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本王給你們一個機會自證

第190章 本王給你們一個機會自證

「殿下,種子真的沒問題啊,真的是銀川的氣候問題,還可能是這裏的土壤問題,種子絕對沒有問題。」

八個商家大掌柜見朱梓的眼神又飄過來,趕緊再次極力解釋。

朱梓帶着大隊騎兵疾行一千五百里,跑去西安「搶」了西安王家四萬多兩銀子的事情,已經在陝西傳開,並通過商人之口傳向全天下。

這讓朱梓的名聲受損的同時,也增加了莫大的威懾力。

在場的八個掌柜,在知道潭王下地檢查農作物的結子情況,立即不約而同地跑來。

就因為他們也知道,銀川這一季的糧食生長情況不好,如果不趕來及時解釋,要是潭王殿下一個衝動,帶兵將他們的主家給圍了丟臉事小,死幾個人都不在話下。

西安王家的靜妃剛剛生下小皇子的事情,也已經在王家人的努力下傳開了,但就算這樣王家還是有137人被打了板子。

要是沒有皇親國戚的關係,王家不是要被統統打死?

所以這下掌柜一見到潭王看過來,立馬跪地解釋求饒。

朱梓大概猜到了他們的擔心害怕,但是見他們這動作,原本沒有的懷疑瞬間浮上了心頭。

這些商人,不會是一早就知道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吧?

「你們走南闖北到處做買賣,想來應該也知道各地糧食的產量,也大體知道哪裏適合種植什麼吧?」

「不~不~」

「知~知道~」

有掌柜想要否認,立即有其他掌柜搶著回答,並把那人的頭按到地上。

這個時候還想撒謊,是要找死嗎?

知道南北所產所需,可是每個商人都必備的技能啊!

何況他們不是小商人,而是生意遍佈大江南北的大商人!

「那麼,銀川乃至寧夏適合種植什麼?」

「水稻,小麥,大豆三種最佳,高粱產量會比別處低點,但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四種糧食寧夏衛都有種植,殿下可以查。」

陸家掌柜方葛急忙回答,他們陸家為了拿下雪花鹽的銷售權,確實是下了大力氣調查,並且做了充足準備的。

「嗯~」

朱梓點點頭,沒有說什麼,只是眉頭依然沒有散開。

他也不是白痴,更不是沒有種過地的大少爺,他前世就是農村出來的,就算大學暑假都要下地幹活的。

選擇種植的農作物時,他就先問過寧夏衛了,在了解了他們的種植情況以及產量后才選擇的這四種糧食。

只是這產量實在不盡如人意。

看來確實不是糧食的問題,和這些商人沒有關係。

但他是大明親王啊,並不需要事事講道理,有些事只要講個權勢,憑我高興就行了。

「你們說沒關係就沒關係啊?萬一是你們的種子有問題呢?比如你們把種子蒸過呢?

這種事春秋戰國伍子胥就干過了,你們這些商人有什麼干不出來的?」

「不敢~殿下草民不敢,絕對不敢幹這樣的事啊~」

「殿下這等天打雷劈的事情草民等絕對不敢做的~」

八個掌柜趕緊磕頭,矢口否認。

要是罪名被做實了都不用《大明律》就是普通百姓都能把他們砍死,甚至滅門了。

這可是天大的忌諱啊!

是任何農民都無法容忍的犯罪!

「閉嘴吧。

給你們一個自證的機會,每家給本王找來十種蔬菜種子,每種百斤,本王允許你們種子相同,但是所有蔬菜的種類不得少於二十種。」

「是~」

八個掌柜趕緊點頭應下,同時都有一種劫後餘生的輕鬆感。千斤蔬菜種子而已,只要一個陝西行省就能調集,很簡單。

就是潭王殿下這個要至少二十個種類有點難辦,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特色蔬菜,想要在陝西找十種蔬菜很簡單,但是要找二十種就需要到其他地區特別是江南尋找了。

但,這樣的麻煩總比被潭王殿下揪著糧食產量的問題追責要好很多了。

就在這時,朱梓又說道:「這批種子本王還是照價付錢,要雪花鹽或者雪花銀都可以,這次可不要偷奸耍滑了。」

「殿下放心草民等會找來最好最優質的種子,絕對會讓殿下滿意。」

「嗯~你們去給本王找來吧,別耍嘴皮子,要是本王種出來還是問題滿滿,本王不介意再次代府兵出去操練操練。」

「是~是~草民立即就去。」

八個掌柜的一頭冷汗,跪着退了三步才敢爬起來飛奔離開。

您老的府兵操練,那還是操練嗎?

那是血淋淋的要殺人啊。

見這些人連滾帶爬地跑了,朱梓才站了起來拍拍屁股,換了另外的村子實地看了看高粱的生長情況。

高粱實際的生長其實很好,高高壯壯,秸稈非常好。

問題和水稻一樣,就是結穗稀疏,結子少。

「殿下,我們明年也種小麥可好?」

六十七村的里正應山將朱梓從高粱地里出來,趕緊小心地詢問道。

他也有點後悔,這高粱他在河南時種過,產量低時六百斤,要是天時好可以達到七百斤,所以當初選擇種子的時候,他就搶下了高粱種子。

事實上四種農作物種子,就是高粱種子最少,前後只有二十萬斤,大家都是搶著種的。

只是沒想到銀川的土地不大適合種植高粱,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最後的產量可能畝產不足兩百斤了。

「不行,你們下一季必須種植大豆。」

「啊~為什麼啊,殿下?

小老兒聽說今年銀川就是小麥生長最好,就算是稀疏種植也會有兩百斤的畝產啊!

殿下您可不能偏心啊。」

應山一聽朱梓的話,一邊不滿的述說着,接着乾脆跪到地上,就要磕頭。

朱梓一把有力將他拉了起來,讓應山站也不是,跪更不是了。

「老丈可知輪作?」

「這個~這聽說過,老輩子流傳下來的經驗,一塊地不能一直種一樣東西啊,要換著來,才能種好。

所以讓我們村下一季種小麥吧。」

得,朱梓的話又給了應山種小麥提供了借口。

「谷田必須歲易,凡谷田,綠豆、小豆底為上,麻、黍、故麻次之,蕪菁、大豆為下」

「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

朱梓將《齊民要術》的一段背了出來,這本書他已經背下來了,在李希顏這個李魔頭的戒尺教導下背下來。

華夏古代就有輪作和套種的經驗,並且整理成書了。

這簡單一句話就是農田輪作的一個順序。

銀川的第一季種植為的是有糧食撐過這一年,等夏收之後,就會大面積種植綠豆和小豆。

至於麻他就不準備種了,因為他又更好的替代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第一逍遙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逍遙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0章 本王給你們一個機會自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