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上架感言

今日上架。

很意外也很感謝能在寫到百萬多字的時候重新被編輯撈上來。

也很感謝各位書友一直以來的支持。

寫這本書的直接原因是和某歷史群群友的一次戲言:要不要用塢堡主開局寫一本書?但更根本的原因,以及後來能夠堅持下來的原因,大概是在動手寫作前讀到的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蜀地和尚的故事。

蜀地有兩個和尚:一個窮,一個富。

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可行么?」

富和尚倨傲地反問:「南海路途遙遠,你有什麼準備?」

窮和尚對曰:「我就準備了一個瓶子裝水,一個缽盛飯。」

富和尚搖頭:「我幾年來都想買條船去,憑我的財力都一直沒能實現,靠你這點準備怎麼能夠成功呢!」

第二年過去了,窮和尚從南海遊歷一番回來了,告知富和尚他在南海遊歷的見聞,富和尚面有慚色。

我從中知道,要寫小說,不需要什麼準備,着手寫並且堅持下去就是了。

第二個故事是晉書中的《桓宣傳》。

桓宣不是歷史中出名的人物。他的傳記,我是在查閱祖逖相關的歷史時偶然看見的。看完之後,感慨萬千。

石勒撤出豫州之後,豫州進入無政府狀態,流民帥各據一方,不服調令。桓宣是流民帥張平、樊雅的同鄉,所以朝廷就讓他就地招撫張平、樊雅。

然而後來,祖逖開始了他的北伐。

被祖逖感召,桓宣成為祖逖的部下。多次去張平、樊雅處單刀赴會,成功勸降了樊雅。後來又帶兵救援被石勒部將圍攻的譙城,成為譙國內史。

但後來,祖逖去世了。

桓宣勸諫祖約不要放棄譙城,祖約不聽。後來,桓宣又勸說祖約應當共同對付北方強敵,不應該南下反叛朝廷,祖約也不聽。所以桓宣就帶着數千家部曲脫離了祖約,參與了平定蘇峻之亂,成為溫嶠的下屬。

叛亂平定后,桓宣隨陶侃進攻樊城,收復了襄陽和樊城,從此駐紮在襄陽一帶。在襄陽期間,桓宣安撫新近歸附的流民,鼓勵農桑,減輕刑罰,精簡禮儀。於是頗得民心,也恢復了生產,其間兩次擊敗石虎的入侵。

在花了十幾年積蓄力量后,桓宣準備北伐。但這時陶侃去世了,上司變成了庾亮,以及後來的庾翼。庾亮時期的北伐里,桓宣解救了南陽郡被扣押的百姓八千人回歸東晉,算是小有戰果。

庾翼時期,桓宣最後一次北伐,可惜在庾翼的指揮下功敗垂成,被石虎大敗,於是被貶為南陽太守。此時桓宣已經年老體衰,還沒有到任就氣死了。

這就是這本書的真故事。如此波瀾壯闊的一生,千年之後幾乎被人遺忘了,這是我覺得不值的地方,所以有了寫這個題材的動力。順便說下,桓宣確實有個兄弟,叫桓景。

第三個故事是村上春樹剛剛開始寫作時的事情。

村上春樹本職是爵士咖啡館小老闆。29歲看到一場棒球賽,有了靈感,才開始寫小說。

咖啡館每天打烊都是深夜了。即使如此,村上會利用每天白天的零碎時間構思劇情。而等到爵士店打烊之後,村上會在廚房繼續挑燈夜戰一兩個鐘頭進行小說寫作,終於在六個月之後完成,這本書也就是後來的《且聽風吟》。

村上本人的那本書怎麼樣,各人有各人喜好。但他的經歷告訴我,我即使本職在工期前都巨忙,但對比一周七天都要在咖啡店上班到深夜的村上來說,也算不了什麼。

也就是說,兼職一直寫下去是可行的。

因為這三個故事,所以才沒有什麼準備就開了一本書,所以才選擇了這個冷門歷史題材,所以才一直兼職這麼寫下來。

至於簽約上架,也不會改變太多,繼續寫就是了。最大的改變應該是會學會努力多存稿,然後完全穩定更新。之前因為沒有簽約,所以更新比較隨意,也是一般寫了就立刻發,不會存稿,之後直到完結應該都不會這樣了。

最後,今日多更些,然後順便改掉一些之前遺留的bug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晉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晉塢
上一章下一章

上架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