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兩廣攜手發「牛」財

第165章 兩廣攜手發「牛」財

今天又有一批肉牛從龍州扶倫村那渠屯的養殖園運出,發往粵港澳大灣區。

目前每一個月能出欄兩批,這個月總共已出欄1000頭牛左右。

1000頭牛的產值超過1000萬元,這是龍州和廣東省鶴山市攜手,開展扶貧協作帶來的「牛財」。

去年(2018年),兩縣(市)共建龍州甘牛生態循環產業鏈項目,首期投資10億元,包括生態循環養牛、屠宰加工、無害化處理(工業油脂)、牛糞生產有機肥4個子項目。其中,生態循環養牛項目建設2個生態養殖基地,規劃養牛2萬餘頭,並帶動全縣群眾養牛8萬餘頭。

梁建樹今天來甘牛集團公司學習,前幾天他已經請到了本村的一對中年夫妻和一個六多十歲的大爺幫他打理堅果園養牛場。

負責人神神秘秘地告訴梁建樹說:「出欄1000頭只是整個產業鏈的『九牛一毛』,更大的『牛財』在後頭。」

梁建樹心說太厲害了。

由溫先生等企業家發起成立的甘牛公司,專註生態養牛全產業鏈發展,打造「甘牛」品牌。這個養殖園是項目的示範基地,5座牛舍及附屬設施1個。

從鶴山工業局到龍州掛職的甘牛公司籌建辦主任向梁建樹以及在場的學員介意:「我們探索出『三管』模式發展扶貧養牛產業,構建政府、企業、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把產業做大做強……」

直到今天,梁建樹才明白什麼叫「三管」模式養牛。

政府管建。政府通過整合扶貧涉農財政資金、村集體經濟資金或招商引資建設村生態養牛小區、肉牛家庭農場,建立培訓基地,建立縣、鄉、村三級服務站(點)。那渠養殖園就是該縣整合財政資金、粵桂扶貧協作資金1500萬元建設而成的。

企業管牛。甘牛公司負責引進種牛後安排給村民養殖,為養牛小區或家庭農場提供養牛技術指導、防疫和診療服務,牛養大后按市價回收。

村民管養。通過選拔帶頭人,組建合作社,與企業簽訂養殖協議,確定養牛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發動村民參與養殖。目前,龍州已推行了10個養牛小區「村民管養」試點,每個點養殖50頭肉牛。

梁建樹今天不虛此行,認識了龍州縣亮劍生態牧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韋忠,他的合作社專門收購、加工、銷售農作物秸稈和全株玉米,年加工量可達4萬多噸。

龍州縣是甘蔗種植大縣,每年產出甘蔗尾葉50萬噸左右,加上水稻、玉米、花生、黃豆、紅薯等農作物秸稈,年產秸稈80多萬噸。

目前有很多專業人士不斷探索秸稈利用新路徑,創新體制機制,利用豐富的秸稈資源,去年秸稈綜合利用率86.2%;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產業,探索走出一條「秸稈養牛」鄉村振興之路。

韋忠告訴梁建樹說:「聯合運營,能暢通秸稈利用渠道。」

龍州縣目前建有5個大型生態養牛場,常年存欄量達3萬頭。養牛需要飼料,怎麼辦?

韋忠說,經過他的了解,以龍州甘蔗種植的規模估算,用甘蔗尾葉加工成青貯飼料可滿足8萬頭成年肉牛的飼料需求,加上甘蔗收穫期貫穿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青飼料加工能有效解決越冬度春期間的畜牧業飼料缺乏問題。於是,他開始發展秸稈加工業。如今,金龍鎮、上龍鄉、逐卜鄉、下凍鎮4個鄉鎮已經建成4個秸稈收儲加工場。

合作社生產的青貯料主要供應給甘牛公司、中禾恆瑞、四野牧業、鼎榮公司等本地以及周邊市縣的養牛企業。目前,韋忠還與雲南曲靖蒙牛富源國際芳華牧場、雲南陸良新希望戚家山牧場等牧場達成購銷合作。還將在下凍鎮新建立一個加工點或收儲點,提高收購、加工和銷售能力,擴大秸稈綜合利用規模。

在龍州縣,還有眾多從事秸稈綜合利用的專業合作社。近年來,全縣將秸稈離田收儲作為肉牛養殖產業化利用發展的關鍵環節,建設完善秸稈飼料化收儲加工網點。由政府主導投入財政資金約1000萬元,在秸稈密集產出區的鄉鎮建設8個收儲加工廠,每個加工廠年加工能力3萬噸,同時引導能人成立12個專業合作社,在村屯設立30多個秸稈收購點。

密集的收購網路構建起秸稈化廢為寶的渠道。數據顯示,去年崇左市農作物秸稈可收集量183.24萬噸,利用量157.4萬噸,綜合利用率85.9%。其中龍州縣農作物秸稈可收集量27萬噸,利用量23萬噸,綜合利用率達86%。仟韆仦哾

在龍州各個村屯,「蔗葉換豬腳」成為不少村民的口頭禪。每年甘蔗收穫季節,農戶通過售賣秸稈每天能收入200—300元。

農戶穩定的收入得益於龍州縣以市場主導為原則,在秸稈收購價格、收購區域、銷售供應等方面進行規範引導。全縣設置收購最低價,保護農民積極性,甘蔗尾葉、玉米秸稈等每噸不低於120元。同時,強化收儲企業的誠信經營和優質服務意識,在秸稈主要收穫時節,收儲企業不間斷開門收購,農戶運送秸稈隨到隨收、現款現結。

梁建樹這次來學習,總算把秸稈養牛的有關實踐經驗了解清楚。

他們的養牛場雖然也有粉碎機打包機,平時他們也把割回來的新鮮桔稈打碎喂牛。

但是在儲藏方面他們四哥們都沒有詳細的計劃,每年的四月份到十一月份是青飼料最緊缺的季節,他應該要在這段時間儲藏充足的青飼料。

梁建樹去找馬丁、小輝商量合作搞個秸稈加工收購點,除了供應給自己的養牛場,也可以像韋忠的合作社那樣賣給集團公司的養殖園。

馬丁說:「哥樹,你這個想法好,咱們先不說賣了,你想想咱們四個人的牛加起來已經超過一百頭了,循環養下去青飼料肯定不夠的。」

小輝也覺得馬丁說的話有道理。

梁建樹:「那就這樣決定了,咱們從明天開始長期收購玉米花生秸稈、紅薯藤、甘蔗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錦繡山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錦繡山鄉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5章 兩廣攜手發「牛」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