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槍定型(二)

第二十章 新槍定型(二)

「等等!」

到了靶場之後,自有數名工坊的士兵各自持槍上陣,就此開始了裝子彈,卻不曾想就在此時,朱彥新突然緊急叫了停。

「陛下,您這是……」

馬世奇明顯有點懵,沒旁的,所有的士兵都是按著操作規程來的,似乎並沒什麼差錯的地兒啊。

「馬愛卿,這些槍的子彈是否比之搶的口徑要小上一些?」

朱彥新並未急着解釋,而是笑着發問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話,確實如此,若不然,裝填勢必極其困難。」

馬世奇覺得這麼個問題未免太過莫名其妙了些,子彈不稍小些,那,又該如何裝進槍口呢?

「嗯,卿且去取些碎布片來,裁成銅板大小,咱們來做個試驗,不裹破布的子彈與裹了破布的子彈究竟哪樣能射得更遠些。」

氣密性的概念解釋起來很是麻煩,朱彥新自是不願多費這麼個唇舌,那,就讓事實來說話好了。

「微臣遵旨。」

儘管不明所以,然則聖上的金口既開,那,再如何不理解,馬世奇都只能趕忙讓人去照辦了。

「呯、呯、呯……」

試射很快就開始了。

五十步靶,是否裹了破布,射擊效果相差並不大。

一百步靶,裹了破布的子彈明顯命中率要高出了一截。

一百五十步靶,差距徹底顯現出來了——裹了破布的子彈還能有二成半左右的上靶率,而不裹破布片的子彈,基本上都打飛了。

「陛下,微臣不明,為何裹了破布片的子彈能打得更正?」

結果出來了,可馬世奇卻還是沒能搞懂究竟。

「林匠師,你應是看出究竟了罷,那就解釋給馬愛卿聽聽好了。」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干,朱彥新可不打算搶了他人的飯碗。

「陛下明鑒,這應是破布片增加了子彈與槍管的閉合性,故而,火藥的推力能得以充分發揮。」

造槍的人當然不會不懂子彈的飛行動力究竟從哪來,畢竟,這就是基本常識而已,也就馬世奇因着是半路出家的緣故,在技術能力上,明顯不太夠看。

「嗯,說的不錯,馬愛卿,朕看林匠師的槍表現最好,就以他的槍作為樣板槍好了。」

「你即刻組織人手,加緊訓練出一批熟練工匠,就按著朕告訴你的流水線作業法,儘快展開大規模生產,能辦得到么?」

定型槍有了,剩下的事就好辦了,只消將定型槍的各部分尺寸分解出來,便可據此在短時間裏訓練出一撥只造其中某一個部件的流水線工人。

只要有足夠的原材料,再加上統籌安排停當的話,產量很快便能提升到一個驚人的數量級。

「微臣自當竭力而為!」

儘管心下里其實還是有些忐忑的,可當着天子的面,馬世奇自然不敢掉鏈子。

「朕知道,流水線作業其實還有一道難關,那便是如何確保各道工序的合格率。」

「為此,朕特意設計了兩種檢驗工具,愛卿且看好了,這張圖紙上所畫的是遊標卡尺,而這一張所畫的是螺旋測微器。」

「但消以這兩種檢驗工具來驗收各道工序的半成品,便不愁所產出的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

軍工可是件精細活兒,朱彥新可不想花了一大堆的銀子,最終卻造出了大批不能用的廢槍,狠抓檢驗關也就屬再正常不過之事了的。

「陛下聖明,微臣知道該如何做了。」

在看懂了那兩種檢測工具的用法后,馬世奇心中的隱憂頓時便徹底煙消雲散了開去……

槍是定型了,不過,真要想投入規模化生產,還有許多準備工作得做,這,根本急不來。

對此,朱彥新心中當然是有數的,所以,他並沒整日價去死盯着,而是讓馬世奇放開手腳去做事。

至於他自己么,則是不時催促戶部那頭趕緊把前些日子所抄來的那些固定資產分批拍賣,哪怕價格上稍稍吃點虧,也認了。

沒法子,錢是真的不經花啊——製造坊那頭都還沒正式開工呢,光是前期備料就足足耗費了三十餘萬兩白銀,一傢伙就把前些日子所搞到的浮財消耗掉了近四分之一。

十月二十八日,左良玉上本言稱軍中缺糧餉,無力剿賊,要求天子撥給糧餉白銀兩百萬兩。

朱彥新毫不客氣地直接下詔呵斥,勒令他在接到詔書後三日內必須西進,年底前不能盡收武昌的話,當以抗旨不遵論處。

接到了申斥詔書後,左良玉很是憤怒,據說砸壞了不少傢具,但最終,他還是沒敢真的舉起反旗,只得無奈地揮兵向西。

還別說,左良玉的部隊儘管軍紀很差,可戰鬥力卻是不弱,張獻忠根本不敢跟左良玉正面決戰,只得步步後退,僅僅三天時間而已,左軍就已輕鬆拿下了武昌城。

然後么,左良玉就按兵不動了,玩起了隔岸觀火的把戲。

張獻忠見狀,立馬掉頭去攻打江西,史可法親自率部迎戰,兩軍於袁州激戰竟日,張獻忠小敗了一陣之後,率部又撤回了湖南。

史可法兵力有限,守土有責,自是不敢輕易發起追擊,只得派人跟左良玉協商聯軍進剿事宜。

奈何,左良玉壓根兒就沒理睬,連使者的面都不見,直接就來了個告病,高掛起了免戰牌。

史可法沒轍了,只得上本天子,狠狠地告了左良玉一狀。

但,那又能如何呢?

朱彥新暫時也沒辦法奈何得了左良玉啊,那,也就只能先忍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能把張獻忠限制在湖南,這就已經是個戰略性的勝利了。

畢竟在鹽場真正搞起來前,朝廷還是得靠江浙的稅賦來支撐運轉的,能有此結果,朱彥新其實也沒啥可不滿意的了。

十一月初三,陝西總兵高傑所部二萬六千餘步騎押運著大批從山西轉移出來的糧秣輜重進抵重鎮大同,距離京城已是不遠了。

這無疑是個好消息,朱彥新開心之餘,決定到時候去城外郊迎高部的到來。

對此,群臣們都以為不可,理由就一個,高傑所部乃是敗軍,於情於理,天子都不應該給予如此之禮遇。

不過,朱彥新壓根兒就沒理睬群臣們的意見——這都要人去拚命了,還不給點榮耀,想啥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振大明之我是崇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振大明之我是崇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章 新槍定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