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狐假虎威

第三百零二章:狐假虎威

朱允聽聞朱權的怒吼,突然止住了哭泣,伸手以衣袖拭去面龐上的淚痕后緩緩站起身來,轉頭怒視著朱權嘶吼道:「逆賊,朕的皇后已然葬身火海,你若有膽,這便上前弒君吧。」曹國公李景隆不戰而降,燕軍進城的消息傳到宮中,朱允萬念俱灰下當即喝令宮中宦官軍士在奉天殿放起一把大火,年輕的皇后眼見奉天殿燃起大火,入內尋找夫君之時卻給火勢所阻,葬身其間。

朱權見到年輕的皇帝,心中忽然理解了統領千軍萬馬,殺伐決斷的朱老四為何無法面對這個年輕識淺,根本不懂帝皇權術的侄兒。在這個封建皇權至高無上的家天下時代,開國之君,洪武皇帝朱元璋詔告天下,傳位於朱允的遺詔的確具有難以辯駁的合理性,合法性。看到這個銳意削藩,反倒激起靖難之戰,即將失去天下的皇帝,他內心之中沒有絲毫畏懼之感,腦海中忽然回想起了他早逝的父親,那個待自己頗為親厚,將自己視若兄弟的「大哥」,那個和朱元璋,朱棣性子截然不同的懿文太子。心中恨意不知不覺間消散大半,輕嘆道:「若是你父親在世,只怕不會將他的兄弟流放蠻荒之地,更不會將他的兄弟迫得闔家**而死。」

」「

朱允冷冷答道:「你之所以說得這般理直氣壯,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試過君臨天下的滋味。」

朱權聞言不禁語塞,心中暗自忖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秦皇漢武,洪武皇帝皆是雄才大略,心狠手辣。所謂千古傳頌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不也曾在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么?眼見朱允雙目之中充滿了痛恨,憤怒,悲痛之情,回想他方才言語之間提及,已然葬身奉天殿內的皇后,不禁豁然明了了這一把大火因何而起,冷冷說道:「輸了天下便要肆意縱火?你尚且保不住妻子,保不住你的女人,又如何去保住這個天下?」

朱允聞聽此言,不禁面色煞白,猶如被人當胸重重一拳,擊得踉蹌後退兩步。昔日忠心耿耿的臣子盡皆不在身邊,可謂眾叛親離的時刻,尚奔進殿中尋找自己的妻子死於這一把自己下令放起的大火之中,這種難以言表的悔恨與痛苦,甚至遠遠超過了自己削藩不當,失去江山的無盡失落。

秦卓峰念及燕軍即將入宮,當即揮手一掌擊在朱允腦後。將早已備下衣衫胡亂套在暈厥於地,任憑擺布的皇帝身上,再將其負於背上,趁著宮中大亂,混在一眾宦官,宮女,軍士中朝紫禁城外奔去。

城內守軍眼見大勢已去,紛紛聞風而降。燕王朱棣策馬率軍,順著大街直往紫禁城洪武門而來。

眼見戶部尚書夏元吉,前兵部尚書茹等數十個文官肅立洪武門前,顯見得是在恭迎自己,朱棣的內心之中也不禁有些志得意滿。

正在朱棣正欲策馬步入洪武門之際,一側的文官隊列中突然搶出一人,伸手拽住了汗血馬的韁繩。

趾高氣昂,率領親兵護在朱棣馬前的親軍千戶紀綱眼見此情此景,以為此人意欲對燕王不利,當即抽出了腰間戰刀,便要將這個大膽狂徒亂刀分屍。

「燕王殿下欲先即位乎?祭太祖皇帝孝陵乎?」這個年約三旬有餘,雙目炯炯有神的中年文官眼見紀綱等人惡狠狠的撲上前來,當即厲聲喝問道。

朱棣聞言腦海中頓時一清,當即喝止道:「住手。」

紀綱久在軍中,深知朱棣說一不二的性子,只得悻悻退於一側,虎視眈眈注視這個吃了雄心豹子膽,竟敢在此時此地阻撓燕王入宮的文官。

朱棣勒馬之際轉頭看了看這個膽大包--官,冷冷問道:「你是何人?官居何職?」

只見那人躬身稟道:「下官乃翰林院編修楊榮。」

自己奉天靖難,和朝廷大軍殺得血流成河之際,卻始終不敢公然宣稱造反。究其根本還是不敢公然違背父皇遺命。改朝換代之前,前往祭奠父皇的孝陵,對於安撫文武百官之心,給那些依舊忠於侄子的官員們一個就坡下驢的台階實在太有必要。

朱棣高踞汗血馬上,看了看近在咫尺,那宏偉的紫禁城洪武門,心中權衡再三下終於忍住了長驅直入的衝動,轉頭對一側的紀綱沉聲說道:「文武百官沒有到場的盡數拘押,待本王緩緩發落。」言罷調轉馬頭,率領一眾親兵揚長而去。

紀綱躬身一側,看著朱棣遠去的背影,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懼意,假若說昔日征戰沙場的大軍統帥使得他心生畏懼的話,已然大功告成,猶自能在皇宮前勒馬止步,保持著最後冷靜的燕王殿下,更讓他看懂了什麼叫做帝王心術。

楊榮方才被紀綱拔刀威嚇,面上雖則保持鎮靜,背心依舊在不知不覺中被冷汗所浸,對紀綱及其手下自然沒有什麼好臉色。

紀綱看了看洪武門前噤若寒蟬的文武官員,又饒有興緻的打量了這個翰林院編修楊榮,突然大笑道:「楊大人面帶不屑之色,可是將紀某視作狐假虎威之徒?」

楊榮鼻中冷冷哼了一聲,索性給他來了個默認。

紀綱見狀也不著惱,突然輕笑道:「以紀某所見,楊大人縱然飽讀詩書,置身翰林,今日犯顏勸阻燕王殿下的冒死舉動和區區在下倒有頗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若是換了昔日被趕出學堂的落魄士子紀綱,面對這些身在翰林院,代表大明科舉第一等人物的清貴,他自然會自慚形穢。可惜當他跟隨在朱棣身側,兵不血刃攻進京師應天後的那一刻,今日的從龍功臣紀綱與往昔相比,已是判若兩人。

楊榮耳聞這個不過官居區區千戶的傢伙言談之間全然不似一個粗鄙軍漢,內心之中不由頗為詫異,淡淡問道:「不知下官與你如何相提並論?」

紀綱冷冷說道:「紀某乃是賭徒,楊大人又何嘗不是以身家性命為賭注?」說到這裡,嘴角噙著一絲譏誚的冷笑接道:「紀某下注在勝負未定之前,楊大人的下注卻是在亡羊補牢之後。」說到這裡,轉頭對身後一眾百戶,軍士吼道:「今日未曾在宮前迎接燕王殿下的文武官員,皆可能是離間皇家骨肉的朝中奸佞,隨本官前去拿人。」言罷率領一眾轟然領命,殺氣騰騰的兵卒疾步而去,再不理會洪武門前一眾對他怒目而視他的文武官員。

應天城中,夜色籠罩下的燕王府,滿腹心事的朱棣聞得親兵稟報,說是寧王朱權求見,情不自禁的自書桌後站起身來。

身穿甲胄的朱權步入書房后當即躬身為禮,恭謹言道:「恭喜皇兄大功告成。」回想昔日自己慣稱朱棣為四哥,四下無人,兩人獨處之際甚至口呼「朱老四」,而今日口稱「皇兄」乃是因為自從燕軍兵不血刃,拿下大明京師應天的那一刻起,自己往昔與朱棣相處時的一切玩世不恭,都將隨風而去,再不回頭。

待得手下親兵奉上熱茶退出書房遠去,書房之中唯有兩人之際,朱棣終究還是忍不住輕聲問道:「他呢?」

「愚弟入宮之際,只見得奉天殿大火,其人已是不知所蹤。」朱權緩緩放下茶盞,面露微笑的轉頭注視著朱棣娓娓言道。

「混賬。」朱棣聞言不禁面色陡然一沉,伸手在書桌上重重一拍,瞪視著朱權低冷冷接道:「莫非賢弟還想和為兄較量一番?」宮中大亂之時不少宦官宮女奔逃出宮,被燕軍士卒拿住,有數人曾經供認出宮之前曾遙遙見得朱權在熊熊燃燒的奉天殿前和寧王朱權相對而言。朱棣聞得朱權此刻這般語焉不詳之詞,豈能不雷霆震怒?

朱權也是千軍萬馬,屍山血海中走過幾遭的人,眼見這個未來的大明朝皇帝這般暴怒失態之色,面上絲毫不見慌亂,口中緩緩言道:「皇兄,昔年在大寧之時,小弟已然投子認輸。時至今日,早已沒有了和皇兄一較短長的資格。起兵追隨你靖難不過希望能得追隨你鞍前馬後,保全妻兒周全,做一個閑雲野鶴般的逍遙王爺而已。」

朱棣聽得他這般口稱皇兄的服軟言語,回想自昔年朱權領兵追隨自己靖難以來,大軍數度和南軍大勝大敗之間,朱權昔日手下的數萬兵馬早已被自己刻意打散后划入心腹大將朱能,邱福等人手下,而這個滑不留手的朱權從來故作不知的態度,胸中怒火情不自禁消散兩分,在書桌后緩緩坐下身來,淡淡問道:「你意究竟如何?」

「此刻京師各處城門已然盡在大軍封鎖之中,可謂插翅難飛。若是皇兄你勢必與他當面相見才肯作罷,盡可傳令大軍挨家挨戶搜查。」說到這裡,朱權看了看目不轉睛瞪著自己的朱棣,輕嘆道:「以小弟所見,這般天大的難題既是難以決斷,不如便讓它隨風而去,永遠不要去當眾面對,水落石出為上。或許沒有答案,便是此事的最好答案。」

朱棣冷冷哼了一聲,皺眉沉吟不語。

夜深人靜,寧王府客廳之中,朱權看了看奉命而來的心腹將領景駿和司馬超,突然沉聲問道:「如今燕王大功告成,不日便要身登大位,你二人有何長遠打算?」

司馬超尚自沉浸在大勝的喜悅之中,當即興沖沖的站起身來答道:「屬下等自當追隨……」

景駿站起身打斷結義兄弟的話語說道:「末將兄弟二人愚鈍,實在不堪造就,數年間自沙場生還已是僥天之幸。敢請殿下格外開恩,允許末將等解甲歸田。」他年輕之時也曾胸有壯志,希望追隨寧王殿下建功立業,封官賜爵,無奈昔日耳聞目睹懿文太子朱標逝世後涼國公藍玉,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有德,定遠侯王弼等一干開國勛臣的凄涼下場,早已明白了什麼是伴君如伴虎。昔年追隨朱權造反作亂只為報答昔日寧王殿下知遇重用之恩。目下燕軍攻入京師,燕王朱棣登上皇位已是指日可待之事,自己兄弟兩個素來是寧王心腹將領,再領兵追隨朱權,對殿下,對自己絕對是盡皆不利的下下策,故此耳聞朱權這般問話,已然隱約猜知了他的心意,當即這般答道。

司馬超聞聽結義大哥這般出乎意料的言語,不禁瞪大了一雙眼睛。在他看來自己追隨寧王,燕王殿下征戰沙場,好不容易撿回了一條老命,縱然接掌皇位的乃是燕王朱棣,也須得論功行賞,封侯賜爵,封妻蔭子吧?

朱權聽得景駿這般言語,不禁頷首嘆道:「急流勇退,謂之知機。明日本王將對皇兄言明你二人解甲歸田之意。」

司馬超雖是不明白景駿為何捨棄即將到手的榮華富貴,內心之中卻素來信服自己足智多謀的結義大哥,此時再聽得寧王殿下也是這般言語,面上雖則滿是極是不情願的神態,也只是悶聲不再說話。

朱權眼見司馬超滿面不甘之色,站起身來走到他身側,伸手在其寬厚的肩膀處重重一拍,語重心長的說道:「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昔日咱們征戰沙場,所求不過得以保全身家性命而已,哪裡敢奢望有今日攻佔京師的舉動?你今日想不明白什麼是功成身退,便待你兒孫滿堂的時候再去細細想來吧。」

晨曦初露,在書房中獨坐一宿的朱棣得心腹紀綱稟報,說是京師已然全在燕軍掌握之中,那些昨日不肯到洪武門迎接王駕的文官及其一眾家屬已然被盡數拘押,心中暗自忖道:老十七所言不錯,這個天大的難題既然讓本王無從下手,那本王又何必非得苦苦追尋,自尋煩惱?主意打定后他當即傳下軍令,讓朱能,邱福等一眾守御各處城門的大將打開各處城門,放那些自大軍迫近京師,倉惶之際入城避難的百姓離城歸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逐鹿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逐鹿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零二章:狐假虎威

%