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屈原再次推辭邀請

第82章?屈原再次推辭邀請

屈原招呼兩人坐下,問:「適才聽說,你們是趙國陳氏家族的,不知道來寒舍所為何事?」

沈青峰性格很直,不喜歡拐彎抹角,當即起身,恭恭敬敬地直言不諱起來:「屈大夫!在下沈青峰,乃陳氏家族護院,這位是我們家大小姐陳紫瑤,我們此次來陵陽,一是我們家小姐讀過不少屈大夫著作,非常崇拜屈大夫,特來拜訪,二是,我們家家主得知屈大夫博學多才,忠君愛國,只可惜不被楚王重用,還屢遭流放,空有一身抱負,無處施展,深感惋惜,為此,我們家主特派我倆來邀請屈大夫去趙國……」

後面的話,他沒說了,他相信屈原聽得出來是什麼意思。

也就在這時候,沈青峰一邊說着一邊掏出玉佩放在桌上。

那玉佩晶瑩剔透、瑰意琦行、瓊樓玉宇、鼎鐺玉石、瓊林玉樹、瑕不掩瑜、巧奪天工,總之,用一切形容詞來形容這塊玉佩的美也不為過。

識貨的人,當它是無價之寶,不識貨的人,當它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玉佩。

當屈原第一眼看到這塊玉佩,不由一驚,立即站了起來,咋舌道:「難道這塊玉佩就是天下奇寶和氏璧的余料雕刻而成的子璧?」

陳紫瑤、沈青峰微微點了點頭。

屈原博學多才,也聽過不少關於和氏璧的傳說,尤其是這子璧,知道的人不多。

沈青峰和陳紫瑤沒想到屈原一眼就認出了子璧,心下一喜,他們看得出來,屈原很喜歡這塊子璧。

母璧如今下落不明,現在這塊子璧尤為珍貴了。

屈原的喜歡,不是它價值多少錢,而是它的文化價值和文物價值。

子母和氏璧傳到現在已有400年左右,屈原只是在書里讀過先人關於子母和氏璧的描寫以及民間傳說,他萬萬沒想到現在子璧就展現在他面前。

這時候,沈青峰乘機問道:「屈大夫,這去趙國之事……」

屈原頓時收回喜色,思慮道:「這……屈某乃楚國人,只為楚國盡忠,多謝你們的好意,請代屈某向你們家主致歉。」

陳紫瑤、沈青峰沒想到屈原果斷拒絕了,讓他們有點意外。

陳紫瑤上前一小步,問道:「莫非屈大夫嫌這禮輕?」

「和禮物無關。這麼說吧,屈某是不會離開楚國的。」屈原說道。

「難道你就甘心一輩子待在這個窮鄉僻壤?」陳紫瑤問屈原。

「窮鄉僻壤有什麼不好?好歹也是楚國的土地,不是嘛。常言道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屈大夫博學多才,文武雙全,一身才華甘願就這樣埋沒?難道你不想展現你的抱負和理想?」

「我的抱負和理想在楚國,不在趙國。」

「楚國兩代君王如此待你,你還留戀楚國有什麼用?」

「不管楚王如何待我,屈某生為楚國人,死為楚國鬼。」

陳紫瑤簡直被屈原的固執氣瘋了。

沈青峰又是恭恭敬敬地說道:「屈大夫!我們家家主說了,只要你肯去趙國,一切條件都好說。此外,我還帶來了兩封書信,請屈大夫過目。」說着,沈青峰從懷中拿出兩封書信交給屈原。

屈原先是一愣,心想我在趙國沒什麼朋友啊,誰的信呢?

沈青峰見屈原不接收,再一次恭恭敬敬呈到屈原胸前。

屈原再不接受,就說不過去了,只好接下了。

屈原打開書信一看,不由再次喜上眉梢,這兩封居然是鼎鼎大名藺相如和廉頗的書信。

這兩人的名氣和屈原一樣,都是聞名海內。

他們來信的目的,也是邀請他去趙國。

屈原從兩人的信函中深刻感受到了藺相如和廉頗的真誠。

藺相如,趙國上卿。歷史上跟他有關的有三個事件:一是完璧歸趙,二是澠池之會,三是負荊請罪。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繆賢的舍人,出身低微。

趙惠文王時,秦昭王聽說趙國有塊「和氏璧」,願以十五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完璧歸趙。

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藺相如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封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

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

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

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親自上門負荊請罪,此後,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後來,公元前259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病危,趙孝成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

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

趙王聽信秦軍謠言。任趙括為將軍,取代廉頗。

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必然要失敗。」

趙王不聽,最後還是任命趙括為將。

後來,趙括果然慘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幾乎滅亡,幸得五國出兵相救,這才保住了趙國。

此後不久,藺相如去世。

京劇劇目《將相和》,這裏的「將」指的是廉頗,而「相」自然是藺相如了。

其實,藺相如從來就沒有做過相。

戰國時代,趙國最高的官職稱為「相邦」,司馬遷寫《史記》時,因為避漢高祖劉邦的名諱,改「邦」為「國」,從此「相邦」稱為「相國」,簡稱為「相」。

《荀子·王霸》中說,相國是「百官之長」。

在當時,相是整個朝政機構的首輔,是國君的輔弼,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史記》對藺相如最後記載,從藺相如嶄露頭角到「病篤」,這期間並沒有過為相的記載,只知道他位在上卿,與趙奢、廉頗同列。

相反,廉頗是當過相的。

《史記·趙世家》載,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以尉文封相國廉頗為信平君」。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

假,意為代理,暫時的。

廉頗為代理之相。

這個時期,由於平原君剛死不久,由廉頗暫理國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起陵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風起陵陽
上一章下一章

第82章?屈原再次推辭邀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