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落草后的李武

第四十二章:落草后的李武

遼陽,生鐵嶺。

這是遼陽地界一處人跡罕至的山頭,說來這生鐵嶺不算多偏,之所以人跡罕至完全因為這裏匪患叢生。

遼東不是一個太平地界,每年有統計的戰亂就得上百起,這裏說的是戰亂不是匪患!

哪來的戰亂?

說到這個就必須要介紹一下遼東的內外情況,遼東的外部,北邊與羅斯國接壤,在兩國的接壤處還生活着大量的野蠻種族,既不歸屬羅斯國也不服大燕,屬於只要餓著,要麼自相殘殺要麼就靠打秋風為生。

搶完羅斯國就搶大燕。

而在遼東的南部,則與新羅國接壤,新羅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幾百年來倒是一直安分的緊,沒給大燕添過什麼麻煩,就是最近忙着和隔海相望的東瀛國打仗,導致國內流民不少,一窩蜂都湧入了遼東,或為民或為匪。

而遼東內部又民族混雜。

諸如靠海而生的建州部族,依著長白山周遭生存的北山部族,這兩個部族是比較大的非漢族,而除了他倆之外,還有十幾個人數少的其他民族。

遼東的內外部情況如此複雜,便可想而知這裏有多亂。

梧桐縣是在遼陽衛還好些,遼陽畢竟是遼東的首府,朝廷好幾萬精銳在這裏駐紮着呢。

戰亂到不了這裏,可出了遼陽,那遼東簡直就是處處兵荒馬亂。

各個衛的將軍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遼陽雖然相對太平,但也僅限沒有戰亂,沒戰亂就已經是遼陽衛上下苦心經營換來的回報了,再想沒有匪患無異於痴人說夢。

而這生鐵嶺,就是遼陽匪患鬧得比較凶的一處所在,而且也離著梧桐縣最近。

這地方大大小小插了十幾支旗,有能耐沒能耐的,反正只要是活不下去的,都敢跑這裏插支旗,為的,就是混口飯吃。

今天,生鐵嶺本就混亂的山頭,又多了一桿旗。

當家的歲數不大,二十不到的歲數,綠林土匪這行當算是個生瓜蛋子,長得也和其他土匪迥然不同,別的土匪要麼一臉橫肉膀大腰圓,要麼骨瘦如柴、營養不良,這位新當家倒好,乾乾淨淨、文質彬彬。

這哪像個土匪,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哪個世家門閥里出來的貴公子呢。

這麼猜還真沒錯,這位新當家還真就是世家門閥里出來的。

關隴李家的李武!

自從那日李青舟給了李武五千兩『落草預算』之後,李武就離開梧桐縣開始招兵買馬,甭管是漢人還是非漢人,哪怕是逃難來的新羅國人,只要身子骨硬朗,李武都收。

遼東這地界最不缺有打鐵手藝的鐵匠,武器盔甲啥的可是遼東的緊俏貨,會打鐵比當廚子還吃香。

最餓不著的手藝人就是鐵匠。

李武帶着五千兩銀子和荊自奎、臧雲川兩個幫手,僅用了半拉月的功夫,就在這鄉野地頭拉起了一支小三十人的隊伍,也甭管紀律水平怎麼樣,人手一套像模像樣的甲胄、兵器先給安排上再說。

李家可是行伍出身,這練兵操訓、行軍佈陣的本事李武可是打娘胎就開始學,或許比不上正兒八經沙場磨練過的將校,但操練一群土匪綽綽有餘了。

就這麼,李武帶着弟兄們到了生鐵嶺落草插旗。

「大當家的,咱們下一步做什麼?」

在臨時搭出來的所謂『聚義堂』里,榮升二當家、三當家的荊自奎、臧雲川兩人湊到李武跟前,詢問著下一步的計劃。

現在旗也插了,草也落了,該干『正事』了。

「做什麼?」李武咧開嘴,好戰的性子使了出來:「咱們是什麼,咱們是土匪啊,土匪當然要幹些土匪該乾的事了,五千兩銀子也花差不多了,買糧食、造兵器,兜里銀子見了底,當然是去搶銀子了。」

一說起搶劫來,荊自奎、臧雲川兩人就眼前一亮。

說句不好聽的話,凡是踐踏法紀的事,總更容易激起人心中的的野蠻因子,讓人更興奮、更熱血噴張。

大概就像老話說的那般,守法朝朝苦悶,強梁夜夜歡歌。

「不過大當家,這生鐵嶺方圓十幾里早都被搶成了一片廢墟,沒啥能搶的了,咱們搶其他土匪?」

李武搖頭:「說的什麼胡話,咱們初來乍到就搶一個山頭的,那還不惹眾怒被人群起而攻,咱們是土匪不是流寇,不能到處流浪著真靠打家劫舍過日子吧。」

「既然不行,那咱們沒有目標能搶了啊。」

臧雲川掰着手指頭算道:「這地主老財沒有影,其他匪盜團伙又沒法下手,還能搶誰?」

「不用急,馬上就有目標了。」

李武望向外面的碧藍蒼穹,那是梧桐縣的方向。

-----------------

梧桐縣衙,李青舟在里召集了六房掌簿。

「這眼瞅著就要到了中秋,本縣到任至今還沒有和縣裏的士紳名士們好好見過一次面,更沒有拜訪過老縣尊,這次藉著中秋的機會,本縣打算在縣衙辦一堂宴,好好宴請咱們縣裏的士紳名士,六位掌簿覺得如何?」

齊亞峰抬了下眼皮,呵呵笑道:「縣尊有此想法真是極好,老夫也覺得很有必要。」

不容易啊,娃娃縣令終於懂事了,知道和當地打好關係的重要性了。

龐浩已經投誠,對李青舟的決定自然是雙手贊成,聞言立刻聲援道:「縣尊禮賢下士,想來縣裏上上下下都會支持。」

其他四人也隨即表態支持,一時間竟也有一派祥和的感覺。

難得的其樂融融啊。

李青舟滿面笑意的謝過眾人支持,隨後更是親自禮送六人離開,站在縣衙門檻內,李青舟一臉掛笑的對着李文說道。

「可以給小武寫信了。」

「信里怎麼說?」

「中秋十五,宰大戶。」

李青舟扭身回衙,邊走邊交代道:「先從城外的胡家下手,胡家聲名不顯,動胡家不會太招眼。」

「是,小人下去就辦。」

「順便將程夫子請來。」李青舟笑罵一句:「這餿主意是程老頭教的,他不親自把關哪裏能行,作為師爺,哪有縣令忙的焦頭爛額,他天天呆家裏偷懶的道理。」

李文跟着笑了起來:「這些天,少爺可是一天見不到程先生都想得慌啊。」

「哈哈。」李青舟開懷一笑,拽出一句老話:「我得先生,那是如魚得水,魚哪有離開水的道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燕宮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燕宮詞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落草后的李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