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土法

第3章 土法

沒錯,斐裁之所有信心把城牆在短短二十日之內增高到二丈五,他所依靠的,就是號稱穿越者必做的神器之一——水泥!

準確的說,是打算做「土法水泥」。

畢竟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和工業基礎設備,搞現代水泥完全就是一件沒影的事情。

嗯……

必須承認,像斐裁這種學渣在現代社會雖然狗屁都算不上一個,但真要是穿越到古代,打小在農村長大的他,卻有著許多人無法比擬的優勢。

就拿眼前急需的水泥來說,這事放在城裡長大的文科生面前固然是一件令人絕望的事情,放在尋常理科生面前,也大概率不會是立即就能上馬的項目;

但是對於斐裁這種在農村長大,尤其是在中原地區的農村長大的男孩子來說,卻連屁都算不上一個——至於其中的原因,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農村待過的人自然都知道。

………………

而所謂的「土法水泥」,製作方法其實並不難。

簡單來說,只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選料選擇。

這玩意的原料極為廣泛且廉價,黏土、磚頭、各種陶土碎片、陶瓷碎片、耐火磚、礦渣、煤渣統統都可以——即便在古代,這些東西中的絕大部分也並不罕見,而在中原地區,黏土更是爛大街的存在。

第二步:原料初加工。

不管是現代水泥還是土法水泥,都是粉末狀的存在,因此必須將收集來的原料先洗乾淨后焙乾(一定要洗乾淨),碾壓成細粉——這事其實也不難,即便是古代,不管是石臼、石碾、石磨,以及篩粉用到的細篩都不是什麼金貴的玩意。

只不過,要想造水泥,對於原料的粉碎程度還是有要求的——雖然說不要求400目或800目的高標準,但180目的最起碼水平是要保證的,否則話,水泥後期的轉化效果就會大大降低,說不定還會成為豆腐渣工程。

因此,在沒有各種精細化粉碎器械的古代,這一環反而成了造土法水泥過程中最耗時耗力的工程——180目就是4900孔篩/cm2,光這種篩子,就需要讓工匠們連夜做上上百個。

第三步:熟石膏的製作。

由於貌似古代並沒有熟石膏,甚至連生石膏都很少用到,因此這一環需要由斐裁親自指導完成——這玩意是調節水泥凝結速度用的,雖然在各種材料中的用料佔比不超過5%,甚至可以不加,但如果沒這玩意的話,水泥的質量卻很受影響。

不過熟石膏的製作也及其簡單,首先將尋來的石膏礦(這玩意中原地區也多的是),將其碾細;

然後將鐵鍋中加熱至130-180度,把石膏礦粉放進去翻炒,炒至黃灰色即可——雖然當下並沒有鐵鍋,但是有鐵釜(類似於湯鍋)啊!只不過就是加熱翻炒而已,用這玩意效果一樣。

第四步:原料配比摻和。

各地的土法水泥配方或多或少都有所差別,但在斐裁的老家,一般是凝固物原料粉末取75%(分別取75%或者混在一起取75%都成),生石灰20%~23%,熟石膏2~4%。

把這些東西嚴格按比例摻在一起,就是所謂的土法水泥了——別小看這玩意,如果中間的瓷器或者粗陶粉末多的話,做出來的土法水泥耐酸鹽鹼的性能往往比現代水泥還好,雖然說初期強度不高,但只要在高溫環境下養護個兩三個月的話,其強度就會以一個極快的速度增長,

而且吸水性強、放熱性低,其後期表現絕對不會令人失望。

至於說需要養護兩三個月後才能讓這些水泥的強度跟現代水泥相媲美會不會出問題……

拜託!

平原縣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增加城牆高度來形成地利之勢——上面拼接的那層能不能達到原有城牆的硬度,真的很重要麼?

於是乎……

第二天,當平原縣的衙役們連同里正不分商戶和居民,挨家挨戶地告知縣裡面正在大肆收購黏土、陶土器碎片,並嚴令各家鐵器坊務必要將鐵礦碎渣、煤渣悉數上繳時,整個平原縣的百姓徹底懵圈了。

見過上任后刮地三尺的,但沒見過這樣刮地三尺的。

喂喂喂,你確定你不是過來收破爛的?

………………

而此時,城北官匠營里,數百個匠戶正分作好幾個大區,分別將收來的那些玩意碾壓成粉——諾大的營區里滿是號子吆喝聲和驢馬的嘶鳴聲,看起來既熱鬧,又混亂。

一名主薄小心翼翼地避過幾個碎片橫飛的石臼,疾步如飛地繞過一排正在用石碾壓碎渣的驢馬,走到斐裁面前一躬身:「見過明府。」

斐裁笑呵呵地點了點頭:「有勞阮主簿了……臨時把所有的匠戶調過來做水泥,驍果營那邊可有怨言?」

跟唐一樣,隋朝用的也是從西魏時代延續下來的府兵制,走的是兵農合一的路子,而驍果營就是各縣負責戊守任務的部隊——也就是大家所理解中的縣兵。

只不過,各地的驍果營雖然名義上是裝備自籌、兵馬自備,但實際上這些裝備基本上都是要交由官匠營來打造,再加上從去年起山東各地的流匪猖獗,驍果營這邊的各種軍械物資需求量一日比一日大,如今斐裁一聲令下,把所有的匠戶全部拉過來做之前聞所未聞的那勞什子「水泥」,驍騎營那邊要說能高興,那鐵定是誰也不會相信的。

阮主簿聞言,臉上恰如其分地出現了一絲難色和苦笑,嘴裡卻應到:「還好、還好。」

心中卻想著,驍果營的那群丘八算什麼,城中的那些世家大戶才叫麻煩呢。要不是眼下流匪出沒,再加上老夫在那些管家面前略有幾分薄面,今天估計你連一半的工匠都集不齊——隋朝的工匠技藝水平已經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各大門閥的自用精巧之物固然會交由自家豢養的工匠打造,但一些常用之物也會交給官方的匠戶去打造。

只不過很顯然,阮主簿這番頗見功力的邀功手段今日卻是媚眼拋給瞎子了。

眼下的斐裁固然因為吸收了這具身軀部分記憶的緣故,對某些官場上的事情有所了解,但他骨子裡依舊是個來自後世的傻憨憨——在他看來,既然流匪圍城在即,又有自己這個一縣之長親自下的命令,大夥沒怨言不是應該的么?

之前問的那一句,只不過是這貨融合了原本身軀記憶后,下意識說出來的開場白罷了——就跟後世大家見面寒暄的「你吃了沒?」一個路數。

見到斐裁竟然只是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后便不再言語,阮主簿和跟在斐裁身後的鄭縣丞訝異地瞥了這貨一眼。

都說這位信任的縣令是個不學無術的窩囊廢,如今看來……貌似很懂馭下之術的樣子?

………………

「明府,官匠營共計367位工匠,除了生病卧床的17位之外,其餘盡在於此;只不過大夥之前都未曾聽聞過這水泥,不得其法之下……恐怕有負明府所託啊!」感覺自己之前被下了一記殺威棒的阮主簿一臉的慚愧,悄無聲息地給某位新縣令下了個套子。

在斐裁的命令中,對於他所需要的7種細粉,官匠營每天至少要保證每一種的產量達到5噸之數,合起來便是35噸之數——這數量乍看起來並不多,但問題是,他對於這些粉末的要求是要達到「極細」級,也就是最少200目。

這個對於當下的工匠們而言,就很是有些折磨人了——將小麥磨成這麼細的粉倒沒什麼難度,但是要將一堆陶片和廢鐵渣磨成這種程度的粉末,絕對是要人命的做法。

其實對於這種問題,阮主簿和官匠營的主事倒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之所以故意將這些工匠的活計安排的既混亂又效率低下,那其中必然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示不示威或者邀不邀功的其實倒是小問題,主要還是得讓新來的縣令知道這一攤子事離了自己不成。

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誰也不知道這個不學無術的廢材,會不會把火燒到自己身上不是?

只不過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備下來的這通手段,還沒發揮其邀功的作用呢,就率先成為了自己的反擊手段——在他看來,這個不學無術的新縣令,極有可能就是打算拿著自己開刀立威。

哼哼,生產調度之法雖然為當今讀書人所鄙,但其中委實大有乾坤,個中玄妙遠非看過幾本書就能洞徹領領悟——再說,現在哪有什麼書會給你說這個?

反正你那勞什子水泥乃是前所未見之物,按照朝廷法度來說,就算是我等無法足量生產,也怪罪不到我頭上——如今把爛攤子往你身上一丟,我看你怎麼辦!

想到這,恭恭敬敬垂首祈罪的阮主簿嘴角忍不住露出一絲幸災樂禍的弧度——強龍還不壓地頭蛇呢,你這個靠著女人補缺過來的廢材還想拿我立威?

哼哼……

某個後世穿越而來的笨憨憨卻對阮主簿的小心思毫無察覺,斐裁扭頭看了看擠在一起扎堆亂忙的匠戶們一眼,理解地點了點頭。

在他想來,雖然叫做「土法水泥」,但這玩意對於千餘年前的隋朝人來說,的確是完完全全的新生事物,不得其法也很正常;

再說了,對於一個對華夏歷史只是一知半解的學渣而言,「古代」就意味著生產力落後,生產模式落後,全然不知道秦漢朝就已經有流水化生產體系的他,看見這些匠戶們扎堆一同瞎忙,竟然也覺得挺正常。

沉吟了一下,回憶起了當初小時后在農村舅舅家幫忙生產土法水泥的經歷,斐裁大手一揮:「勞煩阮主簿把各個工頭召集過來,本縣有話吩咐。」

阮主簿聽到這貨竟然不求助於自己,而是讓自己把所有工頭召集過來,眉頭忍不住一皺:「不知明府召集工頭有何吩咐?」

某個穿越而來的廢材明顯沒有聽出這句話中明顯僭越的意味,哈哈一笑:「既然阮主簿心憂官匠營生產不得其法,效率低下……剛好本縣偶得一法,可使匠戶們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阮主簿臉上先是恰如其分地展露出一絲驚奇,眉眼間帶著些許不易察覺的譏諷,躬身問道:「敢問明府,卻是何法?」

斐裁臉上帶著一種後世屌絲特有的優越感敢,神秘兮兮地把嘴巴側近阮主簿耳邊:「分工合作,流水化生產……不知道阮主簿聽過沒有?」

!!!

阮主簿臉上的表情再也綳不住,露出濃濃的驚駭之色。

雖然流水化生產這個詞阮主簿沒聽過,但分工合作之法卻是從秦漢時期在匠戶中傳承至今的司造秘法,非世家傳承不可得。

這個廢材究竟是什麼來頭!??

阮主簿與鄭縣丞對視一眼,眼睛中寫滿了驚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隋末第一佞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隋末第一佞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