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行歲除大典,迎正旦新年4

第二十四章 行歲除大典,迎正旦新年4

因為話說回來,如果張綉在收到張凝書信后,便立即回信稱自己已準備退休……

那麼趙旻必然將在第1時間,挑出合適人選來接替張綉。

而在張綉接到詔令之後,鄧芝如果不自作聰明,那麼也不可能會有後面這些糟心事兒發生。

尤其要命的是,此事發生之時,趙旻正在視察調研,尚未返回許都。

而當趙旻回許都之後,又忙於處理衛府諸多事務、抽空還要陪宮中大怨婦伏壽、小怨婦步練師(宮中密道,表示自己很忙),時隔近1旬才得知此事。

如今可好。

鄧芝等於同時給張綉、樊夫人、趙旻3家挖了個坑。

這段時間,樊夫人可沒少來趙府,與趙大娘絮叨此事。

如是般,趙旻在處理完畢卞夫人母子之事後,便匆匆找到了老丈人張綉。

「大人,南陽郡之事始末究竟為何也?」

張綉自知理虧,於是將此事之前因後果,原原本本、151十地告知了趙旻。

最後,張綉長嘆1聲。

「阿旻,此事皆為老夫輕忽大意之過也!你勿要怪責伯苗(即鄧芝)。」

趙旻聞言,當場無語。

事已至此,追責又有何用?

趙旻嘆道:「大人亦知,而今袁紹昔日麾下之河北士人已盡歸於朝廷,兼且其人等皆存留任河北之心。

若旻公然壞「3互法」,則河北士人必將群起而請願。屆時,河北將如之奈何?」

誠然如此。這才是最要命的。

張綉頹然1嘆。

「阿旻,而今可有何補救之策?」

趙旻咬了咬牙。

「大人勿憂,旻先入宮、將此事之詳情稟明天子。」

張綉向自家女婿抱拳。

「唉!便有勞阿旻!」

進宮尋伏壽的途中,趙旻思忖再3,終於想到1個不錯的人選……

荊州南陽郡在東漢立國之初,便是天下第1大郡。宛城之於東漢,恰如後世魔都之於華夏。

雖然南陽郡因先後被孫堅、袁術禍禍而曾短暫殘破、沒落,但很快便再次崛起。

所以,南陽太守之職,頗為重要。

而如今,隨着趙旻為朝廷收復之郡國增多,趙旻麾下可用之才,也隨之顯得捉襟見肘。

趙旻方才思忖再3,方才從記憶中挖掘出來1個合適人選:

陳郡何夔(音魁)何叔龍!

好吧,其人與清河崔氏崔琰、河東裴氏裴潛、滎陽鄭氏鄭渾、太原王氏王凌等等士人相似,同樣是魏晉陳郡何氏的奠基人。

儘管陳郡何氏在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之後,地位便大幅度降低了。

歷史上,何夔曾任曹丕之太子太傅,最後官至9卿;當然了,此時何夔還在汝南郡城父縣任縣令。

何夔與崔琰、徐奕、司馬芝等人合傳。歷史上曹操定河北、收青州后,任命何夔為長廣太守。其人在任上多次平定亂賊,確為能臣幹吏。

太祖(曹老闆)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法家典型特徵);(何)夔常畜(通蓄,攜帶之意)毒藥,誓死無辱,是以終不見及。出為城父令。

(何夔)遷長廣太守。郡濱山海,黃巾未平,豪傑多背叛,袁譚就加以官位。長廣縣人管承,徒眾3千餘家,為寇害……

矣平賊從錢,眾亦數千,夔率郡兵與張遼共討定之。東牟人王營,眾3千餘家,脅昌陽縣為亂。夔遣吏王欽等,授以計略,使離散之。旬月皆平定。

徐奕、何夔、邢顒貴尚峻厲,為世名人。

摘自《3國志魏書之卷十2》

建安5年官渡之戰時,趙旻在偷襲並生擒滿寵之後,滿寵曾力勸趙旻,在袁紹未歸降朝廷之前,萬萬不可調動何夔。

蓋因何夔性格剛峻,足以鎮住汝南袁氏1眾門生故吏。

是以,何夔在汝南城父縣任上,已經任職4年有餘,而城父縣始終穩定。

如今,趙旻也是時候升其人為兩千石了。

趙旻想通這1切時,剛好抵達宮城。

於是,在入長秋宮、向伏壽說明南陽郡事件之原委之後,趙旻便向伏壽舉薦了何夔。

伏壽對南陽郡事件的態度是……啼笑皆非。

伏壽嘆道。

「太子太傅,鄧伯苗此人,妾亦曾有所耳聞。據稱此人堅貞簡亮(前2字是褒義詞,后2字中性詞,實則說明其人性子太直),何以做出如此揣摩上意之事?」

歷史上成為季漢重臣的鄧芝,其人足智多謀、頗受兵卒愛戴,擁有獨當1面之能,而且其人還擅長外交,這是妥妥的兼資文武。

鄧芝唯1的缺點,恐怕就是其人性格剛直,容易得罪人。

按理說,此等人物不應該犯下如此錯誤。

所以,此事只能怪趙旻。

趙旻頓首而言。

「回皇后,此事之根源在臣,而不在鄧伯苗。驃騎將軍自建安5年至今,立大小功勞無數,卻始終未得封賞。

驃騎將軍位比3公,已升無可升,然則,其子僅為區區郡功曹。由是故,鄧伯苗為其主公驃騎將軍鳴不平,終致此事發生。此皆臣之疏忽也,請皇后明察!」

因伏家與趙家、張綉家這錯綜複雜的關係之故,伏壽本來就沒有責怪任何人的意思,於是佳人揮了揮袍袖。

「太子太傅,事已至此,追責又有何用?卿可有何良策以解此困?」

趙旻從容答道:「回皇后,此事不難解決。請皇后求天子下旨,遷郡功曹張泉為宛縣令,暫代南陽太守之責;

遷汝南郡城父令、陳郡何夔何叔龍為南陽太守,來年正月十6赴任,何夔到任、交接之後,宛縣令張泉即刻於宛縣就任。

此外,張泉暫代南陽太守雖不合「3互法」,然事急從權、兼且南陽郡1應政務,實際皆由郡吏鄧芝處理,故不追究張泉之責。

如張泉再觸犯「3互法」,則兩罪並罰、從重發落、以儆效尤!「3互法」決不可輕侮!」

伏壽聽得連連頷首。

「太子太傅此計甚妙!然則……何夔何叔龍此人如何?鄧伯苗又應如何處置?」

趙旻先是為伏壽介紹了何夔的個人簡歷,又向伏壽明說,何夔遠不及鄧芝……

前者只是曹魏的無數列卿之1,後者卻是季漢屈指可數的重臣之1。孰優孰劣1目瞭然。

若非鄧芝是東漢開國功臣、南陽郡新野縣鄧禹後人,鄧芝完全可以勝任南陽太守之職。

遑論張綉麾下還有來敏這個東漢名臣來歙之後、老而不死的妖人。

歷史上,來敏因「路線鬥爭問題」,曾在季漢下野而後又復起。

來敏被廢的原因與廖立相似,也是因為「臧否人物,議論時政」。

諸葛亮稱「來敏亂群」,按南朝劉宋《宋書》記載,「來敏之過,過於孔融」。

昔成都初定,議者以為來敏亂群。

摘自《諸葛亮集》

王微與江湛書云:「諸葛孔明云:來敏亂群,過於孔文舉。」

摘自《宋書之王微傳》

孔融是東漢著名的清談客,妄議朝政,被曹操所殺。

孫權欲殺虞翻時,也曾表示「我殺虞翻,便如曹操殺孔融」。

由此可知來敏之禍,影響不小。

結果卻是……

諸葛亮死後,來敏重新獲得啟用,避免了廖立的悲慘下場(廖立最終老死在流放之地,原因是廖立上疏攻擊向朗、馬良、馬謖、郭攸之等諸葛亮心腹)。

最終,歷史上的來敏活到了9十7歲,成為3國時代屈指可數的壽星之1。

咳咳……1言蔽之,張綉在南陽郡招攬之士人,均非簡單人物。

伏壽將鄧芝、來敏的簡歷當成故事聽,倒也聽得津津有味。

最後,伏壽問道。

「太子太傅欲如何用此2人?」

【作者題外話】:接着上1章繼續為您說。

另外《陳矯傳》也記載,傳主在曹**后勸曹丕早正大位,理由便是洛陽有「(先王)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

(陳)矯曰:「王(指曹操)薨於外(指洛陽),天下惶懼。太子(指曹丕)宜割哀即位,以系遠近之望。且又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魏書陳矯傳》

《魏略》亦記載,曹彰抵達洛陽后(220),曾鼓動同在洛陽的曹植矯詔即位,但曹植保持了清醒,拒絕了曹彰的提議,也給他日後的善終結局奠定了基礎。

彰至,謂臨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魏略》

在此背景下,曹丕抵達洛陽之後,立刻奪了曹彰的兵權,逼對方返回封國,還把曹彰的封地從鄢陵改到中牟。

文帝即王位,彰與諸侯就國。--《魏書任城威王傳》

及(文)帝受禪,因封為中牟王。--《魏略》

鄢陵縣在潁川郡,屬豫州;中牟縣在河南郡,屬司州。曹丕踐祚之後把國都從鄴縣遷到洛陽,而中牟與洛陽同屬河南,距離很近。

昔日(189)董卓進京,曹操出奔關東,便是在中牟縣被捕,可知曹丕改變曹彰的封地,實際就是把對方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加以控制。

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魏書武帝紀》

可惜的是,曹彰在受到敲打之後,並未改過自新,反而變本加厲,暴虐恣睢,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悲慘下場。

曹丕繼位后,專門設置了1種對付諸侯王的酷吏,稱作「監國謁者」,他們望風承旨,比兩漢的國相更加歹毒。

舉例而言,曹丕繼位翌年(221),曹植在封地中喝多了酒,言語稍有不節,便遭到監國謁者的激烈彈劾。曹丕1番訓斥之後,「舍而不誅」。

黃初2年,監國謁者灌均希指(秉承曹丕意志),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請治罪。--《魏書陳思王傳》

植,朕之同母弟。朕於天下無所不容,而況植乎?骨肉之親,舍而不誅,其改封植。--王沈《魏書》

由「舍而不誅」的描述,不難看出曹植最初被議定的罪名乃是死刑,監國謁者的性質足見1斑。

黃初4年(223)曹植赴洛陽朝拜曹丕,返回封國時想和弟弟白馬王曹彪同路東歸,結果監國謁者「不聽」,事遂罷。曹植「意毒恨之」,寫下了名篇《贈白馬王彪》,詩文至今傳世。

是時待遇諸國法峻。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於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魏氏春秋》

考慮到曹植的黨羽楊修、丁儀等人早已遭到剪除,那他根本不需要受到如此嚴密的監視。換言之,曹丕設置監國謁者的初衷,很可能並非針對曹植,而是針對曹彰。

下1章咱們繼續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雄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雄風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行歲除大典,迎正旦新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