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太瘋狂了 紀錄片拍攝,辦公區完工,再……

106. 太瘋狂了 紀錄片拍攝,辦公區完工,再……

陳先生住在島上后,為了方便開展工作,他以每個月5.5萬元的價格在行舟島租了一艘遊艇,專門給助理往返碼頭與島嶼用的。

鑒於他每個月都能給行舟島帶來十八萬元的收益,李瑤林沒有要求他的助理一定要買到門票才能登島,不過那些想來拜訪他的客人沒有這個待遇,還是得老老實實地買票排隊登島。

陳先生在行舟島長住的消息傳了出去,他的粉絲、學生以及想與他交流音樂的友人才開始注意到這座位於中國大陸南邊一個偏僻城鎮邊上的小旅遊島。

他的友人曾經邀請他到維也納居住,作為音樂之都,可以在那兒放鬆心情,也能繼續感受濃厚的音樂氛圍,這或許有助於他繼續音樂事業。還有人邀請他到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島,然而他統統拒絕了。

大家還以為他不喜歡旅遊,卻沒想到他會選擇到這麼一座名不見經傳的旅遊島上長住。

友人聯繫陳先生時,他很高興地說他來年準備在這座小城市舉辦獨奏音樂會,因為他最近創作了很多新曲子,準備在音樂會上演奏出來。

具體什麼日子?陳先生也不清楚,因為李瑤林只說產業園的舞台大約明年能完工,他想,按照一般工程的工期,怎麼也得到明年的下半年……

友人沉思,這座小島莫非有什麼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陳先生?而且他好像在哪裏聽說過這座島。

在網上一搜,好傢夥,這不就是最近在推特、ins、Facebook等社交軟件上很多人討論的中國網紅景點嗎?據說這兒有建在海里的酒店,不是坦桑尼亞那種漂浮酒店,它水下的房間是完全由有機玻璃打造的,一般人還真不敢住。

有一位喜歡刺激的美國遊客睡在那裏,半夜被美國的朋友打電話吵醒,閑聊中,他隨意地瞥了玻璃幕牆一眼,透過床頭燈透出的暖光,他看到一張形似外星人的臉,嚇得他差點就被送去見上帝。

後來他才發現那不是外星人臉,而是一隻正沿着玻璃向上遊動的鱝的腹部,因其口與腮皆在腹部,所以乍看之下就像一張臉貼著玻璃正盯着熟睡中的他。

雖然被嚇個半死,但他不僅沒有不滿,反而更加興奮——畢竟他來這兒就是為了追求刺激。

他把這個遭遇發到了推特上,被世界各地網友嘲笑的同時,這個海底酒店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因此討論度很高。

陳先生的友人琢磨著有機會也要去一趟行舟島,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太過想當然了,這行舟島限制了每天只能4000人登島,他想去還不一定能搶得到票!

倒是同一家公司開發的銀色沙灘可以免費遊玩,那些打算現場排隊買票的海外遊客就喜歡在排隊買票之前去那兒衝浪。

「太瘋狂了,這座小島真有這麼大的魅力?」

……

行舟島的魅力自然是大的,這不,CCTV有多個欄目都想以「污水治理」「探索南海」「保護海洋瀕危動物」等為主題,到行舟島拍攝紀錄片。

李瑤林正愁文化展示廳建好后,LED大屏上不知道放什麼呢,對方一提出來,她就順水推舟地應下來了,條件是等紀錄片出來后,她想放到展示廳上播放。

版權合作的事情談妥后,紀錄片欄目組的導演、兩個攝影師與兩個助理就收拾行李到油市了。

正好遇到行舟島的一些部門搬辦公室,導演想了想,改變了原來的拍攝計劃,決定從這兒開始拍攝。

因為行舟島文創產業園是最近半年才開始開發的,它的變化正好可以作為行舟島的開發過程的參考,畢竟行舟島開發已經一年半載,大家只記得它如今的美麗,卻忘了過去被污水、海洋垃圾所圍繞的模樣,沒有對比,大家就無法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鏡頭之下,行舟島的員工們乘坐班車來到辦公區。

他們顯得有些緊張和興奮,因為這是辦公區建成之後,他們第一次踏足這裏。

從西北門的停車場處下車,便可看見一條1.5米深、2米左右寬的河渠,這條河渠是很久以前人工開鑿的,原本滿是淤泥和臭水,後來經過鄉鎮政府的治理,衛生情況好了許多,但真正變得沒有一絲異味,淤泥也被清理過是在李瑤林開發產業園之後。

過了河渠便是一個個由花圃劃分開來的獨立小庭院,小庭院一隅種著樹。按照設計,這裏將會擺上遮陽傘、桌椅,作為員工、遊客休憩的小花園。

小花園之後是一條小徑,兩邊種滿了花草樹木,環境十分清幽,很容易就讓人忘記這裏是海邊。

都說花草多的地方容易滋生蚊蟲,可拍攝組卻發現,哪怕他們在草叢中蹲上許久,也未見有蚊蟲叮咬。

難道是冬天的緣故?

可油市的「冬天」不是還沒到么?雖然已經到了十二月,但油市的氣溫依舊保持在25℃左右,仍是蚊蟲肆虐的時期。

除了拍攝組之外,行舟島的員工似乎並沒有這方面的困惑,他們說:「我們島上也是沒什麼蚊蟲的,滅蚊工作做得很好,所以都習慣了。」

拍攝組恍然大悟。

比起關注是否有蚊蟲,員工們更關心他們的辦公環境。

辦公樓離停車場其實並不遠,穿過這條小徑后,他們便看到了一座兩層高的新中式風格的建築,青灰的屋檐帶着一絲古樸的氣息,寬大的落地窗又讓它看起來十分高端大氣。

辦公樓裏邊的裝修走的是輕奢簡約風,但它包含的中式元素並不少,從國畫屏風,到接待室的沙發、茶几,甚至是員工的辦公桌都是偏中式的。

辦公區很大,光是A區的辦公樓佔地面積就有2000平方米,二樓的面積稍微小一些,但也有1600平方米。

一樓以多功能會議廳、招待室、安保監控室和圖書室為主,水產增殖部和行舟海釣俱樂部的辦公區也在這一層;二樓則是人事部、廣告宣傳部、質檢部、招商部的辦公室。

儘管如此,這裏也仍有空餘的辦公室,而李瑤林卻不打算出租,眾人由此推測海神假日有限公司的業務必然還會繼續擴大,這些辦公室也是為業務擴大后新建的部門準備的。

看得出來,島主李瑤林的野心很大!

……

「阿啾——」

正在辦公區B區視察的李瑤林猛地打了個噴嚏。

她揉了揉鼻子,嘀咕:「嶺南終於要入冬了嗎?」

可看這麼猛烈的太陽,不太像要入冬的樣子呀!

不管是不是要入冬,僅一個尋常的噴嚏,李瑤林還不至於放在心上,她的心思很快就轉到正事上去了。

辦公區B區儘管跟A區一樣都是不對外出租的辦公場所,但它卻是允許遊客進來參觀的半開放辦公場所,因此它的格局跟A區不同。

它呈「工」字型,是由兩座平行的主體建築,中間通過一條廊道連接起來的辦公樓。

前面的建築是副樓,只有一層,是集參觀、購物、體驗於一體的文創展示區,屬於開放區,專門售賣、展示行舟島的文創產品,遊客也可以在這裏親自製作工藝品。

它的左側盡頭是遊艇帆船基地,右側盡頭則是產品部的辦公室。

從中間的廊道穿過去則是兩層辦公樓主樓,產業園管理中心、市場經營部的銷售組、後勤保障部、財務部等辦公室都在這邊。

員工食堂在A區和B區之間,員工若不想在食堂吃飯,也可以自行解決。

辦公區的周圍有一些小店,按照招商要求,這些小店只允許開沒有油煙排放問題的小吃、甜品、奶茶、咖啡、便利店等。

看到已經有店鋪開張,李瑤林問:「這裏的店鋪租出去多少了?」

負責這些店鋪招租業務的招商部經理說:「這個區域一共有十二間店鋪,目前已經全部租出去了,其中兩家連鎖品牌的24小時便利店、兩家奶茶店、一家咖啡店、一家水果店,剩下的都是小吃店和甜品店。」

顯然,這些入駐的商家對產業園的發展前景很有信心,不然也不會在辦公區還未修建裝修完工、未實地勘察之前就先過來把鋪子給租下來。

事實證明這個地段很不錯,因為它在辦公區與中心廣場之間,遊客去銀色沙灘必然會經過這些地方,以銀色沙灘的人流量,這些店鋪壓根就不用愁沒客源。當然,前提是這些商家的產品質量得過關,要是小吃店的東西太難吃、飲料店的飲料太難喝了,誰還願意去關顧呢!

視察完B區,李瑤林就溜達去了銀色沙灘。

整個銀色沙灘的面積只有29000平方米,國慶的時候,這裏就跟下餃子一樣,密密麻麻全是人。哪怕現在已經到了濱海旅遊淡季,這兒同時段也有上千遊客在玩耍。

銀色沙灘的旁邊也是海灘,不過那些海灘都未經開發,只有少數遊客會去散步、挖貝殼和白蛤蜊,下海卻是不敢的——在銀色沙灘海域的映襯之下,這些海水看起來都不太乾淨。

李瑤林思忖:「看來平常也得像節假日一樣實施客流控制了。」

至於把周圍的海灘也拿下來開發?

她現在窮得很,除非白送,不然她沒那麼多資金去負擔那高得離譜的運營成本。

正想着,就看到紀錄片拍攝組的身影出現在了周圍,他們先拍周圍的海灘再拍銀色沙灘,旁邊是負責出鏡的林綺桐和老黎。

前者是最早給行舟島宣傳的人,後者則是親自經歷過、看着行舟島是怎樣從一個滿是海洋垃圾的無人島嶼慢慢地開發成至今這樣受歡迎的海島的。

老黎說起往事就滔滔不絕,而且越說越激動,他以前不知道,後來加入了行舟島,看到一些年報才知道島主為了治理污染,一年竟然投了一千多萬元進去,他對島主除了佩服就是崇敬!

老黎一臉感動地說:「島主一直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默默地處理污染,她是行舟島的功臣,也是油市的功臣!」

李瑤林腳趾一摳,抓起了不少細軟的沙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抽獎抽到一座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抽獎抽到一座島
上一章下一章

106. 太瘋狂了 紀錄片拍攝,辦公區完工,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