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金戈鐵馬向京城(1)【此文言,不喜勿訂!】

第十回 金戈鐵馬向京城(1)【此文言,不喜勿訂!】

姜旭幼時便以投筆從軍滌盪群寇為志,對國家大事甚是上心,投軍不成拜恆山掌門為師加入恆山派之後,雖然只能寄情于山水,卻仍對大明時事關心不已,一直關注著時局,知道自努爾哈赤叛亂后,大明與后金一直在遼西作戰,自己五歲那年(大明天啟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后金洪台吉(皇太極)即汗位,次年(大明天啟七年,后金天聰元年,1626年)五月親率五萬八旗軍大舉進犯錦州,連攻十餘rì不克後分兵圍城,自率主力轉攻寧遠,並與明軍在城外激戰,後退回錦州再次攻城,既而退兵,明軍乃獲「寧錦大捷」。洪台吉攻不破關寧防線,遂轉而西攻蒙古察哈爾部,追至興安嶺大勝而回。

自己八歲時洪台吉率滿蒙聯軍10萬繞道蒙古,破長城的大安口(今遵化西北)和龍井關(今河北遵化東北)直入內地,占遵化陷薊州,兵圍běijīng。是時明廷以私自議和、擅殺大將等罪名逮袁崇煥下獄,時任大同總兵的滿桂亦戰死疆場。洪台吉見běijīng難下乃於次年二月北還,途中連下遵化(今屬河北)、永平(今盧龍)、灤州(今灤縣)、遷安四城並留兵據守,明廷再次起用孫承宗,經數月苦戰取得「遵永大捷」,終於在五月將后金軍全部驅逐出關。洪台吉自崇禎二年(后金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底破關而入至次年二月而回,期間連破遵化、良鄉、固安、香河、永平、順義、遷安、灤州等城,袁崇煥下獄,八個月後被崇禎處決,大將趙率教、滿桂、孫祖壽等陣亡,時稱「己巳之變」,是為大清(后金)第一次入塞。

孫承宗光復關內四城后經略遼東,七月興工重築大凌河,以繼續加強寧錦防線,令祖大壽等率兵四千守城,並徵發一萬四千人築城。大凌河動工築城才二十天左右洪台吉便前來圍城,城內約有三萬軍民被困。孫承宗遣吳襄、宗偉、監兵張chūn馳赴錦州,大敗於長山,張chūn被執吳襄逃跑全軍被殲,至此援絕。十月守軍糧盡,祖大壽詐降后金后借故奔回錦州,副將何可綱被斬,張存仁等數十名將領降金,是為大凌河之戰。遼東巡撫邱禾嘉探知祖大壽降清呈報朝廷,先帝不但沒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壽為左都督,並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均借故推辭,始終不敢離開錦州城半步。大凌河失守,引起言官激烈彈劾,孫承宗連疏引疾求退,先帝准其歸籍,孫承宗第二次被排擠下台。

大凌河之戰兩年後即姜旭十一歲之時后金兵第二次入塞,洪台吉由蒙古草原進軍,兵抵張家口北面,「列營四十里」炫耀兵威,迫使明守將締約講和,然後返師而還。其時為崇禎五年(后金天聰六年,1632年)。

崇禎七年(后金天聰八年,1634年)七月至閏八月洪台吉進*宣府、大同的數個州縣,在河南包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山西總兵曹文詔調為大同總兵,前往大同抗金。因未能主持對高迎祥等人的圍殲,以致被其趁機突圍。次年多爾袞、薩哈璘、豪格攻打林丹汗的河套地區,趁機寇略太原府所屬的忻州、定襄、五台等州城。

崇禎九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rì,洪台吉祭告天地,受「寬溫仁聖皇帝」尊號,建國號大清(改后金為大清),改元崇德,即為崇德元年。次月洪台吉命阿濟格統率大軍,破居庸關入長城,直搗京師,一路狼奔豕突,與明軍作戰五十六次,攻下十二城,俘獲人畜十幾萬,后經冷口出長城北還。是為清兵第三次入塞。

其時唐王朱聿鍵起兵勤王,唐王於崇禎五年(1632年)繼封爵,崇禎九年(1636)八月初一rì,清兵犯京畿。唐王聞京師戒嚴,乃倡議起勤王師。明制,親藩不掌兵,親王府兵,不過備護衛而已,防宗藩擅兵干政。唐王率勤王兵將至開封,諸大吏惴恐獲罪,乃集議請周王勸止。唐王乃止不行。不久,崇禎帝下詔切責,勒還國,廢為庶人。

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清兵第四次入關,是年九月左翼多爾袞、豪格、阿巴泰由青山關入關,右翼岳托、杜度由牆子嶺入關,犯通州、涿州、濟南府等京師、山東大量州縣。明朝督師盧象升率軍在巨鹿迎擊清軍兵敗陣亡,監軍高起潛坐視盧象升孤軍戰歿,為世人所惡。七十六歲高齡的孫承宗率領全家及高陽民眾拒守高陽城,城破孫承宗望闕叩頭后投繯而死,一家四十餘口皆壯烈戰死。清軍下一府三州五十七縣,包括山東省府濟南,擄掠人畜四十六萬和大量牲畜財物,至次年三月出青山關而歸。

清軍第四次入關,明軍失陷城邑達六十餘座,先帝命楊嗣昌議文武諸臣失事罪。崇禎十二年五月初一rì楊嗣昌奏失事五事:一守邊失機;二殘破城邑;三失陷藩封;四失亡主帥;五擁兵觀望。於是薊鎮總監中官鄭希詔、順天巡撫陳祖苞、保定巡撫張其平、山東巡撫顏繼祖、薊鎮總兵吳國俊、援剿總兵祖寬等及副將以下至州縣有司,凡三十六人同論死,被貶削者為數更眾。

督師盧象升戰死於鉅鹿之時,高起潛擁關寧重兵近在五十裏外的雞澤,竟不赴援。及聞盧象升兵敗身亡,高起潛驚恐失措,本yù西逃,竟率軍向東行二十里以致遇伏,全軍大潰,高起潛僅以身逸。樞輔劉宇亮亦倉惶退入晉州,清軍乘勝長驅直入,分陷昌平、寶坻、平谷等地,京師震動,崇禎十一年十二月二十rì,先帝急詔總督洪承疇率軍入衛。十二年正月十九rì,總督洪承疇和陝西巡撫孫傳庭率軍北上入衛京師。

孫傳庭因與楊嗣昌及中官夏起潛矛盾頗深,崇禎降旨不準其入京朝見,而洪承疇則在京郊受到慰勞,並奉旨進殿拜見崇禎帝。孫傳庭對此大為不滿。先帝從樞輔楊嗣昌議,進洪承疇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薊遼軍務。楊嗣昌yù將秦軍全部留下用於守衛薊遼,孫傳庭極力反對,言曰:「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楊嗣昌置之不理,孫傳庭憂鬱重重以致耳聾。第二年,明廷調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立即上疏請見皇帝,但因楊嗣昌的百般阻撓而未成。孫傳庭心中慍怒,引病告休。楊嗣昌言孫傳庭稱病乃推託之舉。崇禎將孫傳庭貶為平民后,又將其禁囚,以待判決。

崇禎十三年清兵在關外大舉進攻,錦州告急,洪承疇遂於五月出關進駐寧遠,並與東盟總兵官曹變蛟、援剿總兵左光先、山海總兵馬科、寧遠總兵吳三桂、遼東總兵劉肇基等人與清兵大戰不斷並屢獲勝利。

念及洪承疇,姜旭忽的想起李自成陷洛陽三圍開封,凡中原之戰皆不聞洪承疇之名,那洪承疇可是流寇的剋星啊,怎麼會一直不見其有所動作?開封三度被圍,已經窮途末路了都不說將洪承疇從松錦前線調回來?要知道其任三邊總督期間,改前任楊鶴的「邊剿邊撫(誘降)」為「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后撫」,多次重創流賊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至崇禎九年,孫傳庭全力進攻漢中的高迎祥、張獻忠各部,洪承疇專力進攻陝北的李自成。乃有七月間整厔黑水峪高迎祥被俘,余部盡歸李自成,而李自成亦在臨潼被洪承疇所大敗,其被圍困在叢山之中長達3個月之久。洪承疇治軍有方,討賊幾乎與孫傳庭一般戰無不勝,其軍隊甚至被明廷贊為「洪軍」。以洪承疇之名聲,先帝怎麼會任其在關外戍守,而不去解開封之圍?

姜旭當即問道:「李知縣,姜旭有一事不明,還望李知縣見告。」李光壂張文耀等人正要回答姜旭問及的清兵第五度入塞的事情,聞言李光壂道:「姜公子但問無妨,熙亮知無不言。」姜旭道:「闖賊李自成屢犯開封,朝廷為何不調洪承疇入關滅闖賊?洪大人總督薊遼,於十三年五月出關抗清,闖賊十四年元月陷洛陽次月始攻開封,三度圍困,前後歷時一年半之久,期間亦兩度瘋狂掃蕩河南各地,幾乎遍及河南全省,賊勢滔天,洪大人昔rì屢敗闖賊,闖賊聞其名膽喪己寒,洪大人入關必能破賊,朝廷為何不調洪大人入關而任由闖賊肆虐?」

聽姜旭問起洪承疇,書房內四人都是臉sè一僵,既而不住的咳嗽起來,更是互相窺望,姜旭微微納悶,張文耀嘿嘿笑道:「洪大人嘛,他可是一直在遼東主持戰事,正在大力抗清呢,哪裏能抽的出身入關討賊。」看錶情竟然與剛才提起那陳永福一般無二,哪裏像是對國之重臣所表示出的崇敬,反倒帶了一絲的鄙夷。姜旭正自疑惑,李光壂哼了一聲介面道:「闖賊三圍開封之際,洪大人與清兵正在進行松錦大戰,自身都難以顧及,又哪裏能顧得上闖賊。」

姜旭訝然問道:「松錦大戰?」

李光壂道:「崇禎十一年九月清兵第四次入關,洪台吉為配合關內清軍,亦進兵寧錦,並於是年秋季攻佔義州,並以其為根基進圍錦州,幸為祖大壽所阻。崇禎十二年二月清兵進攻松山,圍城月余不下乃退,十月清軍再度進攻松山、寧遠,其時我山海關關外僅剩錦州、寧遠、松山、杏山幾處關鎮,洪台吉yù一鼓拔除,清軍全力圍攻之下寧錦全線告急,洪承疇遂於崇禎十三年五月,領秦兵出關與山海關馬科、寧遠吳三桂兩鎮合兵全力抗清,多次打敗清兵。」

「崇禎十三冬,清軍攻錦州及寧遠,洪承疇派兵出援敗於塔山、杏山。崇禎十四年三月,洪台吉發大兵圍錦州,清軍*城列營以長期圍困,勢在必克。為解遼東危局,明廷集結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朴、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八總兵所鎮兵馬,集中jīng銳步卒十二萬、馬軍一萬於寧遠,洪承疇步步立營,且戰且守,徐徐*近錦州,然兵部尚書陳新甲促戰,先帝亦令其速戰速決,洪承疇遂於七月領兵至錦州,與遼東巡撫邱民仰駐軍松山北。洪承疇將jīng騎佈置在松山東、南、西三面駐紮,將步卒佈置在離錦州只有六七里地的rǔ山崗,準備與清軍決戰。」

聽李光壂提及大明邊兵齊聚,出關與清軍決戰,姜旭不由得興奮起來,但聽聞大同總兵王朴亦在其列,心裏卻又膩歪起來。崇禎三年(1630年)陝西民變勢大,曹文詔率關寧鐵騎千人入關討賊,被封為延綏東路副總兵,駐節榆林,其時自己的父親姜瓖與大伯姜讓、三叔姜瑄在榆林起義兵對抗流賊,遂與曹文昭結識,大伯父親與三叔乃隨曹文詔征討群賊,在陝西大小數十戰,功勞頗多。流賊軍見陝西明軍勢大,紛紛流入山西並組成三十六營聯盟。朝廷遂升曹文詔為山西總兵,節制陝西、山西諸將,父親叔伯等隨曹文昭出征多次擊敗流寇軍,數月間「五台、盂縣、定襄、壽陽賊盡平」,既而連續攻擊太谷、范村、榆社等地,「賊幾消盡」。接着曹文昭率軍擊流賊首領紫金梁,七戰七捷,紫金梁敗逃河南病死。至崇禎六年(1633年)六月,流寇悉離陝西、山西,逃入河南作亂。九月,曹文詔留大伯守榆林(姜讓后升任陝西榆林總兵),帶父親與三叔入河南,與京營總兵王朴等及河南本地軍隊合兵,於九月底抵達武安,再與左良玉所率昌平兵,完成對流寇軍合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悉在圍中,父親亦與王朴、左良玉等相識。卻因后金將襲大同,調曹文詔為大同總兵,父親隨之前往,並敘功升大同副總兵,三叔則調任陽和副總兵。

崇禎七年王朴代曹文詔鎮守大同,父親遂轉隸王朴,那王朴的父親王威官居左都督,王朴以父蔭遷京營副將並於崇禎六年(1633年)進右都督,進左都督,崇禎七年受命代曹文昭鎮守大同,王朴以資歷嘗倨傲,與父親多有不合。崇禎九年(1636年)九月,盧象升詔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在宣、大等地大力軍屯,次年糧食即獲豐收,期間父親出力甚多,乃得盧象升賞識,遂請盧象升訓練所屬兵將,父親所部隨曹文昭征戰多時,已非弱兵,卻因招募當地壯勇實力又有所下降,盧象升大力整軍,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父親所屬部眾竟皆成天下勁旅,一千鐵騎絲毫不弱於關寧鐵騎,一萬帶甲之士強於三萬邊兵,父親與王朴卻也因此矛盾更深。

崇禎十一年(1638年)chūn滿清曾試圖從宣、大入侵中原,見盧象升統御下的山西防守嚴密無機可乘,所謀乃止,王朴亦因加太子太保。待清兵於崇禎十一年九月大舉入關,王朴隨總督盧象升入京勤王,父親所帶大同jīng兵受王朴節制,其時楊嗣昌說動崇禎,將援兵一分為二,盧象升統領宣大兵二萬,關寧鐵騎數萬大軍皆歸太監高起潛指揮。盧象升帶王朴由涿州進據保定,命令諸將分道出擊,在慶都和清軍主力大戰,父親身以力戰,嘗小勝之。時編修楊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內,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殞恨。國有若人,非封疆福。」高起潛聞之大怒,將王朴與父親的兩萬宣大勁旅轉交陳新甲統領,只給盧象升老弱殘兵五千,保定巡撫張其平拒不發餉。致使盧象升在巨鹿賈庄戰死,高起潛統帥數萬關寧鐵騎在距離賈庄不到五十里的雞澤見死不救,父親曾yù帶所屬兵將前往解救,被王朴所阻,更嚴命父親隨其折返大同,此後父親與王朴之間矛盾更加尖銳。

聽聞自己隨恆山弟子前往洛陽幾個月後王朴即率大同jīng兵出關隨洪承疇與清軍決戰,自己父親身為大同副總兵,受王朴節制,二人不和,若是隨行的話勢必處處受王朴掣肘,不由得緊張起來,忍不住開口問道:「王朴出關了?我父親有沒有隨同一起?」提到王朴,四人臉上都是怒sè一閃,姜旭心中頓感不安,連忙再問:「怎麼了?」張文耀道:「你父親沒有隨那王朴出關,王朴離開大同,你父親便以鎮朔將軍升任大同總兵官了。」

姜旭頓感放心,卻又問了一聲:「那王朴呢?其在關外可有建樹?」張文耀冷笑了一聲:「那王朴啊,嘿嘿!……」李光壂亦是哼了一聲:「那王朴在松錦之戰可是出名的很,其第一個臨陣脫逃,致使我十三萬大軍一夕而潰,而松錦之戰亦因其臨陣脫逃而遭致慘敗,大明jīng銳盡喪,松錦杏三城俱失,實乃我大明之千古罪人。」

姜旭驚起道:「什麼,松錦之戰打敗了?我大明十三萬jīng兵盡喪?」雖然王朴因出身而驕橫,處處與父親作對,但姜旭心中仍企盼著其能為國效力,在松錦之戰中能建功立業,以解大明之困局,聽了李光壂話語,心神巨震之下急急問道:「到底怎麼回事?松錦之戰怎麼會敗了?」

姜旭幼時便以投筆從軍滌盪群寇為志,對國家大事甚是上心,投軍不成拜恆山掌門為師加入恆山派之後,雖然只能寄情于山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九黎神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九黎神功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回 金戈鐵馬向京城(1)【此文言,不喜勿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