一事不明,還請陛下解惑。」

「說吧。」劉子岳淡淡地開口。

那大臣問出了一部分大臣的疑惑:「陛下,選后的標準是什麼?」

夠大膽的!但劉子岳並沒有動怒,他笑着開口道:「才學,皇后四歲啟蒙,博學多才,見地不凡,甚得朕的心意。」

一個閨中女子能有多少才能?況且娶妻娶賢。

「不知陛下的有才是何標準?」那大臣還不肯罷休。

劉子岳嘆了一聲:「娶賢可以,貪美色也行,朕就好有才這一口不行嗎?當日秀女們所做的文章都保留着,若是諸位大臣想看,朕可讓人送上來,大家一同觀摩。」

「不用了,臣等相信陛下!」馬上有女兒參與了選秀的大臣反對。

自家閨女有幾分才學,他們還不清楚啊!真拿上來,那便是自取其辱了,他們可不想自家女兒那狗爬字被眾同僚觀看品鑒,他們丟不起這個人,女兒也丟不起這個人。

也有暗暗後悔的,早知道當初讓閨女多念幾年書的,自家閨女小時候學習明明比兒子還聰明的,可惜只念了兩年就沒學了,而是學針織女紅,管家理事,可又有什麼用,陛下不喜歡沒文化的姑娘啊,白白錯過了這麼好的機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擺爛后,我突然登基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擺爛后,我突然登基了
上一章下一章

125. 125 番外.獨特的選后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